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銳明 黃永忠 陜威
(1.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 廣東 肇慶 526060;2.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廣州 510663)
隨著2017年7月1日《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儀式完畢,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的粵港澳大灣區正式成立。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大灣區不僅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還要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范的目標。廣東省體育局、廣東省網球協會及大灣區各個城市協會為完成這一目標,大力推動大灣區網球運動的整體發展,在兩年內連續多次舉辦“粵港澳大灣區‘香港賽馬會杯’網球團體賽、“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網球公開賽”、“粵港澳大灣區‘香港賽馬會杯’少年網球邀請賽等形式多樣的大型網球系列賽事活動。
肇慶市位于廣東省中西部,東鄰廣州、深圳、香港、澳門,背靠祖國大西南,是粵港澳大灣區各個經濟文化發達城市地區通往西南各省份的重要交通樞紐。雖說肇慶市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之一,但是肇慶市網球運動的整體發展卻與灣區其他城市發展有明顯差距。而校園是青少年獲取知識的搖籃,更是青少年精神教育和體質教育的重要場所,2017年國家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網球試點工作的通知》,是有效落實 “體教結合”向“體教融合”轉變的重要途徑之一。但諸如足球進校園、籃球進校園等先行試點項目一樣,網球進校園項目同樣存在“難進難精”、“流于形式”、“曇花一現”等問題。因此,通過探究肇慶市網球進校園的發展路徑對提高大灣區網球發展整體水平以及推動大灣區與其他西南各省市網球運動的聯合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通過中國知網和中國萬方數據庫收集網球進校園等相關期刊資料,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認真閱讀、分析、整理,為后續進行肇慶市網球進行校園項目發展路徑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作者以網球進校園發展路徑為主線,在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間對肇慶市網球協會主席團成員、肇慶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領導、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體育學院領導、肇慶市第七小學校長、肇慶市百花小學校長、肇慶市奧威斯小學校長、肇慶市七頭小學校長等專家領導進行了訪談,通過掌握不同部門領導對肇慶市網球進校園發展的真實想法,為提出肇慶市網球進校園發展路徑建議奠定堅實的現實依據。
作者通過多次實地考察肇慶市第七小學、肇慶市百花小學、肇慶市奧威斯小學、肇慶市七頭小學等學校的場地器材資源和師資資源,最后整理統計各個學校體育場地類型、數量、師資等方面信息,為更好發現影響肇慶市網球進校園發展的原因提供量化的參考依據。
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間筆者作為肇慶市網球協會主席團成員之一與肇慶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領導對肇慶市第七小學、肇慶市百花小學、肇慶市奧威斯小學、肇慶市七頭小學等學校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訪談,發現各學校對網球進校園項目的開展具有濃厚的興趣,渴望早日落實和實施,使我市中小學生享有接受網球運動教育的機會,培養網球運動愛好者及網球運動員。但地方中小學生特別受歡迎的網球運動項目為什么遲遲沒有在各學校組織開展呢?現將實地考察和訪談后制約肇慶市網球進校園項目發展和實施的主要問題總結如下:
受訪學校不僅沒有網球場地,而且能夠開展網球運動的體育場地面積普遍偏小,所有受訪學校均配有一個200m田徑場、2個標準籃球場,個別學校建有羽毛球場、三人足球場和毽球場。此外,受訪學校均表示學校無法向學生提供網球進校園項目所需的網球、網球拍、網球網、防護欄等器材設施。
受訪學校體育教師均無網球專項方面人才,且體育教師人數均在8-10人之間,僅個別學校有體育教師大學期間曾接觸過網球選修課。此外,各校體育教師每周需承擔16-18學時不等的課程教學任務,課余時間更是需要開展大課間和其他項目校隊帶隊訓練任務,校內體育教師無法繼續承擔開展特色項目的額外工作。
受訪學校特別注重學生體育運動的安全,引進網球進校園項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學生網球運動安全是所有工作開展的頭等大事,受訪學校領導均表示如何避免學生在網球運動過程出現事故、事故發生的處理措施以及重大事故的責任歸屬問題是網球進校園項目開展的首要任務。
網球進校園項目開展的目的除了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還肩負著培育網球后備人才的任務。足球、籃球、田徑等試點校園運動項目工作得到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的認可,對于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學校績效考核評價都會有一定的幫助。受訪學校領導表示網球進校園項目的工作開展如果能夠納入學校績效考核評價工作體系中對于項目的長遠發展尤為重要,因此網球進校園項目的賽事體系和考核評價標準需要得到肇慶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和肇慶市教育局的認可和支持才能更好地進一步開展和落實網球進校園項目工作。
國際網聯(ITF)為提高網球普及率而開發的“短式網球”具有上手快、場地要求低、球壓低、比賽規則簡單、趣味性強等特點。對于場地缺乏的學校可將部分網球場、籃球場、羽毛球、風雨球場、跑道等場地臨時整合成多片短式網球場,打破了傳統觀念認為網球運動很難,而且必須要有網球場才能打的想法。此外,由于短式網球對場地、器材條件要求極低,大大降低了學習網球的經濟成本。因此,引用短式網球教學方法體系和理念,能有效解決中小學因網球場地和器材資源不足和教學方法落后導致無法開展網球運動的困惑,是推動網球進校園項目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由于網球運動專業技能較難掌握,社會對網球專業人員的從業經驗和水平要求相對較高,網球專業畢業生就業初期一般只能從事基層低水平網球教學相關工作。根據2019國務院辦公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構建產業人才培養培訓新體系,健全“產教融合”的辦學體制機制,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優化專業結構設置,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的思想。根據這一指導思想和肇慶市網球運動發展的實際需求,肇慶市網球協會與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體育學院就肇慶市高等院校創新網球專業技能人才的教學體系,將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有機融合的人才培養方向達成共識,加快推進肇慶市高等院校培養能夠勝任社會基層網球工作和校園網球項目工作的專業人才,建立特色網球人才培養模式。因此,通過整合肇慶市高校網球專業人才教育資源,既能解決網球專業學生實習和就業問題,還能解決網球進校園項目中師資稀缺的長遠問題。
2018年廣東省教育廳下發 《關于做好中小學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積極開展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工作,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家長需求,提供豐富多樣的校內課后服務,同時也提出了可引入第三方社會機構參與校內課后服務的理念。第三方機構作為高校與中小學的中介者,對高校和中小學可起到協商服務內容、時間、資質、收費標準,購買責任保險、完善網球運動事故處理和風險管理機制等作用,同時對整個網球進校園項目的發展起到監督、反饋作用。目前肇慶市第三方網球培訓機構“肇慶市鼎銳體育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以類似模式與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體育學院、肇慶市第十六小學合作開展網球進校園項目工作。第三方網球培訓機構作為“橋梁”,根據肇慶市第十六小校園網球教學需求,向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體育學院提出網球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有效解決了高校網球專業人才培養、中小學網球師資力量以及肇慶市網球運動開展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因此,“校企校”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是促進網球進校園長遠發展的創新融合模式,也是項目安全開展強有力的保障。
陳振豪在 《校園網球試點背景下廣東校園網球特色學校建設的研究》中指出,廣東省大部分試點學校對于校際間的比賽相對積極,且都以區級和市級為主,但管理、保障和評價機制的建設都還不夠完善。國家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網球試點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試點省份要規范、完善校園網球訓練、競賽體制,構建科學合理的競賽體系,遴選優秀網球運動員等工作要求。由此可見,體育和教育部應聯合健全青少年學生賽事體系和評價機制,共同研制規程,發布年度競賽計劃,并將市級青少年網球競賽成績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學校績效考核評價體系,貫徹落實從“體教結合”向“體教融合”的發展理念,真正做到把優秀的運動隊辦在學校里,讓優秀的運動員從學校里走出來。
“短式網球”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既是高等院校網球專業深化教育改革的科學方法,也是中小學強健學生體魄、培育網球后備人才的高效途徑。通過引進“短式網球”既能有效解決網球專業學生技能習得難、就業難等問題,還能解決中小學網球場地、器材、師資稀缺的困境。第三方機構作為高校和中小學的中介對兩者起到協調、反饋、保障作用。機構可根據各中小學課后服務需求,向高校提出網球進校園培訓師資、目標、內容等要求。已開設網球專業的院校則根據短式網球進校園的要求,開發青少年短式網球課程體系,培養一批有能力從事網球場地改造和青少年短式網球教學的專業教練員。通過一系列措施,充分利用好“校園”這一場所,解決網球參與人口停滯不前、場地師資源不足、系統網球賽事脫節等制約網球運動發展的主要因素,最終達到推動網球事業穩步、高效與科學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