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昊 張偉(通訊作者) 董晶晶
(空軍軍醫大學軍事體育教研室 陜西 西安 710032)
現階段,伴隨著國家提出“全民健身”的號召,加強體育鍛煉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發展的重要問題,引起了人們的特別關注。功能性體能訓練具有針對性強、運動損傷發生的幾率較少等優勢,能夠使得學生的機體變得更加協調和靈活。因此,這種新型的體能訓練理念在應用到高校體育訓練中能夠發揮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發揮著積極的影響,基于此,以下對功能性體能訓練方式應用在高校體育訓練中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此能夠為各大高校體育訓練提供借鑒。
很多高校都將重點放在提升大學生學習成績上,并沒有對體育訓練引起重視,甚至還會有些高校縮短了體育訓練的課時,以讓大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專業課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身體素質無法得到保障。尤其是當前大學生并沒有晨跑或者訓練的習慣,將在大部分時間放在學習和看手機等方面,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如果高校沒有對這一情況予以重視,對培養社會所需的社會型人才產生了不利影響。
當前很多高校在開展體能訓練時,都是讓學生進行慢跑或者做一些單一的訓練內容(肌肉拉伸和熱身操)等,使大學生的興趣無法得到全面的提升。尤其是學生在訓練中缺乏專業的指導,導致大學生體能訓練的效果較低。并且,在考核方面,很多高校都是對學生身體訓練的結果進行測試,沒有對學生身體體質的提高等進行評價,導致學生對于體能訓練的認識產生錯誤的偏差。
很多大學生認為單一的進行體能訓練并不會發生較大的作用,這主要是由于當前體能鍛煉沒有與各個專業教學相連,導致訓練的內容沒有針對性,在訓練上出現懶散的情況。大學生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參加體能訓練也僅僅是為了完成考核,一旦考試完成后,他們就會結束體育訓練,不想將過多的時間浪費在體能訓練上,尤其是一些女生而言,他們本身體質較差,進行強度較大的訓練,將會大大降低他們的訓練積極性。因此,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能訓練中,成為當前高校教育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
功能性體能訓練發生于美國,最早用于醫療或者健身,通過在理療師的引導下讓患者做一項動作進行練習,從而達到促進自身身體康復的作用。伴隨著很多研究學者(孫麗雯)將該訓練方式應用到體育鍛煉中,運用實證研究的方法,證實了該種訓練方式在提升學生體質,改變身體機能(骨盆和脊柱的穩定性得到提升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申小寶認為功能性訓練能夠多方面的鍛煉學生肌肉組織,學生們在不同負荷和速度刺激下能夠完成多關節和多維度的動作,并且還能夠完成本體感受性動作的方法。其更加強調的是動作模式的無序性,學生在參加功能性能訓練后,其爆發力和力量逐步增強。不同學者認為該訓練具有不同的特征,其訓練概念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和闡述。
功能性體能訓練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符合當前高校教學的發展趨勢。其一,與專業相符。該訓練與各專業的相互結合,有效培養各專業的人才;其二,突出實用操作性。學生在進入到工作崗位后,不僅需要腦力,還需要較大的體力,學生通過專項的練習,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適應未來的工作;其三,滿足學生心理方面的需求。以下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1)功能性訓練手段的應用,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功能性體能訓練基本訓練方式主要包括:一體化訓練、平衡型訓練、深層肌群訓練、基礎訓練等方式。這些多元的訓練方式對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一,深層肌群的訓練是通過不穩定訓練,借助彈力繩、平衡板等器材,克服自重,進而達到提升身體素質的目的;其二,一體化訓練模式注重對大學生身體靈活性、連貫性、控制力等進行訓練,大學生在訓練時教師制定好嚴格的訓練計劃,讓學生在準備階段、基礎訓練階段和提高階段、放松階段等進行有效的訓練,使得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的培養,其三,簡單訓練的方式。這種訓練的方式是體能訓練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方式。例如,仰臥起坐和俯臥撐等。這些訓練體能的方式也能夠一定程度上幫助大學生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因此,在之后的功能性體能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了解不同訓練項目的差異性,在選擇出適合的訓練方法后,以此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功能性訓練對改善學生心理壓力和提高興趣等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學習和大學生生活中引入功能性的體能訓練方式,能夠使大學生體質和體能情況發生較大變化,大學生的個人運動技能在不斷強化后,提升學生對于該訓練方式的重視。功能性體能訓練還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主要是因為,這種新型的訓練模式對于學生而言較為新鮮,在訓練中產生了求新求異的心理,其基本滿足了不同人群的訓練需求。例如,功能性訓練模式在應用到體能訓練中使得學生身體素質得到了明顯提升,學生在面臨學習壓力、戀愛壓力、就業壓力等時通過鍛煉達到放松心情的目的。身體一體化的鍛煉使得學生得到放松,心情也變得更加愉快,身心健康都得到了穩定的發展。學生在體能訓練時可以借助這一新型的體能訓練方式,用以調動和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滿足大學生對于新興訓練方式練習的心理需求。例如,在訓練前肌肉拉伸時,教師讓學生在準備階段進行做好站姿動作,即(像小鳥飛一樣進行站姿);在基礎階段,鍛煉學生兩側的肌肉和下腰的力量時,教師讓學生利用瑞士球坐姿舉啞鈴轉腰、運用迷你帶站姿單腿多維抗阻、運用超級帶深蹲等;在提高階段為了讓學生擁有更強的耐力,教師讓學生利用瑞士球和彈力帶等進行鍛煉;放松階段教師讓學生利用泡沫軸進行小腿和背部、臀部的訓練。這些新型工具的使用能夠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的訓練需求,使得學生在心理上接受這一訓練方式,從而更主動的參與到體能訓練中。這種方式相對于傳統體能訓練,即在準備階段僅僅運用慢跑的方式達到熱身的目的;在提高階段通過單一的訓練等提升速度、耐力等,具有明顯的優勢,功能性訓練方式更易于學生接受,心理認可程度較高,從而達到放松心情的目的,能夠使得學生的興趣倍增,進而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能訓練中,其值得在體能訓練中推廣和應用。
功能性體能訓練涉及的訓練觀念較為先進,并且也涵蓋了更多訓練觀念,其涉及的學科理論知識較為豐富,因此,將其應用到體能訓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學生的運動機能得到明顯提升;另一方面針對性較強,能夠使學生有效避免運動中產生的損傷等。基于當前我國體能訓練不可觀的現狀,我國通過借助運動員身體訓練的實踐,可以為高校體育教學提供一定借鑒,尤其是功能性體能訓練方式在應用高校體能訓練中,能夠發揮出獨特的功能,即學生的靈活性、協調性和穩定性得到改善。這種方式與傳統直接進行訓練的方式相比,高校在應用和落實功能性體能訓練時需要依照以下幾個途徑:
功能性體能訓練的方法較多,例如,彈力帶肩部內外旋練習的方式,能夠有效預防傷病的發生。該動作就是能夠將彈力帶固定在墻上,肘關節貼近身體后,利用前臂在體側做合開訓練。其訓練的內容中包含了生理學、解剖學和運動生物力學等特征,靈活設計出與實戰相結合的功能性體能訓練方法,對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減少損傷等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將這一方法應用到高校體能訓練方案中,能夠讓具有較大差異和不同水平的大學生在訓練中得出不同的訓練效果,使得他們的身體素質在得到強化和調整后,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同時,這一訓練方式最早是用于醫療的衛生領域中,這就使得該訓練方式還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與傳統訓練方式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在將其進行應用時,需要告知學生功能性體能訓練的作用,以全面提升他們的認識,在訓練上變得更加主動。
功能性體能訓練過程中教師還可以依托大數據對大學生身體體質情況等做出合理的評估,然后在對訓練的強度或者訓練的方式等進行合理選擇,以保障學生能夠接受各種負荷或者刺激接受身體的訓練,增強訓練的整體結果。
功能性體能訓練在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就需要高校在開展體能訓練時通過將訓練的內容與大學生所學的專業進行相互結合,能夠改變傳統訓練方式與教學內容相互孤立的狀態,使各個專業的訓練內容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進一步調動起大學生學習的興趣,改變對功能性體能訓練的認知,更主動的參與到教育教學中。例如,對于機械操作類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對于重負荷要求較為嚴格,這時為了能夠讓該類專業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明顯提升,在訓練內容上可以選擇啞鈴操、重物拋擲、實心球等訓練模式,以讓他們身體上肢協調力和下肢耐力等得到明顯提升;針對于設計和繪畫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在學習上對于手指靈活性和四肢準確度要求較為嚴格,并且對于專注力也有很大要求。例如,在訓練上可以采用投籃或者俯臥體后屈的方式進行功能性體能訓練。這些大學生在開展野外實踐時,還需要一定靈活性和柔韌性。因此,開展功能性體能訓練時,教師可以針對于這一專業的學生開展體操或者攀爬等運動項目,為增強運動項目開展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借助競賽等方式,以調動起學生訓練的積極性。
由此可見,功能性體能訓練的方式能夠顯著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能訓練時需要讓大學生深入認識到功能性體能訓練所發揮著的重要作用,進而提升和改變大學生體能訓練的認識,進而彌補傳統體能訓練的不足,主動、積極將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學中,從而使得學生身體各部位的素質得到全面鍛煉,他們的反應能力也得到明顯的增強。而如何擴大功能性體能訓練的影響,將其落實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當前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體能訓練的要求,對體能訓練的方案進行合理的調整,使其變得更加有針對性,全方位提升高校各個專業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對該訓練方式的理解,更主動的參與到體能訓練的行列中,為學生體能和身體素質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