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書山有路勤為徑”,字面理解,書“徑”即通往“書山”的路。而書“境”,對教育人來說,是通過閱讀之路提升精神之境、凈化心靈之境、拓寬教育之境,讓教育生涯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于我而言,求學之路,教育之途,生活之中,書籍一直伴我左右。書中的南風田野,書里的星辰大海,都不斷直擊我的心靈。身體勞頓之時,一茶一書,即可褪去一身疲憊。遇到困惑煩憂時,打開書籍尋求解決良方。冥思職業人生,也是書籍拓展了教育的空間和視界?;赝皬健保捉酪芽捎|及的書“境”,似乎有些感悟,愿與大家共勉。
以書為友,重塑自己。與書為友,可與歸有光回憶項脊軒,耳聽萬籟和鳴,眼觀明月半墻;可與陶潛攜手看閑云野鶴,東籬采菊悠然自得;可與蘇軾在充滿靈性和哲思的世界詩意棲居,同品“腹有詩書氣自華”;可與王冕同畫“墨梅”,錘煉一身清氣……教育人要善于與昔人對話,開闊所觀,縱橫文墨書海,潤澤心性,悟修身、正己之道。此乃提升教育人格之良境。
以書為槳,思想為舵。書可作船槳,劃如何?故讀書亦有法,如今走馬觀花式的快速閱讀、碎片閱讀甚至誤讀,更難達到智周萬物、道濟天下的境界。讀書需將思考融入其中,方可知其精髓?!墩撜Z》所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善而讀,融于所思,方能一葦以航,架設教育理念通往實踐的彩虹之橋,體悟教育人生真諦。
以書為斧,破冰前行。書籍可作利斧,鑿碎堅冰,助我們跳出固化的教育思維模式。而今,“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核心素養的高標準要求、育人方式的改進任務,都在提醒我們:要用閱讀的力量,鑿破內心的壓力和程式化的框架。我們要引領兒童在書籍溫暖的懷抱中,將鑿冰而行的個體力量傳至社會,匯聚磅礴之力,共塑更明亮、更美好的精神世界。
談及書“徑”和書“境”,白居易讀書讀到胳膊肘磨出老繭,口唇生瘡,仍孜孜不倦。盧梭因為邊做事邊讀書,被師傅打,書被撕掉、燒毀,依然不改閱讀的初心。我們熟知的數學特級教師華應龍,把讀書視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節假日、閑暇時、旅途中,總是擠時間讀書,每次讀書,都隨時寫批注。大量的閱讀使他們走上治學之路,成為了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教育家。有人說,當下有一個可怕的現象,就是一群不太愛讀書甚至不讀書的人,在教著一群正需要讀書的人。教育人讀書,是必經之路。蘇霍姆林斯基說:為了一堂課,我是一輩子都在備課的。教師是帶著豐厚的閱讀史來教書育人的,理應是最愛讀書的群體。讀書不僅要成就自己,更要成就學生的人生,這也是教育者的最高境界。為師者,當與書為友,以書為槳,以書為斧。書“徑”幽長,書“境”深遠,有幸同行。
(作者系江蘇省南京市漢口路小學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
324650058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