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林,王勤
(山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山東濟南 250100)
教育部在《留學中國計劃》中提出:“到2020年,全年在內地高校及中小學校就讀的外國留學人員達到50 萬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留學生達到15 萬人”。為響應這一政策,各高校開始招收或擴大招收國際留學生。來華留學生數量的增長,對各高校教學工作和學生事務工作帶來嚴峻的考驗。
對比其他專業,對外漢語起步不足百年,是一個年輕的專業。全國具有對外漢語相關專業的博士點的高校非常少,但是目前大部分國內高校招聘教師一般要求具有博士學位。專業發展的局限性與社會現實需要之間的矛盾,致使各大高校不得不聘用部分兼職教師承擔對外漢語教學。以山東大學為例,近年來,兼職教師數量增加明顯,其承擔的工作量也逐漸增加,并有超過專職教師的趨勢。
對外漢語教師數量短缺,教學水平亟待提高,是很多高校面臨的共同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高校普遍采用聘任兼職教師的方式緩解師資緊張情況,同時采用師資培訓的辦法提高教學質量。
目前,對兼職教師的關注主要在以下3 個方面:其一,兼職教師培訓方面,主要是兼職教師培訓模式和方式的探討研究;北京語言大學付繼偉(2006)[1]介紹了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兼職教師培訓 “演練——評價”新模式,華東師范大學劉弘(2006)[2]分析了目前對外漢語兼職教師培訓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駱攀玉(2018)[3]結合《國際漢語教師標準》和教學實際,提出對外漢語兼職教師培訓工作的建議。其二,關注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探討兼職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關注兼職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朱明媚(2008)淺談對外漢語兼職教師隊伍的問題與對策, 首都師范大學楊立真(2006)[4]提出把握對外漢語教學特點做對外漢語兼職教師,北京師范大學王學松(2008)[5]強調以教師專業發展為導向的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模式。首都師范大學柯航,盛雙霞(2013)[6]基于“全國對外漢語教學與漢語國際教育信息庫(機構及師資)”的問卷對外漢語兼職教師的培訓現狀與培訓需求,并提出建議。其三,研究某省份或地區對外漢語兼職教師師資情況,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張萌(2011)[7]和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吳英博(2011)[8]分別研究了遼寧省和成都的對外漢語師資情況。
該文通過對所在高校近年來對外漢語兼職教師隊伍的調查分析研究,對現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試圖構建相對科學合理的對外漢語兼職教師管理與發展體系,希望對其他高校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近幾年,隨著招生數量的擴大,兼職教師的人數增長明顯并且數量穩定,每學期平均約40 人。而學院每學期任課的專職教師數量平均在30 人。課時量上,兼職教師承擔的工作量逐漸與專職教師持平,個別學期甚至超過專職教師。分析近學期的兼職教師來源,可以發現兼職教師主要來源有兩個:一個主要來源于對外漢語、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和中文、外語、歷史等相關專業即將畢業的研究生。他們將對外漢語教學作為實習經歷。另外還有一部分較少數量的是社會兼職教師,他們大都具有對外漢語教學經驗或者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背景。
每學期兼職教師與專職教師一樣參與學院期中和期末教學評估,根據近年來教學評估結果整體來看,分值上兼職教師普遍比專職教師略低,反饋問題最多的是教學方法運用和講解知識點不夠清楚。兼職教師因為缺乏教育學知識和教學經驗,無法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將知識講解清楚。
在長期的兼職教師聘用與管理實踐中,該院校目前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兼職教師的管理也越來越規范。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在兼職教師招聘過程中,學院發現如果在上課學期初招聘兼職教師存在很大的問題,既無法保證招聘的數量也沒有時間培訓以保證兼職教師質量。由此兼職教師的招聘改為上學期期末。通過網上發布招聘信息,并聯系文科院系學生管理人員,擴大招聘范圍以保證優中選優。兼職教師的招聘要通過面試和試講,選拔通過后才能加入兼職教師儲備師資庫,這樣有意向擔任兼職教師的研究生有充足的時間提前安排好自己任課學期的事情。
為規范化管理,學院與每位兼職教師簽訂勞動合同,明確規定兼職教師具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并且每年從兼職教師隊伍中擇優選拔加入非事業編制專職教師隊伍,簽訂長期勞動合同,暢通兼職教師發展道路。除了簽訂勞動合同,學院還實行薪酬激勵體系,根據期末教學評估得分決定兼職教師最終獲得的課時獎勵標準,不同分數段獲不同金額的獎勵,激勵兼職教師授課積極性。
為了讓兼職教師盡快適應教學,學院統一對兼職教師實行崗前集中培訓。兼職教師的集中培訓時間為選拔結束后和正式開課前,選拔結束后以教學觀摩為主,安排兼職教師進入語言生課堂觀摩專職教師上課,以便兼職教師對整個對外漢語課堂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可以了解教師如何授課,學生如何學習,課堂的環境和氛圍等。
每學期開始上課之前,學院會為兼職教師安排集中式的培訓,培訓內容依據漢語教師標準及學院兼職教師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3 個方面的內容:教育學、漢語基礎知識、跨文化交際與傳播能力。培訓結束將安排試講與點評,并根據考評結果決定兼職教師是否可以承擔課程極其適合承擔的課程類型。為提升兼職教師教學水平,學院鼓勵兼職教師參與學院教學工作坊,教學研討會。引導兼職教師在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研究,相互交流工作經驗,提升兼職教師的理論和科研水平,鼓勵兼職教師走專業發展之路。
除了崗前培訓,聘期內的實行教學指導教師制度。學期開課后,每位兼職教師都專門配備了一名專職教師作為指導教師,指導教師要負責指導兼職教師制訂教學計劃,每周與兼職教師一起備課,交流教學情況,定期檢查兼職教師的教案和試卷。同時一定要入班聽兼職教師上課,進行指導。最后,兼職教師的教學評估結果直接與指導教師工作量掛鉤。如果兼職教師評估不合格,專職教師取消指導工作量。
兼職教師與專職教師一樣,都需要接受教學質量監督與評估。包括期中教學檢查、期末評估和平時教學督導員的聽課。期中教學檢查內容包括上課時間是否準時,教案檢查和問卷調查,所有的問卷均由教務部門統一管理并錄入留學生教務管理系統,教師可以隨時登錄平臺進行查看學生的反饋意見,以便兼職教師根據教學反饋及時改進和提高教學。教學督導員隨機入班聽課,聽課結果會定期反饋給教學系,學院安排專人與兼職教師座談,將兼職教師個體存在的問題進行落實并提出意見和建議。期末教學評估工作,由學院統一安排并培訓評估人員入班調查,評估人員回避自己教授的班級并執行保密制度,教務辦公室工作人員負責回收錄入問卷結果,學院最終根據期末評估結果決定兼職教師的課時獎勵標準[9]。
兼職教師的管理發展與教學水平息息相關,針對院?,F行管理體系,個人認為主要有3 方面需要完善。
第一,兼職教師管理制度建設。兼職教師的管理目前主要依據教師職責和工作合同兩項規定執行,其他管理制度可以參考專職教師管理制度,主要是人事管理和教學管理兩個方面。通過兼職教師管理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明確兼職教師的工作職責和教學規范,同時保障兼職教師應該享有的權利,增強兼職教師對所屬教學院系的歸屬感。
第二,兼職教師選拔與培訓工作。首先應該穩定一定數量的兼職教師,簽訂長期的勞動合同,以降低每學期兼職教師選拔與培訓成本,并且在安排課程時注意同一個班級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的配備比例,根據學生反饋,一個班級如果課程全部由兼職教師擔任,會降低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其次是有針對性地進行兼職教師培訓,進行精準培訓。對教學質量評估和教學督導發現的兼職教師普遍存在問題,進行總結整理,以問題為導向,面向兼職教師進行專題培訓,以便兼職教師盡快適應漢語教學并保證完成教學任務。另外,在培訓內容方面,除了基本教學與漢語知識,兼職教師的培訓內容還應該增加中華文化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建議根據授課對象興趣愛好,通過培訓使兼職教師掌握幾種簡單易學易懂易用的中華才藝。
第三,兼職教師專業發展引導。很多人認為會說漢語就可以教漢語,教漢語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實際上對外漢語教師是有其行業標準的,并且國內外漢語教師的從業標準都在逐步提高。海外漢語教學機構、孔子學院等聘請漢語教師的要求逐漸增多,比如,要求具有碩士學歷和學位,要求具備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書或者經過相應機構的培訓認定。同樣,國內高校對兼職教師的學歷和能力要求也逐步提升,比如要求兼職教師有海外教學經驗,具備碩士及以上學歷。受國內外對漢語教師要求標準提升影響,對外漢語教師的專業理論提升、專業發展問題開始受到關注,早在2008年王學松就提出以教師專業發展為導向的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對于長期任教的兼職教師,建議為其提供專業發展引導,比如,鼓勵兼職教師攻讀博士學位,為兼職教師提供與專職教師共同合作的機會,引導其參與科研課題、教學項目、教材編寫等工作,引導兼職教師自身教學理論提升與專業發展。兼職教師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能提升,將直接影響其教學質量。
目前來看,兼職教師已經成為并將長期成為對外漢語師資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兼職教師的選拔培訓、人事管理、教學指導與質量監督、專業發展等問題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要想保證對外漢語教學質量,必須重視兼職教師的相關問題,建立和完善多層次全方位的兼職教師管理與發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