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網站對外公示了《北京物流專項規劃》。
專項規劃提出,北京將著力打造“大型綜合物流園區(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末端網點”的“3+1”城市物流節點網絡體系。目標是到2035年,北京要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率要小于10%;城市流通領域標準化托盤使用率及規模以上連鎖超市主要商品統一配送率要超過90%和95%,以滿足北京末端配送需求;第三方(包括第四方)物流服務比重超過60%;北京冷鏈流通率爭取超過80%,達到一般發達國家水平。
同時,將按照平均3平方公里城鄉建設用地設置一個末端配送場所的標準,到2035年全市末端配送場所總量約900個。按照服務1萬至2萬常住人口的標準,在社區、高校、大型商業區等主要需求區域合理布局末端營業網點。
12月10日,《武漢市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正式發布。根據規劃,到2022年武漢將構建80條國際航空大通道,包括35條商務航線、15條貨運航線、30條文旅航線,發展50條國內全貨機航線,推進武漢天河機場第三跑道、T2航站樓改造等機場擴容工程,加快航空物流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加快形成覆蓋全國、通達全球的軸輻式航空網絡體系。此外,武漢將基本建成以“分撥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為支撐的三級城市配送網絡,培育引進敦豪、菜鳥網絡、京東物流等物流“頭部企業”在漢設立區域總部或功能性總部,培育3A級物流企業30家以上,打造具有產業和市場優勢的供應鏈協同平臺10個以上。該行動計劃中明確,到2022年,武漢將基本建成網絡化、專業化、集約化、智慧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12月18日,全國首個地方物流樞紐聯盟——河南省物流樞紐(園區)聯盟在鄭州成立。
河南省物流樞紐(園區)聯盟由河南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牽頭成立,是經政府部門評審認定的國家物流樞紐運營主體企業(單位)和為樞紐聯盟提供運行支持單位自愿加入的地方性同業聯系機制,接受河南省發展改革委、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的主管指導。聯盟成立大會上發布《河南省物流樞紐(園區)聯盟鄭州宣言》,指明“十四五”期間及今后一個時期的聯盟重點工作,河南全省17個省轄市和濟源示范區200多家物流企業共同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