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袁毅



天津師范大學有一個天鵝湖,一群優雅的黑天鷯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人鵝朝夕相伴、和諧共處,已經成了校園一景。
優雅高貴的黑天鵝
野生的黑天鵝分布于澳大利亞西南部和東部的濕地以及鄰近的沿海島嶼。由于黑天鵝繁殖力強、易飼養并且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全球許多地區如歐洲、新西蘭、日本以及中國等都引入了黑天鵝,作為觀賞水禽進行人工飼養。如今在天津師范大學辦公樓前的湖面上,你就能欣賞到它們美麗的身影。
黑天鵝屬于鴨科天鵝屬。作為一個只有6種的小類群,天鵝屬所有成員的體態都很相似:頭部相對身體顯得很小,脖頸修長而彎曲,身體豐肥笨重,而兩腳粗短,看上去有些不協調。不過,一旦進入水中,天鵝便成為了優雅的泳者,肥碩的身軀浮在水面上也變得淡定從容,脖子彎成優美的弧形,永遠是一副不疾不徐的樣子。“不似野鴨慵懶,不同鸕鶿忙亂”,這般優雅的泳姿也讓天鵝在人們心中留下了高貴典雅的印象。
比起白天鵝,黑天鵝在優雅之外,更帶有幾分異域風情,這使它成為了聞名世界的觀賞鳥類。
黑天鵝有著珊瑚紅色的喙,在喙的前部有一條白色的寬帶,喙尖則是粉紅色的。和鴨科大部分鳥類比起來,黑天鵝的喙更加立體,而非扁平的匙狀。
黑天鵝的黑色并不深沉,而是接近于煙熏的暗灰黑色。每一片羽毛都有著淺灰色的邊緣,在陽光照射下如同水面的粼粼波光,這種豐富的層次感是白天鵝所不具備的。很多人并沒有注意到,黑天鵝其實不是全黑。它的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都是白色,只不過在翅膀收攏的時候,白色被隱藏起來,使它看上去通體純黑。黑天鵝感知到危險,會展開雙翅表示攻擊,此時你就能看見它們白色的飛羽了。
黑天鵝的腳趾呈灰色,短而粗壯,趾間有發達的蹼用以劃水,不過因為黑天鵝很少上岸,它們的腳趾比較難見到。
按照自身比例來看,黑天鵝的脖子是鳥類中比較長的。這個細長的脖子通常呈“S”形拱起或直立,使得黑天鵝看起來十分優雅高貴。
由于身體肥碩,黑天鵝的起飛格外困難,如果遇到狹窄的水體環境,難度就更大了。不過,一旦進入空中,黑天鵝便可以飛得又高又遠。它們的翅膀能夠提供強大的動力,以至于空氣流過羽毛的時候會發出響亮的哨聲。黑天鵝的飛行缺乏靈活性,這也是所有天鵝的共性。它們轉彎和降落都極其笨拙,降落的時候簡直就像扔炸彈一樣,“砸”進水里。
冒牌的“小黃寶”
有一天,我們驚奇地發現,一只黑天鵝在湖心小島的窩里孵起了蛋。有趣的是,那個窩里不僅有大白鵝蛋,居然還有番鴨蛋!要知道,湖中不只有黑天鵝,它們還有許多小伙伴,比如赤麻鴨、番鴨、綠頭鴨,以及大白鵝等
起初,我們以為它要搶占那個窩,產蛋孵蛋。后來我們發現,不對??!它一直是“單身鵝”,怎么可能自己產蛋孵寶寶呢?經過幾天觀察,我們發現,那窩里根本沒有它自己的“蛋寶寶”,它是在孵大白鵝和番鴨蛋。為什么會這樣呢?有的同學打趣:會不會是它覺得產蛋痛,但又想有寶寶,于是就把鵝蛋和鴨蛋當成自己的“蛋寶寶”來孵。這個謎底還得慢慢解開。
校園的鵝房里面,有了一對貨真價實的黑天鵝夫婦!不過,我們觀察黑天鵝孵化時,意外發現黑天鵝媽媽身下出現了一抹格格不入的色彩黃色!仔細分辨,原來又有冒牌的。這是大白鵝的幼崽!我們頗感震驚。這是咋回事?
我們惴惴不安地觀察著。咦,黑天鵝并沒有把它們趕出鵝房,而是一直悉心照料,陪伴它們玩耍、成長!
經過紅外相機的調查取證,謎底終于揭開。原來在4月底,黑天鵝夫婦首先產下3枚卵,卵沒有完全產完,它們便沒有馬上孵化(一般產5~6枚卵)。負責的天鵝爸每天都要帶天鵝媽去外面散步。就在這時,一位不速之客悄悄光臨,那就是“隔壁老白”一大白鵝。你可不要以為它是來喝茶的!一看家中無鵝,這家伙竟然腦洞大開,把自己的蛋與天鵝蛋混在一起。聽說過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沒見過老白產蛋于天鵝之家呀!“老白”幾次來到“阿黑”家,黑天鵝兩口子只顧恩愛竟然全無察覺,還輪流照顧孵化“孩子們”。真相大白,真是讓人啼笑皆非但是從中能看出,自然界也充滿了愛心。黑天鵝并不把“小黃寶”趕出去,而是視如己出,陪伴它們成長,陪伴它們嬉水、喂食,其樂融融。
黑天鵝的“恩愛故事”
在人們眼里,鴛鴦或許是人們心目中“愛情”的象征。然而有研究指出,鴛鴦筑巢的任務通常由雌鳥承擔,而且未觀察到雄鳥參與育雛。相比之下,黑天鵝堪稱“模范夫妻”。在繁殖期內,雌雄黑天鵝共同營巢,共同孵卵,并且實行輪班制,鵝爸鵝媽輪流孵蛋。
黑天鵝的婚配一般為“一夫一妻制”,配偶關系非常穩定,兩只相伴一生。天鵝夫妻關系可以親密到即使在非繁殖期也會一起活動,而且這種專一相伴通常會一直維持到一方死去,此后活著的一方才會再尋覓新的伴侶。
盡管如此,黑天鵝的忠貞愛情也有例外,黑天鵝的社會關系也比較復雜。配對的黑天鵝里有約四分之一是同性伴侶,這其中雄性組合占比大。
它們的同性關系通常并不能維持一生忠貞,期間會尋找異性伴侶(一般是臨時的),以便擁有自己的后代。通常這些雄性組合會占領其他黑天鵝的巢,把巢中的卵占為己有,或者和一只雌性形成三角關系,然后共同養育后代。
黑天鵝平時沒有領地意識,但如果有了自己的“蛋寶寶”,那就具有了極強的領地意識和一定的攻擊性。兩只雄黑天鵝會在領地邊緣擺出一種特殊的姿勢,頭和胸靠近對方,頸部彎曲,組成一個心形。這其實是黑天鵝宣示領域范圍的動作大概是過于矜持,黑天鵝比其他天鵝更沉默,只有繁殖期才會比較頻繁地鳴叫。它們對繁殖要求簡單,少見華而不實的求偶儀式。
黑天鵝的“育兒經”
一般來說,黑天鵝媽媽一次會產下5~6枚卵,一天產一枚。當全部“蛋寶寶”產出后,黑天鵝媽媽基本上就會在窩里孵蛋了,而黑天鵝爸爸也會在窩邊巡邏,保護黑天鵝媽媽和它們的寶寶。
在孵化過程中,黑天鵝媽媽會時不時用喙“啄”蛋,其實這是它在翻蛋。通常,對鳥類來說,翻蛋是孵化過程必不可少的環節,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翻蛋改變胚胎位置,防止粘連;其次翻蛋可使胚胎各部受熱均勻,獲得新鮮的空氣,這有利于胚胎的呼吸發育。此外,翻蛋還有助于胚胎運動,改善胎膜血液循環。孵化通常持續35天左右,黑天鵝寶寶就會從蛋里面孵化出來了。
剛出殼的寶寶羽毛呈淺灰色,胎絨羽濕潤,不能站立,要依偎在黑天鵝媽媽翅下或腹下取暖。不過,黑天鵝寶寶屬于早成鳥,2~5小時后絨羽干燥蓬松即可站立。黑天鵝父母對小黑天鵝百般呵護,天氣寒冷,調皮的小黑天鵝還會爬到父母的背上取暖于是就出現了“天鵝搖搖車”這樣有趣的一幕。
出殼1~3天后,黑天鵝父母就帶著小黑天鵝在巢附近的水邊嬉戲啦!
小黑天鵝們剛下水的時候也會騎在媽媽背上,防止被水下的大魚攻擊,稍大一點就會排成一列跟在媽媽身后游泳。由于小家伙的絨羽防水性還不是很好,所以它們在水中游一會兒就要上岸曬干絨羽。待到來年開春,小黑天鵝們就會蛻變完成,變得和成年黑天鵝毫無兩樣了。
伴隨著天鵝寶寶的成長,我們也重溫了一遍生命的輪回。祝愿它們健康成長,成為天津師范大學生態校園建設的最佳實例和最美的“代言人”。
(作者:天津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本科生;指導教師:閆春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