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縣第五中學 何侃昌
高中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和提升需要借助多種資源,通過多種途徑以逐步實現。其中,戲劇作為一種古老且有著豐富形式和內涵的藝術形式,也應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起重視,以更好地充實語文教學內容,實現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但就目前來看,戲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所占比重較小,趨于邊緣化的尷尬處境,為此,筆者結合當地高中語文戲劇教學的具體學情,在現狀分析的基礎上,就如何更好地提升戲劇教學進行了如下一些策略性的分析。
筆者結合對高中語文教材內容構成的分析發現,戲劇篇目在新課標教材中所占的比重相對很小,如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在必修四第一單元中設計了《竇娥冤》《雷雨》《哈姆萊特》三篇戲劇篇目,分別為中國古代戲劇、中國現代戲劇及外國戲劇。戲劇文學較之于其他的文體,在教材中所占比重并不理想,并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和認知戲劇所具有的獨特魅力,當然這一現狀的存在是與網絡化條件下戲劇文學被忽視或邊緣化有著緊密聯系的。為彌補這種遺憾,筆者建議高中教師可引導和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其他戲劇篇目,如《茶館》《西廂記》等,以拓寬學生的戲劇視野。
戲劇獨特的魅力是其存在的價值所在,為此要實現深入且專業的戲劇教學,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具備一定的戲劇素養,而這是目前很多語文教師普遍缺乏的。不僅如此,古代戲劇的表現形式是很多學生難以接受的,甚至是排斥的。再結合近些年的語文高考試卷考察情況來看,戲劇在高考卷中出現的頻率很低,甚至幾乎沒有,這就使戲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普遍不被師生所重視,而從戲劇傳承的角度考慮,長此以往,必然不利于戲劇的發展,也難以有效地發揮出戲劇在立德育人方面的積極意義。
高中語文教師有必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戲劇教學,其原因有四:一是從戲劇本身的傳承和發展來看,面對當前不理想的戲劇教學現狀,高中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自身的責任,重視戲劇教學,以展現戲劇本身所蘊含的魅力和價值,發揮戲劇在當前樹立和培養文化自信中的積極作用;二是從高中語文教學來看,戲劇教學有助于豐富語文教學內容,使語文教學更加充分地發揮出在母語傳承和學生學科學習中的基礎性作用;三是從教師專業發展而言,戲劇教學的良好開展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具備一定的戲劇教學素養,這有助于使語文教師更加積極地學習,彌補在戲劇教學方面知識的不足,幫助教師實現更好地專業成長和發展;四是從學生發展層面來說,對戲劇的解讀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認知、理解和洞察相應的社會歷史,對于學生審美能力、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也有積極的意義。
有效的戲劇教學離不開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為此,語文教師有必要通過多種途徑提升和完善自身的戲劇教學基本素養:一是豐富戲劇知識。語文教師應注重閱讀和熟悉中內外經典戲劇,在戲劇教學過程中靈活地將中外戲劇進行比較和運用,以扎實的學識激發學生學習戲劇的興趣;二是注重學習戲劇理論知識,語文教師盡管不是戲劇專業人士,但為了更好地進行戲劇教學,有必要掌握基礎的戲劇理論知識,如戲劇舞臺表演中場景的布置、人物的出場、表演過程中的語言、動作、眼神等,當然,在信息化教育時代,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技術搜集整理并展示相關的音視頻片段以彌補自身在該方面能力的欠缺,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戲劇本身所蘊含的內涵;三是提升自身的戲劇鑒賞能力,戲劇中包含著世間的人情冷暖、展現著社會的千姿百態,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有助于教師更真切地體驗并引導學生體驗戲劇所要表達的情感。
高中生學習節奏很快,面對豐富宏大的戲劇藝術,教師難以一一進行介紹和教學,為此,在戲劇教學中,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認識,即盡可能通過教材中戲劇篇章的學習及必要的拓展讓學生對戲劇文學作品的精髓有所了解和掌握,如戲劇的概念、分類、結構、特征、表現手法等,讓學生把握作品中人物性格、矛盾沖突、語言特征及思想主題等,換言之,戲劇教學需要教師立足于學生當前學情,在明確戲劇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優化戲劇教學內容。
在戲劇教學方法上,筆者建議語文教師一是要更多地嘗試鑒賞式的教學,讓學生結合個人閱歷,分析戲劇中的語言、人物等,領悟和體會戲劇中沉淀的價值,并逐步形成個人的認知和理解;二是要嘗試體驗式的教學,戲劇離不開舞臺的表演,戲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地創設情境,讓學生有表演的機會,滿足學生親自體驗的欲望,如在學習《雷雨》時,筆者便組織所帶班級學生進行了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總之,面對高中語文戲劇教學的現狀,語文教師應立足具體的學情,提升自我戲劇素養,積極嘗試各種途徑和方法提高戲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以更好地利用戲劇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