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洪濤
(萊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山東 萊陽 265200)
由于食品安全問題的復雜性較高,導致對食品安全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監管不力是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造成監管不力的原因也有很多,如監管機制不完善、監管方式比較落后、食品安全監管意識不足等。在這種情況下,相關單位若想開展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則需要針對具體問題,采用合適的應對措施,結合實際情況,完善監管機制,引進先進的監管手段,借此提高監管工作的質量與效率,使其能夠發揮出積極作用。
對于食品安全而言,其影響因素主要在于種植業與養殖業本身,不少農民為了獲取較高的經濟利益,在農業種植生產過程中,會盲目使用一些毒性相對較高的農藥、化肥、殺蟲劑等,這樣雖然能夠減少病蟲害,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但無法保障其自身的質量,既會對土壤及周圍環境造成較大的破壞,也會造成農作物的污染,若是食用,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產生較大的威脅,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加重。另外,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較多,污染嚴重,會有較大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現象,進而引發安全事故[1]。
當前,不少養殖業從業者為了提升動物的存活率,會在養殖過程中使用大量抗生素,抗生素的應用,能夠在較大程度上縮短水生、畜牧類產品的成熟期,從而減少養殖業的生產成本。有報道稱,一些養殖業每年所投放到飼養中的激素、抗生素等藥品類型能夠達到幾十種,這種濫用藥物的行為不僅違反了食品安全法,還增加了食品安全風險,而人們在食用這些食物時,其身體健康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食品安全與食品生產加工過程有著密切的關系。①在具體的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一些商家為了追求產量,會追求加工速度,在這一情況下,加工環境的整潔性則會被忽視,甚至部分商家生產加工食品的場所比較簡陋,衛生條件較差,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②少數不法商家為了提升食品的口感,豐富食品的味道,會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添加甜味劑、增稠劑等相關添加劑,甚至還會有一些商家在食品中添加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添加劑,增加了食品安全隱患。③部分商家為了提高食品的保質期,會在食品中加入過量的防腐劑。④還有些商家為了降低食品加工生產成本,會使用一些劣質的原材料,比如將病死肉加工成為即食產品等,這種坑害消費者的事件時有發生,大大增加了食品安全問題[2]。
食品安全監管本身就是一項綜合性比較高的工作,在開展這一工作時,應該做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這3個階段的食品監管工作,但是,就當前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來看,其中還存在不少弊端,導致整個工作的質量以及效率受到不良影響,難以發揮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實際效用。①食品安全事前監管制度缺失,現階段,不少監管部門在開展食品監督管理工作時,還在使用事后管理這一方式,沒有構建完善的事前預警機制,降低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高效性。②部分監管部門所采用的監管方式比較簡單,在日常的食品監管工作中,有關監管人員通常都是使用食品抽查、事故調查等一些常規的手段開展監管工作,導致該工作的全面性難以提升,易埋下安全隱患。③監管協調機制不夠健全,負責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各部門之間缺乏良好的交流溝通,難以實現有效的協調管控[3]。
部分監管部門對于食品安全監督工作的重視度不足,尤其是基層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缺少專業的工作人員,且工作經費相對比較匱乏,影響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有效開展。一些監管部門對于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態度,也會對監管人員自身的工作態度產生一定的影響,若監管部門領導對該工作不夠重視會導致監管人員出現懈怠的工作狀態,從而影響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此外,一些偏遠地區存在交通不便的情況,這些地區的食品生產者以及經營戶相對比較分散,在對其進行監管時,存在一定的難度。
社會的發展也推動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一些不法分子的造假售假手段也變得更加多樣化,而常規的食品檢測手段已無法滿足需要,面對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相關監管單位也需要引進先進的食品監管技術手段,以及相應的食品檢測設備。但就當前的具體情況來看,部分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在開展相關工作時,還在使用傳統的監管手段,沒有對以往的監管模式進行改進,導致現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實際需求得不到滿足,進而影響到整個食品監管工作的高效性,難以推動該工作的長遠發展[4]。
(1)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加大相關監管部門之間的溝通,同時還要明確不同地區監管部門所負責的監管任務,要求各監管部門在溝通交流過程中,對所負責轄區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分析,針對具體問題,制定出食品安全問題的治理措施,結合不同情況,科學部署安全監管工作,避免出現漏網之魚[5]。
(2)構建現代化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相關監管部門要加強事前、事中、事后這3個階段的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對于不同階段的具體食品安全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在這一基礎上,設計出不同階段食品安全監管的方案及措施。比如,在事前階段,相關監管部門應該開展定期檢查及專項排查工作,對于存在的一些食品安全隱患,要督促相關廠商及時整改,若是發現不合格的食品,則要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科學處理,以防出現食品安全事故,進一步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在事中階段,監管部門則要對食品安全事故進行深入調查,確定責任主體,及事故產生原因,并對責任主體施以一定的懲罰,使其能夠樹立食品安全意識,同時還要根據食品安全事故產生的原因,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等;在事后階段,有關監管部門應該做好相應的總結工作,將檢查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食品安全事故產生原因,全部總結并建立相應的檔案。完善監管機制及規范條例,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的實效性。
(3)建立完善的信息周報制度。相關監管部門在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時,需要在監管過程中將有關信息詳細的記錄下來,并在規定的時間,及時向社會發布食品安全信息,便于大眾了解食品安全問題。
(4)制定出合理的責任考核機制,有關單位應該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納入到考核體系之中,并結合具體工作情況,設置科學的考核指標,明確監管單位的工作內容及責任,借此提高監管單位的責任意識,若發現監管工作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則要追究相關負責單位的責任。
(1)相關監管部門若想提高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高效性,則要對傳統的工作方式進行科學改進,結合當前社會時代的發展趨勢,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信息化建設,構建出信息化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模式。在這一過程中,監管單位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建立完善的信息監管平臺,利用這一平臺收集各類食品的生產、流通等多個環節的數據信息,這樣不僅能夠提高監管的便利性,同時也能夠提升信息查詢的效率。
(2)相關監管單位應引進先進的信息設備,加大資金投入,結合信息化的食品安全監管需求,采購相應的信息設備,為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的載體,進一步推動信息化建設。
(3)有機結合物聯網與食品安全監管。相關監管單位可以借助物聯網建立食品安全監管系統,掌握食品的生產、運輸等多方面的信息,通過對相關信息的分析,明確食品生產加工、運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于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處理,減少食品安全隱患。
相關監管部門應該加大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宣傳力度,使廣大群眾能夠認識到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要性,同時也能夠促使其樹立食品安全意識,使其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之中,以此實現全員監督,這樣也能夠減少違反食品安全法的行為,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減少食品安全隱患問題,為人們的身體健康提供保障,避免出現食品安全事故。因此,相關單位應該加強對食品安全監督工作的重視程度,結合實際情況,采用科學有效的工作方式,以提高監督工作的有效性,實現對食品安全的有效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