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基,王樹東,劉全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吉林 130000)
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癥(HIT)是一種由免疫介導的血栓前的藥物不良反應。臨床上,肝素的廣泛應用,HIT 發生率為0.1%-5%[1]。本文介紹一例PCI 術中及術后應用肝素常規抗凝后引起血小板減少癥,以提高對此類不良反應的認識。
患者,女,65 歲,主因“間斷活動后心前區疼痛3 月,加重10 天”就診于我院。考慮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急性冠脈綜合征 心功能II 級”。行冠脈造影檢查,冠脈造影結果見圖1。遂于2018 年月24 日對LCX 行支架植入術,擬則期處理RCA。患者入院血常規提示PLT:130×109/L,2018年1 月27 日復查血常規,發現血小板下降至94×109/L;1 月29 日再次復查血常規,血小板下降至84×109/L,1 月30 日起停用肝素,2 月2 日再次患者血常規,血小板為101×109/L。遂決定對RCA 給予支架植入治療,考慮患者在在首次PIC 術中及術后應用肝素后誘發血小板減少,在此次手術過程中以及術后改用比伐蘆定替代抗凝治療,術后2 月5 日復查血常規,患者血小板130×109/L。患者臨床癥狀明顯緩解,遂辦理出院,對其出院后定期隨訪,未在出現血小板下降。鑒于患者有明確的肝素用用史,應用肝素后患者血小板下降達30%-50%,且血小板下降發生于應用肝素第五天;停用肝素改用比伐蘆丁后血小板計數逐漸回升,此外,患者無其他導致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故考慮患者為經典型肝素誘導血小板減少癥。

圖1 冠脈造影結果
PCI 術作為一種有創操作,可引起全身應激狀態,冠心病患者冠脈血管本身處于一種炎癥反應狀態且血小板活性較高,應用肝素后易生成PF-UFH 復合物,從而誘發HIT 的發生。
HIT 是由抗肝素-血小板因子4 復合物(UFH/PF4)免疫球蛋白G(IgG)誘發的免疫反應。PF4/UFH-IgG 復合物激活血小板,誘發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最終形成高凝狀態[2]。HIT 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血小板減少(<150×109/L 或降至其基線值的30%-50%以[3]),其次是血栓栓塞事件,下肢靜脈血栓以及肺栓塞較為常見。臨床上還有一些較為罕見的表現如出血、皮膚壞死、肢體壞疽[4-5]。根據HIT 發生時間可分為三型:經典型HIT(血小板減少發生在首次或再次接觸UFH 治療的第5-10 天)、快速型HIT(100 天內使用過UFH(尤其是≤30 天),在體內尚有抗UFH/PF4 抗體存在的情況下再次使用UFH,從而導致血小板在24 小時內急劇下降)、遲發型HIT(停用UFH 三周后出現血小板減少)[6]。
HIT 的臨床診斷需要臨床表現與實驗室檢查相結合。臨床表現為血小板計數下降,通常采用4T 評分系統[7](表1),總分低于4 分具有極高的陰性預測價值 (97%-99%),而陽性預測價值較低[中等得分 (4-5 分) 10%-20%, 高分 (6-8 分) 40%-80%][8]。出4T 評分系統外,臨床上還有其他評分系統,但應用較少,且需進一步驗證[9]。在高度懷疑HIT 時,需要進行實驗檢查,臨床上最常用的實驗室檢查方法為HIT 抗體檢測法與血小板功能檢測法。其中HIT 抗體檢測中的酶聯免疫測定(ELISA)是目前較為公認的HIT 篩查手段,其具有良好的陰性預測價值(98%-99%)[10]。血小板功能檢測主要是5-羥色胺釋放實驗(SAR),5-羥色胺釋放試驗(SRA) 是診斷HIT 最常見的功能試驗,是一種驗證性試驗,被認為是金標準。由于血小板功能檢測的技術要求較高,具有一定的輻射性,限制了其臨床應用,作為HIT 的二線檢測[11]。

表1 4T 評分系統
對于確診和高度懷疑的HIT 患者,應即刻刻停止肝素給藥,并給與新型抗凝劑替代治療。比伐蘆定是一種特異的、可逆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劑,與凝血酶的結合具有高度選擇性,對于游離的和與血凝塊結合的凝血酶同樣有效[12]。另外,比伐蘆定還具有起效快、安全劑量范圍寬、無免疫原型等優點[13]。比伐盧定雖未經FDA 批準用于HIT 的治療,但其對HIT 的有效性已被證實[14]。其他臨床常用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劑還包括阿加曲班、來匹盧定。除此之外,可選擇的替代治療還包括抗凝血酶以來因子Xa 抑制劑如達那肝素和磺達肝癸鈉;新型口服抗凝及(NOACs)如達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就目前數據而言,尚不足以說明NOACs 在治療HIT 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將來需要更多的試驗來說明其在治療HIT 方面的獨特優勢。對于一些難治性HIT,可考慮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G 或者血漿置換。數據表明對于HIT 合并高血栓或者出血風險的患者,免疫球蛋白G 聯合抗凝治療可作為治療方案[15]。對于需要接受緊急手術的HIT 患者,可通過血漿置換清除血小板活化的抗PF4/UFH 抗體[16]。
HIT 是一種暴露肝素后免疫介導的危機生命的并發癥。早期發現HIT 并治療,可避免嚴重并發癥。對于可疑HIT 患者,應即刻停用肝素治療并替代抗凝治療。證據顯示比伐蘆頂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PCI 術中抗凝,對于PCI 術前發生HIT 的患者,建議術中使用比伐蘆定替代治療[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