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 ?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電力運維的安全也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在變電站的運行維護工作中,由于操作不當導致的失誤頻頻發生,這會直接威脅到電力系統運行的整體穩定性,對于國家電網的發展也會產生不利的因素。本文結合當前變電運維操作事故的常見發生原因,對變電運維操作事故的預控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變電運維;操作事故;預控措施
引言:
隨著我國電力發展的不斷擴大,變電設備也隨之持續增加,管理的難度也隨之加大。在運行過程中,對整體的優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因為沒有實現優化管理而產生失誤,那將會是影響整體的較大影響。所以,分析操作失誤的原因,并且針對失誤采取可行性避免措施急需解決。
一、變電運維操作事故的原因
(一)設備的原因
設備自身原因導致變電所人員運維操作事故的情況屢見不鮮,這種情況的發生主要體現在設備本身質量存在一定的問題。從目前國家電網的運行經驗來看,部分設備的質量偶有不達標的現象。國家電網對于設備運行的質量要求比較高,但是國內由于技術限制,經常出現設備安裝質量無法滿足實際要求的情況。除此之外,若設備的操作流程較為繁瑣、運行機制過于復雜,也會提高相關人員不規范操作的發生幾率,進而引發相應的事故問題。
(二)管理措施不到位
在變電運維管理階段,如前面所說,不合適的操作,當下可能并未暴露問題,但是經年累月,設備就會出現一些致命的問題。在后續實際操作過程中,問題的種類就多了起來。比如在經常出現問題的倒閘操作中,技術操作人員很可能將一直操作的錯誤的倒閘操作作為規定的倒閘操作,在家長操作中,各種管理不到位,進而出現致命的問題。或者在問題發生之前,在管理的階段,沒有嚴格的審核和落實,導致操作的整體流程存在問題。亦或是在對應設備的檢查時,操作人員沒有進行及時地記錄。上述這些都可能出現異常影響。
(三)主觀因素
人為的因素也是誤操作行為中最為主要的問題,同時也是可以及時避免的問題。首先,有一部分運維操作的技術人員本身的技術性不是很強,這就導致這些技術性不強的人員在操作失誤時缺乏責任心,會想方設法推卸責任。如果出現嚴重的技術失誤,他們首先想到的解決方法只有一味地拉動電閘進而解決問題。這種反復拉電閘解決的問題,換湯不換藥,并且每次電力的重新運行都伴隨著更大的隱患。因為變電運維管理的工作任務量大,工作時間較長,所以工作人員出現疲憊的工作狀態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果一旦出現不能正常維持基本工作還繼續上崗,那么將會增加失誤概率。
二、變電運維操作事故預防與控制的可行措施
(一)預控設備
1.倒閘操作前進行預控
在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值班時,需要對他們進行相應的狀態檢查,使得值班人員能夠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定進行操作執行。技術人員在碰到工作過程中出現的難點,進行詳細地記錄。并且在任何情況下,不危及人身安全,就一定要保證變電站運行工作的高效運行。出資之外,工作人員之間做好協同合作,倒閘操作的工作不是由單人獨立完成的,需要由多個人員進行合作完成。票據填寫需要由一人承擔,并且在票據填寫后,由其他人員進行二次審核,并將票據傳輸到負責值班的總負責人手中。負責人進行簽字蓋章之后進行相應的倒閘操作。在實際的倒閘操作之前,確保操作人員都有模擬倒閘操作的經驗。避免無經驗純理論上崗。
2.倒閘操作過程的控制
正如前文所說,倒閘操作的整個過程不單單只有一人完成,需要多人協同操作并完成。多人組成小組并互相監督相互制約,從而完成工作。如果想要避免倒閘操作過程中出現致命的操作錯誤,需要在每次操作前,根據實際情況填寫相應的票據,同時將詳細的情況匯報給對應負責監督的人員,必須在監管人員進行同意之后進行相應的操作。同時倒閘控制的相關人員一定要養成票據填寫的習慣。操作的人員也需要按照票據的順序進行相關整理。給每一張票據進行編號,避免出現信息核實錯誤,票據填寫錯誤導致的技術問題[1]。除此之外,還必須規范票據填寫,需要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填寫。防止出現錯寫或者漏寫的情況。
3.加強防誤閉鎖裝置在變電調控安全生產中的應用
在變電站進行實際防誤系統的操作過程中,應該堅持符合要求進行操作,同時還要符合適用經濟等原則。在現場作業時,需要根據現場的要求進行功能的增加以及轉變,滿足實際使用的數據需要。除此之外,擴建部分的新設施,也要進行系統的升級,設法滿足新設施的使用需求。為了達到此目的,除了上述方法之外,還可以進行與現代先進技術進行融合的有效操作。將現代電子信息技術融合到新設備需求中,不僅可以增加工作效率,還可以降低工作操作失誤概率。與此同時,相關技術人員要不斷地對防誤閉鎖裝置進行升級維護,其目的是為了保護正常運作以及操作合理性。
(二)規范管理措施
1.做好防雷保護措施
國內因自然災害影響設備運行的多半是由于雷雨天氣。所以相關技術人員除了要做好防雷保護工作之外,還需要使配電網在雷雨天氣等惡劣環境下,能保持安全運行狀態。在線路架設時,相關人員一定要將避雷裝置安置在容易遭受雷雨電擊的區域。不僅如此,還需要對橫擔類型的裝置進行改善,使得防雷效果能得到較強的應用。在偏僻城鎮或者農村進行線路安裝時,相關人員還要考慮架設高度的控制。并使安裝的線路處于三角形安置的狀態。線與線之間還要保持安全范圍內的距離。對于雷電高度活躍的區域,相關的技術人員還要做好提升防雷接地質量的準備,避免因為疏漏或者遺漏而產生嚴重錯誤。
2.加強電網狀態檢修
在相關的定期檢修中,狀態檢修應該占據首位。狀態檢修指的是新型預防狀態檢修機制。這種機制一旦落實,相關的運維風險也會被大幅度降低。在狀態的檢修過程中,預防性試驗和帶電檢測這兩種方法,可以查找各種風險。但前提是相關的技術人員可以有效利用這兩個方法。尤其是預防性試驗,在質檢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需要利用專業技術設備來落實試驗,在試驗過程中排除各種安全隱患。增加一項絕緣電阻測驗會有效降低相關變壓器設備運行風險。因為在檢測過程中,一旦數據顯示異常,電阻出現偏差不符合標準值,那么相關技術人員則要對其進行詳細檢修。
3.完善檢修計劃,提高檢修頻率
只有當檢修頻率和檢修效果得到保障時,相關故障隱患才不會存留爆發的機會。由供電企業出臺的檢修計劃應該時刻處于完善狀態,并且能確保線路運行與設備檢修有相關人員進行日常巡查。一旦這兩項數據出現異常,相應的計劃要隨之停止并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唯有如此,檢修的工作才能在每一個細節處落實到位。供電企業不僅要對員工進行嚴格的考核以及制定日常要求,還要確立員工的責任制度,輪崗制度,以及績效考核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員工在檢修中嚴格執行操作命令,避免因客觀原因造成損失[2]。
4.保證運維技術操作規范
在變電運維工作中,母線、變壓器、自動裝置、保護裝置等設備設施具有很強的運行嚴謹性和結構復雜性,若相關技術操作不合理,不僅會引發裝置誤動或設備故障,對電網運行產生負面印象,還可能導致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所以,相關人員在運維實踐中必須要嚴格將各項技術標準、操作規范、設備說明作為操作指南,從而保證自身操作流程、操作方法、操作區域的正確性,充分發揮出運維管理工作對變電設備乃至電力系統的積極作用。
結論:綜上所述,要降低變電運維誤操作事故發生的概率首先應該增加維護保養人員的日常保養,其次還應該讓相關企業的其他員工也參與到設備的檢修與配網檢查中,這樣才能讓配電系統得到全面的維護與保護。
參考文獻:
[1]李菊香.淺談變電運維誤操作事故預控措施[J].智能城市,2020,6 (01):83-84.
[2]張威劍.變電運維誤操作事故的預控措施[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9(12):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