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軍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高等職業教育屬于能力本位的教育,其人才培養目標是為社會輸送綜合職業能力強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其中,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主要體現在實用性、技能性、職業性3方面[1]。
藥物化學是以化學學科為基礎,研究藥物的化學結構、制備方法、理化性質、構效關系、作用機制、體內代謝及尋找新藥的一門學科[2]。藥物化學課程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藥物結構與生物活性;(2)使學生理解藥物結構與代謝途徑;(3)增強學生對科學用藥重要性的認識[3]。本課程是高職藥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學生實習就業中從事藥品生產、質檢、質管、藥學服務等崗位工作的基礎。
通過與學校授課教師、學生(實習生、畢業生、在校生)、用人單位進行訪談發現,目前藥物化學課程教學存在以下問題:(1)課程方面:藥物化學課程的開設一般是一個學期,周課時為3~4學時,教材章節涉及藥理學課程中所有藥品種類(藥理學一般是一個學年,周課時為3~4學時),知識結構龐雜、重難點多且分散。(2)學生方面:高職學生大多對枯燥的純理論知識缺乏學習興趣,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且化學知識儲備不足,邏輯思維能力薄弱,缺乏演繹推理的教學設計難以調動其學習積極性。(3)教師方面: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所有教學任務難度大,容易出現知識點講解多而不精、學生難以完全消化的局面。同時,盲目追趕教學進度容易忽視學生實踐創新、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而信息化手段融入不夠多樣、與生活貼近不夠緊密也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逐漸消失。
本研究在能力本位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中心,以行動為導向對藥物化學教學進行探索,通過以興趣促進學習、以崗位設計情境、以證書導向教學提高教學內容實用性,實現理論知識技能化,體現專業知識職業性,以期在探索提高高職藥學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途徑的同時實現教學相長。
根據學情分析,高職學生對信息化和生活化內容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可以引入微課、慕課、精品課程、超星平臺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融入在線評價,不僅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提升學生職業競爭力(如計算機應用能力、圖文編輯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等)。以藥物的變質反應內容為例,課前利用超星學習通布置任務,讓學生查找藥品變質的圖片、常見藥品貯藏條件、不同類型藥品的內包裝,完成藥物的變質反應微課自學任務與課前檢測,教師分析檢測報告找到教學難點為藥物結構與因素分析。課上,教師依據藥品狀態及藥品結構分類,選擇幾種有代表性的藥品(包括變質圖片、藥品說明書、分子結構、內包裝),將變質類型(水解與氧化)、結構分析、影響因素、包裝貯藏、預防措施與具體藥品相聯系,穿插藥品生產(注射劑制備時的處方分析)、質檢(雜質結構分析)、質管(包裝材料與貯藏條件)、藥學服務(貯藏條件)等案例討論,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與生活化。同時,引入《中國藥典》中“原料藥物與制劑穩定性試驗指導原則”的解讀,讓學生理解藥品穩定性的意義。課后,以思考題的形式發起討論,引導學生探索維生素A的包裝與貯藏、維生素C注射劑的處方分析與制備問題。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維立體在線課堂,一方面,讓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另一方面,符合應用型與綜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對接不同崗位需求。
根據藥物化學中的具體藥物,將工作情境還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并從中體會職業價值。比如,針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結構、理化性質、作用機制、藥物代謝、臨床應用、過敏反應等理論知識,可以設計藥學服務崗位的藥物咨詢情境,分別從醫生、護士、患者、公眾的角度來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與應用能力。比如,醫生咨詢:為什么青霉素類藥物比頭孢類藥物容易發生交叉過敏反應?護士咨詢:青霉素G一定要臨用新配嗎?可以提前配制嗎?患者咨詢:聽說青霉素G注射時特別疼,我之前打過青霉素,沒有過敏,這次可以不做皮試嗎?或者我可以吃藥不打針嗎?公眾咨詢:聽說服用抗生素不能喝酒,是所有頭孢類藥物都不能喝酒嗎?為什么不能喝酒?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可以利用手機檢索相關信息,推選小組長進行匯報,最后教師點評總結。通過情景模擬,不僅能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如有效信息檢索、篩選、概括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藥物化學是藥士、藥師、執業藥師等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通過檢索近5年藥士、藥師、執業藥師考試資料發現,藥物化學課程在職業資格考試中的分值比例基本維持不變或稍有增加(在執業藥師資格考試中增加4~5分)。從知識點來看,各科目相互滲透、綜合應用是趨勢。比如,藥物的結構性質、構效關系與藥物分析(雜質分析)、藥劑學(劑型應用)、藥理學(藥物代謝、不良反應、臨床用途)、藥品保管與養護(運輸、貯藏條件)等課程相互融合。由于藥物化學知識體系龐雜,可以參考藥士、藥師、執業藥師等資格考試大綱進行重、難點提取。以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為例,2020年版考試大綱要求,在保持必要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要求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對專業知識的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的能力要求。內容兼顧藥品生產、批發、零售、使用四大領域的藥品保障相關要求,側重藥品經營企業和醫院藥房中與執業藥師執業相關的知識與技能,重點要求作為合格執業藥師應具備的在藥品質量管理和藥學服務兩方面的綜合執業能力[4]。檢索2020年藥士、藥師、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大綱,藥物化學部分在內容上刪除了呼吸系統藥物、抗寄生蟲藥,弱化了抗痛風藥(關于丙磺舒的結構與用途,執業藥師考綱刪除了該部分內容,藥士考綱要求是了解,藥師考綱要求是掌握),強調藥物的理化通性、結構、性質、用途、穩定性、代謝、作用機制、構效關系。因此,藥物化學課程在教學內容上要根據職業資格考試大綱要求進行取舍,在教學重難點方面側重基本知識、強化學科應用,在教學設計上體現不同課程間、課程與崗位間的知識遷移。
為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實行過程考評與期末考評相結合的綜合評定方法,考核細化到個人,建立個人成長檔案。通過內容多樣化、方式多樣化實現綜合考評。過程考核包括考勤、線下任務點學習(微課、教學視頻、思考題)、作業、課堂討論、課后檢測、實訓(職業素養、操作、記錄、產品、報告),方式為線上線下相結合,包括學習通平臺、自制考核表格、實訓報告等,針對討論、作業可以以成長積分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內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現,階段內自主完成。側重過程性考核,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也能考核學生綜合能力。
本研究從教師、學生、用人單位等方面的調研分析著手,通過興趣、崗位、職業證書元素,探索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改革,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體現高等職業教育實用性、技能性、職業性,為打破藥物化學課程“書難教、教書難”的困境提供思路,為開展提高高職藥學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研究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