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妮

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優良品種選育推廣,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一場種業翻身仗”后,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對種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將科技和創新擺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常委、中化集團董事長兼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圍繞打好種業翻身仗提出相關建議。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打好種業翻身仗必須依靠科技創新。要增強科技創新動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勢在必行,這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先決條件”。
據了解,我國種業存在“卡脖子”現狀。種子年進口量超7萬噸,進口額達32億元,除水稻、小麥種子基本自給外,玉米、蔬菜等種子高度依賴進口。目前,國內種子企業的全部科技投入尚不足全球種子巨頭一家企業的40%。知識產權保護短板也降低我國種業的技術門檻,國內種子企業數量多達數千家。從全球來看,前十大種子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超過60%,而國內前十大種子企業市場占有率還不足20%。國內種子行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的現狀,又進一步限制企業科技投入能力,形成惡性循環。
寧高寧認為,這種現狀形成的因素很多。首先,我國現行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遵循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公約較早版本,對原始創新保護力度有待加強,對跟隨仿制性、模仿修飾性育種限制不夠嚴格。其次,種業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執法打擊力度有待提升,部分地區、部分品種的種子市場中近似性品種泛濫,在一定程度上挫傷市場主體的育種創新積極性。
“我國應加強種業知識產權立法,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保護制度,加大違法侵權懲戒力度,為育種創新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推動企業在種質資源、育種技術等方面的實質性創新,打好種業翻身仗?!睂幐邔帉⒃趦蓵岢鰩醉椌唧w建議:一是建議加快完善立法,結合國情盡快修訂《種子法》和《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二是加大執法力度,建議主管部門牽頭建立跨部委聯合工作機制和專項工作組,在主管部門內部設立專門機構,落實統一的、貫通部省市縣的打擊種業知識產權違法侵權的聯合工作機制。鼓勵提供違法線索、加大違法侵權懲戒力度;三是加強普法宣傳,建議從源頭抓起,加強對立法和執法的宣傳,對種子侵權違法案件加大曝光,從正反兩個方面在全行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
寧高寧表示,先正達集團作為中化集團、中國化工集團農業業務重組而成的農業領域領軍企業,自去年正式成立以來,在種子問題、糧食安全等諸多方面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先正達集團計劃依托集團在品種和性狀領域的儲備和研發優勢,打造國際一流本土研發能力。目前公司已在北京、武漢、楊凌布局高水平研發中心,入駐三亞南繁科技城,建設國家玉米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并以此為基礎打造創新聯合體,通過遍布全國的育種測試體系及國際標準的監管體系保障生物技術產品安全。先正達集團還將啟動中國“種業繁榮計劃”,推動種子業務的一體化整合,并聯結全球種業研發資源,將商業化育種能力提上新的高度?!?/p>
環球時報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