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妍麗,張玉玉
(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丙泊酚是一種短效的靜脈麻醉藥物,可以很快的使患者處于鎮靜睡眠狀態,因其起效快、蘇醒質量高、持續輸注后無蓄積、易于控制等特點,常作為短小手術的首選藥物之一[1]。在臨床用藥實踐過程中,眾多研究者已發現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等因素會影響到丙泊酚的麻醉效果,并且其個體差異化較大[2],用藥劑量差異化過大對其用藥的安全性有所影響,故在使用過程中研究人員也在不斷的探索影響其麻醉效果的影響因素。近年來,中醫體質分型方面的研究逐漸增多[3-5]。筆者考慮不同中醫體質是否對丙泊酚麻醉效果有所影響,故選擇不同中醫體質的行宮腔鏡檢查術的靜脈麻醉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中醫體質患者對丙泊酚麻醉效果的影響,為丙泊酚的合理用藥做指導,為中醫體質分型在臨床麻醉中的使用提供參考。
選擇擇期行宮腔鏡檢查術的靜脈麻醉患者90 例,年齡27-64 歲,ASA 分級Ⅰ-Ⅱ級,無嚴重心腦血管、呼吸等重要臟器疾病、無丙泊酚等麻醉藥物過敏史或者豆制品過敏史。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同意,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
按照中華中醫藥學會2009 年發布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6]標準,將患者分為陰虛質組、陽虛質組、平和質組,每組各30 例。
所有患者術前心電圖、血常規等一般檢查,常規禁食8h,禁飲4h。入室后開放上肢靜脈通道,勻速靜滴0.9%氯化鈉注射液500ML。監測心電圖、無創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連接BIS 監護儀。給予面罩吸氧3L/min。體位取截石位,告知患者緩慢、平靜呼吸。然后記錄患者麻醉前的各項生命體征指標。
麻醉誘導時緩慢勻速推注丙泊酚注射液,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當BIS 值達50 以下時,手術醫師放入窺陰器,開始手術操作。手術中靜脈輸注丙泊酚使BIS 值維持在40-60 之間。手術操作過程中如BIS 值升高超過60 或患者出現體動、嗆咳等應激反應時,酌情增加丙泊酚劑量;若BIS 值低于40,酌情減小丙泊酚劑量。麻醉期間密切關注患者的呼吸、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手術過程中,若患者心率低于55 次/分,予以靜脈注射阿托品0.5-1 毫克;若血壓下降幅度超過術前的30%或者收縮壓低于80mmHg 時,則予以加快輸液速度、增加輸液量等處理,若改善不明顯,必要時予以麻黃堿5-10 毫克;若SPO2低于90%或SPO2進行性下降時,予以托下頜、面罩加壓給氧等輔助呼吸的措施,必要時放置口咽通氣道以改善脈搏血氧飽和度。同時備好腎上腺素、地塞米松等相關急救藥品以及喉鏡、一次性氣管插管包等搶救設備。整個麻醉過程均由同一麻醉醫師完成。
(1)記錄手術的操作時間;(2)麻醉過程中患者的誘導時間(給藥至BIS 值達50 的時間)以及誘導劑量;(3)患者的蘇醒時間(手術結束至呼之睜眼的時間)以及丙泊酚的總用量;(4)患者出現體動、嗆咳、血壓下降、心動過緩、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心動過緩的指標:心率低于55 次/分。心動過速的指標:心率高于100 次/分。
血壓下降的指標:血壓下降幅度達30%以上或者收縮壓<80mmHg。
連續性正態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態性連續性資料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表示,采用非參數Kruskal-Wallis 檢驗。定性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 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組患者年齡、身高、體重、手術時間等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三組患者的誘導時間和蘇醒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陽虛質組丙泊酚的誘導劑量高于平和質組、平和質組的誘導劑量高于陰虛質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陽虛質組的丙泊酚總劑量高于陰虛質組和平和質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三組患者在心動過緩、血壓下降、嗆咳、體動、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三組患者誘導時間、蘇醒時間及丙泊酚用量的比較

表3 三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例)
宮腔鏡檢查術是目前廣泛應用于臨床的一種婦科診斷和治療的微創技術,因其創傷小、無切口、操作時間短、恢復快等優點而廣泛應用于婦科臨床檢查。雖然其創傷小、操作時間短,但在操作過程中因其擴張牽拉宮頸和進行宮內操作時會帶來疼痛和不適感,故在麻醉狀態下行宮腔鏡檢查術更為舒適化、人性化,減少患者的心理壓力和不良手術體驗。丙泊酚(2,6-二異丙基苯酚)是烷基酚類鎮靜全麻藥。其起效快、代謝快、即使在反復給藥的情況下也不會造成蓄積,因此丙泊酚使用后,患者在術后可以較快的蘇醒,而且蘇醒的也比較徹底,蘇醒質量比其他絕大多數的靜脈麻醉藥要好,定向力恢復完全且迅速,且術中知曉率低,術后惡心嘔吐的情況少見。故丙泊酚可滿足宮腔鏡檢查術的需求,是宮腔鏡檢查術的首選藥物。
丙泊酚主要是一種催眠劑,其確切的作用機制可能與γ-氨基丁酸(GABA)A 受體的β 亞基相關[7]。丙泊酚通過與GABAA 受體的β 亞基結合增強GABA 誘導的氯電流,從而產生催眠作用。丙泊酚還可作用于海馬體的GABAA 受體,抑制海馬和前額葉皮質釋放乙酰膽堿,而這也可能與丙泊酚的鎮靜作用有關[8]。
有研究發現,環磷酸腺苷(cAMP)在丙泊酚全麻機制中發揮一定的作用[9]。丙泊酚主要使GABAA 受體反應增強達到麻醉作用,而cAMP 依賴性蛋白激酶可以促進GABAA 受體電流增強[10],即cAMP 對GABAA 受體電流有增強作用。而在不同中醫體質的人群研究中發現,陰虛質患者體內cAMP含量相對較高,陽虛質患者體內cAMP 含量相對較低[11],而平和質患者體內cAMP 含量較以上兩者居中。故不同體質亦影響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本研究結果亦顯示,陽虛質組患者術中丙泊酚的誘導劑量高于陰虛質組,平和質組丙泊酚誘導量少于陽虛質組而多于陰虛質組(P<0.01),丙泊酚術中的總用量也多于陰虛質組和平和質組(P<0.01),這也證實了陽虛質患者因其體內cAMP 含量相對較低,其對GABAA 受體電流的增強作用較弱,故需要更高的劑量才能達到相應的麻醉效果。
本研究對三種不同的中醫體質分型的丙泊酚麻醉效果做了觀察,提示不同的中醫體質分型是影響丙泊酚麻醉效果的因素之一??筛鶕煌w質分型個體化使用丙泊酚,以提高丙泊酚靜脈麻醉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