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聰,劉洪富,劉茵雯
(臺山市人民醫院全科醫學,廣東江門 529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主要表現為典型的氣流持續性受限,對患者呼吸功能與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對于穩定期COPD 患者的治療應以緩解癥狀、維持肺功能等為主要目的,沙美特羅替卡松是當前臨床中治療該疾病的首選藥物,該藥能有效對COPD 患者氣道痙攣癥狀進行緩解,但COPD 的發病機制與機體異常炎癥反應有關,而該藥物對患者抗炎、提升免疫力等治療效果低下,單一用藥無法徹底清除病灶[1]。布地奈德屬于臨床中常用的局部抗炎糖皮質激素藥物,可有效穩定平滑肌與內皮細胞,降低抗體的合成,減少組胺釋放,并可有效改善免疫球蛋白水平[2]。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布地奈德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穩定期COPD,分析其對患者肺功能與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9 年5 月至2020 年6 月臺山市人民醫院收治的200 例穩定期COPD 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進行前瞻性對比研究。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54、46 例;年齡52~76 歲,平均(67.32±3.47)歲;病程2~6 年,平均(4.15±1.63)年。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53、47 例;年齡53~75 歲,平均(67.28±3.15)歲;病程2~7 年,平均(4.37±2.06)年。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納入標準:與《呼吸疾病診斷學》[3]中COPD 的診斷標準符合,且疾病處于穩定期者;年齡52~76 歲者;入組前3 d 內未接受過抗菌治療者等。排除標準:無法自主呼吸,需給予吸氧治療者;合并支氣管擴張、哮喘者;伴有嚴重特異性變應原過敏者等。所有患者或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抗感染、止咳等基礎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基礎治療上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粉霧劑吸入治療(Laboratoire GlaxoSmithKline,注冊證號H20150324,規格:50 μg/250 μg),1 吸/次,2 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使用1 mg 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AstraZeneca Pty Ltd,注冊證號H20140475,規格:2 mL ∶1 mg/支)溶入至5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霧化吸入治療,2 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3 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依據《呼吸疾病鑒別診斷與治療學》[4]中穩定期COPD 的療效評定標準評估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效: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升高>25%,呼吸困難、咳痰等臨床癥狀幾乎全部消失;有效:FEV1%升高15%~25%,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FEV1%升高<15%,病情未見好轉或隨病程加重。②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測兩組患者的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并計算FEV1/FVC 比值,檢測儀器采用肺功能檢測儀。③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轉速3 500 r/min,時間10 min)后取血清,檢測血清IgA、IgM 及IgG 水平,檢測方法為免疫比濁法。④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3.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肺功能指標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EV1、FVC水平、FEV1/FVC 比值均比治療前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FEV1: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VC:用力肺活量。
組別例數FEV1(L)FVC(L)FEV1/FVC(%)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1001.61±0.231.94±0.26*2.41±0.232.57±0.31*66.80±6.2575.49±6.25*觀察組1001.63±0.252.83±0.23*2.39±0.253.26±0.24*68.20±5.9786.81±4.36*t 值0.58925.6390.58917.6001.62014.855 P 值>0.05<0.05>0.05<0.05>0.05<0.05
2.3 免疫球蛋白指標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gA、IgM、IgG 水平均比治療前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免疫球蛋白指標比較(±s, g/L)

表3 兩組患者免疫球蛋白指標比較(±s, g/L)
注:與治療前比,*P<0.05。IgA:免疫球蛋白A;IgM:免疫球蛋白M;IgG:免疫球蛋白G。
組別例數IgA IgM IgG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1001.04±0.171.16±0.42*1.11±0.151.32±0.42*6.28±0.327.96±0.83*觀察組1001.02±0.151.47±0.29*1.09±0.131.73±0.35*6.23±0.349.76±0.72*t 值0.8826.0741.0087.4991.07116.382 P 值>0.05<0.05>0.05<0.05>0.05<0.05
2.4 不良反應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COPD 與患者氣道重塑、肺泡損傷及炎性細胞活化等有著密切的關聯,主要由環境因素(粉塵吸入、空氣污染、居室擁擠)與個體因素(吸煙、遺傳、肺部發育生長不良)造成,臨床研究指出,COPD 發作時,患者多伴有呼吸困難現象,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粉霧劑是一種復方制藥,以聯合用藥(吸入皮質激素與支氣管擴張劑)的形式被廣泛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療中,該藥物主要包含丙酸氟替卡松與沙美特羅,這兩種藥物成分同時具有擴張氣道、阻斷乙型膽堿等的作用,在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與生存質量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但吸入給藥的方式易使患者吞咽藥物,部分藥物經胃腸道吸收,降低了藥物的利用率[5]。
布地奈德與福莫特羅是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的兩種重要組成成分,其中布地奈德屬于一種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通過降低機體支氣管收縮物質的合成來減輕平滑肌收縮反應,進而達到增強內皮細胞穩定性的作用;而福莫特羅則是長效的β2受體激動劑,該藥物相較于其他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抗乙酰膽堿與組胺釋放的作用更強,長效抑制作用更佳,對夜間發病的患者療效更好[6]。免疫球蛋白主要由體液免疫的B 淋巴細胞分泌而來,當機體受到感染后,首先會對B 細胞造成刺激,從而產生IgA、IgM 及IgG。布地奈德有效抑制了淋巴細胞的增殖,進而抑制白細胞的浸潤與吞噬,降低氣道的炎癥反應,提升機體免疫功能,同時聯合沙美特羅可促進患者纖毛運動,對呼吸道痙攣現象進行有效緩解,提高了布地奈德對炎性介質的抑制效果[7]。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與各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提示布地奈德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可提升穩定期COPD 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增強免疫力,促進疾病恢復。
肺功能檢測是COPD 診治中的一項重要客觀指標,其中FEV1、FVC 水平與FEV1/FVC 比值可清晰反映出患者的病情變化與疾病輕重。布地奈德通過抑制白三烯多肽的活性,減少了炎性介質的釋放,進而有助于改善嗜酸性粒細胞的浸潤與支氣管痙攣現象,增強肺通氣功能;另外該藥物采用霧化吸入的給藥方式,提高了藥物的利用度,使藥物從患者肺部吸入,且藥物極少進入血液循環,降低了全身性不良反應發生率;而沙美特羅替卡松中的丙酸氟替卡松具有顯著的親脂性,對細胞膜的吸收性較強,可有效激活β2受體,進而達到對氣管進行擴張的目的[8-9]。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肺功能指標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布地奈德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可有效改善穩定期COPD 患者的肺功能指標,且兩種藥物聯合使用未見嚴重性不良反應,對患者的預后具有積極的影響。
綜上,布地奈德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穩定期COPD,可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肺功能,增強免疫力,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在治療結束后未展開跟蹤隨訪,因此本研究所得相關結論均為近期療效,后續可通過對患者進行跟蹤隨訪,分析患者治療后停藥一段時間肺功能指標與免疫力的變化情況,進而對布地奈德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穩定期COPD 患者的遠期療效進行討論,為臨床治療提供更為可靠、有效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