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顯,李輝通信作者)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腦卒中可分為兩大類,即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包括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血管痙攣等。其中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占腦卒中總數的60-70%[1]。根據國家卒中流行病學調查(NESS-China)研究結果顯示我國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性發病率為 212/10 萬,女性發病率為170/10 萬。目前對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臨床上仍以影像學檢查為主,主要以CT 和MRI 診斷報告為主,然而已有相關研究表明,某些血清學檢測指標不僅可以準確的診斷缺血性腦卒中,還可以大大縮短診斷時間,幫助臨床更好的診斷病情。本文討論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 NSE) 、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體(D-D,D-dimer)水平變化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檢測的效能分析。
選取2018 年9 月至2020 年7 月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50 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符合2018 年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②經CT 或MRI 等影像學檢查確診。排除標準:①疑產生蛛網膜下腔出血;②近3 個月存在心肌梗死史、顱外傷史以及卒中史;③近1 周內有動脈穿刺部位難以壓迫止血并取50 名同期來我院健康體檢的市民為對照組,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分別搜集50 名患者和健康體檢者的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BMI)、吸煙史等;健康體檢者選定同一時間由護士統一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患者入院后于次日清晨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4mL,置于枸緣酸鈉抗凝管內,離心處理(3 000 r/min, 10 min),分離血清與血漿,置于-4℃環境中儲存待檢;本實驗室應用羅氏 cobas c501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同型半胱氨酸檢測,應用羅氏 cobas h232 心肌標志物測量儀進行D-D 二聚體檢測,應用羅氏 cobas e 601 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儀進行神經元烯醇化酶檢測,試劑均由羅氏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同時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執行。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資料,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 NSE) 、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體(D-dimer,D-D)水平之間的區別;研究三項指標聯合檢測對缺血性腦卒中診斷的效能和單一指標診斷效能的優劣
兩組性別、年齡、BMI 及吸煙史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血清HCY、D-D、NSE、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觀察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D-D 二聚體、神經元烯醇化酶聯合檢測診斷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準確度、靈敏度均高于各指標單一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各指標聯合檢測腦卒中的漏診率低于各指標單一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s)
組別 例數 性別[n(%)] 年齡(歲) BMI(kg/m2) 吸煙史[n(%)]男女有無觀察組 50 29(58) 21(42) 52.12±5.64 23.18±2.56 17(34) 33(66)對照組 50 28(56) 22(44) 51.22±5.58 23.21±2.52 16(32) 34(68)統計量 χ2=0.104 t=0.479 t=0.256 χ2=0.238 P 0.760 0.625 0.792 0.618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HCY、D-D、NSE 檢測情況比較

表3 不同檢測方法檢測結果比較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 主要存在大腦神經元、周圍神經組織以及內分泌細胞中,是一種酸性蛋白酶,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特異性標志, 能較好的反映腦卒中患者的神經損傷及病情變化。NSE 是一種神經組織特異性蛋白, 與缺血性卒中的損傷程度呈正相關, 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預后及治療方案的選擇有著很大的幫助,故檢測NSE 對判斷缺血性腦卒中的病情發展有一定的作用。當腦組織發生缺氧缺血損傷時,神經元釋放大量NSE,并損害血-腦屏障,進入血液循環,血液中NSE 水平升高,是評估腦組織神經元損傷的定性指標。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種可以造成血管損傷的氨基酸, 同型半胱氨酸是甲硫氨酸代謝的有毒含硫中間體[2-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Hcy)是同型半胱氨酸代謝受損或參與同型半胱氨酸再循環的重要輔助因子缺陷的結果。Hcy 被認為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Hcy 可能通過炎性因子、氧化應激、免疫反應等多種機制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D-D 二聚體水平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產生以及病情的發展有一定的相關性[5]。D-D 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之一,同時也是繼發性纖維蛋白溶解亢進特有的代謝產物,其水平異常升高提示體內存在高凝狀態和繼發性的纖維蛋白溶解亢進。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血液高凝引起的疾病,椎動脈和頸動脈的堵塞或狹窄引發腦組織梗死,并引起一系列病理學改變,包括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以及神經元等改變,而血液高凝狀態導致D-D 二聚體激活,引起凝血因子與纖維蛋白交聯,被交聯纖維蛋白酶水解產生,被認為是體內血液高凝和纖溶系統活躍的表現,由于 D-D 是交聯纖溶酶的特異性降解物質,在臨床上作為血液高凝和纖溶系統亢進的標志物之一。故D-D 二聚體水平異常升高提示有發生腦卒中的可能,對臨床醫生判斷病情有一定幫助。到目前為止,很多研究都表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D-D 二聚體水平明顯增高。
綜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D-D 二聚體、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這三項血液檢測指標高于正常人,而多指標的聯合檢測在靈敏度和特異度上優于單一指標檢測的結果,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