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亞琴,劉文,徐晶晶,胡月,宋雅嫻,何國平,吳麗敏,汪菁,b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a婦產科產前診斷中心,b婦產科,安徽 合肥230036
22 號染色體三體綜合征是一種常染色體疾病,多見于自發性流產胎兒,在自然流產中的發生率約為2.9%,活產嬰兒中較少見,平均生存期為4 d。然而,22 號染色體三體嵌合患兒生存期相對較長,臨床表型更具差異性,是產前診斷與遺傳咨詢的難點。近年來,基于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基因組拷貝數變異(CNV-Seq)技術也成功應用于臨床,主要用于檢測覆蓋全染色體非整倍體、大片段缺失/重復及全基因組CNVs。本研究通過對1 例產前診斷為22 號染色體三體嵌合的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同時復習相關文獻,總結22 號染色體三體嵌合的主要臨床特征,旨在提高對該疾病的認識,將有利于22號染色體三體嵌合的產前診斷及遺傳咨詢。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女,28 歲,GP,孕17周,外院無創DNA 檢測(non-invasive prenatal DNA testing,NIPT)提示22 號染色體三體,孕18 周超聲篩查提示胎兒雙頂徑約41 mm,股骨徑約21 mm,胎兒顱骨光整,顱中線居中,脊椎排列整齊,生理彎曲存在,胎兒胎心胎動好,胎心率143次/分,律齊,無明顯異常。孕20周就診于安徽省立醫院產前診斷中心,夫妻雙方非近親結婚,表型及智力均正常,無家族遺傳病史,孕期無致畸物質接觸史。
孕20 周,經夫妻雙方知情同意后,在超聲引導下行羊膜腔穿刺,抽取20 mL 羊水分兩線進行細胞培養,同時抽取8 mL 羊水進行CNV-seq 檢測。羊水細胞經培養瓶法培養7 d后換液,第8天加秋水仙素50 μL(200 μg/mL)繼續培養30 min 后,收獲細胞。經G 顯帶染色后,兩線均觀察到22 號染色體三體嵌合,共計數74 個細胞,分析6 個核型,結果提示核型為47,XX,+22[5]/46,XX[69];同時,CNV-seq 檢測結果提示22 染色體存在三體嵌合,異常比例約為20%。
以“22 號染色體三體嵌合、嵌合型22 三體、mosaic trisomy 22 、trisomy 22 mosaicism”等為檢索詞,檢索萬方數據、中國知網、科學引文索引、PubMed等數據庫,檢索時間為1980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共檢索到有關22 號染色體三體嵌合臨床表型的中英文相關文獻25篇,見表1。

表1 已有文獻報道22號染色體三體嵌合的產前檢查及出生后臨床表型匯總表

續表1 已有文獻報道22號染色體三體嵌合的產前檢查及出生后臨床表型匯總表

續表1 已有文獻報道22號染色體三體嵌合的產前檢查及出生后臨床表型匯總表

表2 22號染色體三體嵌合26例主要臨床特征及比例
染色體嵌合體指同一個體中同時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細胞系,是產前診斷中的常見問題與難點,也是影響產前診斷準確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嵌合體比例及部位的不同,通過單一檢測方法往往容易漏檢。近年來,基于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CNV-Seq技術也成功應用于胎兒染色體異常的產前診斷。與其他技術相比,CNV-seq 技術可以檢測更低比例的嵌合體,在理想條件下可檢測低至5%的染色體非整倍體嵌合。結合已有文獻報道,部分病人外周血核型并無明顯異常,而皮膚組織成纖維細胞核型則為嵌合,提示在產前診斷中遇到三體嵌合高危孕婦,應采取多部位、多種檢測方式進行檢測,盡量避免漏檢。本文中,NIPT 提示胎兒22 號染色體三體高風險,經夫妻雙方知情同意后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分別進行核型及CNV-seq 檢測,核型結果提示為47,XX,+22[5]/46,XX[69],同時CNV-seq 檢測也提示胎兒22 號染色體存在約20%的三體嵌合,兩項檢測結果很好的相互驗證,均提示胎兒為22號染色體三體嵌合。
22號染色體三體嵌合是極為少見的染色體病,國內外僅報道過20多例,因其臨床表型具有廣泛差異而成為遺傳咨詢的難點。本研究中,排除完全型22染色體三體及缺乏出生后臨床表型,共檢索到25篇文獻,總共包括26位病人,主要臨床特征及比例如表2。其中,有產前超聲篩查報告的病人中,約50%(5/10)提示為宮內發育遲緩。出生后的表型具有廣泛差異性,約57.69%的病人有先天性心臟病,主要包括ASD、VSD、PDA、肺動脈狹窄、心室發育不全等。約69.23%的病人指(趾)骨發育不全,主要表現為馬蹄足內翻、第5指彎曲等。此外,部分病人表現為身體對稱發育受限、智力發育遲緩、低耳位、鼻梁扁平、指甲發育不全、色素沉積異常、生殖道畸形等。已有研究表明胎兒染色體異常的風險隨孕婦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孕婦年齡增大,卵子不同程度老化、受精卵在細胞分裂過程中也易發生染色體異常。本研究中,共有23 位孕婦具有年齡相關信息,其中13位孕婦的年齡≥35歲,約占56.52%。然而22號染色體三體嵌合的發生是否與孕婦年齡增長相關,仍需積累更多的數據。1991年,Abdelmoula等報道22號三體嵌合病人以女性居多。在本研究中,17位病人為女性,約占65.38%(17/26),主要表型為卵巢發育不良、原發性閉經等,部分男性病人表現為隱睪、陰囊發育不全、小睪丸等。截至目前,有關22號染色體三體嵌合病人的青春期發育及生育率,仍需積累大量數據。值得注意的是,2010 年Leclercq等報道了一例羊水及皮膚核型均為22號染色體三體嵌合、外周血核型為46,XX的病人,其產前超聲并無明顯異常,出生后也無發育遲緩,4歲時智力及發育正常,提示22號染色體三體嵌合病人的智力發育具有差異性,這可能與染色體三體嵌合部位及比例有關。
本病例的研究尚有未完善之處:后期隨訪到該病人已于孕24周在外院引產,并未對引產胎兒進行解剖學及不同組織部位的遺傳學檢測,且孕婦夫婦雙方拒絕進行外周血核型的檢測。有關染色體嵌合比例的問題,往往因檢測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臨床遺傳咨詢時應結合超聲等影像學檢查結果,充分告知該項檢測結果及局限性,根據知情選擇及充分告知的原則,由病人夫婦自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