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亞麗
黨性是黨員干部修身立德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了黨性教育在干部教育培訓中的關鍵地位,黨校作為培養黨員干部的主陣地,在教學中“要更加突出黨性教育的主業主課地位”[1]。基層黨校在教學中應如何貫徹落實好中央黨校提出的各項要求,不斷提高黨性教育課的教學質效,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是需要基層黨校教師不斷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黨校是干部教育培訓的大熔爐,是全面從嚴治黨的主窗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校姓黨是黨校工作的根本原則。”[2]這就決定了黨性教育在黨校教學中的重要性。通過黨性教育,能夠更好地錘煉黨性,使我們的黨達到補鈣壯骨、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基層黨校通過開展黨性教育,不僅契合新時代黨校教學改革的要求,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校姓黨原則的重要體現。
黨校作為黨的學校,必須要遵循教學規律。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課時找準問題導向、講清學理支撐、構建學理框架,相互融合地講透政治理論的精髓。黨校教師在平時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不斷提升學術的深度和廣度,在開展黨性教育課時,以學術的深度廣度講清政治理論,才能使政治內容閃爍出理論的光輝,讓學員深刻地感受到理論的魅力以及其中蘊含的真理力量,從而引導學員堅定政治立場,筑牢理想信念,自覺做到“兩個維護”,這是新時代黨校教師的莊嚴使命。
關于黨性教育課在黨校教學中的比重,在中共中央出臺的《關于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中有明確要求,即“確保黨性教育課不低于總課時的20%”[3]。對于基層黨校來說,深入貫徹落實好文件精神,提高黨性教育教學效果,以達到培訓的目標,需要基層黨校教師在教學上緊跟新時代要求。黨校教師要想傳播好黨的聲音,使學員學活黨性的具體要求、學透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就要充分運用“學”與“術”的深厚功底,在開展黨性教育課時引導學員自覺地向黨中央看齊,夯實學員的理想信念之基,這是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效果的根本點。
加強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不斷提升黨性教育的科學化水平,是各級黨校面臨的重點任務。但是對于基層黨校來說,開展黨性教育課還存在明顯的瓶頸,如何突破這些困境,提升教學質量,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基層黨校教師由于年齡結構和知識儲備的不同,在專業水平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一方面是有經驗的骨干教師如何突破自我的問題。基層黨校的骨干教師有著豐富的授課經驗,但由于年齡普遍偏高,接受新知識和新理念較慢,在講黨性教育課時存在與學術的轉換不暢、學理支撐不足的問題。也有部分教師創新能力不夠,缺乏學習的動力,存在“吃老本”的心理,平時重教學輕科研,在授課時將黨性教育課變成了“故事會”,難以達到教學的目的和效果。另一方面是高學歷的年輕教師缺乏經驗的問題。近幾年來,基層黨校為了擴大和充實教師隊伍,引進了一批高層次人才,他們雖有著厚實的理論基礎,但是經驗相對缺乏,對于黨性教育的認識和理解較為模糊,在黨性教育課中很難給學員講透徹其中的要旨;也有的年輕教師在備課時忽視黨性教育課的重要性,這些是年輕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困境與難題。
基層黨校主要面對的是縣、鄉、村和部分企業的黨員干部,受眾群體具有典型的復雜性,而且教學對象的年齡結構跨度大,他們在學術理論的吸收和理解程度上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就給教師備課授課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此外,教學對象結構的不同決定了對教學的需求也不同。有的學員希望通過黨性教育課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有的學員希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黨中央當前的方針政策、有的學員希望得到有利于解決基層發展問題的有效方法,也有的學員希望提升自己的黨性修養。這就決定了基層黨校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理論水平,也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除此之外,還要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以解決培訓內容單一的局限性。
基層黨校要開展好黨性教育課,就要求黨校教師不僅要有政治理論的高度,還要有學術內涵的深度,但是學術內涵與政治理論無法精準對接是基層教師在備課與授課中面臨的重要問題。一是黨性教育課的學理支撐不夠。在黨性教育課上,部分教師存在用文件解讀文件、用事實解釋事實、用邏輯解釋邏輯的問題。一些黨性教育課表面看似有學術,但實際上依然是教學和科研“兩張皮”,背后沒有學理支撐,脫離了完整的學術框架。二是黨性教育課的問題導向不足。由于基層黨校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和教師水平的差異性,部分教師為片面地追求教學效果,會出現側重理論教學和側重體驗教學兩個極端,前者會讓學員產生疲勞心理,后者會讓學員產生瞬間震撼的效果,但起不到持久的作用,更不可能走心走實,致使教學的時效性不強。這就是沒有明確的問題導向,沒有找到正確學術接口的緣故。
基層黨校教師雖有不同的專業背景,但都要完整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來開展黨性教育課,就需要找準本專題的問題導向、學術接口和學理支撐,引導學員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這就為基層黨校開展黨性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基層黨校教師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效,需要從以下三個“著力于”入手。
黨校姓黨,這就要求黨校一切活動都要堅持黨性原則,黨性教育作為黨校的主業主課,更是要凸顯黨性教育課的政治功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講到:“黨校教師是我們黨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論力量。”[4]基層黨校教師作為這支隊伍中的重要成員,必須要扎實授課的基本功。
一要堅定理想信念,筑牢黨性教育的理論基礎。基層黨校教師要認真研讀馬列主義經典著作,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研究黨和政府關注的重大現實問題,準確掌握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不僅要做到自身真懂真信,而且要引導學員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認識,實現學術專業性和政治現實地有機融合。
二是遵守政治紀律,守牢黨性教育的紀律防線。基層黨校教師要在遵守政治紀律的前提下提高政治領悟能力、做好學術研究與學術研討,做到既要懂政治,又要懂學術。自覺規范自身的言行、守牢黨性教育的紀律底線、主動凈化課堂氛圍,實現“學術研究無禁區,黨性教學有紀律”。
三是站穩政治立場,當好黨性教育的正確角色。基層黨校面對的是來自不同崗位的基層黨員干部,他們是基層改革發展的先鋒者,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意識形態領域有諸多問題與困惑,這就要求基層黨校教師在與這些黨員干部溝通交流時站穩政治立場,幫助他們答疑解惑,引導他們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同時對于不當的認識和言論要敢于亮劍發聲,做出及時糾正,當好理論的“布道者”和黨性的“熔爐工”。
隨著黨校教學改革地不斷推進,黨性教育課的比重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有部分學員對于黨性教育課的認識比較單一,有的認為黨性教育是學習優秀的人物事跡,有的認為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對于工作的提升沒有太大作用,因此對于黨性教育課的重視程度不夠。這就要求基層黨校教師要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在教學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新,從而增強黨性教育課的有效性與針對性。
一是把學員主體作為問題導向的切入點。黨校教學并不是教師一人的“獨角戲”,而是要體現在與學員的有效溝通上。基層黨員干部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看待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可以在和學員溝通中突出學員的主體地位,從學員視角發現問題,并以這些問題為切入點進行教學設計,找到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優化黨性教育的課程體系。
二是把教學形式作為問題導向的關鍵點。在基層黨校教學中,面對不同文化水平的基層黨員干部,只有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才能讓學員“愿意聽、聽得進、坐得住”,這樣才能夠實現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使學員做到知信行合一。因此,基層黨校教師要善于結合學員的實際情況來找準合適的教學切入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形式,使學員通過黨性教育課能夠學有所思、學有所悟。比如可以通過案例教學、訪談教學、情景導入等不同的形式,引導學員梳理問題、分析問題、解答疑惑,培養學員用黨性教育的理論知識來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真正達到學深悟透的程度。
三是把紅色資源作為問題導向的閃光點。紅色資源是老一輩革命家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蘊含著優秀的紅色基因與歷史文化內涵。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優秀的紅色資源開展黨性教育,用鮮活的事例、現場的感悟和實物的展示激起學員情感的共鳴。在現場講授時要有理有據,不僅使學員感動一陣子,更重要的是要銘記一輩子,從而達到黨性教育的教學目標。
四是把樣板課程作為問題導向的落腳點。黨校教學改革的新形勢,對于黨性教育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準備黨性教育課時要有精品課意識,認真打磨精品課、樣板課。從教師角度來講,要想準備一堂精彩的黨性教育精品課,需要精心準備、用心打磨,不斷地完善、調整和優化,反復錘煉授課內容、形式和風格,并且要虛心接受其他教師、專家學者和學員的意見和建議。從黨校的角度來講,要加大對精品課程的支持力度,為教師提供多渠道的培訓機會,不斷完善激勵機制,搭建課程持續優化平臺,培育“精品課程團隊”,充分利用集體智慧,不斷開發出更多更好的精品課、樣板課。
對于黨性教育課要如何開展,中央黨校曾提出五條標準,即“講題與黨章照應、案例與學理融合、歷史與現實貫通、啟示與警示并重、講授與互動兼顧”[5]。其中就提到了學理,這就要求教師在準備黨性教育課時要著力于強化學理支撐,構建學術框架,充分體現其學術性和學理性。
一是立足課程體系,開展調查研究。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中對黨性教育課的課程體系有著明確的要求。基層黨校教師要立足這些課程體系開展調查研究,充分挖掘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理性分析黨的執政下存在的長期問題與現實問題,從而起到強化科研支撐的作用,使得黨性教育課更有高度、深度和厚度。
二是強化學術研究,轉化學術成果。基層黨校要提高黨性教育課的教學質效,離不了科研成果作支撐。基層黨校教師要不斷學習、致力于學術研究,并將學術研究成果與黨性教學結合起來,找到合適的學術接口,并將其轉換為黨性教育課,在教學中體現學術研究價值。
三是構建學術框架,優化學理邏輯。一堂黨性教育課中,學術框架是“魂”,有“魂”方能凸顯神韻;學理邏輯是“線”,用“線”才能匯聚精華。用文件解讀文件、以事實解釋事實都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基層黨校教師要群策群力,通過不同形式演繹、歸納、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邏輯體系,在黨性教育課中實現用學術觀點、邏輯和框架來支撐政治觀點、邏輯和框架,以達到開展黨性教育的教學目的,更好地發揮黨性教育課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