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靜,申 梅,李俊芳
(嘉應學院醫學院,廣東 梅州 514031)
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高地。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推動醫學院志愿服務發展,是實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合作共贏關系的有效方式。志愿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理論和實踐上實現互動共贏關系,不僅有利于志愿者主體自我價值的體現,還能有效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良性發展[1]。越來越多的人在這種志愿文化氛圍的影響和熏陶下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參與者、傳播者和踐行者[2]。
推動醫學院志愿服務發展,是提升醫學生科學素養和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實踐環節。醫學生作為醫療衛生人才的儲備隊伍,除了需要培養專業技能,提升職業醫療技術水平外,還需要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成長為素質和技能兼備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接班人。高校通過引導醫學生在實踐和服務中積累經驗,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于志愿服務實踐,學習新思想和新理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嘉應學院醫學院志愿者服務隊自1994年成立以來,與梅州市共青團、梅州市紅十字會合作,在其支持和幫助下,開展了更多的志愿服務服務項目,例如梅州市馬拉松醫療志愿服務、公益種子項目、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無償獻血活動、下基層社區志愿服務、社區義診。
推動醫學院志愿服務的發展,是增強醫學院品牌影響力的重要途徑。開展具有專業水準且惠民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志愿服務對提高醫學院口碑具有重要作用。志愿服務是高校連通社會的一條重要路徑,提升醫學院校志愿服務水平,對外能展示學校學生素質,贏得良好口碑;對內能培養醫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的社會知名度、群眾認可度高,可促進學校良性發展[3]。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嘉應學院醫學院眾多學生志愿者響應社區號召,積極報名,利用自身專業特長,參與“戰疫”工作,進行交通要道體溫檢測、科學疫情知識宣傳和社區居民情緒調節工作,對志愿服務區居民開展針對性醫療服務,緩解了社區應對疫情的工作壓力,也緩解了普通居民的緊張情緒。正是危急時刻的這份責任擔當精神和扎實的醫學知識,向社會遞出了嘉應學院醫學院的一張名片。
部分醫學院校醫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不健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方式缺少靈活性,未能與新媒體有效融合等。且醫學生專業課程多,醫學院校普遍側重于醫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而在思政等公共基礎學科上投入不足或有所輕視,沒有構建完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致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難以貫徹落實到醫學生培養的各個環節。平時缺少思想理論教育,導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未能融入醫學生的理想信念中。
志愿服務隊的專業性不夠突出,組織管理尚不完善,服務項目和渠道單一,使服務資源得不到合理有效分配。針對當前嘉應學院醫學院志愿者服務隊現況分析,醫療志愿服務隊實踐中,隊員不分專業、年級、學歷層次,服務工作內容大致相同,例如義診中的八大項基礎檢查,大一、大二或者檢驗、藥學專業學生會感到陌生和壓力,而大三、大四或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又不太愿意一直做簡單的基礎性服務,致使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志愿服務隊專業性得不到更好體現。
習近平同志強調,青年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高校學生正處于生理以及心理上趨向成熟時期,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所學所悟,甚至會對他們的畢生產生重大影響。當今社會網絡信息多樣,且由于網絡輿論的傳播特點,具有爭議性的社會事件傳播速度遠超正面宣傳的先進模范事件,如果高校學生在網絡世界長期接收負面信息,而對于弘揚的正能量關注較少,沉溺于消極情緒的醫學生無形中會對將來的職業樹立心理壁壘。以偏概全的輿論氛圍會弱化醫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學習及踐行的渴求,忽視了自己擔負的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重任,以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因而,急需搭建適合醫學生職業發展的平臺,促進醫學生成長成才,對于醫學生的一些錯誤或有所偏差的思想觀念宜疏不宜堵,給予學生發揮個人積極作用、幫助他人創造價值的實踐機會,真正讓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身道德信條,奉為行為準則。
僅通過課堂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果不理想,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難以將核心價值觀內化。因此,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有必要通過實踐教育方式,融入學生的方方面面,營造良性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志愿文化相結合,以“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思想素質教育方式,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經過調查發現,各專業學生對志愿服務的認同感很高,而高校志愿活動的開展仍有很大拓展空間,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注重對志愿服務環境的優化。通過多媒體等多種渠道,宣傳優秀志愿者先進事跡,營造志愿服務氛圍,通過敘述每一段志愿者服務背后的故事,鼓勵更多人參與其中,讓參與志愿服務成為新的青年時尚,讓志愿文化成為高校的主流文化。
自2019年秋季起,廣東省高校幾乎所有學生注冊了“i志愿”,而管理全校志愿者主要以團委為主導,所能拓展的平臺有限,能提供的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的名額有限,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搭建工作平臺,拓展志愿項目,讓志愿者有事可做是志愿服務事業發展的關鍵[4]。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既是培育高校志愿文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培育高校志愿文化的目的所在[5]。醫學院要進一步加強對志愿服務的組織領導和頂層設計,加強與多方志愿服務平臺的溝通,搭建起與校外醫學相關志愿服務需求方和政府的橋梁,結合醫學學科優勢,打造醫學院志愿服務品牌,促進產學研合作,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培養高質量人才。加大志愿服務的政策支持和經費支持,為學生外出服務提供必要的交通宿食保障。要進一步加強醫學院醫療志愿者服務隊建設,增加醫學類專業教師指導,完善醫療志愿者評價和鼓勵制度,拓寬志愿服務渠道,豐富醫學生志愿服務內容,建立健全醫療志愿者服務體系,讓服務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規可循。
醫學生志愿服務的利他性作用明顯,例如定期的社區志愿服務、義診活動,醫學生將先進的診療技術帶進基層,通過宣傳醫療政策,達到關懷普通民眾、適當緩解當地醫療水平和改善民生的作用。同時高校也應注重加強對學生的德育,不流于形式,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促進醫學生全面發展。
隨著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醫療志愿服務隊要注重對志愿者的培訓管理工作。一是嚴把醫療志愿者的專業能力和服務動機,營造良好的團隊氛圍。二是不斷加強對志愿者的專業培訓,注重崗前培訓,提升志愿者的專業水平和服務技能。三是關注志愿者的心理健康,出隊前和歸來后都要及時把握每個人的思想動態,對正面事跡宣傳鼓勵,有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四是將志愿者服務考核結果與評獎評優掛鉤,正向鼓勵志愿者。通過參與志愿活動,醫學生可以切實體會社會的豐富性,部分思想尚不成熟或因網絡輿論存在認識偏差的醫學生,通過參加實踐加深對社會的認識,逐漸獲得思想、道德、個性、素質的發展,體驗服務的價值和快樂。本身積極的醫學生志愿者,在參與志愿服務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堅定認識,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醫學院校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能幫助醫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醫學院校通過將創新醫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于志愿服務,實現合作共贏,一方面利用校園陣地,通過志愿服務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思想,轉化為日常行為,培養醫學生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另一方面有助于醫學生的成長成才,在處理醫患關系時,尊重理解患者,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生信條,外化為日常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具體行為。醫學院通過深入社會和基層開展醫學生志愿者服務,引導醫學生認識基本國情,提高了專業技能,加深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增強了服務人民、奉獻社會、報效祖國的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