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軍
【摘? ? 要】初中體育是中考的重要科目,其中足球運球環繞標志物是必考的一項運動,有效地進行足球運球繞桿技術教學,提高學生足球運球繞桿能力,為其升學考試以及提高自身體育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接下來本文先是分析了影響足球運動繞桿技術的因素,之后探討提高中考足球運球繞桿技術的有效策略,以期為其他教師教學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中考;足球運動;饒桿技術;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84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36-0024-02
Analysis of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Football Dribbling Skills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Nanhua Junior High School of Gaotai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XU Jun
【Abstract】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Among them, football dribbling and surrounding markers is a must-test sport. It is effective in teaching football dribbling and circling in time,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to dribble and circling the club, and for their entrance examinations and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one's own sports ability. For this reason, the following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football dribbling technique, and then discusses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football dribbling technique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hoping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other teachers in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Football;Dribbling skills;Effective strategy
當前時期我國主要以發展素質教育為主,在此背景下體育學科也是考察的重點學科,主要讓學校與學生都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目前也有很多地區加入足球運球繞桿技術方面的考察能力,因此提高學生足球運球繞桿技術是廣大教師應深入研究的重點課題。足球運球繞桿技術是足球運動的一項基本技能,考查學生球性的同時,又能考查學生加速與變相等方面能力,實際上也是學生體育素養的考查。因此,如何才能提高學生足球運球繞桿技術呢?筆者就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影響足球運球繞桿的技術
通過分析中考足球運球方式可知,對學生運球繞桿速度產生影響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運球方式。從運球的方式來看,主要有雙腳交替運球與單腳連續運球兩種。運球時要保證不要觸碰足球,并于標志桿前側約50cm處觸球一次,全程以雙腳運球為主,保持動作流暢,輕松穩定變相。第二,運球技術。學生已經學習過集中運球方式,即腳背內側運球、腳背正面運球與腳內側運球三種。從這三種運球方式的腳觸球面積來看,更容易控制球滾動與球的方向,且繞桿子時學生可以左右腳交替運球變換方向,更容易掌握。第三,控制運球方向。運球時不可將標志桿碰倒,運球距離也需要考慮,因此練習者可于運球過程中更好地控制與調整運球方向。運球方向主要由球與腳的接觸點與后蹬擺腿時用力方向這兩部分決定,也與球運行速度與運動者跑動速度有密切聯系。練習者需要快速調整跑動速度,及時改變推撥球力量等。也可通過拉球與撥球等改變運球方向,有效糾正運球方向與控制速度。第四,桿間觸球與跑動頻率。要想快速且穩定運球需要保證在固定的距離內合理觸球與科學規劃跑動速率。但是跑動速度與運球距離二者是互相影響又互相關聯的,無障礙的情況下運動者需要加大跑動幅度,增加推撥球力量拉大運球間距,以此實現快速跑的目標。通過加快跑動頻率以及增加觸球次數運球也能提高運球效率。
二、提高中考足球運球繞桿技術的有效策略
(一)培養學生興趣,提高訓練主動性
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在促進其主動學習方面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且初中生更喜歡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且學習的效果也更理性。反之則沒有多大學習積極性,學習效果也不如人意。對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訓練教學中應逐步通過培養學生對足球運球繞桿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技術能力。體育教師可以以足球運動的影響力為基礎,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給學生呈現熟悉的足球明星的比賽視頻、訓練視頻等,以此起到鼓舞學生的作用。班級中的女學生與男學生相比,訓練興趣要低得多,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舉例上個世紀末優秀的女足運動員孫雯,刺激女學生以這位優秀的女運動員為榜樣,刻苦訓練,做好各項體育項目,如此才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育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對學生而言也能為其掌握扎實的技術動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寓教于樂,加大力度訓練學生的體能
足球運動與其他運動相比,是一項需要耗費很多體力的運球,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身體素質,這也是提高學生訓練有效性的保證,也是學生正常學習與生活的基礎。訓練學生的體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練習負重,提高學生身體靈活度。足球運動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身體靈活度,且在訓練足球運球繞桿技術時需要學生折返、轉彎與快跑等,學生在聯系負重的過程中也能讓自身身體更加靈活,提高學生控球與運球能力。比如,可以在學生小腿上捆沙袋或者應用啞鈴等方式進行負重訓練,以此提高學生體能與身體靈活度。其次,重復訓練。教師可以讓學生重復訓練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內容,這主要是因為運動量較大,學生可以以自身實際情況為基礎調控運動量,避免負荷運動,切實提高學生運動靈活性。最后,游戲訓練。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協調能力、靈敏程度與思維能力等,讓學生身體與智力二者均得到良性發展。比如,學生在進行“丟手絹”活動中也能逐步提高自身靈活程度,訓練學生扭轉、跑等能力,提高學生自控力,在愉快的訓練中增強體能。
(三)分步練習,打好堅實基礎
學生練習足球繞桿技術需要培養學生的靈敏度與速度,還需要具有良好的球性。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分步練習,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一方面,熟悉球性,提高學生控球能力。良好的控球能力是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足球運球繞桿的關鍵,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球性提高學生控球能力,在入門階段就需要讓學生體會發力大小對足球速度的影響,掌握發力的方法。此外,引導學生快速適應雙腳運球,便于在繞桿時加快速度,提高學生控球能力。但是這個過程中可能遇到一些問題,切不可急功近利,需要掌握扎實的基礎動作,之后在實踐中形成良好的習慣。另一方面,逐步加大訓練難度,增加技術動作訓練。學生熟悉了球性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帶球加速。在此之后讓學生試著運球繞桿練習,之后帶球慢走再到慢跑。熟悉了這項流程之后可以逐步提速,讓學生通過撥球、顛球或者拉球等提高自身對球性的熟悉程度,讓其掌握更加熟練的技術。
(四)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綜合技能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對學生綜合技能的培養也變得越來越重視,而足球運動作為學生必考的一項運動,它所涉及的內容往往比較多,要想學好此學科必須掌握一定技巧,同時基礎知識也要扎實,可以說,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比較強。所以,新時期對中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日常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還應當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因為落后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現代學生學習需求,反而會影響他們原有的學習熱情,為此教學中應結合學生實際狀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來提高控制足球的能力,進一步讓學生更加熱愛足球運動,并積極主動參與到足球教學活動中,這對學生未來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比如,在進行相關足球運動項目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狀況進行分組式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教師也要參與到活動中,以便于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而同學之間也要做到相互監督,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彼此足球運球繞桿技術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因為不同的人的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特別要加強對基礎技能較差的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從而通過強化訓練,讓其整體控制足球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結語
總之,教師在訓練學生足球繞桿技術時,需要以足球運動的特性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循循善誘,讓學生對該項技術的訓練產生興趣,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如此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為學生學習與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足球運球繞桿技術,為國家培養更多體育健兒。
參考文獻:
[1]李斌.提高中考足球運球繞桿技術的有效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9(32).
[2]孫國璽.如何提高中考足球運球繞桿技術的有效策略[J].考試周刊,2017(A4).
[3]焦建建.如何提高學生足球運球繞桿技術的穩定性[J].休閑,2019(36).
[4]馬斌.提高中考足球運球繞桿技術的有效策略[J].天津教育,2020(04).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