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瓊,李琴,石秀禎,郭愛莉,李靜
作者單位:1長江航運總醫院內分泌科,湖北 武漢430010;2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中醫科,湖北 武漢430022
糖尿?。╠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見的代謝性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的影響,糖尿病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增加,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之后的第三大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2]。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見微血管并發癥,也是導致終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3]。DN 的主要病理改變表現為腎臟纖維化[4],而轉化生長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作為促進腎臟纖維化的細胞因子之一,在慢性腎病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主要的治療靶點正在逐漸被臨床所認可[5-6]。已有研究發現:TGF-β1 可通過激活Smads 信號轉導促進腎上皮向間質轉換,從而導致腎纖維化,最終進展為腎功能不全[7]。大量研究發現,TGF-β1/Smads 信號通路與糖尿病腎病發生、發展及腎臟纖維化密切相關[8-9]。
目前臨床上公認的糖尿病腎病的治療方案常常在嚴格控制控制飲食、血糖、血脂、血壓的基礎上,應用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ngiotensin Ⅱreceptor antagonist,AngⅡ)、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等藥物加以防治,但這些措施很難完全有效延緩糖尿病腎病向終末期腎病發展[10]。中醫藥在糖尿病的防治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復方丹參滴丸(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s,DSP)是一種新型中藥制劑,是目前臨床上用于緩解和治療糖尿病腎臟病變、冠心病等的常見藥物之一。已有研究發現[11-14],復方丹參滴丸對糖尿病患者早期腎病損害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但其作用機制并不完全清楚。因此,本研究通過觀察DSP 對DM 大鼠腎臟TGF-β1/Smads 信號通路的影響,從而探討DSP 對糖尿病腎臟保護的作用機制。
1.1 材料
1.1.1 動物 選取50 只6~8 周齡的健康清潔級、雄性Wistar 大鼠,體質量(200±20)g,購于昆明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室溫(24±2)℃,濕度(45±5)%,自然光照,室內保持安靜。本研究中對于大鼠的處理符合動物倫理學相關標準。
1.1.2 主要試劑 復方丹參滴丸(天士力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鏈脲佐菌素(美國Sigma 公司);TGF-β1 兔抗大鼠一抗、重組人β 肌動蛋白(β-actin)兔抗大鼠一抗、羊抗兔IgG(北京博奧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p-Smad2、p-Smad3 的酶聯免疫吸附(ELISA)試劑盒(Cell Signaling 公司);Smad7、腎損傷分子-1(KIM-1)、骨橋蛋白(OPN)的ELISA 試劑盒(武漢華美公司);RIPA 裂解液(凱基生物);SDS-PAGE凝膠配制試劑盒(凱基生物);PCR 引物(博士德生物);逆轉錄試劑盒、熒光定量PCR 試劑盒(Taka-Ra)。
1.1.3 主要儀器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北京普朗新技術有限公司);血糖儀及配套試紙(三諾生物傳感股份有限公司);ABI 7500 型實時熒光定量PCR 儀(美國ABI 公司);酶標儀(美國Molecular Devices 公司)、電泳儀(北京百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數碼凝膠圖像處理系統(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分組及造模 大鼠適應性飼養7 d 后,按隨機數字表法將50 只大鼠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NC組,n=10)、造模組(n=40)。然后造模組大鼠使用腹腔注射1%鏈脲佐菌素(60 mg/kg)進行造模,對照組大鼠腹腔注射等體積的枸櫞酸緩沖液(0.1 mol/L),在72 h 后尾靜脈采血,從而測定血糖濃度≥16.7 mmol/L時為造模成功[15]。
1.2.2 造模后處置 其中大鼠成模37 只,死亡3只,成模率為92.50%。最后從中選取造模成功的30只老鼠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糖尿病模型組(DM組,n=10)、復方丹參滴丸低劑量組(DSP 低劑量組,n=10)、復方丹參滴丸高劑量組(DSP 高劑量組,n=10)。DSP 低、高劑量組大鼠每天分別給予200、400 mg/kg 的DSP 與生理鹽水混懸液灌胃治療,NC 組及DM 組大鼠給予等量的生理鹽水灌胃,均每日1 次,持續8周。
1.2.3 血糖、血肌酐、尿素氮檢測 實驗結束,血糖儀檢測各組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水平。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后靜脈取血,分離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各組大鼠的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的檢測。
1.2.4 熒光定量PCR 法檢測各組大鼠腎臟組織TGF-β1、Smad2、Smad3、Smad7 的mRNA 表達水平 取各組腎臟組織50 mg,先提取總RNA,然后進行反轉錄,最后對反轉錄產物進行擴增。其中反應體 系 是20 μL,反 應 條 件 是stage1:95 ℃,30 s。stage2:95 ℃,5 s;60 ℃,34 s;40 個循環。PCR 擴增的特異性引物序列見表1。

表1 PCR擴增的特異性引物序列
1.2.5 蛋白質印跡法(Western Blot)檢測各組大鼠腎臟組織TGF-β1 的蛋白表達 取各組腎臟組織80 mg,提取總蛋白,測定其濃度,上樣等質量的蛋白。然后電泳、進行轉膜、封閉、孵育TGF-β1 一抗(1∶1 000)4 ℃過夜,用TBST 清洗,37 ℃孵育二抗(1∶10 000)1 h,再次用TBST 清洗,最后用ELC 發光試劑盒顯影。蛋白相對表達量=目的蛋白條帶灰度值/β-actin條帶灰度值。
1.2.6 ELISA 法檢測各組大鼠尿中KIM-1、尿中OPN 以及腎臟組織p-Smad2、p-Smad3、Smad7的濃度表達水平 代謝籠收集各組大鼠尿液,然后采用ELISA 試劑盒檢測各組大鼠尿中KIM-1、OPN 的濃度。取部分新鮮的腎臟組織,使用ELISA 試劑盒檢測各組大鼠腎臟組織中p-Smad2、p-Smad3、Smad7的濃度表達水平。
1.3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觀測資料均為計量數據,采用x ± s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方差齊用LSD法,方差不齊用Tamhane’s T2(M)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組大鼠血糖比較與NC組相比,DM組大鼠血糖明顯升高(P <0.05);與DM 組相比,DSP 低、高劑量組大鼠血糖明顯降低(P <0.05),且高劑量組較低劑量組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見表2。
2.2 各組大鼠腎損傷標志物水平的比較與NC 組相比,DM組大鼠血Scr、血BUN、尿KIM-1、尿OPN濃度明顯升高(P <0.05),提示糖尿病引起了大鼠腎臟損傷;與DM組比較,DSP低、高劑量組大鼠血Scr、血BUN、尿KIM-1、尿OPN 濃度明顯降低(P <0.05),且高劑量組尿KIM-1、尿OPN 濃度明顯低于低劑量組(P <0.05),說明DSP劑量依賴性地改善了糖尿病大鼠的腎臟損傷,對糖尿病大鼠腎臟具有保護作用。見表2。
2.3 各組大鼠腎臟組織TGF-β1 的mRNA 和蛋白表達與NC組相比,DM組大鼠腎臟組織TGF-β1的mRNA與蛋白表達均明顯升高(P <0.05);與DM組相比,DSP低、高劑量組大鼠腎臟組織TGF-β1的mRNA與蛋白均明顯減低(P <0.05),且高劑量組明顯低于低劑量組(P <0.05),說明DSP劑量依賴性地抑制了糖尿病大鼠的腎臟TGF-β1表達。見表3,圖1。
2.4 各組大鼠腎臟組織Smads 的mRNA 和蛋白表達
2.4.1 各組大鼠腎臟組織Smad2、Smad3、Smad7 的mRNA 表達 與NC 組比較,DM 組大鼠腎臟組織Smad2、Smad3 的mRNA 表達水平明顯升高(P <0.05),而Smad7 的mRNA 表達水平明顯降低(P <0.05);與DM 組比較,DSP 低、高劑量組大鼠腎臟組織Smad2、Smad3 的mRNA 表達水平均明顯減低(P <0.05),而Smad7 的mRNA 表達水平明顯升高(P <0.05);且DSP 高劑量組Smad2、Smad3的mRNA表達水平低于DSP 低劑量組(P <0.05),Smad7 的mRNA 表達水平高于DSP 低劑量組(P <0.05)。見表4。

表2 各組大鼠血糖及腎損傷標志物水平的比較/x ± s

表3 各組大鼠腎臟組織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達/x ± s

圖1 各組大鼠腎臟組織的蛋白表達(n=10)

表4 各組大鼠腎臟組織Smad2、Smad3、Smad7的mRNA表達/x ± s
2.4.2 各組大鼠腎臟組織p-Smad2、p-Smad3、Smad7 的蛋白表達 與NC 組比較,DM 組大鼠腎臟組織p-Smad2、p-Smad3 的蛋白水平明顯升高(P <0.05),而Smad7 的蛋白水平明顯降低(P <0.05);與DM 組比較,DSP 低、高劑量組大鼠腎臟組織p-Smad2、p-Smad3 的蛋白表達水平均明顯減低(P <0.05),而Smad7 的蛋白表達水平明顯升高(P <0.05);且DSP 高劑量組p-Smad2、p-Smad3 的蛋白表達水平低于DSP 低劑量組(P <0.05),Smad7 的蛋白表達水平高于DSP低劑量組(P <0.05)。見表5。

表5 各組大鼠腎臟組織p-Smad2、p-Smad3、Smad7的蛋白表達/x ± s
糖尿病在中醫學中被稱為“消渴”,而“糖尿病腎病”是消渴病并發癥,發于腎臟,因此呂仁和教授稱其為消渴病腎?。?6]。消渴病腎病的基本病機為“腎虛血瘀”,而活血益氣法是治療此病的主要措施,并特別強調活血法貫穿整個治療過程[17-19]。DSP 是一種新型中藥制劑,以丹參、冰片、三七等中藥為主要成分,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等功效,且具有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點[20]。其中丹參味苦、性微寒,是主要的活血化瘀中藥,古代醫書上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當歸、川芍、白芍、熟地)”之說。冰片辛香而寒涼,善于開竅醒神、清熱止痛。三七味苦而甘、性溫,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現代研究發現:DSP 可改善DM 動物模型的胰島功能、降低血糖水平、緩解炎癥反應[21]、改善DM所引起的心臟[22]、腎臟[23]等臟器的損傷,在DM 及其多種并發癥的防治上顯示了較好的療效[24-26]。
DN 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發癥,也是導致終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27]。當血清Scr、BUN及尿KIM-1、OPN 等指標出現異常的時候,可以提示糖尿病可能出現了腎病的并發癥[28-29]。在評價腎功能損傷時,尿KIM-1、尿OPN 比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標更為敏感,因為血肌酐、尿素氮常常在腎功能嚴重下降時才會發生明顯的變化,而尿KIM-1、尿OPN水平常常在腎臟存在輕微病變時就會發生比較明顯的變化,所以可以被用來評價腎臟的早期損傷[30-31]。本研究發現:與NC 組比較,DM 組大鼠尿KIM-1、尿OPN、血肌酐、血尿素氮濃度明顯升高,提示糖尿病大鼠模型出現腎臟的損傷;與DM 組比較,DSP 低、高劑量組大鼠尿KIM-1、尿OPN、血肌酐、血尿素氮濃度明顯降低,且高劑量組大鼠尿KIM-1、OPN 濃度明顯低于低劑量組,提示DSP 劑量依賴性地改善了糖尿病大鼠的腎臟損傷,對糖尿病大鼠腎臟具有保護作用。
TGF-β1是TGF-β家族中的一個核心成員,具有廣泛的生物學效應。已有研究發現:若腎臟中TGFβ1 的表達水平過高,則可以促進成纖維細胞生長、增加細胞外基質含量,從而引起腎臟硬化[32]。TGFβ1/Smads 信號通路作為TGF-β1 介導的重要信號通路,在腎臟纖維化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33-34]。其中,TGF-β1 可與TGF-β1Ⅱ型受體結合,從而激活TGF-β1Ⅰ型受體并將Smad2、Smad3蛋白磷酸化,而磷酸化的Smad2/Smad3 與Smad4 形成活性的轉錄復合物進入細胞核啟動靶基因的轉錄,最終影響一些參與腎臟損傷分子的表達[35-36]。Smad7是TGF-β1信號通路的負反饋調節因子,主要通過與TGF-β1Ⅰ型受體結合抑制TGF-β1 信號轉導[37]。大量研究發現:糖尿病模型大鼠體內TGF-β1 水平呈高表達,而Smads 信號表達異常的狀態[38]。本研究結果顯示:與NC 組相比,DM 組大鼠腎臟TGF-β1 的mRNA 和蛋白表達明顯升高;Smad2、Smad3 的mRNA 表達水平明顯升高,而Smad7的mRNA表達水平明顯降低;p-Smad2、p-Smad3 的濃度明顯升高,而Smad7 的濃度明顯降低。與DM 組相比,DSP 低、高劑量組大鼠腎臟TGF-β1 的mRNA 和蛋白表達明顯降低;Smad2、Smad3 的mRNA 表 達 水 平 明 顯 降 低,p-Smad2、p-Smad3 的濃度明顯降低,且高劑量組明顯低于低劑量組;而Smad7 的mRNA 表達水平明顯升高,Smad7的濃度明顯升高,且高劑組明顯高于低劑量組。提示:DSP 劑量依賴性的抑制了糖尿病大鼠腎臟TGF-β1/Smads信號通路的表達。
綜上所述,DSP 可能通過抑制TGF-β1/Smads 信號通路,從而延緩STZ誘發的DM大鼠腎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