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桂花
(重慶市渝北區數據谷中學校 重慶 401120)
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隨后,《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頒布,其將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概括為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強調,全面推進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發展,不斷增強人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日,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也表示,學校教育首先要推動體育課上教會學生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和專項運動技能。基于以上內容,且在當今體育學科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只會“模仿教師動作練習”、“為了技術而學習技術”、學生被動簡單枯燥地進行重復練習等現象,導致學生對體育課學習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下降,從而使學生的運動興趣不高,更談不上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基于體育課存在的真實情境和學生學習情況的現狀,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來看,實現深度學習在體育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探索體育課堂中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是非常有必要的。
備課是課堂教學前教師所做的一切準備性工作,課前教師需要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場地、備器材、備方法、備防范等多個環節,想要一節課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各個環節都是缺一不可的。
備課標,教師在課前要深度研讀課程標準,把握課程標準對教師所教學段的目標要求,明確課程標準的概念,形成自己的正確理解和把握。備教材,教師在課前要吃透教材,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對教材進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以達到適用于學生學情的教材分析。備學生,教師在課前要了解自己所教學生的情況,除了運用合適的講解、示范、指導學生練習、提問和評價外,更多的還要考慮到學生在課中如何聽講、觀察、練習、討論、展示和評價等。深度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基本運動能力、身體素質情況和興趣愛好等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更積極,學生的思考更有效。備場地,就是教師在上課前對所教學內容要使用的場地的形狀、特征等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就是考慮如何充分使用教學場地和合理的組織學生在場地上進行練習,發揮校內場地的最大價值和功能。備器材,體育學科學習的特殊之處就在于學生學習一項基本運動技能時,需要用到不同的場地器材,例如,球類運動中的籃球、足球和排球等,但不論是什么樣的器材,在課堂中如何合理運用,一物多用等問題,都是值得體育教師在課前充分思考的。備方法,體育課的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曾經存在重教法輕學法的狀況在如今“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相結合的思想中逐漸被打破,不同的對象在選擇教法和學法的指導上存在著差異。備防范,就是考慮課中的安全問題,體育課較其它課程的特殊之處就在于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里上課,學生的危險區范圍增大,教學教師所不能顧及到的空間范圍也隨之增大,加上長期不使用的場地器材、質量變差的器材、學生無意間的運動損傷等情況隨時存在,因此,事先考慮體育課中的諸多安全因素,減少危險因素的存在,這些細節都是體育教師在課前必備的工作。總之,體育教師通過對以上幾點的課前備課,對課標、教材、學生、場地、器材、方法和安全等進行深度的學習和環節設計,可以為后面的上課做到充分的準備。
經過教師完整的備課活動后,教師將所設計的內容呈現在一堂課中。而一堂完整的體育課,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開始部分、準備怒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但無論是哪一個部分,都離不開學生對教師教學內容的配合,而想要學生高度配合教師所教,那么教師所設計的流程和知識點必須滿足學生的生理生長情況和興趣點,從而達到深度學習中觸及學生心靈的教學要求。
發展體育學科的深度學習,首先把“知識內容”轉化成“學習任務”是難點,情境學習是形成驅動性人物引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發展的學習方式之一。一堂好的情境素材能夠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挑戰學生的認識角度。例如,在一堂以快速跑為主題的課程中,教師首先可以結合重慶8月洪災的時事新聞,把學生帶入到抗洪搶險的畫面中,讓學生通過體育課程了解到快速跑的基本運動能力要求,認識到快速奔跑對身體素質以及對身體各個系統的有效鍛煉,同時又可以通過這堂體育課了解抗洪搶險工作人員的不易。體育學科除了要對學生的健康體魄、意志品質、健康生活方式等進行培養,更要將課堂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人文素養的能力。
在體育學科教學中,想讓學生在課中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教師首先要主動引領學生轉變思想,讓學生從“會解答試題的能力”轉變為“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從“只會模仿教師動作練習”到“學生主動進行腦力與體力結合的思考”,只有通過這樣學習,一節體育課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排球雙手正面墊球的內容學習中,教師先讓學生熟悉球性,再讓學生學習正面雙手前臂的墊球,在練習到一定階段時,教師可以把直接告訴學生雙臂的用力部位轉變為教師主動發問學生,把問題適當的拋給學生,讓學生在身體練習與大腦結合中思考練習,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又可以讓學生充分鍛煉他們的基本運動能力。
在體育學科學習中,好的學習任務,可以激發學生的強烈學習動機,教師應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生與任務的深度互動。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完成籃球投籃動作技能練習后,可以把班級分成不同組別,教師參與其中,和學生一起進行比賽。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與教師的深度互動,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賽結束后,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研討和交流,討論在這項運動技術中,某同學的進籃次數得分為什么高?而一些同學的進籃次數為什么低?他的動作技術和別人表現出來的為什么不一樣?每個人的身體素質為什么會產生不同的運動表現力?每個人身體結構的差異性會表現出什么樣的功能特征?這些問題既可以促進學生與學習任務的深度互動,又可以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
以深度學習為導向的體育學科教學,從關注體育學科知識獲取到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從單一的中考任務為目的的考試到對學生的持續性評價,從公眾所了解的無體育不清華到2020年雙一流高校提出的強基計劃等,這些內容都要求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在體育學科中的以深度學習為導向的深入發展。這些內容除了對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提出了挑戰,更是對體育教師的教學提出了要求。教師也要主動發展,才能帶來教書育人質量的提升。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多進行集體專業的學習,多向專家和書本學習,向同事和學生學習,只有在團隊學習中才能走得更遠。除了在團隊中學習,同時還要結合生活常態、時事政治等,進行主動的、積極的自我學習。教師團隊只有通過持續不斷地進行“學習—研究—實踐—改進”,才能實現教師個體的快速和有質量的成長。
反思,是每一位教師進行教學認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對自己已經發生或者正在發生的教學活動進行積極、持續、深入的思考。教學反思對教師的成長有著巨大的作用,特別是對于青年教師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教師本節課教學了什么內容?運用了什么方法?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如何?體驗到了什么?這些都是一名教師應該積極思考的內容。教師只有在反思中成長,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才能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更好的發揮體育學科教學對學生深度學習的促進作用。
在這個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學生對體育課堂對學習從以往的模仿、練習為主的思維方式轉變為以體驗、理解、實踐為典型特征的深度學習。學生在原有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更加注重體育學科知識學習到的內容與生活實際的關聯,將“以學應考”的常態轉變為真正有利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上來,從先記住知識再提高運動能力轉向在解決問題中獲得知識和發展運動能力,這樣的學習才能與時俱進。總之,深度學習的“深”不僅需要體育教師在課中上課強化深度學習的質量,更要教師在課前備好課和課后積極反思,因為只有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更好的設計深度學習的環節和拓展深度學習的效果,達到環環相扣,充分體現體育學科教學的深度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