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
(遼寧省北鎮市人民醫院 骨科,遼寧 錦州 121300)
髕骨骨折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骨折類型,誘發原因往往是外力所致。患者一旦發生髕骨骨折,不僅會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還會對患者的生活和行為產生影響,臨床應當立即采取措施進行緩解和治療[1]。目前臨床上治療髕骨骨折的主要方式為手術治療,并且以張力帶鋼絲內固定術、髕骨爪或髕骨環切開內固定術最為常見,也最為典型。而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微創手術也取得了巨大進步和成就,腔鏡技術目前在治療髕骨骨折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2]。關節鏡在臨床上的優勢較為明顯,它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并且手術操作便捷,患者的術后恢復快且良好。本文將對膝關節鏡下髕骨骨折空心釘內固定的手術效果進行深入分析。
從2017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髕骨骨折患者當中選取21 例進行研究,其中男9 例,占比42.86%,女12 例,占比57.14%,年齡16-75 歲,平均(46.54±1.3)歲;病程2-15 小時,平均(5.1±0.4)小時,其中左膝骨折患者8例,右膝骨折患者13 例,陳舊性骨折患者1 例,新鮮閉合性骨折患者20 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膝關節鏡下空心釘內固定手術治療。患者取平臥位,進行氣管插管全麻,麻醉后,患者常規進行鋪巾和消毒,止血采用氣囊止血帶進行。找到患者的骨折部位,用手觸摸骨折端,穿刺,將膝關節內積血抽取出來,采用點式鉗經皮復位,在C 臂機透視的輔助下,進行準確的復位,經皮置入2 枚導針,之后鉆孔操作,沿著導針,將2 枚雙頭加壓空心釘置入,對患者的膝關節進行活動,檢查復位與內固定情況。術后給予患者抗感染治療,并且進行常規的功能性訓練。
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評分,分數越低,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越低。
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膝關節功能。采用膝關節 Lysholm 評分表進行,滿分為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越好。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采用SF-36(簡明健康測量量表)進行評測,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應用SPSS 22.0 軟件處理21 例髕骨骨折患者的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疼痛情況、膝關節功能以及生活質量的變化,并以T 檢驗進行,計數資料采用%的形式表示男女比例等,并以χ2檢驗進行,組間對比P<0.05即證實有差異。
治療后,患者的VAS 評分低于治療前,P<0.05。詳情見表1。
治療后,患者的 Lysholm 評分高于治療前,P<0.05。詳情見表2。
表1 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對比( ±s,分)

表1 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對比( ±s,分)
組名 VAS治療前(n=21) 6.11±1.21治療后(n=21) 3.23±1.01 T 8.374 P 0.001
表2 患者治療前后的膝關節功能對比( ±s,分)

表2 患者治療前后的膝關節功能對比( ±s,分)
組名 Lysholm 評分治療前(n=21) 74.68±2.31治療后(n=21) 87.11±3.17 T 14.522 P 0.001
治療后,患者的SF-36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P<0.05。詳情見表3。
表3 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對比( ±s,分)

表3 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對比( ±s,分)
組名 生理功能 生理職能 生命活力 社會功能治療前(n=21) 21.52±1.03 23.36±1.63 23.37±1.04 22.86±1.31治療后(n=21) 28.12±1.35 29.10±2.31 29.10±1.33 28.86±1.62 T 19.563 13.991 14.266 17.107 P 0.001 0.001 0.001 0.001

續表3
髕骨骨折在臨床上比較常見,不僅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影響,還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困擾。髕骨是膝關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對膝關節起到保護作用,并且將股四頭肌力量進行傳遞,從而調節膝關節的屈伸動作,做好相關的功能性幫助和輔助作用[3]。髕骨骨折一但發生,患者會伴隨膝關節劇烈疼痛、腫脹,并且多發于男性當中,對患者的膝關節功能產生很大影響,如果一旦治療不及時或者治療方式不當,那么將會導致患者的膝關節出現損傷,進而影響到后續的行為能力,影響到生活品質和生活質量。
髕骨骨折目前的臨床治療多以手術為主,手術的目的是對骨折移位進行恢復和復位,從而實現關節面的平整,修復伸膝裝置的連續性,并且保持解剖復位。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微創手術在臨床上的運用十分廣泛,并且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就和成績。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是臨床上采用較為廣泛的手術方式,它需要切開骨折端部位皮膚以及皮下組織,從而觸及到患者的骨折部位,使得骨折的部位充分的暴露,有效的實現解剖復位,并且固定牢靠,雖然該手術方式能夠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和臨床表現,但是該手術的創傷較大,術中出血量多,并且術后容易出現較多的不良反應和并發癥,從而使得患者的疼痛感增加,不僅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還會增加患者的疾病負擔,不利于術后功能鍛煉,進而影響膝關節功能恢復[4]。而閉合復位經皮微創加壓空心螺釘內固定術能夠有效的減少術后的并發癥反應,操作簡單,固定可靠,并且能夠有效的對骨折端血運進行保護,從而使得患者的恢復更為迅速,也更為安全。
膝關節鏡下空心釘內固定手術治療的過程當中,需要良好的手術配合和器械護士配合。在術中,患者應當提前做好安全檢查,選取合適的輸液部位,選取上肢粗、直外周靜脈,多采用持續腰硬聯合神經阻滯麻醉的方式進行麻醉。術中患者取仰臥位,頭下墊薄枕。在止血方面,可以采用電動止血儀進行,術中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生理指標進行密切的監測。護理人員要做好關節鏡的檢查工作,做好消毒鋪巾等工作,正確傳遞刨削刀、探鉤、彎鉗等手術器具,傳遞的過程當中要嚴謹準確,檢查各部位銜接是否牢固,避免造成污染,對關節腔反復沖洗,術后手術器具要清點準確,關節鏡器械做好初洗,送供應室,并做好使用登記[5]。
近年來,微創技術在骨折治療上的應用十分廣泛,并且效果顯著。傳統的骨折在治療過程中主要是強調內固定和解剖結構的組織重建,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還要提升固定系統的生物學穩定性。因此傳統的方法治療患者的骨組織損傷是依靠嚴重的骨系統血運作為代價,在臨床的應用中會產生一系列的并發癥,采用傳統的方法治療骨科患者,往往會存在著內固定失敗、骨不連、延遲愈合以及鋼板下骨組織疏松等狀況。采用微創手術治療骨折,可以有效利用微創技術保護患者骨折端的局部血運,從而充分實現對患者的骨折個體化治療。
本文的研究當中,治療后,患者的VAS 評分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患者的 Lysholm 評分高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患者的SF-36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P<0.05。這說明,采用膝關節鏡下空心釘內固定手術治療髕骨骨折的效果顯著,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和推廣價值,適合作為常用手段作用于臨床,也適合將其在臨床進行大面積的實施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