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泗洪通州實驗學校 許勇猛
當前人與人之間關系逐漸淡泊化的趨勢使很多學生無法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合作與交流出現困難,給學生未來成長發育帶來不利影響。集體協作是國民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人際關系體現,很多小學生由于自小缺乏與兄弟姐妹或者家長之間的親情溝通,導致與人交流間出現一定困難,不利于學生的集體觀念養成。為此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集體觀念的培養,真正提升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
分層次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生長環境,進行合理劃分,制定不同的教學層次,助力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分析,根據學生的特點劃分學習小組,促進不同學習小組之間的優勢互補,真正體現出學生個人價值,提高學生集體合作意識。在現代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在相互配合的過程中如果缺乏集體意識,只注重自身的利益,忽視他人的利益,必然會導致集體合作開展效果無法達到預期要求,而通過集體觀念的設計能增強學生相互配合,相互交流的能力,幫助學生的集體生活更加順利。在體育運動中,一個人很難完成所有的內容,無論是比賽還是游戲活動,都需要與其他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離不開同學的支持與幫助,為此在小學體育活動中,學生即便在發揮失誤的情況下,也能得到同伴的鼓勵和諒解,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集體的力量,通過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如,小學四年級《跨越式跳高》一課中,在跨越一定高度的橫桿的環節,教師可以用橡皮筋代替橫桿,在橫桿上綁上鈴鐺,提出“小組長負責成員的練習,看哪組鈴鐺響得少,組內成員相互幫助減少鈴鐺響的次數等”的要求,把學生的個人順利越過橫桿的注意力逐漸轉向集體越過橫桿的人數。
體育課堂訓練非常注重團隊合作意識,尤其是在陽光體育教育要求下,教師需要重點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強對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意識的培養。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鼓勵學生形成良好的集體觀念,就需要大力開展陽光體育活動,通過輪流讓學生擔任組長來增強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融合,為學生樹立集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對自我和集體之間的觀念有更深入的了解,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明白團體的重要性,還能通過開展游戲活動,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榮譽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為他人著想,營造良好的班級活動氛圍。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集體觀念培育,幫助學生克服自閉、內向等不良情緒,使學生以更積極開放的心態融入課堂教學之中,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全身心地投入運動項目,培養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興趣。例如,單調的跑步運動很難激發學生興趣,而教師通過在跑步運動中開展集體游戲的形式,讓全體同學在游戲的活動中感受到集體的魅力,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對體育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學會相互配合相互幫助。例如,在對于比較高難度動作學習時,學生通過同學的配合與幫助,可以使合作學習效果更加顯著,加強學生之間的信任,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能力,并且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小學階段的學生生理發育和心理成長還處于初期階段,對于外界事物的看法模糊,在這一階段加強對學生的紀律意識培養,能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目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主要在戶外活動為主,整個活動范圍非常廣泛,內容變化多,如果缺乏良好的組織紀律,則無法確?;顒拥捻樌_展,教師需在體育訓練中要求學生整隊集合都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快速完成,增強學生遵守紀律的意識,幫助每一位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在體育項目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強調競爭意識,通過平時的紀律訓練,使學生明白競爭必須要保證公平,確保公平的基礎就是紀律。在班級開展籃球排球比賽訓練中,教師既要對學生進行技術的培養,同時還要讓學生準確地把握各項活動規則,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運用各樣策略提高學生競爭意識,團隊精神和公平競爭能增強學生的體育活動素養,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通過集體觀念的教育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級環境,引導學生維護集體榮譽,學會相互配合,相互尊重,掌握團結協作的技巧。
目前留守兒童或者離異家庭的數量不斷增多,學生與外界的交流機會不足,這也造成部分幼兒存在溝通交流障礙,不愿與他人進行交流。為此,教師必須加強小學生交流能力的培養,形成良好的互動效果。如,小學四年級《跨越式跳高》一課中,教師在每次團隊的活動后,都要及時給予學生相應的評價,如“剛才的學習,每個組都表現得非常好,尤其是第二組,在小組長帶領下和團隊的力量下,鈴鐺響的次數逐漸在減少”等,增強學生團隊合作的積極性。
這些年來,校園事件層出不窮,有部分原因在于學生很難學會正確的人際關系處理技巧。部分作為獨生子女的學生在家長的呵護下成長,所以很少遇到挫折,享受著家長全部的關愛,但是由于沒有兄弟姐妹,在校園生活中不擅長與其他學生溝通交流。家長缺乏對學生的團隊意識引導,導致學生在學校集體活動開展中也缺乏共同協作的意識。教師通過集體意識的培訓,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與人接觸交往的距離,幫助學生學會適應各種熟悉或不熟悉的環境,通過集體鍛煉的形式,也能讓全班的同學相互合作,相互幫助,從而感受到幫助他人的樂趣,讓學生學會正常的人際交往,每一位學生都能與他人進行良好的互動,促進人際關系的形成,構建和諧的班級和校園,為此體育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讓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重視培養學生在參與活動時的競爭、合作和互助精神,讓學生共同享受集體活動的樂趣,真正地激發學生的參與感和滿足感,增加學生之間的友誼。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培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精神,關心他人,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真正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集體協作對個人成長非常關鍵,教師在開展體育活動之中,更應該深入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集體協作精神,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個人價值,并使學生明確團結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