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春霖 孫偉琦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文化的發展,科技的不斷的創新,我們的自然生態環境變的越來越差,生態環境的日益破壞,這將影像我們的社會的發展,甚至說國家的發展。而生態環保建設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現如今保護環境已經成為我們為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必須做出的貢獻,也是衡量城市規劃設計是否合理的重要標準——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生態平衡。習總書記也一直強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社會的發展,為了國家的發展,我們應該在城市規劃設計中保持著生態(低碳)環保的舉措,作為一名城市規劃設計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為我們的生態(低碳)環保做出貢獻,本文我們來探究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低碳)環保的發展
關鍵詞: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
一、緒論
1.1研究背景
當今社會生態環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差,所以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必須承擔的責任。不管是為了我們自己,還是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生態環境的建設刻不容緩。生態(低碳)環保也已經進入社會建設的每一個領域,城市規劃亦是如此。在我們國家,城市發展都會造成或多或少的生態破壞——植被的破壞、資源的短缺、交通擁堵等情況,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衍生問題——房價頗高、看病就醫難、食品安全等情況,目前國家也出臺了關于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布局,并且現如今已經落實于城市建設中。
1.2研究目的及意義
目前對于城市的生態(低碳)環保發展已經迫在眉睫,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自然環境已經成為了人們所要的共同難題,我們研究目的是如何把生態(低碳)環保融入到城市規劃設計中,我們作為城市規劃設計工作者,我們有義務在城市規劃的方面為低碳環保做出自己應做的貢獻,其次國家也出臺了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本文研究意義一是主張人們心中對于低碳環保的認知,二是我們在城市規劃設計過程中應該做到哪些又應避免哪些,生態(低碳)環保城市的設計又有什么的發展,這些就是本文要探究的主要意義。
二、國外案例分析
2.1法國:循環利用 豐富多彩
2.1.1循環排放
法國是全世界城市形態起源的之一,法國在城市規劃設計時對城市的豎向設計,城市的給排水及城市雨水循環系統的設計都有著成熟的設計理念和見解,城市規劃設計在這里豐富多彩形態各異。
發過最著名的設計要數首都的巴黎了,法國大巴黎改建在城市規劃史上有著里程的意義,其中它的水循環系統是世界城市規劃范圍內的典型案例。法國巴黎的水循環系統一直沿用到至今,它的設計靈感來源于人的身體,就像人的身體血液系統循環一樣,而城市的給排水管道就像人的血管一樣,可以連接到人的身體——城市的各個地方,當降雨的時候,城市的雨水和污水就會統一排放收集起來,而不是最開始排到巴黎的河水內。
2.1.2從問題出發,以問題為導向
在法國里一個城市規劃方面可以借鑒的城市就是“里昂”,它的城市規劃思想就是“從問題出發,以問題為導向”。它借用大自然的力量,從問題出發,以問題為導向,因地制宜的對城市做出規劃。它和巴黎的城市相比,里昂的城市規劃設計上它突出的不是地下的排水管道的作用,而是里昂這座城市天然的地理位置以及地質情況,它的城市各個社區的地質中有幾處“凹”處,在下雨時把它的凹地面充分利用,進行雨水收集,當雨水經過溝渠流過這些凹地面時就會被收集起來進行過濾和儲藏。里昂的城市核心景觀——中心花園就建在了這樣的凹地面處,并且建立了容量將近1000立方平米的儲水池,它利用收集的雨水進行澆水灌溉,極大節省了水資源,使城市用水得到緩解,同時也滿足的城市的生態(低碳)環保的發展。
2.2英國:抓住根源 全面出擊
2.2.1從家庭入手
英國早起水資源緊缺,城市給排水能力欠佳,英國政府為了改善上述問題,一是在居住區內或者公共建筑中設置雨水收集系統,抓住水資源短缺及給排水能力欠佳根源,解決問題。現如今英國家庭中家用的雨水收集系統,將雨水從屋頂收集,通過集水管道經過一系列的過濾裝置,將收集來的水儲藏在地下暫時保存。
2.2.2從公共建筑入手
同時英國政府部門鼓勵大型公用、商業建筑使用雨水回收系統,這樣大大降低了用水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奧林匹克花園,它通過雨水回收設置將占地200多平方千米的花園澆灌成功,它所用之水就是來自于過濾之后的雨水,更加令人興奮地是該花園還將處理后的水提供來給周圍的居民,這也大大減少了居民用水量。
2.3新加坡:防患未然 合理布局
2.3.1防患于未然 加強疏導
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是年降雨量非常大的國家,近年來降雨量逐年加大且年年突破歷史新高,但新加坡沒有出現洪澇災害,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為新加坡在城市規劃設計之初就防患于未然,認真做好了調研,建立了良好的城市排水系統,形成了給排水城市管網體系,微觀中大到一棟建筑,小到路緣石都是城市排水系統的組成構件,在防洪疏導方面,早期建設了大型蓄水池,在降雨的過程中雨水會及時流入池中,對于防洪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2.3.2嚴格把控
新加坡是世界上在生態水循環方面做得比較好國家之一,對于排水有著嚴格的把控指標,并多次提出修改擬定意見及標準,他們也向社會喊話——我們的排水標準只高不低,零容忍。
三、國內案例分析——中新生態城
3.1規劃前沿
3.1.1規劃背景
上個世紀六十~七十年代西方國家提出生態(低碳)環保的城市建設理念,對于這一理念進行不斷的革新,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生態(低碳)環保的城市發展系統,這些成果大到從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組團的經營,小到城市交通體系——道路的管理等方面各個領域都給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典型的生態(低碳)環保的例子。
3.1.2中新生態城項目背景
中新生態城,位于中國天津市濱海新區,中心生態城項目的建立標志著中國進入生態(低碳)環保的里程碑,也是把可持續發展的規劃理念投入其中的理想城市,同時該項目也是中國和新加坡一起合作的項目,在建設之初,中心生態城土地貧乏,淡水貧瘠,中新政府在項目建設推進中獲得啟示,從中獲利。
3.1.3中新生態城的建設意義
中心生態城項目是世界首個國家與國家聯合建設發展的生態(低碳)環保的城市。是建設一個節約資源,友好環境,和諧社會的生態(低碳)環保生態城市,在我國友好訪問新加坡中進一步討論了生態(低碳)環保城市的選地址與建設規方案,2007年11月18日,中國與新加坡簽定了《新加坡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于在中國建設一個低碳環保生態城市的協議》、《新加坡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國建設一個低碳環保生態城市的協議補充協議》。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不僅代表著中國生態(低碳)環保城市的即將誕生,又見證了兩國友好共同發展的生態理念。
3.2規劃評價
中新生態城運用的理念是生態、平衡、商業發達,其中文化領域,和諧社會也是其中的理念之一,而在管理層面也注重科學發展,首先是在以人為本,其次是和諧發展,然后是生態(低碳)環保的城市設計,其中最關鍵的也是生態(低碳)環保。中新生態城特點也是非常多的,一是該項目是首個跨國相互建設的項目;二是選擇在資源短缺約束的條件下建設生態城市;三是生態(低碳)環保;四是綠色交通緊湊型城市規劃布局。
四、結論
4.1結論
當今社會,各個國家建立生態(低碳)環保城市已經成為了戰略性計劃,從世界范圍來看,無論是自己國家的生態(低碳)環保建設,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建立的生態(低碳)環保城市,都可以看出一個地球村的團結努力,我們想要可持續發展,最有效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建立生態(低碳)環保城市這個辦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注重生態環保現如今已成了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與義務,最后我借用習總書記的一句話“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21550051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