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輕化工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 自貢 643000)
隨著高校學生人數的擴招,畢業學生也逐年增多,就業壓力日益增加。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提到,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為91.5%。其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1.0%,持續緩慢下降,比2014屆的92.6%也下降了1.6%。由此可見,全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嚴峻。
對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而言,由于專業特點和學科特色,就業可選擇面相對狹窄,就業壓力更加突出,大部分畢業生陷入“畢業即失業”的窘境。因此,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如何通過創業尋求新的就業機會變得更加重要。
本文對川南地區5所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現狀進行SWOT分析,幫助其分析自身優勢、劣勢,以及外部環境存在的機遇和威脅,為提升其創業能力,提高就業成功率進行分析和研究。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大多性格活潑外向,交際能力好,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比其他專業學生相對更強。體育教育專業競爭對抗的教育方式使學生在日常身體練習學習模式中,不斷體會和體驗戰勝對手、超越自我的磨練,從而形成較為強大的抗挫能力;另一方面,在長期的戶外運動和人際關系高頻互動中,使學生的性格外向活潑,善于表達自己的感受,具備較好的交際能力。
調查發現,從未考慮創業的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占25.2%,有創業想法的占74.8%,可見大部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有創業想法。但是,有創業經歷或正在創業的占21.2%,有想法但沒有實踐的占到了78.8%。究其原因,與自身創業資金缺乏,所處創業環境不佳,創業能力不足有關系。在創業方向選擇中,46.7%的學生選擇體育產業領域,這與所學專業有關。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對體育產業領域的親切度相比其他領域會更高一些,從體育產業領域入手比其他方向和領域更快。
大學生創業需要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同其他專業學生一樣,困擾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主要問題集中在經驗不足和資金不足兩個方面。有30.2%的學生認為自身經濟能力有限,無法實施創業行動,有34%的學生認為自身不具備創業實踐經驗;盡管有75.6%的學生反映所在學校開設了創新創業相關的課程,但無法獲得實用的知識和經驗,所學知識偏重于理論;同時,學校將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于體育教師,課程設置和內容安排均以體育教學技能為主,有關創業知識的教學和創業實踐能力的培訓較少。
良好的創業氛圍,有利于推動學生去創業。近年來,政府部門和學校都在積極開展各種創新創業比賽和活動。41.9%的學生認為本校創新創業的氛圍的狀況良好,29.8%的學生認為情況一般,幾乎沒有及不了解的學生占28.3%。但是,只有5.7%的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表示對國家支持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非常清楚,另外有70.9%的學生了解創業政策,不清楚和不太清楚的占29.1%。整體上來看,大多數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政策有所關注。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創業的支持需求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1)通過專業培訓學習創業知識和技能;(2)有更多機會參與創業實踐,提升實戰技能;(3)希望政府和學校能在創業資金方面給予更大支持。而這類問題,不是學生能夠把控和解決的,需要國家、學校、社會多方共同協助完成才能實現。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由于體育學科的特點和體育專業的特色,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創業中有其獨特的優勢和劣勢,如何在實踐中把握機遇,發揮優勢,彌補劣勢,迎接挑戰,實現創業成功,有必要進行SWOT分析,構建創業策略模型。
高校對體育教育學生的培養集中在體育教學技能方面,所以在教育教學方面具有獨到的優勢。體育涵蓋的類別和項目眾多,由此能供創業選擇的方向和項目也多,系統的體育技能訓練使其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在體育方面創業具有較大優勢。學生在長期的競爭、合作氛圍中造就了活潑開朗的性格、良好的社交溝通能力和較強的團隊組織、協作能力,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強,能夠實事求是,勇敢拼搏,不害怕失敗。
由于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原因,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都指向體育教師,因此學生能力的培養主要以體育教育教學技能為主。專業性強即是優勢,但同時也是劣勢所在。專業限制使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接受創業培訓和實踐的機會較少,創業知識了解不夠全面,創業經驗和能力明顯不足,對自我能力和儲備是否適合創業沒有清晰認知;另外,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整體文化知識水平不高,綜合能力和素質相對偏低,在創業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欠缺;同時也面臨創業資金不足的普遍性難題。
目前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越來越多,同時,有關體育產業發展的利好政策也在相繼出臺。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提出,體育產業將引領新一輪潮流,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全民健身指南》,呼吁各階層人群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大眾體育健身的意識日益提高;2019年國務院出臺了《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鼓勵大型健身俱樂部跨區域連鎖經營,鼓勵大型體育賽事進行市場開發,支持成立各類體育產業孵化平臺”,這些政策為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創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渠道。教育部門也在努力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技能培養課程體系;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比賽;高校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活動場地、創業資金和免費指導。這些措施讓大學生得到了更多的幫助和支持,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同樣受益。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創業意向主要集中在體育產業方向,不僅要面對來自體育專業同行的競爭,還要面對其他專業學生以及社會人士的威脅和挑戰。這些創業群體大多經驗豐富,資金雄厚,人脈廣泛,在相同或同類行業的創業中,創業實力強勁者無疑是絕大多數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最大的威脅。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創業,但是政策在落實上還有待商榷,而且更多的政策是在宏觀上調控,在具體實施上沒有具體的執行標準。當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實際困難和難題時,無從下手,也不知該向什么部門尋求幫助,宏觀政策難以解決大學生創業遭遇的具體事宜和細節問題。
利用優勢,發揮機會。這種組合是最為理想的創業策略,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應積極發揮自身具備的心理、性格、體育專業知識技能優勢,順應國家體育政策導向,選擇發展前景較好,具有一定挑戰性的體育產業領域進行創業,如,創辦某體育項目的技能教學培訓機構,向高校申請創業場地及相應的技術指導。目前,在川南等經濟欠發達地區還有較大的體育項目培訓項目空間可以挖掘。
克服劣勢,利用機會,這種策略組合要時刻明確自身內部劣勢,用外部機遇環境來創造創業機會。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在創業資金和創業素質方面存在短板,應盡量選擇避免放大自身劣勢的創業項目,利用優惠政策,向地方政府申請創業資金支持,同時通過向高校申請創業技能培訓和場地,巧用機會來彌補自身條件的劣勢。
利用優勢,避免威脅。當處于自身優勢明顯,但是創業環境威脅較大的狀態時,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應該選擇自己熟悉的體育產業領域,從小規模體育產業創業開始,發揮自己等專業、心理、性格等優勢,向外界快速獲取各種有利信息,提早做好準備,避免由于外界環境引起的威脅。遭遇競爭力強勁的創業者時,要懂得審時度勢,對不利因素進行分析,盡量規避威脅從而減少損失。
減少劣勢,回避威脅。當自身劣勢比較突出,創業環境又處于不穩定的環境時,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要懂得明哲保身的創業道理,暫時保存創業實力,同時全面提升創業能力,比如,可選擇先就業再創業,或者先考研深造,等到創業時機成熟再進行創業,切忌盲目創業。
國家全民健身戰略的提出和大眾體育健身需求的日益增長,為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創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創業不可能一蹴而就或者輕而易舉成功,需要不斷嘗試、探索、積累才可能實現。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應對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有清楚的認知,了解創業政策,積累創業經驗,提升創業實踐能力,發揮專業優勢,才可能在創業道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