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藝,曲亞偉
(北京大學醫院內科,北京 100871)
肺炎是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由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引起,發熱、咳嗽、咳痰等為肺炎患者的臨床表現,因此抗微生物治療的同時需要有效化痰和排痰。目前治療過程中常采用靜脈滴注氨溴索進行治療,能夠降低痰液黏稠性,提高支氣管纖毛運動能力,從而促進痰液咳出[1]。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種常用的祛痰藥,其可以使痰液液化并降低痰液黏度,還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生成的作用,且通過霧化吸入的方式給藥,可加速藥物的作用時間,起效更快[2]。本研究旨在探討霧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對肺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與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北京大學醫院2020 年4 月至2021年4 月收治的82 例肺炎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41 例)中男性18 例,女性23例;年齡61~82 歲,平均(72.45±5.35)歲。試驗組患者(41 例)中男性25 例,女性16 例;年齡62~82 歲,平均(72.74±6.5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發熱伴肺部陰影鑒別診斷專家共識》[3]中肺炎的診斷者;經病史采集、體格檢查、感染相關指標和標志物檢測及胸部影像學檢查確診者;既往無肺間質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肺部疾病者等。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者;合并其他重要臟器嚴重疾病者,如心力衰竭、腎衰竭、急性腦卒中等;存在免疫功能障礙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入院后給予患者莫西沙星或頭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等對癥治療[4]。對照組患者同時給予鹽酸氨溴索注射液(Boehringer Ingelheim Espana,S.A.,注冊證號J20140032,規格:2 mL ∶15 mg)30 mg 加入到100 mL 濃度為0.9 %的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同時霧化吸入滅菌注射用水(石藥銀湖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4050,規格:2 mL/支)3 mL,2 次/d。試驗組患者給予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療方法同對照組,同時霧化吸入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海南斯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005,規格:3 mL ∶0.3 g)3 mL,2 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通過咳嗽頻率、痰液量、痰液黏度、肺部啰音等評估患者臨床療效,咳嗽頻率分為無咳嗽、間斷性咳嗽(輕度)、介于輕度和重度之間、晝夜頻繁咳嗽(重度);24 h 排痰量分為0 mL、0~25 mL、26~50 mL、>50mL;痰液黏度分為無痰、漿液或泡沫樣痰液、白色黏痰、黃色黏痰;肺部啰音分為無、少量微弱(輕度)、介于輕度和重度之間、大量明顯(重度),各項指標從輕到重依次為0、1、2、3 分,最終計算總分,治愈為0~2 分,顯效為3~5 分,有效為6~8 分,無效為8 分以上[3]。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PIS)[5]及血清C- 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水平。采用CPIS 評估患者肺部感染情況,分值范圍0~12 分,分數與患者肺部感染嚴重程度呈正比;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3 mL,血液樣本經離心處理后(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CRP、PCT 水平。③不良反應。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嗆咳、氣短、惡心、嘔吐、過敏性皮疹及支氣管痙攣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等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CPIS 評分和炎性因子水平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試驗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95.12%)顯著高于對照組(78.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CPIS 和炎性因子水平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CPIS 及血清CRP、PCT 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CPIS 和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CPIS 和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CPIS: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RP:C- 反應蛋白;PCT:降鈣素原。
組別例數CPIS CRP(mg/L)PCT(ng/m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415.67±1.412.49±1.06*31.36±7.8110.48±2.52*4.33±1.021.28±0.57*試驗組415.88±1.491.41±0.54*31.19±7.78 6.91±1.53*4.51±1.260.74±0.15*t 值0.6555.8130.0997.7540.7115.866 P 值>0.05<0.05>0.05<0.05>0.05<0.05
2.3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例(%)]
肺炎是因多種病原體感染所致,可導致患者支氣管血管充血和水腫,且會使得痰液分泌增加,蓄積在呼吸道的痰液有利于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從而加重炎癥反應,影響患者的預后,因此,加強化痰和促進排痰是肺炎治療的重要內容。臨床常用氨溴索溶解痰液,促進呼吸道纖毛的運動,促進患者排出痰液,但患者在治療后仍然會有大量黏稠的痰液聚集在深部肺泡內,且抗菌藥物在肺泡中難以達到有效的抑菌濃度,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6]。
乙酰半胱氨酸分子結構中存在的大量巰基(-SH)基團可以斷裂痰液中黏蛋白和DNA 的二硫鍵,從而有效降低痰液的黏稠程度,促使痰液溶解、稀釋、排出,且通過霧化吸入的方式給藥,能夠在氧氣作為驅動力的情況下將藥液快速擴散到下呼吸道,隨著深吸氣進入終末細支氣管和肺泡,作用于病灶,改善肺部循環,且可促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形成;同時霧化吸入還可增加患者供氧、改善通氣、濕化氣道、稀釋痰液,患者舒適度較高[7]。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在給予抗生素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霧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聯合靜脈滴注氨溴索治療可提高肺炎的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病情恢復,且安全性良好。
肺炎患者體內的炎性因子水平對預后至關重要,發生感染后,患者體內的多種免疫細胞、凝血酶和補體被激活,可導致纖維蛋白降解,引起一系列級聯式的炎癥反應,從而導致患者體內促炎和抗炎系統失衡,進一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加重病情,影響預后。CPIS 是綜合臨床表現、微生物學指標、影像學檢查評價肺部感染程度的評分系統,其將臨床診斷加以標準化和定量分析,可以評估患者預后[8];CRP 是肝臟合成的非特異性急性時相蛋白,在健康人體中濃度很低,而當機體發生感染、組織損傷后,其水平顯著升高,因此其可反映機體組織損傷和體內炎癥反應程度;PCT 是一種由甲狀腺濾泡旁細胞分泌的無激素活性的糖蛋白,正常人體內其水平較低,而當機體發生細菌或病毒感染時,其水平迅速升高。乙酰半胱氨酸為抗氧化劑谷胱甘肽的前體藥物,能夠清除外周氣道的氧自由基,從而對體內炎性細胞釋放活性氧產生抑制作用,增強細胞的抗氧化能力,且該藥物能夠對病菌黏附產生良好的清除作用,實現對多糖蛋白的降解,破壞生物細胞膜,有效控制病原菌的生長,減輕炎癥反應,促進病情好轉[9]。本研究中,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CPIS 評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霧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能夠降低肺炎患者體內的炎性因子水平,促進患者肺部感染病情轉歸,改善預后。
綜上,霧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可降低肺炎患者體內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肺炎的臨床治療效果,且安全性較高。鑒于本研究納入的樣本量較少,觀察治療時間不長,觀察指標較少,因此未來還需要開展規模更大、數量更多、設計更為科學實用的研究,以探討霧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治療肺炎的作用機制和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