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洪敏 單丹娜邵明虎
(1.浙江工業大學體軍部 浙江 杭州 310014;2、3.浙江樹人大學體美勞教育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15)
“女排精神”作為一種深刻的精神動力,不僅僅存在于競技體育項目當中,在學習和生活當中都能看到“女排精神”的身影,這種精神風貌,存在與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精神當中最重要的頑強拼搏的精神,對于整個中華兒女的影響都是十分重要的。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價值觀的體現更應該和相對應的“女排精神”結合起來,因為它們具有共同性,將“女排精神”和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的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對國家發展和人才培養有著重要意義。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中國女排在世界大賽中完成了五連冠的偉業,極大的振奮了國人的精神,為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基于對以郎平、孫晉芳為代表的女排隊員的頑強拼搏、力克強敵的過程進行不斷總結與升華。最后形成了“女排精神”。從此之后,“女排精神”開始在民族精神上扎根發芽,一直傳承至今。
20世紀60年代,在著名教練大松博文的帶領下,日本女排創造了175場連勝的奇跡。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背景下,周恩來總理力邀大松博文來華給中國女排的訓練提供一定指導。借此契機,“魔鬼式”訓練法被正式引入中國女排,之后也被引入其它運動項目的訓練中。日本教練在訓練中十分注重嚴格要求、團結協作、頑強拼搏,這也是“女排精神”的源頭。大松博文也開創了外籍教練員來華執教的先河。從此,吸收了先進技戰術理念的中國女排逐漸崛起。1979年,國際奧委會恢復了中國的合法席位,使得中國女排能夠有機會參加更多的國際比賽。同年,中國女排在亞州錦標賽上戰勝了此前一直稱霸該項賽事的日本隊,首奪亞錦賽冠軍,女子排球也成為我國第一個“沖出亞洲”的大球項目。1981年,中國女排以亞洲第一的身份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杯排球賽。經過了7輪28場比賽的激烈爭奪,中國隊以全勝的戰績首次奪得世界杯賽的冠軍。隨后,在1982年的秘魯世錦賽和1984年的第23屆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實現了三連冠的壯舉。之后的中國女排越戰越勇,在1985年的第四屆世界杯和1986年的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上,中國女排又連續摘得兩次桂冠。從三大球的歷史性突破,再到五連冠,這支老女排在艱苦的環境下僅僅用了6年,開創了我國大球項目的新篇章。
在1981年11月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后,時逢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女排精神”成為了那個時代的熱詞。它超越了排球,超越了體育,成為了一種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這種精神代表了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自強不息,很好地詮釋了為國爭光,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中華民族體育精神。《人民日報》曾發表了頭版文章《學習女排,振興中華——中國贏了》。在女排精神的感召下,工人們以熱情飽滿的姿態投入工作,大學生們以朝氣蓬勃的姿態刻苦學習,全國上下都以嶄新而熱情的面貌投入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中。那時候國人對于女排的關注不分年齡,女排精神對全國人民都起到了激勵、感召和促進作用。在改革開放初期,國人如夢初醒,真正意識到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變得有些失落和迷茫。借著中國女排五連冠的契機,國務院以及國家體委等部門號召全國人民學習“女排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奮斗。“女排精神”廣為傳頌,向國人和全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
女排精神自80年代末起傳誦至今。2013年老女排的代表人物郎平臨危受命出任里約奧運周期的女排主教練并帶隊獲得2015年世界杯冠軍、2016年里約奧運會冠軍、2019年世界杯冠軍。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子排球隊頑強拼搏、不到最后一刻絕不放棄的總結和概括。其內涵主要分為:明確集體團隊精神、堅韌不拔的精神、勇于擔當的精神和永不言棄的精神。排球作為集體運動,只靠單打獨斗是不會成功的,因此要明確大局觀,明確團隊合作的集體意識。堅韌不拔永不放棄就是在低谷之時永不言棄,憑借頑強的拼搏精神,為女團帶來一次次的高光時刻。無私奉獻勇于承擔在女排中有著明確體現,集體運動,每一個人都各司其職,對于自己的任務有著嚴格的認知,敢于承擔任務,敢于承擔結果,對于團隊內要無私奉獻,不求回報,形成了一種拿的起放得下的精神態度,最終拿到一次次的勝利。最核心的內涵就是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無論是站在巔峰還是跌落神壇,都要秉承著不放棄的精神,通過自身頑強的努力,相信巔峰一定還會到來。女排精神之所以之所以一直被提倡和弘揚,是因為女排精神不僅是中國體育精神的高度凝練,更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多年來,盡管女排隊員換了一批又一批,有過輝煌也有過低迷,但女排精神一直在激勵著這支隊伍成長成熟,向新的勝利目標奮進。在中國女排功勛人物——前中國女排隊員,現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指導看來,女排精神不只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道難贏,也要竭盡全力,不到最后一刻決不放棄,要相信自己,你每一天的積累和努力,最后一定會有結果,要超越自我,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并且,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把集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踏踏實實,做好工作。現任女排隊長朱婷則認為,“女排精神”就是傳承,從最早的5連冠輝煌延續至今,“女排精神”的實質沒有變化,新一代隊員一直在豐富內涵,一起努力,永不放棄。現女排隊員張常寧認為,新時代的“女排精神”就是:“有1%的希望就要用100%的努力去完成,比賽中只要哨沒響,就絕不放棄。”每一位女排姑娘身上都體現著她們各自對女排精神的理解。“走下領獎臺一切從零開始”這是女排訓練館里高掛著的橫幅,也是我們應該銘記于心的一句話。女排精神曾被運動員們視為刻苦奮斗的標桿和座右銘,鼓舞著他們的士氣和熱情。更關鍵的是,它因契合時代需要,不僅成為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升華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指代社會文化的一種符號,成為評價中國女排的最難以割舍的標準。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女排人,身體力行地傳承著“女排精神”。正因為這種精神的薪火相傳,讓大家敢于期待來年在東京奧運會的女排賽場上,再次迎來升國旗、奏國歌的榮譽時刻。
價值觀對于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不但包括價值觀對于個人的影響,甚至在對于社會的認知上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如果一個人確定了自己的價值觀之后,就會很難改變,無論是在對于社會的認知方面還是在思想方面。當代大學生正處于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之下,網絡和新媒體的不斷發展都在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建設。因為網絡的發展全球化,當代大學生的視野會更寬廣,國際化會使的部分人沒辦法分清網絡和現實,因此可能會產生負面的情緒,對于其他文化的過度依賴也會對他們的價值觀產生影響,從而直接影響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
經濟全球化發展和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帶來的好處就是全球都處在數字化的信息時代,數字信息為主的的整個社會缺少真實性和可靠性。過多的新媒體產生的負面新聞和偽造的新聞再一次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有一定的沖擊。在這種影響下,會有部分的人受到蠱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傳統觀念產生質疑,對于整個大學生的群體是一種污染,嚴重的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成長的環境。還有一個普遍問題存在當代大學生群體當中,就是非常缺乏意志力,以至于很多的大學生會出現不成熟的現象,在經濟發展的背景下,無論是互聯網和新媒體的迅速發展,產生的數字化信息效益,還是因為經濟全球化導致的當代大學生認知上的不足,甚至是由于家庭愿意使當代大學生喪失意志力,這些都是嚴重影響大學生認知和影響他們價值觀建設的重要因素。
“女排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另一種體現方式。因為奧運會是整個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運動形式,女排運動員們的刻苦訓練和積極備戰都是為了在這個最高級別的運動會上面取得好成績,為國爭光。這正是展現了“女排精神”當中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精神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可以更好的對他們的思想進行引導,指導他們有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且對愛國精神牢牢地烙印在思想當中。再發揚“女排精神”的同時,為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進行積極向上的樹立。
“女排精神”的內涵可以對當代大學生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女排精神”內涵上包括,集體和團隊合作意識、堅韌不拔的精神、勇于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和永不言棄的頑強意志。對于培養的當代大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頑強拼搏上對于女排能取得勝利也是必不可缺的一項精神,面對困難的頑強拼搏可以鍛煉大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有助于找回他們失去的意志力。將“女排精神”的永不放棄的重要內涵與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在實際行動中讓他們體會到這種精神帶來的巨大力量,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國家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而努力奮斗。
首先,要想讓學生深入的對“女排精神”的內涵進行理解,就要對內涵進行拆分,逐條進行分析和講解。可以利用女排比賽的真實例子和視頻,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引導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和視頻傳達的主要精神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將精神的傳達引入到更深的層次當中去。這不但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女排精神”的內涵,還能在精神的傳達生給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例子。通過觀看比賽場上的每一幕畫面,將同學們帶入到整個場景中,在分析和體會中,讓學生對現場的情況進行逐步解析,引發學生對于賽場形式的思考。更深刻的感受“女排精神”傳達出來的精神內涵,更清晰的感受永不言棄和愛國主義帶來的偉大力量。進一步對學生的思想覺悟進行提高。達到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的樹立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學生在校園的時間是最久的,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校園里和課堂上是學生在學校的主要生活場景,通過建立相關的課程專欄和張貼橫幅,時刻讓弘揚“女排精神”不離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讓弘揚“女排精神”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對學生的思想政教育和價值觀完成樹立。通過外部環境的逐步影響,在課堂教育上,老師也要秉承著“女排精神”對學生進行教導和教育,必要時可以將“女排精神”貫徹到教學過程當中去。在外部環境和內部教育的雙重影響之下,對“女排精神”在校園中進行更好的弘揚,也能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觀的樹立上有著一定的助推作用。
在理論的教育上對“女排精神”的弘揚是不夠的,在學生的領悟和老師的教導之下,怎樣檢驗教學和教導成果?這就需要通過相關的實踐對于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進行更進一步的教育和樹立,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情況也是需要一定的考察和考量的。通過理論聯合實際,引導大學生對“女排精神”內涵的正確理解,并且在內化于心,外化于形,使得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和良好的思想建設在慢慢的建設中逐步完善起來。大學生的教育離不開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要在慢慢的教育和引導中,讓學生自身認識到問題并且自覺發揚“女排精神”,為社會主義建設更好的奮斗。
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建設上要和弘揚發展“女排精神”結合起來,不但能對大學生價值觀有正確的改善,還能引導大學身有正確的國家榮譽意識,在個人價值觀和社會價值觀上有著更高的思想高度。“女排精神”不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另一種體現方式,也是我們對于國家建設的一種愛國體現,弘揚“女排精神”必不可少,但是要結合“女排精神”對國家的未來進行更好的教育,完美的詮釋了如何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思想進行指導,引導大學生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著特殊的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