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 董飛 張立洲
摘要:QC小組是質量管理的群眾基礎,是以人為本的體現,有助于提高員工參與管理的積極性;開展QC小組活動,有利于產品質量的提高,以及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持續改進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可以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獲利水平,再讓每個參與管理的員工都能得到回饋,從而良性發展。
關鍵詞:質量管理;全員參與;持續改進;PDCA循環;客觀事實;統計方法
1、引言
QC是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縮寫,中文意思是“質量管理”。QC小組活動,即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是企業員工圍繞企業經營戰略、方針目標和現場存在的問題,以改進質量、降低消耗、提高素質和經濟效益為目的,運用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所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本文將重點圍繞QC小組活動的基本原則,淺談QC小組活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
2、QC小組活動基本原則
QC小組活動是落實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活動的基本原則包括:全員參與、持續改進、遵循PDCA循環、基于客觀事實和應用統計方法,每一項原則都是質量管理工作的重點,尤其是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
1)全員參與
建筑生產活動集合了多道工序、多個工種,而且多為人工操作,精度相對較低,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人的工作質量都會不同程度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產品質量。因此,只有把所有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都調動起來,人人關心產品質量,才能生產出顧客滿意的產品。而且,員工參與質量改進是一種少投入多產出的活動,員工參與質量管理,關心產品質量,關注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質量,即可以減少整改和維修的投入,還可以降低下一道工序的施工難度,從而大大縮減質量損失,縮短施工周期,使企業獲益。
全員參與管理活動,有利于員工展示自己的才干,有利于員工的工作得到承認,有利于員工獲得獎勵和更多的機會,可以極大的鼓勵士氣,人人爭先創優,使他們與企業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對企業產生認同感。企業越是關注員工,員工越能積極參與,當每個員工的才干都能得到充分發揮并實現創新和持續改進時,各項工作都能得以順利完成,企業將會獲得更大的收益,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2)持續改進
建筑生產活動具有流動性、單件性、周期長等特點,因此決定了每個建筑物或構筑物都不一樣,所處的地域環境不同,采用的施工工藝不同,要求的質量標準也不同,以及外部市場要求的提高和企業自身管理進步的需要,必然要對品質標準提出修正,這也就要求我們更新或實施新的質量方針,只有不斷提出新的目標和任務,質量管理水平才能得到加強和提升。
持續改進絕不是對現行質量管理體系的否定,而是為了確保質量管理水平得到持續的進步和升華。持續改進是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核心精華,是保證企業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生命力的根本,也是企業長期保持競爭力的基石。建筑企業的發展需要與時俱進,隨著時間的不斷推進,建筑市場環境在不斷發生變化,對于企業而言,其人員、設備、客戶的要求、產品的工藝流程等,始終處于動態發展的變化之中。企業運行中的質量體系必須適應這樣的發展變化才能可靠而有效地運行,在體系實際推動運行的實踐中再發現體系的不完善行和不合理性,從而對體系本身進行再完善,對質量管理流程再改造。
持續改進對于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重要性既不空洞也不抽象,它切切實施的體現在企業從事質量管理活動的方方面面。通過人員的培訓,改變不正確的作業習慣和方法,選用更優質的材料,對設備設施進行必要的技術改造或更新,強化技術工藝研究,完善生產工藝流程等。在建筑生產活動中,發現問題是一個相對比較簡單的過程,而要解決問題就必須拿起持續改進這把利器,質量管理勢必才能一步一個臺階向前推進。
3)遵循PDCA循環
產品實現過程是由許多細小過程聯接或嵌套而成的、極為復雜的大過程,要取得產品質量的預期結果,就應該細致地識別產品實現過程,以及這些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并有效地控制這些活動。那么如何有效的管理這些過程呢?運用PDCA循環管理方法,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和處理(Act)組成的管理循環,此循環是一個簡單又有效的過程管理方法,為質量管理活動提供了明確的思路,在質量管理活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運用PDCA循環理論管理建筑生產活動,首先可以從整體入手,根據建設項目既定的質量目標,編制項目質量目標實施計劃(P),再按照實施計劃落實質量管理工作(D),過程中如出現影響工程質量的問題,展開調查、分析原因(C),針對問題原因,制定處理措施并執行(A);其次可以從某一項工作入手,根據該項工作的質量標準,合理編制施工方案(P),嚴格按照方案組織施工和落實質量管理(D),如果施工質量未能達到預期的質量標準,則查找和分析原因(C),進而優化施工工藝和質量控制措施(A)。如此這般從多個維度、多個過程分別運用PDCA循環模式管理建設工程質量,更有利于質量目標的實現,也更能促進質量持續改進的要求。
4)基于客觀事實和應用統計方法
基于客觀事實和應用統計方法在QC小組活動中是相輔相成的存在,QC小組活動要求尊重客觀事實,用數據說話,真實的數據既可以定性反映客觀事實,又可以定量描述客觀事實,給人以清晰明確的直觀概念,從而更好的分析和解決問題。
以建筑工程為例,影響某個分部工程質量的因素可能是多個,首先,要以該分部工程的實測數據和規范標準為依據,判斷其質量是否合格;其次,是對實測數據進行整理統計,分析出影響該分部工程質量的主要因素;然后,針對主要影響因素,制定改進措施和改進目標;最后,再通過實測數據和統計結果檢驗QC小組活動的成果。整個過程都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客觀事實可以是檢測數據、調查結果、規范標準等),再結合統計方法分析(常用的統計方法有因果圖、關聯圖、樹圖等),完全做到了有的放矢。特別是對于工序、工藝都復雜的建筑工程來說,開展QC小組活動進行質量管理,更有利于提高效率且節約成本。
3、總結
全員參與奠定了組織基礎,調動全員的主觀能動性,參與質量管理;遵循PDCA循環,有序開展活動,思路清晰;基于客觀事實和應用統計方法,抓住管理重點,有的放矢,提高效率;持續改進則是要求持續開展QC小組活動,由量變到質變,不斷提升產品質量。眾所周知,建筑生產活動是一個繁復的過程,施工工序多、專業工種多、交叉作業多,所以影響其質量的因素也特別多,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通過有序的管理途徑,更有利于工程目標的實現,QC小組活動就是不二的選擇。
參考文獻:
[1]《質量管理小組基礎知識》 ?中國質量協會編著 ?中國計量出版社 ?2011年3月第1版
[2]《質量管理小組理論與方法》中國質量協會編著 ?中國質檢出版社 ?2013年2月第1版
32645019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