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盼盼,梁莉莉
(南陽理工學院張仲景國醫國藥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0)
隨著我國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和醫療水平的進步,截止到2018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的17.9%,65歲及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的11.9%,2020年我國即將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預計2040年進入超老齡社會[1]。我國老年人的整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超過1.8億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約4 000萬[2],家庭養老負擔加重,增加了對養老機構的需求[3]。按國際公認的3位失能老人配備1名養老護理人才的標準,我國將需要近千萬養老護理人才,目前養老機構所有工作人員總計近30萬人,取得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的只有5萬人[4],無法滿足我國目前對養老護理人才的需求。2019年4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鼓勵高校開設老年護理相關課程,鼓勵培養專業性老年護理人才。但在老年護理人才缺口巨大的現狀下,諸多研究顯示,護生對從事老年護理工作興趣不大、意愿不強[5]。本文綜述了護生對老年護理的就業意愿,并分析影響在校護生從事養老護理的就業因素,提出干預措施,為培養更多老年護理人才提供策略依據,現介紹如下。
不同學歷層次的護生從事養老護理的意愿不同,鄭曉妮等[6]調查顯示,中專護理畢業生從事老年護理工作意愿最高,其次為大專,而本科護生的從業意愿最低。而陳金京等[7]調查也顯示本科護生就業意愿低。分析原因可能與目前我國低層次學歷就業相對難有關,而本科護生有更多的就業選擇。郝玉玲等[8]對老年醫養方向40名本科生和老年護理方向60名專升本護生進行調查顯示,80%以上的護生選擇了綜合醫院,較少人選擇社區及養老機構。廖桂香等[9]調查647名大一護生結果發現,不愿意從事老年護理的有385人,占59.5%。謝暉等[10]對500名在校本科護生研究調查顯示,僅有40.4%的護生畢業后愿意從事養老護理工作。分析原因可能與多數養老機構薪資待遇相對較低、護生對養老護理職業認同感低有關,也可能與國內規范的老年醫療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11]、在醫院的職業發展更好有關。在校本科護生從事老年護理意愿相對較低,還可能與綜合醫院薪資待遇高、晉升空間大、就業選擇多有關。
2.1.1 護生對老年人的態度消極 多數護生對老年護理工作的認知偏差使護生對從事老年護理持負面態度[12]。王宗華等[13]對53名護理研究生調查顯示,對老年護理態度積極率為49.06%,護生對老年人態度消極,對其從事護理工作意愿有負面影響。Christine等調查本科護生對老年人的態度發現,護生對從事老年護理持消極態度,可見護生對老年人的態度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對老年工作態度越積極,越有興趣選擇老年護理工作。Huai Zhang等對382名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他們對于老年人的態度處于中等水平,原因可能與護生平時缺乏對老年人的關注有關。
2.1.2 缺少與老年人接觸及溝通技能 護生缺少與老年人的接觸影響其就業選擇[14]。周曉麗[15]對202名本科護生調查發現,與老年人生活過的護生要比未與老年人生活過的護生更愿意照顧老年人。原因可能為護生與老年人接觸機會越多,越了解老年人生活狀態和需求,形成對老年人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印象。王巧麗等[16]對563名護生調查也顯示,有照顧老年人經驗和參加過老年人活動的護生對老年人態度好于沒有經驗和沒有參加過活動的護生,提示護生多與老年人接觸,以糾正對老年人的負性態度。因此,應增加護生與老年人接觸的機會,以促進其從事老年護理工作。有效溝通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前提,由于護生和老年人年齡差距大,加之老年人身體狀態差等因素,導致溝通效果不佳[17]。Ayoglu等對618名護生調查顯示,護生與老年人溝通缺乏積極性,造成他們之間溝通出現障礙,因此,在護生培養中,應增加護理人際溝通課程,同時增加情景模擬教學,以增強護生溝通技能和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意愿。
目前社會對養老護理人才職業認可有偏差,認為老年護理人員就是保姆。養老機構由于缺乏專業養老護理人才,加之管理不規范,使一些無專業學歷、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員承擔養老護理工作,導致很多家庭不認可老年護理這一職位[18],從而影響護生就業意愿。因此,應對養老護士這一職業制訂嚴格的準入標準和要求,例如養老照護工作者必須接受統一專業培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才可以上崗[19],以促進我國對養老護理人才的評定及對養老機構的管理日趨完善。
2.3.1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知識體系構建不完善 專業的老年護理學習能使護生掌握更多的老年護理知識,改變對老年人的態度,增強工作意愿。目前大多數開設老年護理課程的高校教學計劃中,老年護理多為考查課,學時及社會實踐活動少,課程體系設計不合理,未體現老年護理專業特色[20-21],導致護生對老年護理了解不全面,影響就業意愿[22-23]。Damsgrd Elin等調查發現,由于護生對老年護理知識掌握不夠全面,導致護生對老年人不能進行有效護理,缺乏事業成就感。Ghimire Saruna等對尼泊爾385名本科護生進行關于老齡化知識掌握情況的橫斷面研究顯示,護生老年知識得分處于較低水平。原因可能為課程設計不合理,缺乏系統性的知識教育和必要的老年護理知識的延伸,無法滿足社會對老年護理人才的需求。
2.3.2 教學資源配置不合理 目前許多高校已開設老年護理專業,但老年護理實訓室的配置和實訓基地缺乏專業性。實驗室的虛擬仿真設備器材昂貴,實訓基地選擇主要依托公辦養老機構和綜合醫院的老年護理病房進行實訓實習,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24]。咸亞靜等[25]對255名護生進行老年護理實踐課程應用的調查發現,參與實踐課程的護生比未參與的護生對待老年人態度要積極。陳云華等[26]對700名護生進行老年護理教學現狀滿意度的調查發現,護生對實訓課安排的滿意度僅為24.14%。實踐經驗缺乏可導致護生不熟悉老年患者的一般體格檢查,護理操作技能不熟練,影響其從事老年護理的崗位勝任力。
目前部分養老機構存在工作時間安排不合理、工作任務重、工作強度大等問題[27]。超過90%的護生理想薪資收入為5 000元/月以上,與目前我國養老護理員平均工資水平不對等[28]。袁群等[29]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養老護理員對自己的薪酬不滿意。另外,我國養老機構起步較晚,缺乏規范性和吸引力,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人才流失嚴重,離職率高[30]。Yafa Haron等對486名護生進行從事老年護理的意愿橫斷面問卷調查發現,有61%的護生不打算從事老年護理工作,原因為缺乏職業晉升機會。護生在擇業時關注職業發展前景,可見養老機構應增加對護士的職業引導和建立崗位晉升機制。
鼓勵護生多與老年人交流,多到社區或養老院參加志愿活動,增加與老年人溝通交流的機會,在溝通交流過程中發現老年人現存的護理問題。Bahadir-Yilmaz研究發現,如果幫助護生有針對性地體驗老年護理工作,可有效增強護生對老年護理的認同感。Gholamzadeh等調查發現,增加護生與老年人接觸的機會,可以幫助他們在未來的實踐中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因此,醫學院校應增加護生去養老機構實習的機會。
開設老年護理學等相關專業性護理課程,護生能夠獲得系統的人口老齡化和老年護理知識,顯著提高對人口老齡化的認知水平[31-32]。Carlson等研究發現,開設老年護理課程,可提高護生老年護理知識水平,增強護生從事老年照護工作的意愿。A.S.Turgay等對土耳其931名護生評估教育對知識的認識和對老年人態度的影響發現,開設相關課程可改善護生對老年人的態度。Gavaza等對138名護生調查發現,98%的護生在掌握了足夠的老年學知識后,非常樂意與老年人相處。因此,學校應增加老年護理課程,運動現代信息化技術,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與養老相關企業或機構進行“雙師”教學,將校園授課與校外實踐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對老年護理的職業興趣[33]。
2019年7月1日開始實施我國首部《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文件指出要對養老機構實施標準統一的、全透明的規范管理評定制度。養老機構應充分利用政府實施的福利政策,對護理人員工作時間和工作強度進行合理安排,提高薪資待遇,增強職業吸引力。醫學院校可通過普及老年護理相關知識、延長護生老年護理機構實習時間等方式,增加護生對養老機構的了解。舉辦老年護理職業發展空間、晉升機會等專題講座,可邀請老年護理專家進行現場授課,消除護生擇業的疑慮與擔憂,正確對待老年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