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惠勇
摘 要: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使全球信息量呈指數級增長,這給新時期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傳統圖書館提供的讀者服務往往存在空間受限、服務效能較低、讀者閱讀體驗較差、讀者流失等問題。在當前大數據環境下,公共圖書館應主動布局轉型發展,充分發揮以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優勢,廣泛收集讀者需求數據,重視讀者閱讀體驗,構建智能化、個性化的智慧服務新模式。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平臺的建設集技術、人才、設備為一體,通過高度智能信息收集體系和智慧化管理體系,形成全新的服務形態,打破傳統服務模式的界限,為讀者提供優質高效、便捷智慧的知識服務平臺。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平臺構建
1 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平臺構建路徑
1.1 促進跨界融合,優化閱讀體驗
智慧服務場景的構建應基于兩個基本層面:首先,利用圖書館內不同服務要素之間的關聯性與服務發展優勢,充分運用人工智能設備的服務優勢,實現人與人、人與物以及資源之間的互聯互通;其次,以大數據、云計算為核心的技術服務能夠深度分析讀者的相關行為數據,為后續提供智慧化推送服務提供充足的數據支撐。以VR技術為代表的虛擬技術能夠實現圖書館云知識服務平臺建設,在移動設備終端為讀者提供虛擬服務場景, 實現館藏資源的高效整合與利用,建設一個有讀者參與、讀者與圖書館共同協作的知識服務平臺,優化自身的計算能力與數據處理能力,滿足當前讀者的泛在化資源需求。
1.2 引入5G技術,精準推送信息
信息推送功能是智慧服務平臺的核心功能之一,但是,目前公共圖書館知識服務中的信息推送功能僅能實現對某類用戶的信息推送,推送精準率較低,且推送的信息中含有讀者不需要的垃圾數據。引入5G技術后,圖書館智慧服務平臺能夠利用“大數據+算法”對館內數字資源進行細致分類、整理與分析,能夠實現對讀者當前和潛在需求的精準化推送,并充分考慮讀者的閱讀習慣。在實現精準信息推送功能的過程中,圖書館應注重5G技術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在不同維度收集、整理、分析運營數據和讀者的行為數據,實現對自身服務和讀者需求的重新定位。5G技術還將促進邊緣計算在圖書館知識服務中的發展,快速提升各類數據的運算速度,有力保障數據的便捷應用。基于5G技術的智慧服務平臺中的信息精準推送功能將以最優的形式為讀者提供休閑、學習、科研等專業信息資源,讀者將會獲得全新的閱讀體驗。
1.3 依托智能技術,優化服務流程
首先,優化讀者文獻檢索流程。圖書館可以通過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對讀者瀏覽的行為數據進行記錄、分析與反饋,結合讀者的需求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檢索流程,提升讀者服務的便捷性。其次,預測讀者潛在需求,優化自身的服務內容。圖書館可借助云計算技術對讀者的行為偏好、閱讀興趣、研究方向等信息進行深度挖掘,通過數據模型構建讀者知識體系與需求圖譜,實現個性化與精準的讀者服務。再次,依托智能技術構建智慧空間。圖書館要在不同空間安裝環境信息傳感器,將館內的空調系統、照明系統等與網絡互聯,使所有的電子設備實現在線智能控制,通過對不同閱覽室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信息的即時監控,利用AI技術進行實時調配,保證館內設備達到舒適典雅、高效節能的應用效果。此外,突出的技術優勢能夠實現讀者對圖書館智慧服務平臺服務效能的即時反饋與評價,讀者可通過移動設備或智能移動平臺將個人體驗、應用滿意度等信息反饋給圖書館,以便其更好地優化自身功能。
2 “互聯網 +”時代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工作展望
公共圖書館服務管理引入“互聯網+”思維,為公共圖書館未來的發展和定位指明了方向,在服務能力創新和服務范圍拓展上提供了探索空間。
2.1 開展網絡讀者培訓
以讀者為中心,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宗旨,只有了解了讀者的實際需求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公共圖書館的使用群體多樣化,計算機操作的應用水平也不盡相同。所以,為了提高讀者對圖書資源的訪問效率,公共圖書館要定期開展培訓服務,使讀者掌握數據檢索和自助圖書館、在線閱讀資源訪問的方式方法,還可以提供在線咨詢平臺開放人工服務,為不同年齡的讀者提供圖書推薦服務,從而提高閱讀效率,使公共圖書館發揮更大的功能,給讀者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
2.2 建立電子圖書館
電子圖書館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優化數據檢索服務,為讀者的文獻資源查閱帶來更多的便利,使讀者可以隨時、隨地使用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只要在互聯網客戶端輸入想要閱讀的書籍相關信息,就可以快速訪問該圖書的館藏信息。另一方面,要豐富圖書資源,公共圖書館可以將各種載體的文獻和數據庫資源整合成一個統一的數據格式,利用云計算技術打破區域限制,使讀者可以訪問不同地區的圖書館資源,使館藏資源的利用效益最大化。
2.3 引進高效、可靠的物聯設備
在“互聯網+”時代,物聯網應用也逐步完善,當前各公共圖書館物聯網設備的可靠性不足,存在很多實際使用問題,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多種,究其根本,主要是投入資金不足導致物聯網建設水平在低層次徘徊。因此,在未來的公共圖書館服務能力培訓中,必須加大資金投入,積極引進先進設備,建立高效、可靠的硬件平臺,提供服務能力訓練,創新思想方法,提高圖書館藏資源的共享度和使用效率。除了對圖書館設備投資進行追加,還要強化當前圖書館管理員的互聯網思維。另外,必須樹立“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意識,大力開展學習培訓,使他們掌握新設備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創新讀者服務,建立品牌與服務,通過提升服務質量,吸引讀者,促進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水平的躍升。
2.4 積極開展衍生性服務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已無法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提供的閱讀服務比較單一,在當今娛樂學習的社會環境下,這一服務樣式已很難再引起讀者的興趣。從長遠來看,這對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極為不利。在大數據時代,社會公共圖書館可以根據自身條件積極開展衍生服務,通過閱讀體驗讓服務“走出去”,通過衍生服務把讀者“請進來”。例如,社會公共圖書館可以建設在線閱讀平臺,形成一個讀者俱樂部,還可以通過手機應用程序開展有獎閱讀等,通過各種主題服務使讀者體會到新鮮與不同,激發讀者的參與欲望,以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以便吸引更多讀者加入圖書閱讀和學習活動中來,從而提高社會公共圖書館的影響力,充分發揮圖書館的功能與作用。
結束語
智慧圖書館建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智慧圖書館理論研究除了上述問題的思考,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需要更多的圖書館學研究者做出理論貢獻,也需要實踐者在跟蹤技術的同時跟蹤智慧圖書館研究前沿,及時應用相關理論。 一旦理論與實踐結合并在實踐上充分發揮了指導作用,智慧圖書館的發展步伐就會加快,這對于理論界和實踐界都是有益的。
參考文獻:
[1]劉朝輝.基于"互聯網+"的圖書館管理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9,(25):106.
[2]柳亞楠."互聯網+"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服務能力培養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23):303-304.
[3]管華."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策略[J].才智,2019,(26):238.
[4]盧海燕,李嘉.英國議會圖書館立法決策服務解析與思考[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1,(1):12-17.
[5]郭登浩.基于智庫理念的社科院圖書館決策信息服務研究—以天津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9):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