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揚

中國正式進入兩會時間,在本次兩會眾多受關注的熱點中,中國航天的最新進展備受矚目。《環球時報》記者3月4日獲悉,國家航天局發布3幅由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的高清火星影像圖。除了火星任務的重磅消息,有關重型火箭研制進展等也引發關注。
天問一號拍下高清火星照
《環球時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最新發布的火星影像圖包括2幅全色圖像(如圖)和1幅彩色圖像。其中全色圖像由高分辨率相機在距離火星表面約330公里-350公里高度拍攝,分辨率約0.7米,成像區域內火星表面小型環形坑、山脊、沙丘等地貌清晰可見,據測算,圖中最大撞擊坑的直徑約620米。彩色圖像由中分辨率相機拍攝,畫面為火星北極區域。
2月26日起,天問一號在停泊軌道開展科學探測,環繞器高分辨率相機、中分辨率相機、礦物光譜儀等科學載荷陸續開機,獲取科學數據。環繞器上的高分辨率相機配置兩種成像探測器,能夠實現線陣推掃和面陣成像,對重點區域地形地貌開展精細觀測。中分辨率相機具備自動曝光和遙控調節曝光功能,能夠繪制火星全球遙感影像圖,進行火星地形地貌及其變化的探測。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4日在首場“委員通道”現場表示,天問一號正以每秒4.8公里的速度在火星軌道上進行環繞探測,各項指標正常,儀器設備工作正常。4日發布的照片是中國首次拍攝近景火面圖像,這里蘊含著大量科學信息,等待著科學家去研究和挖掘。據包為民介紹,天問一號后續探測任務包括對預選著陸區烏托邦平原的地形、地貌進行詳查等。經過綜合風險分析,天問一號將于今年5月到6月,擇機著陸火星,開展后續巡視探測。
權威專家介紹重型火箭研制前景
重型運載火箭一直是國人熱切盼望的一個型號。在兩會開幕前,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杰介紹,未來我國將研制100噸級的重型運載火箭,以滿足走向更深遠太空的需求。
全國政協委員、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運載火箭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姜杰告訴記者,“十四五”期間中國航天將持續推進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重型運載火箭的研制,突破現有火箭的箭體尺寸以及發動機推力,從而支撐后續更遠距離的深空探測。“這兩型火箭的成功研制,將大幅提升我國航天器進入外太空的能力。”姜杰說。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總體設計部總體室主任牟宇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就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而言,我們的目標主要是依托現有箭體結構以及發動機水平,采用更先進的技術,進一步提升負載能力。而對于重型運載火箭,則要突破現有火箭的直徑以及發動機的推
力,研制出有更大推力的發動機,使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50噸,也就是現役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6倍左右,以此為后續更遠距離的深空探測以及將來可能的月球科研站建設等提供支持。牟宇表示,目前這兩型火箭還沒有立項。所以我們在“十四五”期間的任務,一是實現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立項和首飛,另一個是突破火箭研制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關鍵技術就是持續推進大推力、無污染發動機研制,希望能實現發動機推力400多噸級的提升。
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近了
根據計劃,我國將在今年開啟空間站建設,先后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天舟貨運飛船和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并完成交會對接和相關在軌關鍵技術驗證。
據全國政協委員、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運載火箭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姜杰介紹,中國載人空間站的建造,需要長征系列火箭首次進行組合式發射,其中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將發射空間站核心艙,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將發射貨運飛船,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將通過發射載人飛船把航天員送入空間站。
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4日的消息,目前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和承擔發射任務的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計劃今年上半年發射。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4次載人飛行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