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廣印 王璇 張傳洲

摘 要:基于2016—2020年CSSCI數據庫中有關企業技術創新研究文獻,提取其高頻關鍵詞,進行多維尺度分析和社會網絡分析。結果發現:研究熱點主要有“環境規制”“融資約束”“產業結構升級”“研發投入及其效率”“商業模式創新”等;研究主題包括商業模式創新研究、區域及國際技術合作研究、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和企業自身成長研究等;未來研究趨勢包括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問題、知識產權保護下的創新要素市場問題和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建設問題。
關鍵詞:企業技術創新;文獻計量;關鍵詞共現;多維尺度分析;社會網絡分析
中圖分類號:F42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3-5168(2021)36-0148-05
Research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Hot Topics and Future Prospects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CSSCI (2016—2020)
TONG Guangyin ? ?WANG Xuan ? ?ZHANG Chuanzho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aozhuang University,Zaozhuang Shandong 277160)
Abstract: Based on the 2016—2020 CSSCI database related to corporate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earch literature,high-frequency keywords are extracted,multi-dimensional scale analysis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re performed.Research findings:research hotspots mainly includ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financing constraints,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R&D investment and efficiency,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etc..Research topics includ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research,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operative research,research on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research on the growth of enterprises themselves.Future research trends include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ies,the market of innovative elements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cosystems.
Keywords: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word co-occurrence; multidimensional scale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隨著我國新時代改革開放事業的持續深入,我國已經進入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企業技術創新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空前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我國加強國際工業競爭力的核心內容[1]。企業技術創新及其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已經成為我國大勢所趨、國運所系的必然選擇,并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復興之路指明了一個重要方向[2]。
新時期,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著歷史性巨變,國家經濟發展目標優化調整,新興的數字化科技革命持續深化,全球產業鏈的急速變革以及全球新興產業競爭加劇等多方面挑戰,進一步加劇了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的不確定性[3]。近年來,雖然我國對于企業技術創新的相關學術研究數量和質量都有明顯的增加和提高,但現有研究特別是整體性、系統性梳理的文獻綜述研究相對分散,還存在明顯不足??赡艿脑蚴窃诖髽颖疚墨I數據下,傳統文獻綜述分析方法很難全面和系統地梳理資料,且有賴于研究者的主觀認知,難以確保研究過程和結論的系統性、客觀性和科學性[4]。而基于共詞分析的聚類分析和社會網絡分析法使用多種文本數據挖掘和文獻分析技術,對大量文獻數據能夠完成精確定位和系統梳理[5]。因此,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歷史時期,有必要對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相關研究進行整體性和系統性回顧和總結,分析現有研究文獻的系統性特點,準確把握企業技術創新的研究現狀,厘清其主要研究領域和熱點核心內容,從而明確未來企業技術創新的研究重點和發展趨勢,對于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本文利用結構化文本挖掘的共詞分析方法,從文獻數據可視化的角度,運用多維尺度分析和社會網絡分析等文獻計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借助SPSS23.0數據分析軟件進行多維尺度分析,借助Ucine6.0軟件和Netdraw軟件進行社會網絡分析,通過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相關研究文獻高頻關鍵詞之間的聚類關系和社會網絡關系,揭示了現有文獻有關企業技術創新研究的熱點領域,并采用社會網絡結構中的點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指標,進一步探討了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研究的未來發展趨勢。
1 研究樣本及其描述性統計
1.1 研究樣本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是目前我國知識數據庫中最大的數據庫之一,本文選擇其作為研究文獻的數據來源,以篇名為“企業技術創新”作為條件檢索,匹配方式選擇“精確匹配”,限定期刊類型為“CSSCI期刊”,設定期刊年份為“2016—2020”,而其他文獻檢索條件設定為數據庫系統默認,共得到相關期刊論文文獻1 056篇,然后逐篇進行人工查看,剔除諸如人物訪談、資訊、會議通知、征稿通知和外文文獻等明顯不符合條件的文獻后,一共得到1 051篇CSSCI論文的有效題錄,之后保存為refworks格式并全部下載,作為本研究的實際樣本數據來源。
基于1 051篇企業技術創新文獻,通過“Data數據園10.0”文獻題錄分析軟件①,分別提取相關期刊文獻的所有題錄信息;然后,針對提取的關鍵詞信息,運用COOC3.9軟件②統計出共現頻次大于5次的高頻關鍵詞,共得到高頻關鍵詞數量為90個,將其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最后,通過COOC3.9軟件構造90×90的高頻關鍵詞共現矩陣及其相異矩陣作為本文后續社會網絡分析、多維尺度分析和聚類分析的數據基礎。
1.2 樣本描述性統計
對前述檢索的1 051篇論文的發表時間、發表期刊和發表學科進行統計。
從文獻發表時間上來看,企業技術創新CSSCI研究文獻在2016年至2020年間,文獻數量均保持在每年200篇左右的區間,特別是在2019年,相關文獻達到了237篇的最高點,而目前其研究熱度雖然有所減弱,但在2020年依然刊發了193篇相關文獻。因此,在這個大趨勢下,預計今后幾年該領域的相關研究依然是學者們關注的熱點。
從文獻發表期刊上來看,《科研管理》《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中國軟科學》《情報雜志》《中國工業經濟》和《金融研究》等核心期刊發文量排名處于前六位的較高水平,其載文數量分別為30篇、15篇、9篇、8篇、5篇和5篇。共占企業技術創新相關研究領域前三十位期刊總發文量的72.72%,除《情報雜志》期刊以外,其余均為企業經濟類期刊,說明近年來企業技術創新領域研究文獻的期刊分布較為集中。
從研究學科上來看,企業經濟(600篇)、經濟體制改革(295篇)、金融(206篇)、工業經濟(189篇)和投資(118篇)等研究學科發文量處于排名前五位的較高水平,約占發文總量的60%。表明企業技術創新是一個涉及多學科、多領域交叉的研究主題。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企業經濟和經濟體制改革兩個學科的文獻占據了企業技術創新研究領域發文量的45%以上,表明該研究領域主要是從企業成長和企業改革兩個研究角度來審視企業技術創新這一重大問題的。
2 研究過程及發現
2.1 高頻關鍵詞分析與共詞矩陣構建
首先,企業技術創新研究文獻的高頻關鍵詞提取。運用“Data數據園10.0”文獻題錄處理軟件對1 051篇相關主題的研究文獻題錄數據的關鍵詞進行提取,并統計每一關鍵詞的共現頻次。在本研究中,把總共90個共現詞頻大于5次的關鍵詞作為該研究領域高頻關鍵詞。從高頻關鍵詞詞頻情況來看,企業技術創新中的環境規制、融資約束、產業結構升級、研發投入及其效率、商業模式創新、金融發展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是現在該領域研究的主要熱點。但從整體關鍵詞分布情況來看,目前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研究的深度、廣度和系統性仍需進一步加強。
其次,企業技術創新研究文獻的高頻關鍵詞共詞矩陣構建。使用COOC3.9軟件將上述高頻關鍵詞生成90×90高頻關鍵詞共現矩陣(見表1)。為了消除共現頻次差異較大對后續數據的進一步分析造成的不良影響,本文選用Ochiia系數將其轉換成新的高頻關鍵詞共現矩陣,得到如表2所示的高頻關鍵詞相異矩陣。共現矩陣是后續社會網絡分析的數據基礎,相異矩陣則是后續多維尺度分析的數據基礎。
2.2 多維尺度分析
多維尺度(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分析法是一種將多維空間的研究對象簡化到低維空間進行定位、分析和歸類,同時又保留對象間原始關系的數據分析方法,被廣泛用于社會學、心理學和經濟學等多學科的統計實證分析領域。其特點是將研究對象以點的形式反映在多維空間上,而對不同研究對象在某一屬性上的差異程度,則是通過點與點間的距離體現,把這種二維空間定位點圖稱為多維尺度分析空間圖。將上述高頻關鍵詞相異矩陣導入SPSS23.0數據分析軟件中,進行多維尺度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民營企業”“制造業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專利分析”“創新投入”“創新效率”和“影響因素”等高頻關鍵詞聚集在一起,共同揭示了企業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研究領域;“海外并購”“技術溢出”“全球價值鏈創新模式”“營商環境”“經濟增長質量”“區域差異”“空間杜賓模型”和“創新驅動”等高頻關鍵詞聚集在一起,共同揭示了企業技術創新的區域及國際合作研究領域;“制度創新”“金融創新”“高質量發展”“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結構升級”“研發投入”和“創新績效”等高頻關鍵詞聚集在一起,共同揭示了企業技術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領域;“產業結構”“中小企業”“公司治理”“企業成長”“制度環境”和“知識產權保護”等高頻關鍵詞聚集在一起,共同揭示了企業技術創新與企業自身成長研究領域。
2.3 社會網絡分析
將上述高頻關鍵詞共現矩陣導入社會網絡分析軟件UCINT6.0中,再運用Netdraw軟件勾畫企業技術創新研究高頻關鍵詞的社會網絡圖。社會網絡分析結果顯示:90個高頻關鍵詞的90個節點,關鍵詞節點與節點之間通過相互關聯、稀疏程度不同的網絡連線連接?!凹夹g創新”“環境規制”“融資約束”和“經濟增長”等關鍵詞周圍存在著許多較為密集的連線,其位于整個網絡的核心位置。
另外,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中,人們常常使用點中心度這一定量指標衡量各個節點在某一特定網絡結構中的地位?!凹夹g創新”關鍵詞的點中心度到達802.000,表明該高頻關鍵詞處于該網絡結構的核心地位,其平均中心度為25.867。“環境規制”“技術創新”“經濟增長”“融資約束”“金融發展”“產業結構”“風險投資”和“產業升級”等十幾個高頻關鍵詞節點的點中心度均大于平均中心度的數值??梢源_定這些高頻關鍵詞節點在該社會網絡結構中的地位應處于中心或次中心地位。
3 研究熱點主題
通過以上的多維尺度分析和社會網絡分析,近幾年來企業技術創新研究主題領域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3.1 商業模式創新研究
將企業的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相集成,并充分發揮其互動作用,即實現企業技術、產品種類和產品價值全方位提升的新型創新。但是,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受到企業技術創新的驅動,即企業技術創新為其商業模式創新提供了一定的基礎,而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卻不一定需要技術創新[6]。新一輪技術革命下的平臺型企業擁有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移動互聯網等多種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手段的技術創新,為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深化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有效的創新成果在于制造產品的商業化和產業化,有效的商業模式創新表現為一種與利益相關方形成的新交易方式、新盈利模式、新收支方式,從而影響技術創新的方向和效率[7]??傊髽I技術創新與其商業模式創新之間彼此互動支持,即企業先進的技術本身并不具有商業價值,它必須要借助一定的商業模式才能實現其商業價值,反之,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成果也必將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持。
3.2 區域及國際合作研究
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創新轉型,加強企業技術創新和區域經濟之間的合作,必定會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快速邁上新臺階。所以,應進一步鼓勵企業之間建立多種類型技術創新的區域合作,促進區域經濟協同創新發展。目前,區域經濟創新和合作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區域間的合作從貿易和資源為主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技術創新合作為主[8]。一方面,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可以借助東道國企業資金進行國際合作,減輕母國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資金投入壓力;另一方面,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突破,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效率,可以解決技術被“卡脖子”的問題[9]。與此同時,中國在工業化與信息化、工業綠色技術創新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信息資源,為我國全方位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總之,我們要積極融入全球技術創新網絡,加強與跨國企業、海外研發組織開展技術創新合作,把握技術創新的國際化發展趨勢。
3.3 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
企業技術創新是我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也是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舉措。企業作為經濟動能轉型中的核心單位和微觀基礎,如何通過強化其技術創新能力以驅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各界熱切關注的重要議題。從微觀層面來看,企業的技術創新是國家經濟持續增長的最重要驅動力之一,作為國家創新系統的核心和主體,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效率是推動我國當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10];從宏觀層面來看,技術創新不僅關乎中國產業轉型升級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更直接決定了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成為取得超額利潤的關鍵手段[11]。從發展內容來看,技術創新被認為是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而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來源的新經濟則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12]。因此,要進一步消除一切不利于協同技術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鼓勵和支持國有資本、民營資本等各類市場主體建立協同技術創新的分工協作與利益共享機制,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3.4 企業自身成長研究
企業技術創新一直被視作企業成長最強有力的推動力之一。從企業戰略管理的視角來看,企業成長首先表現為知識驅動的產品和工藝創新能力為主的內部生產系統整合能力,是影響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提升的重要影響因素[13]。管理創新是和技術創新并列的影響企業成長和發展的核心創新模式,因此企業應當通過技術和管理兩條線并行,共同促進企業自身成長。其成長邏輯是:基礎研發產生創新技術或新知識→技術創新轉化為創業機會和構想→技術開發和新企業創建過程→商業模式的確立→新企業成長[14]。加大企業內部的產品和工藝的研發投入、積極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是企業成長的重要命脈。因為企業通過對技術研發,可以獲得包括專利、專有技術在內的創新產出,可以實現新產品的研發、新工藝與新環節的創造,實現變動成本的降低,迅速并較大份額地占領市場,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從而提高企業自身成長水平[15]。
4 結語
從未來研究趨勢看,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研究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4.1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問提升問題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核心技術長期“突而不破”,是我國工業企業提升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的最大障礙。從創新投入結構來看,基礎研究投入不足是限制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16]。近年來,世界范圍內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應用的轉化周期正在不斷縮短,創新周期各階段的邊界愈發模糊,國際競爭表現出明顯的沿創新鏈條前移的趨勢[17]。目前,我國很多產業雖然具有一定的規模,但缺乏產業知識基礎,產業知識積累嚴重不足,被鎖定在價值鏈的“低端”環節,產業附加值不高[18]。因此,以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為目標,除了要求制度環境能夠為企業的長期基礎研究投資降低不確定性、改革金融市場以降低創新成本、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以降低企業的創新風險等,還要對科研管理制度做出調整,為科研機構與生產部門的協同合作提供更強的激勵[19]。
4.2 知識產權保護下的創新要素市場問題
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和創新要素市場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重點。對企業創新動力的激發是以各類企業能夠公平競爭為前提的,但我國長期存在創新意愿與創新能力不匹配的矛盾,大企業占有大量創新資源但創新動力不足,而廣大中小企業有著強烈的創新意愿卻難以獲取關鍵的創新資源,這就要求必須有一個有效的創新要素市場,保證創新要素的價值得到最大利用[20]。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知識產權工作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尤其是近年來發達國家不斷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強度,我國企業面對的知識產權問題日趨復雜,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適當的知識產權保護強度,能夠對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產生積極影響[21]。我國近年來對《著作權法》《專利法》和《商標法》等進行了修訂,形成了包括專利、著作權、商標和軟件等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但我國現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整體性不強[22]。此外,很多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政策法規存在層次較低、多頭管理、執法力度較弱等問題。
4.3 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建設問題
在產業分工細化、制造業與服務業進一步融合以及新工業革命的影響下,產業競爭模式正在改變,產業技術往往呈現鏈式和網絡式形態,以創新為基礎的產業競爭超越了單個企業的能力邊界,越來越多體現為技術標準和技術平臺之間的競爭[23]。目前,中國有相當數量的產業,尤其是傳統制造產業,尚未形成創新社會網絡,更沒有形成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因此,促進各類創新主體就位、形成創新群落和創新網絡,以核心技術和基礎平臺型技術的進步帶動生態系統建設將是技術創新工作的重要內容,政府要轉向通過基礎研究、共性關鍵技術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等間接手段,構建起一套支撐產業技術創新、引導企業轉型升級的基礎機制[24]。
本文的研究尚有不足,首先是相關研究文獻數據的選取范圍界定在CSSCI來源期刊,篩選主要是以主題和篇名為主,篩選主題詞較為簡單,可能遺漏一些重要和有意義的文獻,對研究結果和結論產生一定影響。其次是本文研究樣本未涉及國外學者有關研究成果,無法進行必要的國內外比較研究,隨著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相關理論和現實問題仍須進行更深入系統的研究。
注釋:
①Data數據園10.0軟件由微信公眾平臺“學術點滴”和“文獻計量”團隊聯合開發,用于多種類型文獻數據挖掘和分析。
②COOC軟件由微信公眾平臺“學術點滴”和“文獻計量”團隊聯合開發,用于多種類型矩陣和網絡圖譜快速制作。
參考文獻:
[1] 謝其軍,馮楚建,宋偉.合作網絡、知識產權能力與區域自主創新程度: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J].科研管理,2019(11):85-94.
[2] 何文彬.數字賦力中國制造業重構動能效應測度[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0(12):40-44.
[3] 李民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自主創新的重要論述研究[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9(12):11-19,103.
[4] 倪靜潔,吳秋生.內部控制有效性與企業創新投入:來自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證據[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0(9):70-84.
[5] 曹平,陸松.信息技術產業創新社群網絡研究和模擬仿真[J].管理現代化,2020(4):29-39.
[6] 趙愛英,牛曉霞,沈子蘭.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難點及其路徑[J].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20(6):49-57.
[7] 王水蓮,常聯偉.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聯動結構與創新機制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3(1):53-60.
[8] 陳海波,姚蕾.生產性服務進口對中國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效率的影響研究[J].價格月刊,2019(1):50-57.
[9] 韓科振.自主創新與技術溢出對我國綠色技術進步的影響研究:基于面板門限模型的實證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0(7):149-153.
[10] 郭敬生.論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價值、遵循、機遇和路徑[J].經濟問題,2019(3):8-16.
[11] 冉戎,聶軍,謝懿.地區社會資本對企業協同創新的影響研究[J].科研管理,2020(12):82-92.
[12] 錢旭潮,范苗苗.企業技術創新成長階段的內涵、特征與條件[J].管理現代化,2019(3):52-54.
[13] 韓晨,高山行,王欽.政府支持提升企業財務績效的機理:雙核創新的多重中介效應[J].軟科學,2018(9):34-38.
[14] 余維新,熊文明.關鍵核心技術軍民融合協同創新機理及協同機制研究:基于創新鏈視角[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0(12):34-39.
[15] 劉睿智,王京.技術競爭導向下的創新投入與企業成長性:來自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調查數據[J].財務研究,2021(1):94-103.
[16] 劉再起,肖悅.新冠疫情下的國際經濟格局與中國暢通“雙循環”的發展路徑[J].學習與實踐,2021(2):21-30.
[17] 王書華,李曼寧.研發資本及其空間溢出效應對知識創新的影響研究[J].軟科學,2021(5):85-92.
[18] 張繼彤,張靜雨,蔣伏心.“十四五”時期中國創新政策體系建設構想[J].江蘇社會科學,2021(1):44-51,242.
[19] 江小涓,孟麗君.內循環為主、外循環賦能與更高水平雙循環: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J].管理世界,2021(1):1-19.
[20] 黃興國,彭偉輝,何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技術創新網絡演化與影響機制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20(4):50-57.
[21] 李鐵成,劉力.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系統的政策體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8):19-27.
[22] 呂鐵,李載馳.數字技術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基于價值創造和價值獲取的視角[J].學術月刊,2021(4):56-65,80.
[23] 杜爽.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的結構性特征及發展路徑[J].經濟縱橫,2021(4):79-86.
[24] 龐瑞芝,涂心語,嚴曉玲.產品市場競爭與知識溢出如何影響企業研發:基于多維空間鄰近的實證識別[J].產業經濟研究,2021(2):1-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