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云南 德宏 678400)
20世紀70年代,越來也多的學者開始關注自我調節學習這一點,像是西方教育心理、情緒心理學等多方面都有涉及到這一方面的內容,而且他們在研究過程中大多認為,自我調節學習能力是一種十分優秀的個性品質,是個體生活學習必不可少的一項能力,與學生學業成績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為此,有眾多學者開始研究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培養,傳統研究大多是集中于中小學生研究,很少會對大學生運動訓練進行研究。分析大學生運動技能與身體素質我們能夠發現,不同學生個體其運動水平差異較為顯著,而加強對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方面的研究,則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于運動訓練與練習之中,從而有效優化學生運動水平。基于這一目的,本文則以不同運動水平的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來探討了他們在運動訓練過程中的自我調節學習實際,然后基于自身教學情況來提出了相應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有效提升的建議,希望借此來有效提高大學生運動水平。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主要是將籃球罰球這一運動訓練作為例子,來對學校不同運動水平的大學生進行了研究,研究期間分析了大學生訓練過程中自我調節實際情況以及特點。在研究實施過程中有按照一定的籃球技能標準來對大學生運動水平進行明確,然后將其分成高水平組、中等水平阻、低水平組,每組各15人。要求每一人一個籃圈展開罰球聯系,在場人員只有浙西學生和訪談者。在學生投籃之前,教師可以頂住學生在罰球的時候與通常真實練習罰球相同展開,同時要求他們在練習過程中回答一些問題,假設學生對這一任務形成有效認知之后,即可展開訪談,為了能夠有效實現目標還在研究過程中使用了一定的策略、自我效能等一系列問題來對學生進行了調查,問答完成之后,學生即可展開罰球,在學生連續幾次罰球之后即可詢問學生為什么會失敗、下次投籃自然能夠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改善與優化,最后再詢問學生自我監控、自我滿意度以及自我評價等問題。在本次調查過程中,筆者發現高水平大學生相較于中等水平、低水平大學生在運動訓練期間表現出來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要高的多。
在研究過程中,高水平學生在運動之前表現出來了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對于運動訓練具有較為濃厚的興趣,而且在運動訓練活動實施之前也有合理設計具體的訓練目標,而為了能夠進一步將這些目標有效實施下去,還使用了較多能夠集中自身注意力的心理策略,主動參與到各項技能訓練之中,對于自身整個運動訓練規劃了合理且完整的方案。相比較而言的話,對于中等、低水平的大學生而言,其在運動之前設置的目標大多是一些結果性的目標,沒有對自我效能這一方面起到足夠重視、沒有結合學生興趣合理設計,也沒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出完整的學習計劃與運動訓練安排。
分析不同運動水平大學生運動訓練過程的表現,我們能夠發現,一些高運動水平的大學生,在失敗之后都會將自己的失敗歸咎于自身技能方面的不完善,而且對于自己的失敗也表現出了良好的適應性反應,也有對自身罰球失敗的原因進行思考,并且希望借助于更多的運動訓練來改變下一次的結果,在失誤的時候也愿意主動尋求幫助。而成功之后,運動水平較高的大學生則是將成功直接歸咎于自身正確的投籃動作和技術的把握,訓練期間也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感。相比較而言,低運動水平的大學生則將自己的失敗歸咎于缺少練習,并且在自我監控這一方面也沒有做好,在訓練期間自我調節學習能力不足,更加關注結果。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大多數高運動水平的大學生會進行自我評價,而中等運動水平、低運動水平的大學生,在運動訓練完成之后不僅缺少自我監控意識,也沒有對自身運動情況進行及時評價和反饋;對于自己運動訓練表現,高運動水平的大學生表現出了更低的自我滿意感。這一結果顯示,高運動水平的大學生在運動訓練過程中,其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在整個環節都明顯要優于低運動水平的大學生。
對比分析不同運動水平大學生運動訓練中自我調節學習過程,我們能夠發現大學生運動訓練期間自我調節學習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相較于一些專業的運動員而言,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單單只是執著于運動訓練,也有很多繁重的學習任務,所以他們在校期間大多是將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些專業學習任務上,對于運動訓練的話十分的被動,很少會有學生愿意自主、主動地投身于運動訓練之中,需要依賴于教師安排運動訓練時間以及任務,亦或者是督促他們展開運動訓練他們才會真正參與到運動活動之中。
大學生對于運動訓練認知不足,自然也不會設計合理的訓練計劃和目標,整個運動訓練大多是基于教師規劃的方案而展開的,他們自己對于自己的運動情況沒有合理進行設計和安排,也缺少運動參與積極性和興趣,還有部分學生雖然有一定的規劃,可是也十分的模糊,經常是我要做到最好、我不能給自己丟臉等相關結果目標,這種情況下他們運動訓練成效自然也就不夠理想。
因為大學生大多是處在被動狀態才會參與到運動訓練之中,所以對于自己的訓練結果他們重視程度也明顯不足,在訓練結束之后,對于自己的失敗,他們并不會進行總結和反思。這種情況下自然也就無法有效借助于自身失敗經驗來吸取教訓,也無法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自己,不利于學生運動水平提升。
在上述分析中我們了解到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對于學生運動水平提升的重要性,而要想真正做好這一項工作,作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明確目標。
體育教師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需要先對運動訓練具體的目標進行明確,在分析過程中就學生自我概念與情感、運動訓練動機等多方面進行分析,然后提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同時在教學的同時加強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運動訓練中得到有效提升。自我調節學習主張學生自主學習與參與,所以需要充分凸顯出學生主體作用,這對于自我調節學習能力提升而言十分重要。有研究調查結果顯示,有效的目標設置對于學生自我學習能力提升意義非常,在確定目標之后,學生自然能夠在目標驅使下完成運動訓練,從而提高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
(2)注重評價。
教師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還需要注重教學評價,在評價期間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有效結合在一起,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來為學生設計出多元化的評價標準,這樣學生才能在有效的評價中得到更為良好的發展。大學生傳統運動訓練活動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運動訓練成果的考核通常是以學生動作技能掌握情況為主,學生訓練期間也只是被動學習一些動作技能,整個評價標準也十分的單一,大多是以技能掌握和再現為主,很少會重視對于學生能力的考擦。而自我調節學習能力要想得以提升本身就是一個十分系統化的工作,涉及到較多的概念以及過程,所以體育教師在評價期間還需要創新傳統評價方式,堅持多元化評價,在考核學生運動技能的同時注重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評價,像是問題分析、問題處理、運動知識應用于遷移等多方面能力的評價,這樣才能真正有效促進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得到發展。
(3)積極組織合作學習。
在素質教育環境下,主動探究、討論交流、合作分析成為教學重要手段,教師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還可以積極組織合作學習,并且在學生合作期間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獲得他人的經驗和幫助,這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而言更加有利。相關研究調查結果顯示,高成就者通常都會尋求同伴和教師的幫助,所以要想提高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在運動訓練期間,教師還可以積極組織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更好地了解自身問題,學會自主思考與反思,從而提高運動訓練實效。
(1)制定出完整的訓練計劃。
學生在運動訓練期間,要維持良好的學習狀態,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設計出合理的訓練目標,然后再結合目標來規劃完整的訓練計劃。為了能夠更好地參與到運動訓練之中,一定要先激活學生的心理積極性,即學生運動訓練參與主動性,有研究調查指出,高自我效能感與具體過程目標設置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學生若能設計出合理的訓練計劃,就能有助于學生運動技能的提升。為此,學生一定要對運動訓練形成合理認知,在訓練過程中主動設計出合理的訓練計劃與安排,合理規劃自身運動時間。
(2)學會正確歸因以及綜合自我評價。
有效的反饋對于學生學習與發展而言十分重要。大學生在運動訓練活動完成之后,還需要學會對自己每一次的運動訓練進行評價,結合自身訓練計劃以及運動訓練使用的方法以及其使用之后起到的訓練效果進行多方面評價,通過評價來尋找客觀原因,借此來為學生學習反饋以及之后的運動訓練打好基礎。對于運動訓練成果評價,教師要從多方面來展開綜合評價,不能只是局限于訓練最終的結果,對于訓練過程同樣需要重視,這樣才能找到最佳的運動訓練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自我調節以及自我監控水平。
(3)采用多種自我監控手段。
為了能夠提升運動訓練實效,在運動訓練期間學生還需要采用多種自我監控手段來自我訓練情況進行監控,這能更好地把握自身動作技能實際情況,確保投籃動作的合理性,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投籃水平得以提升。為此,大學生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還需要學會使用多種自我監控手段,在訓練的同時加強自我監控,這能進一步提升訓練結果。
(4)合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
大學生在運動訓練期間自然會遇到一些難以克服的問題,這些都是難以避免的,而在面對的時候可以主動尋求體育教師亦或者是同伴的幫助,這也是一種適應性的學習策略,更是自我調節能力得以提升的關鍵。
綜上所述,自我調節學習屬于教育心理學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其作為一種能力,能夠讓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的時候受益匪淺,也能夠為大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奠定靈活保障。不同運動水平大學生運動訓練過程中,自我調節學習過程也應該是不一樣的,只有不斷提高大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才能讓其運動技術水平逐漸得到提升,所以在大學生運動訓練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培養,借此來有效縮短學生運動水平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