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夢媛 李屹峰
(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00)
體能是指運動員機體的基本運動能力,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構成部分,包括運動員的身體形態、運動素質和身體機能。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常說的體能訓練是圍繞運動員的運動素質而展開的,而運動素質是由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協調、柔韌、平衡所組成的。體能訓練是運動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結合專項需要并通過施加適當的負荷的動作練習,它能夠改善運動員的身體形態,提高有機體各個器官、系統機能的活動能力,充分發展運動員的運動素質并促進運動成績的訓練過程。同時,它也是技術訓練和戰術訓練的基礎。從運動員的角度來看,發展良好的運動技能是至關重要的,但若只靠運動技能,他所能獲得的運動成績是很有限的。在很多時候運動員的運動成績都取決于其身體素質及競技體能的高低。
網球是一項激烈的隔網對抗類運動項目,在來回對抗的過程中,運動員需要在常規的擊球模式中打出出奇不勝的一擊,可能是放小球,也可能是底線或中場的抽擊球。當運動員準備打出抽擊球以致勝時,對他的上肢的爆發力要求很高,否則擊出的球缺乏力量,難以給對手造成威脅,甚至給對手創造擊出好球的機會。而當運動員在底線時,對手放出一顆小球,此時,運動員需要快速蹬地起動,在活球期間將球擊回對方場內,這對運動員的下肢的爆發力要求極高。根據網球運動員場上擊球的需要,我們可以看出,爆發力對于網球運動員是至關重要的。
在網球比賽中,對手擊打過來的球千變萬化,運動員需要對球的飛行軌跡,落點以及對手擊出的球的類型(上旋還是切削,長球還是短球等)做出及時的判斷,在對手揮拍并擊打球的極短過程中,瞬間做出反應,大腦控制身體進行快速的移動,進行位置的調整,為回擊球做準備,因此,對其反應速度和移動速度的要求甚高。另外,運動員在揮拍擊球的過程中,其揮拍的速度以及小臂內旋的速度對球速影響極大,在運動員發球時,球拍接觸球的一瞬間手臂向前向下揮出的速度以及小臂內旋的速度都決定了這一發球的速度,在比賽中,快速的球能給對手帶來更大的壓力,使其在回擊球時難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想法去擊球,尤其對于低水平的運動員來說,快速球對其可能是致命一擊。因此,動作速度的快慢對網球運動員也十分重要。
根據正規的網球賽制、賽程可見,一場網球比賽的持續時間可能在4-6個小時之間,在這個過程中,除去短暫的中場休息時間,運動員基本在場上保持著長時間的奔跑、跳躍,并且跑動、跳躍的速度很快,尤其是快速啟動和急停對運動員的體能消耗很大,在這種長時間運動情況下,運動員的體能很快被消耗,其跑動、跳躍速度以及擊球的動作速度都會下降,影響回球質量,其防守能力也隨之下降,運動員很可能因為耐力水平不夠而輸掉比賽。因此,耐力素質的訓練也是不可或缺的。
網球運動員的訓練總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比賽階段和恢復階段。每一階段對運動員的體能的要求各有不同,針對這些不同以及網球這一項目的特點,我們要制定科學合理且具體的體能訓練計劃去提升運動員的運動素質,以保證運動員在準備階段形成良好的運動技能、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為后期比賽做好準備;在比賽階段能保持最佳的競技狀態,發揮最高競技水平,取得優異的成績;在恢復階段對運動員的疲勞和損傷進行合理的恢復,為下一次的訓練的開始做好充足的準備。
運動員之間的個體差異性主要表現在年齡、性別、身體機能、身體形態、運動素質、運動天賦等方面。面對這些差異性,我們不能去回避,而應該針對運動員的個體差異性去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根據運動員的特點去制定能夠有效提高其訓練效果的訓練計劃。學習知識時教師應當因材施教,進行訓練時教練員也應當“因材施訓”,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挖掘每個運動員的潛能,真正提高每個運動員的運動技能和運動素質。
體能訓練雖具有諸多效能,但是在制定訓練計劃和實踐時應當注意施加負荷的量,并做好實時監控,根據實際情況對負荷量做出調整,使運動員的訓練效果達到最佳,同時避免出現過度疲勞和運動損傷。同樣重要的是在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后指導運動員進行充分地拉伸和放松活動,促進其身體機能的恢復,降低其疲勞度。
爆發力是指不同肌肉間的協調能力,力量素質以及速度素質相結合的一項人體體能素質。在爆發力的因素中,力量起主導作用,因此力量的增長有助于爆發力的發展,但同時也不能忽視速度素質和協調能力的訓練。網球運動員的爆發力體現在上下兩個肌群,因此在訓練時應當對運動員上下肢的爆發力分別進行練習。發展上肢的爆發力可以采用臥推杠鈴的方法,在訓練過程中逐漸增加杠鈴的重量,在運動員對其70%1RM的負荷重量基本適應后,使運動員提高臥推的頻率,將力量與速度的訓練結合起來。下肢的爆發力訓練可采用負重深蹲、連續縱跳、半蹲跳、高抬腿等訓練方法來提升下肢的力量和速度素質,促進下肢爆發力的發展。訓練時根據運動員的特點規定相應的負荷量和負荷強度以及間歇時間。
速度素質分為動作速度、移動速度和反應速度。網球訓練中,提高動作速度可采用快速的、多次的正反手揮拍動作及發球動作的練習方法,可提高動作的連貫性和動作的速度。移動速度的練習可采用小步跑、高抬腿、側向滑步、折返跑、10m沖刺跑等進行練習。反應速度的練習可以使用口令對運動員進行方向的指揮,使其進行無預測的短距離變向跑,或兩面運動員面對面站立,一名運動員進行任意的橫向移動,左右移動各不超過3步,對另外一名運動員進行虛晃,而被虛晃的運動員則要時刻觀察和判斷對面運動員的移動方向并進行跟隨,被“甩掉”三次則視為失敗,失敗者做10個俯臥撐,然后換角色繼續進行,以訓練運動員的反應能力以及移動速度。
耐力素質又分為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而無氧耐力又分為磷酸原供能無氧耐力和糖酵解供能無氧耐力。網球運動是以磷酸原代謝系統為主,其它供能系統混合參與供能的運動。當運動員在球場上出現多拍相持的情況時,糖酵解系統就會參與供能,而運動間歇時則是有氧代謝系統參與供能。針對網球運動的這些供能特點,在訓練時不能單一的提高一個供能系統的能力,應該綜合的、交叉的進行耐力素質訓練。發展磷酸原代謝系統和糖酵解系統可以選用變換距離間歇訓練法,可采用(300m快速跑+300m快速跑+400m中速跑+300m快速跑+300m快速跑+400m中速跑)×3-8組的訓練手段,前兩個300m大強度跑使體內的乳酸有大量堆積,后面的中等強度的400m跑主要是快速消除體內堆積的乳酸。發展有氧代謝能力可進行跳繩訓練、慢跑、騎功率自行車,每次訓練時間40-60min,為長達4-6h的比賽提供良好的供能。
發展柔韌素質的兩種練習方法包括動力拉伸法和靜力拉伸法兩種。這兩種方法均可以采用主動的拉伸和被動的拉伸,在訓練過程中通常把動力拉伸法靜力拉伸法與主動拉伸和被動拉伸結合起來運用。靜力拉伸法停留在關節最大伸展程度的位置上,停留30秒,隨后更換另一側肢體進行練習。動力拉伸法可采用行進間的髖外展/內收、行進間的抱膝提膝、最偉大拉伸等。根據不同關節活動范圍的技術需要來確定發展柔韌性和保持柔韌性階段練習的重復次數。
體能如今已涉及到各個運動項目中,對運動群體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想要提高運動員的體能就必須結合網球的項目特點及運動員體能特征進行科學化的體能訓練,這樣不僅能夠使網球訓練更具科學性和高效性,還能夠最大程度的改善運動員的運動技能、發展運動員的運動素質。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網球體能訓練過程中,時刻遵循體能訓練的原則,要根據網球運動的特點和需求科學合理的規劃訓練內容和訓練負荷,同時要多與運動員進行溝通,聽取運動員的合理訴求,并根據運動員的個體特征適時地進行訓練計劃的調整,并在訓練后及時的進行總結和反思,為下一階段的訓練提供科學的訓練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