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錄

【摘? ? 要】近年來,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關愛,成長中也缺失教導,導致這些學生的成才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因為他們沒有傾訴對象,與外界的接觸少,慢慢地就形成了性格孤僻、不愿與人交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本文就這些問題,具體分析了關于農村留守學生幾種心理問題的表現,并提出了幾點有效措施,希望能給教育工作者帶來參考價值。
【關鍵詞】農村初中;寄宿留守生;心理問題;具體表現
中圖分類號:G4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36-0004-02
Specific Manifestation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Boarding Left-behind Students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First Middle School of Hezheng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ZHANG Xuelu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left-behind children lack the care of their parents and lack of teaching when they grow up, resulting in the lack of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are for the success of these students. Because they have no object to talk to and have little contact with the outside world, they gradually form psychological barriers of varying degrees such as withdrawn and unwilling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Based on these issues, this article specifically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of sever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left-behind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effective measures, hoping to bring reference value to educators.
【Keywords】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Left-behind students in boarding;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pecific manifestations
一、寄宿制留守初中生心理問題的具體表現
(一)自卑自負
很多寄宿制的學生和他們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少,缺少父母的關愛,逐漸形成了自卑、自閉的性格。留守孩子因為得不到父母很好的保護,從而面對事情變得膽小、膽怯,和父母長時間失去交流和溝通,導致其面對很多事情都缺乏自信心。父母在外打工的學生也更容易被別的孩子欺負,很容易被同齡孩子看不起,在心理上造成了一定影響,出現孤僻的性格。由于自卑,所以他們不愿與同齡人一起玩耍,經常獨來獨往,很難與身邊的人相處,對于教師的關心也不愿意接受,認為是在干涉他們的生活,與教師相處也顯得較為拘謹。這些學生由于產生了自閉心理,回到家寧愿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不愿出去。
(二)焦慮過敏
在課堂上,留守學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聽講。對于課堂上回答問題更是因為怕被教師點名結果回答不出來而過分擔心。在進行知識測驗時,碰到難題就過分擔心自己會解答不出來,平時容易解答的題目,一到考試就因為緊張而不能進行解答。不僅導致失分,情緒上也會受到影響,更是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碰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是一個“怕”字,受到別人批評時,心里總擔心會發生什么意外的事或總覺得有什么事沒做好。
(三)攻擊性強
一些學生會將很多沒有惡意、無攻擊性的行為故意曲解為有心的舉動,比如別人不小心踩了自己一腳時,不僅要進行語言上的謾罵,還要反踩別人一腳。
(四)自私自利
大部分留守學生因為父母不在身邊,會將他們托付給祖輩一起生活,由于祖輩們的溺愛,導致留守學生產生自私心理,內心狹隘,出現一點得失心理都會斤斤計較,甚至耿耿于懷。他們通常的很多言行表現出凡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顧他人感受,通常情況下遇事只考慮自己的利益。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不中意的話時也會情緒激動,只要不順心,就會亂發脾氣,對于教師的評判,不會虛心接受,而是頂撞教師。
(五)逆反心理
很多留守初中生經常會出現反擊行為,就是通常所說的逆反心理。這種心理在當今學生當中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不過,在寄宿制留守學生的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主要是因為,在留守學生看來,教師的批評和管教是在限制他們的行為,而不是真正為他們的成才帶來益處,是對他們自尊心的傷害。因而經常把自己放在教師的對立面上,反其道而行之。
二、解決寄宿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的意見
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正處在反叛時期,他們的很多行為在教師和大人眼里是異常的。很多留守學生會出現心理問題,他們具體表現在情緒不穩、自身認知不夠、人際關系緊張、攻擊性強等。這些問題在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留守學生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所以,我們建議在農村寄宿制學校中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強對留守學生的心理疏導。
(一)加強對農村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寄宿制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比較多,而學校不僅要注重文化素質教育,更應該注重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因為留守學生的特殊性,學校應當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通過不同形式的心理活動課,讓他們的情緒得到良好的調節,提高留守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其心理問題的產生。
(二)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校本教研范圍
在校本教研上,以課程教學為主,適當在教學中增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對于留守學生而言,心理問題不能僅依靠心理教師,而學校和教師才是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場所和責任人。學校在編制校本教研的內容時,要對全體的教師進行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內容的培訓,讓教師也能掌握疏導學生情緒的技巧和方法,并在各個學科中有效地結合心理教育相關知識進行教育,在學生遇到學習和生活問題時,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教師經過培訓后,也能以一個健康的心態面對學生,有效開展教育工作。
(三)豐富留守學生的業余假期生活
很多寄宿的留守學生,在遇到節假日和周末的時候,不能像其他寄宿生一樣興高采烈地回家和父母團聚,因為他們和父母不能相見,他們很難真正體會到回家的幸福感。作為學校,只能盡量做到讓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滿足,多開展豐富的業余活動,讓他們不再因為不能回家而內心感到孤獨。
1.開展社團活動。學校可以讓團委和學生會帶頭,開展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讓有興趣愛好的學生以及有特長的學生積極參與到社團活動中。讓他們不會因為不能回家而感到孤獨,加強和他人的交流,獲得內心世界的愉悅,避免孤僻、自卑、不合群的問題出現。
2.在節假日和周末開放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留守學生可以利用假期、周末到圖書館進行知識的學習,積累課外閱讀知識,為將來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校可以在電子閱覽室免費讓學生進行綠色上網,讓他們可以放松心情,多與外界接觸,了解實時資訊和社會動態,這樣有利于緩解留守學生的心理壓力,避免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
3.在寄宿制學校中開展“溫馨之家”活動。學校和教師要對學生宿舍內部加強團結,陶冶學生的情操,給他們創造一個溫馨、舒適、健康的宿舍環境,調動寄宿生學習和生活的積極性,營造“家”的氛圍,促進宿舍生活的和諧,讓寄宿生感受到如同家一般的溫暖。
綜上所述,因為寄宿制留守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我國義務教育中要高度重視的,因為這些學生長時間缺乏家庭的關愛與溫暖經常會出現心理問題。雖然,學校已經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來幫助這些寄宿留守初中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待教師和學校進一步完善教育機制,為留守學生創造更多有利條件,一定能逐步解決農村留守學生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規劃課題“基于班主任視角的農村初中寄宿留守學生的心理問題與對策研究”;“淺議農村初中寄宿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的具體表現”(課題立項號GS[2020]GHB2310)課題研究成果論文。
參考文獻:
[1]葉玲.淺談農村寄宿制初中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文淵(高中版),2019(08).
[2]王克東. 農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6(01).
[3]王金霞.試論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與教育對策[J].好家長,2019(34).
[4]郭志豪,張五嵩.寄宿制初中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困難的輔導策略[J].明日,2019(19).
[5] 王新麗. 農村初中寄宿制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 商情,2020(05).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