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彤 陳梓月 儲海燕 范江莎 陳朝軍 宋紹征
在加速老齡化大背景下,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漸攀升。針對這一大難題,我們應當關注到退休老年人這一群體,深挖并利用他們的智慧和經驗,將老年人的“人口紅利”轉化為“智慧紅利”。本文通過對退休老年人的智力水平、資歷經驗、身體素質、就業意愿四個方面進行綜述,探索退休老年人的“智慧紅利”價值,旨在為我國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和鼓勵老年人再就業等提供參考,同時以減輕我國持續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根據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分析,人口老齡化快速增長,而勞動力人口卻持續減少,帶來了勞動力供不應求等問題。其實低齡退休老人也可以是彌補勞動力的有利幫手,有研究對高新技術企業進行調研,實現了一種聘用知識、技能以及經驗豐富的退休老年人為公司進行企業培訓的創新型 “師帶徒”培訓模式。在國外,已有學者為低齡退休老年人持續工作而提出符合他們特征的支持計劃,但在我國不斷推出并日趨完善的漸進式延遲退休背景下,低齡退休老年人的需求以及能力尚未引起更多的重視。因此我們需要深度挖掘那些低齡退休老年人的“智慧紅利”,發揮他們的潛能,推動積極老齡化。
退休年齡
中國現行的法定退休年齡制度是男職工60歲、女職工50歲和女干部55歲退休。2021年3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智慧紅利
“智慧紅利”尚無明確的定義。但在新經濟導刊中提到,新經濟時代的商業是開發、分享人的資源的商業,不同于以往的勞動力人口紅利,而是一種新的人口紅利,可把它稱作“智慧人口紅利”。它所要分享的已經不是單一勞動力通過勞作所創造的價值,而是要想辦法把每個人頭腦里面已有的和潛在的創造力,都變成是企業的價值、社會的財富。因此所謂退休老年人“智慧紅利”,就是退休老年人頭腦里的智慧和經驗變成了社會的財富,鼓勵他們再次返回社會工作崗位,進一步推動社會運轉,創造財富。
退休老年人的智力水平
1.智 商
根據國內外學者對老年人智商進行的大量研究,指向退休老年人智商水平保持較好。根據Cattle-Horn流體-晶體智力學說,成人測量晶體智力的測驗成績直到老年仍保持得很好,而且我國學者經過研究比較認為該學說比較接近實際地反映了我國成年人的智力發展規律。早期Hager等研究發現,老年人操作熟悉任務的成績不比年輕人差,而且經過訓練操作水平能很快提高;還有研究者根據Szaflan氏提出的智力老化的信息加工理論,提出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老年的智力財富。
2.個體差異
退休老年人的智力水平當然也存在差異。行為遺傳結果長期以來一直表明智商具有很強的遺傳性。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科研人員對100名60-69歲的受試者進行了一周的跟蹤監測,根據受試者是否每天都參加中等強度的運動分為兩組,得出老年人每天堅持適度的運動,可以減緩其智力衰退的程度。另外也有資料表明,腦力勞動者較體力勞動者智商下降慢且發生年齡晚。可見除了無法改變的先天因素,退休老年人智力受后天因素的影響更明顯。
總之,當今社會退休老年人的智力水平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衰竭,尤其是腦力勞動退休者以及注重運動的老年人,當他們進行自己熟悉領域的咨詢和指導方面的工作時,可以說是一份歷久彌新的寶藏在發光。
退休老年人的資歷經驗
1.知識技能
大多數退休老年人都有著精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南京市老年人再就業空間營造”一文中,通過問卷調查得到,受訪的90名高級知識型老年人中,繼續從事原有或相關行業的比例高達80.3%,其中返聘回原單位的比例也占到40%,得出高級知識型老年人多擁有精湛的技術和成熟的管理經驗,再就業多從事顧問、指導工作。可見退休老人的知識技能成就可以給行業后輩在技術研究、培訓和從業心得上提供一定的幫助,為尚不成熟的發展路線提供建設和指導,促進行業更好的發展。
2.工作經驗
退休老年人在職業生涯中積累的工作經驗,他們有自己獨特思維設計和處理方式,在各自的領域都有一定的優勢,國外學者對蘇格蘭因退休的537名教師進行IHR經驗的問卷調查,研究確認需要留住有經驗的教師在這個行業,尤其是在需要管理者和雇主解決的領域中,可見退休老年人具有年輕人所不具備的相對嫻熟的技術、沉著穩重的品質、豐富的工作經驗。
總之,退休老年人的知識儲備和工作經驗是他們“智慧紅利”價值中最大的優勢。退休老年人能帶給行業的,絕不只有技能的傳承,也包括行業發展的“智慧”,是一種軟實力的支持。
退休老年人的身體素質
1.生理健康狀況
對于退休老年人“智慧紅利”價值,好的生理健康狀況是發揮前提。現代社會的發展、醫療水平的提高,很明顯地都提高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魏佳玉等通過對174名城市退休老年人進行生理健康方面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均處于較為健康的狀態,三年內不需要休養的老年人占81.1%,即使有52.7%的老年人患慢性疾病,但須臥床休養的很少,并且保持著較高的鍛煉頻率,都在有意地維持身體健康。一定程度上這也支持著他們選擇再就業。
2.自評健康
自評健康是測量人群健康狀況的常用指標之一,是個人對其身體健康狀況的期望和主觀評價。自評健康結果的高低是發揮退休老年人“智慧紅利”的保障,而現代退休老年人主觀上認為自身健康狀態良好的現象也越來越多。薛利等調查研究到60-65歲人群的自評健康水平,發現超過50%的人自評健康都較好,而且自評健康越好的老年人越可能會繼續工作,由此提出可以延遲退休。
總之,整體上退休老年人的生理健康狀況及自評健康水平都較高,身體素質水平越高的退休老年人,對發揮“智慧紅利”價值的可能性越大。讓更多身體健康素質尚可的老年人繼續活躍在勞動力市場中,營造出“老有所為”的社會氛圍,將實現智慧紅利價值的最優化。
退休老年人的再就業意愿
1.經濟水平
據調查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再就業是為子女減輕養老負擔。隨著“421”型家庭模式的增多,退休老年人在身體素質良好的情況下,更愿意繼續參加工作,為子女減輕負擔。通過程朝陽等人對成都市低齡退休老年人繼續參與勞動的基本情況的調查,得出接受子女經濟支持的老年人參加社會活動的意愿更強烈,這跟老年人退休金較少,不想用子女的錢有關。而現在年輕人的壓力大是普遍的,所以受家庭經濟水平影響的老年人再就業的意愿更為強烈。
2.生活方式
退休后的生活方式對他們進行再就業有很大的影響,老年人退休后與工作時期的生活方式大不相同,退休后生活多以家庭為主,老年男性會比老年女性更難適應這種生活,而這也是一種人力資源上的浪費。有學者通過對城市退休老年人社會適應問題的研究發現,老年人退休后很難適應在社會角色上的轉變,會出現心理亞健康、人際交往削弱、社會參與減少三種社會適應不良問題。這時如果給老年人一個再就業的機會,對他們來說是很不錯的選擇。
總之,受到家庭經濟撫養難度大以及退休后生活的不適應的客觀因素的影響,退休老年人再就業意愿更強烈,說明當今社會退休老年人“智慧紅利”能夠挖掘到的價值高。
綜上所訴,退休老年人群體中存在且能挖掘到較大的“智慧紅利”價值。已退休的他們尤其是之前從事腦力勞動的,仍保持較好的智商水平;再憑借資歷和熟練的知識技能,完全可以重返社會;另外他們的自評健康也不錯,還能主動有意識地去鍛煉身體保持健康;而且無論是為了子女還是自己,都有想為社會做貢獻的意愿。因此在老齡化大背景下,引導退休老年人重返社會,從事咨詢、指導或者決策方向的工作,推動積極老齡化,將展現出他們的最大的“智慧紅利”價值,創造社會財富。
[本文系基金項目: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一般項目(202113571045Y),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19SJA0808),無錫市科協軟科學項目(KX-21-C248 ),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項目(蘇教師函[2021]11號)的研究成果。]
(無錫太湖學院 健康與護理學院)
參考文獻:
[1]任明揚.高新技術企業利用退休老年人力資源模式的創新研究[J].納稅,2018(19):127.
[2]朱敏.智慧人口紅利[J].新經濟導刊,2016(06):5.
[3]魏佳玉. “積極老齡化”視域下城市退休老年人再就業現象研究[D].鄭州大學,2019.
[4]薛利,任曉暉,張文婕,陳饒.我國60~65歲老年人自評健康與工作狀態關系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8,45(07):1249-1254.
[5]程朝陽;于凌云.成都市退休低齡老年人勞動參與行為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23):5089-5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