本刊訊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明確在北京、上海、重慶、杭州、廣州、深圳6個城市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
國務院辦公廳政府職能轉變辦公室主任、國務院審改辦協調局局長盧向東表示,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要舉措,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率先建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為全國持續深化營商環境改革積累經驗、樹立標桿。
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司長楊潔表示,上述6個試點城市改革基礎好、積極性高,有條件、有能力率先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在試點基礎上及時總結經驗做法,逐步在更大范圍復制推廣。
本刊訊 不久前,北京市高速公路冬奧會冬殘奧會專用車道施劃工作啟動。市域內6條高速公路將施劃冬奧專用道并設置冬奧交通指引標識,1條高速公路僅設置交通指引標識,設置標識路段共205.6公里,預計11月底前完成專用道標線及標識施劃工作,12月底前完成交通指引標識牌更換及設置工作。
據悉,冬奧會、冬殘奧會期間,北京賽區和延慶賽區共規劃奧運道路網271.8公里,覆蓋主要涉奧場所。冬奧會專用車道由專用車道標線、配套標識標志組成。專用車道標線由橘色和白色相間的虛線組成,色彩鮮艷,辨識度高。
交通設施無障礙升級改造方面,已完成冬奧場館周邊城市道路排查和1000處盲道、坡道以及10處公交站臺整改工作,地鐵老線車站無障礙設施及59部爬樓車和142部輪椅升降平臺改造將于年底前全部完成;確保年底前城區無障礙公交車配置率達80%。
本刊訊 近日,交通運輸部、河北省政府聯合發布《支撐雄安新區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體系》共包含標準60項,均為雄安新區地方標準。《體系》提出,到2023年,初步構建雄安新區交通運輸標準體系框架。完成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等建設標準,以及旅客運輸、物流快遞配送等服務標準制定,支撐新區內外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高品質公共交通等在新區示范應用。
到2025年,雄安新區交通運輸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完成智慧綠色公路、旅游航道、無障礙設施等建設標準,以及智能感知、智慧出行服務等服務標準制定,支撐智能網聯、車路協同先進技術運用,提升交通運輸服務質量,推進建設雄安新區交通強國先行區。
本刊訊 遼寧省教育廳等9部門近期印發《遼寧省校外機構預收費資金監管工作指引(試行)》,要求將面向中小學生(含幼兒園兒童)的各類校外培訓機構全部納入預收費資金監管范圍,嚴防“退費難”“卷錢跑路”等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發生。
按照要求,校外培訓機構須在辦學場所、網站等顯著位置公示收費項目與標準、預收費監管等信息,并在培訓服務前向學員明示。校外培訓機構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面向中小學生的培訓不得使用培訓貸方式繳納培訓費用。
本刊訊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公安部刑事偵查局聯合約談阿里云、百度云兩家企業相關負責人,通報了近期兩家企業在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中存在的接入涉詐網站數量居高不下等問題,要求兩家企業切實履行網絡與信息安全主體責任,嚴格落實《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對相關問題限期予以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將依法依規從嚴懲處。兩家企業表示將認真落實監管要求,進一步加強網站接入、域名注冊、信息服務等管理,切實防范化解電信網絡詐騙風險。
本刊訊 重慶近日發布36項地方標準,涉及農業林業、公共服務、文化旅游、水資源保護、大數據發展5個領域。其中,《門樓號牌設置規范》是全國首個二維碼門樓號牌地方標準,重慶將依托該標準推廣使用門樓號牌二維碼,并在此基礎上優化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
門樓號牌二維碼將按照警用標準地址統一編碼生成,具有唯一性。這個二維碼為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提供了有空間地理屬性的電子入口,通過大數據智能化手段,可將緊急救助、報事報修、生活繳費、智能門禁、寄遞物流、外賣叫餐、網約車等服務與二維碼的位置信息相關聯,為群眾提供更高效率、更加精準的服務,切實提高全市動態化信息化條件下的社會管理服務能力。
本刊訊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管理規定》(文化和旅游部令第7號),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規定》著眼于構建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共設9章37條,明確了文化和旅游市場失信主體的認定與管理制度、信用信息的采集歸集公開與共享制度、信用修復制度、信用評價制度、信用承諾制度和權利保障制度,堅持依法行政、合理關聯、保護權益、審慎適度的原則,確保獎懲措施與守信失信行為相當,成為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管理的基礎和依據,標志著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管理邁入法治化、規范化新階段。
本刊訊 交通運輸部近日介紹,我國目前已建成10座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并有7座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建,已建和在建規模均居世界首位。
我國自2016年3月廈門遠海自動化碼頭建成以來,上海洋山四期、青島前灣一期二期、天津五洲國際等多座新建或改造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相繼建成并投入運營。今年還有深圳媽灣、日照石臼、天津港北疆C段3座全自動化碼頭相繼建成投運。
我國已全面掌握了自動化碼頭設計建造、裝備制造、系統集成和運營管理全鏈條的關鍵技術,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轉變。交通運輸部組織編制并發布了全球首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設計規范》和《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指南》,形成了中國標準。凸顯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大大提升了我國港口的國際形象和影響力。
本刊訊 近日,國家鐵路局發布《高速鐵路工程靜態驗收技術規范》(TB 10760-2021),自2022年3月1日起實施。《高速鐵路工程靜態驗收技術規范》(TB 10760-2013)同時廢止。
靜態驗收是高速鐵路工程質量驗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強化高速鐵路工程質量管理的重要環節。新版標準充分總結了近些年高速鐵路工程靜態驗收工作經驗,緊密結合了相關工作管理要求,修訂遵循“安全第一、重點突出、標準協調、內容全面”原則,對驗收項目、驗收要求進行了全面優化,突出了關鍵工序及隱蔽工程資料、專業檢測報告等重點項目的驗收要求,具有協調性、全面性、可操作性更強等特點,將對全面提升靜態驗收工作質量提供技術支撐。
本刊訊 近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企業境外反壟斷合規指引》。旨在鼓勵企業培育公平競爭的合規文化,引導企業建立和加強境外反壟斷合規管理制度,增強企業境外經營反壟斷合規管理意識,提升境外經營反壟斷合規管理水平,防范境外反壟斷法律風險,保障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指引》 適用于在境外從事經營業務的中國企業以及在境內從事經營業務但可能對境外市場產生影響的中國企業,包括從事進出口貿易、境外投資、并購、知識產權轉讓或者許可、招投標等涉及境外的經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