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李彬



關鍵詞:蘭州金城公園;植物配置研究;城市生態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21-0-04
城市公園不僅是人們休憩、娛樂、鍛煉和開展各種集體文化活動的場所,而且可以改善局部小氣候,有效抑制粉塵、汽車尾氣污染,被稱為“城市的肺”[1]。城市公園是城市經濟發展面貌的重要展現,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生態環境和藝術文化的交融。
金城公園位于蘭州市西固區,該區為核心工業區,各項產業發展迅速[2],是蘭州市重點經濟板塊,但發展中不可避免引起了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問題[3]。因此,城市公園的植物種類選擇、生長狀況、生長習性以及植物配置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在倡導“生態園林城市”發展的時代背景下[4],城市公共綠地的建設更是重中之重。在現代城市綠地既有植物配置理論指導下[5],文章分析并整理了適時適地的具體數據樣本,為蘭州市本地植物配置研究提供科學性素材[6]。
1 研究區概況
蘭州市位于中國西北部,狹長狀地形,自西南向東北延伸,依山傍水,枕山帶河。蘭州市地貌形態多樣,平川、河谷、山地、高原、戈壁交錯分布。蘭州地處內陸,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年溫差較大,晝夜溫差大,光能潛力大,日照多,氣候干燥,降水少且集中,四季分明[7]。
金城公園是蘭州市“十大公園”之一,始建于20世紀
80年代,地處蘭州市西固區南山腳下。蘭州金城公園于1984年8月奠基籌建,1987年10月初步建成開放。園內規劃以歷史文脈為線索,主體建筑上設計了金城樓、名將廣場和西秦宮等;道路上建造了全園環繞型健身步道和歷史長廊步道,同時設置牡丹園、人工湖音樂噴泉、云霧假山群等主要景點,并穿插廊、亭、軒等仿古元素,是一個扎根歷史兼具人文情懷的城市公園[8]。
2 研究方法
2.1 查閱資料
查閱蘭州金城公園有關方面的資料及相關知識,對蘭州金城公園的植物配置基礎內容進行研究分析,為后續的實地調查指明方向。
2.2 實地調查研究
2.2.1 植物種類調查
實地調查公園內綠化植物的種類數量,通過拍照及詢問相結合的方式,以《園林樹木學》[9]和《園林花卉學》[10]為參考,統計公園選用植物的種類以及數量。
2.2.2 植物生長狀況調查
實地調查園內植物生長狀況,評定為優、良、差三級。優:樹冠飽滿,樹木的營養狀況好,無病蟲害,葉色正常,無枯葉死枝;良:樹冠較飽滿,樹木營養狀況較好,無病蟲害,葉片顏色與正常狀態相差不大,少量枯體;差:樹冠缺失、破損嚴重,營養狀況比較一般,葉色有泛黃或有斑點,有死枝、枯葉。
2.2.3 植物生長習性調查
實地調查公園綠地內植物生長習性,以《園林樹木學》[9]和《園林花卉學》[10]為參考,鑒定公園內植物生長習性。
2.2.4 植物配置方式調查
實地調查并記錄園內植物配置分布,包括公園入口空間、道路空間、園林建筑植物空間,以及地被植物空間四種主要園林空間。
2.3 數據分析
使用Excel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蘭州金城公園植物種類多樣性
蘭州金城公園植物種類的調查結果顯示,該公園植物中喬木樹種有37種,占公園植物總數的56.06%;灌木樹種17種,占公園植物總數的25.76%;藤本植物2種,占公園植物總數的3.03%;地被植物10種,占公園植物總數的15.15%(見表1)。對蘭州金城公園株數大于20株的喬木進行統計,結果顯示國槐數目最多,有111株,為蘭州金城公園的基調樹種,其次為七葉樹、紫葉李、雪松、櫻花,其株樹分別為102株、87株、67株、53株(見表2)。
3.2 蘭州金城公園植物生長狀況
對蘭州金城公園植物生長狀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公園植物生長狀況整體較好,在公園所有植物種類中生長狀況為好的種類有54種,占公園植物總數的81.82%;生長狀況為良的種類有11種,占公園植物總數的16.67%;生長狀況為差的種類有1種,占公園植物總數的1.52%(見表3)。生長狀況差的是銀杏,銀杏樹冠缺損較大,樹木的營養狀況一般,葉色有泛黃現象,有較多的死枝、枯葉,猜測銀杏樹生長情況較差的原因是人們的踩踏行為。
3.3 蘭州金城公園植物生長習性
對蘭州金城公園植物生長習性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公園植物中常綠樹種有16種,占調查總數的28.57%,落葉樹種有56種,占調查總數的71.43%(見表4)。
3.4 蘭州金城公園不同區域植物配置方式
隨著審美情趣的轉變、生態意識的增強,人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單調的“種樹種花”,而對園林植物的種類、色彩、形式的豐富程度,對建筑形態和道路布局的合理性和宜人性,對院內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空間搭配和立面層次都有更高的期待和審美需求。
從植物配置角度著手,可將蘭州市金城公園分為四種主要景觀空間,包括公園主入口景觀空間、園路廣場景觀空間、建筑植物景觀空間以及草灌植物景觀空間,在此基礎上研究其植物配置的形式和園林造景功能等內容。
3.4.1 公園主入口景觀空間的植物配置
城市公園入口是城市空間向公園空間轉換的首序空間,其入口植物配置引領了整個公園的植物配置風格,突出了公園的特色,激發游人游覽全園的興趣。
蘭州金城公園在入口處形成一個開闊的空間,兩側配以不同造型的花架,花架上植物選擇秋海棠和八寶景天,秋海棠和八寶景天均為多年草本植物,能夠美化入口集散廣場。周邊是國槐和雪松,均采用列植,形成了整齊、簡單的景觀。列植的國槐樹上掛有彩燈,使夜晚的公園更加絢麗多彩。入口集散廣場的中央有一塊置于水中的大型置石,石與水融為一體,加上周圍盆景的映襯,使這塊題有“金城湯池”的置石愈加奪人眼球。置石之后是李息將軍的雕塑,周邊的植物配置主要是鐵樹及色彩艷麗的葉子花盆景,使單調的雕塑更顯生機。
3.4.2 園路廣場景觀空間的植物配置
園林道路景觀空間在整體設計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主干骨架和分割區塊的底層作用,除此之外,還有組織道路交通、引導游客走線和營造遮陰空間的景觀功能。園路的綠化以硬質道路走線為載體,利用大型喬木、低矮灌木、多彩多形的花卉植物和貼地貼墻的藤本草皮植物分割并重塑立面景觀空間,實現一步一景的效果。園路一般包括主路、支路、小路及園務路。主路路寬4~6m,是公園的交通骨架,聯系園內各個景區、主要風景點和活動設施。支路路寬2~4m,續接了主路的功能。小路寬1.2~2m,供游人散步使用,引導游人深入園內各個角落。園務路與瀏覽路分開,多為園務管理使用。園路整體的植物景觀以遮陰的功能性為主,其次是美化景觀。因此,蘭州金城公園在選擇行道樹時,傾向于選擇適應性強、耐修剪、壽命長而且健壯的樹種。
第一,主路與支路植物配置。蘭州金城公園兩側的行道樹有時對稱有時不對稱,沿路種植同一樹種或間隔種植不同樹種。蘭州金城公園選用的行道樹主要有龍爪槐、七葉樹、銀杏、垂柳、旱柳、國槐、金葉榆、五角楓、紫葉李、紫丁香。選用的行道綠籬有:大葉黃楊、小葉黃楊及紫葉小檗。
行道樹基本配置模式:七葉樹/銀杏/五角楓—灌木球—草坪;龍爪槐/垂柳/旱柳/金葉榆/紫葉李/國槐—草坪。
第二,小路植物配置。小路引導游人游覽各個景觀,滿足人的游憩需求。在小路兩側營造優美的環境,激發游人游覽全園各個角落的興趣,蘭州金城公園在小路兩側種植花灌木及地被植物,如連翹、迎春、珍珠梅、牡丹、芍藥、鳶尾等。
3.4.3 建筑植物景觀空間的植物配置
園林植物與園林建筑的配置是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結合。在造景中常用植物自然、柔和的線條中和建筑物橫平豎直的硬朗輪廓線,豐富建筑物的構圖。建筑物的線條往往較單調、平直,植物的枝干則顯婀娜多姿,用柔軟、曲折的線條配合建筑物機械、呆板的線條,使建筑物空間更加活潑多姿、生機盎然。例如,常用大型喬木和低矮灌草植物的柔和線條,削弱建筑物主體和周邊角隅的生硬感;常用季相變化豐富的群落搭配作為構筑物的配景或者共同營造主景;在視線通暢、體型偏大的建筑物周邊,須選擇樹干偏粗、冠幅開闊的高大樹種。通過科學的植物配置,建筑主體的景觀設計意圖和意境內涵被突出體現,令人神往。
3.4.4 草灌植物景觀空間的植物配置
地被植物景觀配置藝術不僅體現出了地被植物本身的藝術效果,也發揮了地被植物的各種功能。合理配置地被植物,會提升地被植物的景觀美,激發人們的觀賞興趣,更好地滿足人們對城市公園不同功能的需求。蘭州金城公園的草坪作為觀賞草坪,較好地覆蓋了裸露地面,依據造景中適地適樹的原則,與喬木、灌木巧妙配置,形成了豐富的景觀層次,這也是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11]。
4 結論與討論
對蘭州金城公園植物種類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蘭州金城公園植物種類共計66種,包括喬木、灌木、藤本及地被植物,其中喬木37種、灌木17種、藤本2種、地被植物10種。蘭州金城公園植物種類整體較豐富,但公園的水體面積較大,而水中沒有任何植物,略顯單調,蘭州金城公園管理人員在今后植物配置方面應考慮這方面問題,適當增加水生植物。
對蘭州金城公園植物生長狀況進行調查,數據顯示公園植物生長狀況整體較好,將植物生長狀況評定為優、良、差三級,生長狀況好的種類有54種,生長狀況為良的植物有11種,生長狀況差的植物有1種,是銀杏。公園內的銀杏很大一部分樹冠缺損較大,樹木營養狀況一般,葉片有斑點,且有死枝、枯葉等。銀杏樹生長狀況較差的原因可能是人們的踐踏行為,蘭州金城公園的管理人員應該對其加強重視。
對蘭州金城公園植物生長習性進行調查,發現蘭州金城公園落葉樹種40種,常綠樹種16種,種植應考慮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的比例,增加常綠樹種種類,使整個公園在冬季也不會顯得過于單調。
對蘭州金城公園植物配置方式進行調查,蘭州金城公園的主要園林空間包括公園入口空間、道路廣場空間、園林建筑植物空間,以及草坪植物空間。公園入口空間一般選用識別度較高的高大喬木,與周邊植物構成立面空間豐富的植物群落;道路、濱水等窄長景觀,多選擇喬木線性和陣列種植分布;建筑小品因其體量、形式和色彩豐富程度成為前景或背景。低矮地被植物通過植物群植、孤植和片植的種植形式,與周邊植物和建筑共同圍合成不同的植物景觀空間,創造出活潑生動且開合有致的植物邊緣線,營造了虛實結合、開敞且不失私密性的景觀空間。
5 結語
城市公園在當今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為人們提供了休閑娛樂場所,同時也豐富了城市景觀。現代社會提倡生態園林,設計者在植物配置上應該注重城市綠化,充分考慮自然氣候條件,應選擇觀賞價值較高的經濟樹種。城市公園綠化也應重視植物的養護管理,充分了解其生長習性,使其在最佳環境下茁壯生長,更好地發揮生態功能。此外,還要合理利用公園的自然地形、氣候、土壤、建筑形態,進行植物造景和群落結構設計,使公園的綠化達到生態上的科學性和功能上的綜合性。總而言之,城市植物選擇及配置應堅持以下原則:物種多樣性;突出季相變化;以喬木為主,喬木、灌木、藤本、地被合理配置;常綠植物與落葉植物科學合理搭配,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相結合。通過科學的植物配置方式,為城市居民營造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滿足城市園林景觀的可持續發展需求,同時提高城市生態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包雙蓮.烏蘭浩特市綜合公園植物配置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14.
[2] 徐濤.綜合性公園植物配置與游憩功能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7.
[3] 徐乃雄.城市綠地與環境[M].北京:中國建材出版社,2002:6-25.
[4] 徐斌.合肥市蜀山森林公園地被植物種類調查[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18):26-28.
[5] 惠文森,冠寧寧,遲強.西北民族大學榆中校區校園植物種類調查[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4,35(95):35-39.
[6] 李欣.廣州公園植物配置模式研究及信息系統構建[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9.
[7] 孟輝.安陽市公園綠地植物種類調查及植物景觀評價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3.
[8] 王麗,吉士東,陳媛.南陽醫專校園植物多樣性調查分析[J].南方農業,2017,11(4):11-19.
[9] 陳有民.園林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78-143.
[10] 劉燕.園林花卉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21-45.
[11] 謝路.黃土高原濕地公園植物配置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
作者簡介:李強(1993—),男,甘肅靖遠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李彬(1963—),男,甘肅蘭州人,本科,副教授,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