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艷華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濮陽 457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隨著水漲船高,在消費上也越來越注重質量問題。而食品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消費的重點項目,市場中的食品生產企業也日益增加,緊隨而來的就是企業之間的競爭壓力。如何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如何提高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食品生產企業只有在食品生產的質量和安全方面入手,因此必須建立科學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推動食品生產更快更安全地發展,才能在經濟市場中取的優異成績。
當前我國現有的食品生產企業較多為小規模企業,在食品生產過程中對質量和安全問題并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對質量管理的重要性認知也不到位。根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食品生產企業只有不到20%是分布在大城市經濟發達地區,其余都分布在我國偏遠地區且以家庭作坊形式為主,在食品生產過程中存在對食品生產安全和質量的重視不足問題,所生產的食品部分情況下不能達到我國制定的食品衛生安全標準[1]。同時部分食品生產企業負責人和生產加工責任人生產安全質量意識不到位,大部分情況下也沒有接受過相應的知識培訓并沒有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而在相關的管理體系建立上,也都是為了應付當地管理部門的檢查而制定的,生搬硬套與實際生產情況毫無關聯。管理制度與企業生產實際情況不相關,企業負責人和責任人質量管理意識不到位,是目前我國大部分食品生產企業存在的問題之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也越來越重視食品質量安全方面的問題,在這上面的工作力度也在持續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對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督管理力度。但相關監督管理部門只能針對到經濟發達地區大型的食品生產企業起到監督管理作用,對偏遠地區的小型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督力度有所欠缺。主要原因在于監督部門人力資源有限,只能針對大型食品生產企業做監督管理工作,偏遠地區相關部門的人力資源更加稀缺,沒有足夠的人手對區域內的食品生產企業進行監督管理工作。其次一些中小型企業在其生產經營過程中,會通過尋找相關法律法規的漏洞違法生產經營,躲避政府部門的監督管理[2]。監督部門的人力資源缺乏再加上中小型企業的鋌而走險,導致了我國在偏遠地區的中小型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督管理上無法落實相關標準政策。另外,我國目前現有的法律法規針對到食品安全質量問題的懲處也相對較輕,在利益的趨勢下,一部分無良企業經營者也會不顧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只為提高自身經濟收益損人不利己。
我國在食品安全質量問題上,一直以來都處于一個學習改善的過程。隨著人們經濟水平提高,對生活品質也有了更高的追求,相應的在食品選擇上也會盡可能追求高質量。但因為我國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相關標準制定起步較慢,同時我國地大物博所需要制定的標準也比較復雜多樣,所以在食品安全標準上往往會有不到位的地方[3]。而一些食品生產廠家就會為了一些利益不顧食品安全質量問題,尋找標準上的漏洞進行食品生產經營。目前我國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相關標準有所欠缺,盡快制定完善科學的安全質量標準,加大對食品的監督管理,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我國大部分的食品生產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其中又以家庭作坊形式為主。而人力資源不足也是食品質量安全不到位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小型企業在管理人員上有著一定的欠缺,無法對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做到全面的監督管理,其次缺乏專業型管理人才導致管理效率較低,無法滿足企業生產質量管理需求。中小型企業在其經營目標和方案上往往是企業利益為主,如何控制成本產出更多的利益是其首先考慮的問題,這就會導致在管理上出現一些不足。例如,選擇舊的生產設備和生產技術,這些設備和技術往往是一些大型企業淘汰下來的,或是已經過時,或是在生產質量上不達標的,這就導致了這些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容易出現質量問題。同時因為缺少相關專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也無法在生產過程中發現相關質量問題所在。
食品生產相關產業一直是我國的一大經濟板塊,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食品生產行業中來。競爭壓力的增加使企業經營者會忽視質量安全問題,注重利益的追求。但是我國對食品質量問題十分重視,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我國也加大了在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上的懲處力度。但因為部分企業經營者對當前國家在食品安全質量問題上的監督管理認識不夠,自身管理意識薄弱,忽視質量管理的相關工作的開展,會影響到企業的經營發展。
企業內的工作人員在食品質量上的意識也較為薄弱。企業經營者的不重視,企業的質量管理員工也會不重視,無法留住專業型人才開展管理工作,同時現有的管理人員也無法得到規范化培訓。質量管理意識薄弱,沒有專業型管理人才,質量管理責任心不強,在生產過程中就會忽略公司制定的質量管理標準,使生產出來的食品存在質量風險。
企業經營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豐富的經濟利益,但是在食品生產企業經營中,注重食品質量問題,才是企業能夠持續發展下去的必要條件。在經營過程中,如何控制成本獲得更高的利益回報是需要思考的問題,但是質量安全問題也是不能忽略的重點。食品生產的流程主要分為原材料采購、加工生產、產品檢測存儲三方面,在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時應該圍繞這三方面去開展。
(1)在原材料采購方面,企業應該做好質量監督工作。原材料的質量問題關系到產品質量的好壞,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生產方向和目標制定相關的原材料采購標準,同時劃分責任歸屬,在出現問題后可以追責到相關采購人員。在制定相關采購標準和責任劃分后,企業應當嚴格執行該標準,可以讓質量管理部門對相關原材料采購的過程和質量進行調查,確保制度能夠落到實處。
(2)在食品生產加工環節企業也應當制定詳細完善的質量管理制度。員工的質量安全意識薄弱,就需要管理人員對生產加工部門的員工進行培訓。新的質量管理制度要落到實處,就必須讓員工們理解食品質量的重要性,在培訓的過程中應當強調質量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同時為確保生產部門的員工能夠按標準執行作業,必須對質量管理制度加以詳細講解,確保員工能夠掌握理解規章制度。企業經營者在調動員工執行質量管理制度的積極性上,可以適當加入獎罰機制,但不能損害員工們的利益,應當以《勞動法》為制定依據。
(3)在產品檢測上,企業應當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為依據制定相關檢測標準,產品檢測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時,應當嚴格按照標準執行,加強自身的責任心,保持細心認真的工作態度。在產品存儲方面,也應當制定相應的存儲標準,確保食品存放過程中不會出現質量問題。同時質量管理部門的人員應當定時定期的對存儲的產品進行監督巡查,確保能夠及時發現質量問題,在發現質量問題后應當及時開展補救工作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責。
通過對以上三個食品生產重要環節制定相關的質量監督制度,能夠全方面的提升企業在質量管理上的工作效率,起到一定的管理作用。
我國部分食品生產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同時缺乏相應的管理知識,使用的是一些即將被淘汰的設備和技術,那么在提升自身企業質量管理上可以通過改善生產技術來進行[5]。企業經營者可以加大對生產設備的資金投入,加快完成設備的更新換代,新的設備和生產技術不僅能提供食品生產的效率還能提高食品質量,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能起到重要作用。
食品生產企業除了制定相關管理制度以外,也需要有專門的管理人員來確保相應的管理制度能夠落實,避免制度成為一紙空文。企業應當重視專業性高素質管理人才在質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專業人才不僅能提升管理水平還能讓管理工作的開展更有效率。企業應當高薪聘請專業管理人才,提升管理部門的管理水平,同時對原有的管理人員也應當進行定期的培訓,提升員工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組建專業化的團隊。高素質的管理團隊能讓制定好的管理標準得到更好的實行,同時也可以根據國家新的政策和標準結合自身企業實際情況做出管理上的改變,使企業的質量管理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
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定時定期召集全體員工進行培訓工作,提高他們的生產安全意識,以及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針對不同的崗位,可以開展不同的培訓課程,使員工了解他們崗位所負責的工作內容在質量安全上的重要性,有針對性的去學習質量安全知識,確保負責的環節上不會出現質量問題。在日常的生產過程中,也應當注意收集員工們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食品安全質量問題不是經營者和管理部門能夠完成解決的問題,需要整個企業一起齊心協力去面對,在各個環節上落實標準,才能夠提升企業生產的質量水平,因此提升全員的質量安全意識是企業在提升生產質量上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食品生產企業有著自身的競爭壓力,在經營過程中往往忽視了食品質量的重要性,影響企業管理水平的主要問題包括管理體系不完善、管理的人才欠缺、質量安全意識薄弱等。提升質量管理,使食品質量安全的概念和意識落實到每一個環節中,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國大部分食品生產企業應該去積極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