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來穎
(浙江省瑞安集云實驗學校 浙江 溫州 325200)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唱譜也可理解為是視唱,是通過對樂譜符號準確、生動的音響再現(xiàn)。通過唱譜,把符號變成聲音,這是一種綜合性的技能訓練。作為音樂學習的重要技能,小學階段教師如何更有效地提升學生唱譜能力,使其快樂地主動地投入到唱譜活動中。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經驗,尋找更有效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就該問題,筆者提出了幾點有效的方法。
音樂課程基本理念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學生在學唱簡短、結構比較規(guī)整、耳熟能詳的歌曲時,往往學習的興趣高漲,積極性特別強,那么此時也是教師鼓勵學生唱譜的好機會。教師從簡短淺易的素材入手,憑著學生對旋律的熟悉感引導進行唱譜。教師引導學生正確劃拍,對個別難點進行適當引導,難點就能迎刃而解。孩子們唱著朗朗上口的歌譜,自信心倍增,唱譜的樂趣油然而生、唱譜的熱情隨之迸發(fā)。
為了更有效地激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筆者制定了視唱闖關達人的通關曲目。經過實踐,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明顯。當孩子們享受唱譜過程的愉悅,激發(fā)了學習的動力,成為學習的主人,唱譜技能訓練將煥發(fā)活力,孩子們能唱出更準確的旋律、更美妙的聲音!

反復、重復不變的演唱,往往會影響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有所設計,豐富演唱形式,結合多種形式的演唱對視唱的進行梯度式提升,讓歌譜唱得更好。比如:當學生齊唱歌譜比較熟練時,我運用擦除法鼓勵個別學生或小組進行挑戰(zhàn),先把多次出現(xiàn)的音符去掉,然后逐一將個別樂句的歌譜去掉,最后全部歌譜消失,再讓孩子們一起唱唱。經過齊唱、獨唱、小組唱等多種形式,在擦除的挑戰(zhàn)游戲中學生的能力逐漸提升,反復演唱卻并不枯燥,歌譜銘記于心,興趣盎然。
在歌曲教學中,常常會出現(xiàn)樂句相同或相似的旋律。我通過變化角色演唱的形式,讓學生在師生、生生合作下輕松地記住旋律,最終學會歌曲、唱好歌。如:二年級《乃喲乃》的歌譜學習中,全曲雖然只有135三個音,但樂句都很相似,容易混淆。通過師生接龍唱,先引導學生接龍唱準531,再通過互換,生生分組接龍,男女生接龍,讓學生更好的唱準唱好歌曲。這樣的學唱過程,學生非常喜歡,也學得積極,旋律記憶也深刻的印在心中。
小學階段教材歌曲中還有比較多的合唱作品。歌譜的訓練不僅可以有單聲部練習,更提倡多聲部的輪唱、疊加、合作練習。融入多聲部的訓練,可以實現(xiàn)對孩子們反應能力以及思維敏捷性的訓練,讓孩子們在合作中提高視唱能力,享受合作樂趣,激發(fā)孩子的演唱興趣,迸發(fā)內心強烈的歌唱欲望。
3.1 堅持恒拍練習。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有意識地對學生進恒拍訓練,并逐步提升學生內心音樂聯(lián)覺的能力,感受穩(wěn)定的節(jié)拍。如:恒拍律動。從低段開始,聽樂或朗誦童謠結合拍手、行走、傳遞游戲等律動對學生進行恒拍的感知訓練。積累恒拍的感性經驗,實現(xiàn)恒拍的情感體驗。又如:在練聲、演唱中有效運用節(jié)拍器來穩(wěn)定節(jié)拍。使學生體驗和感受穩(wěn)定的、持續(xù)的拍子。
3.2 唱譜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劃拍。在教材中沒有顯性要求劃拍,但事實上劃拍對節(jié)奏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比如:附點、切分、弱起等節(jié)奏,學會劃拍讓唱譜變得容易。如:二拍子基本動作為:打下去是正拍,彈上來是反拍。三拍子,劃三角形。在節(jié)奏教學中滲透劃拍的學習,讓劃拍成為習慣。逐步引導學生自己劃拍,唱足拍子,唱對拍子。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
3.3 視譜中關注節(jié)拍的基本規(guī)律。在演唱歌譜時,音樂教師不但自己的范唱要融入歌譜拍子的律動感,還要有意識、有要求地引導學生在視唱時注意樂譜上的基本節(jié)拍,在實際演唱時要有節(jié)拍感,掌握強弱的適度。小學學段常規(guī)的拍子為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六拍子。
對待樂譜中的非常規(guī)節(jié)奏要注意。如:切分音,改變了音符原有的強弱關系,在視唱時我們注意引導強弱位置的變化。如:四年級《土風舞》這首歌曲運用了大量的切分節(jié)奏,讓歌曲充滿了動感。筆者通過節(jié)奏游戲、聆聽歌曲、律動等方式讓學生充分體驗和感受切分節(jié)奏的強弱關系,在演唱歌譜時引導孩子們主動尋找切分節(jié)奏。通過多種接龍演唱的形式,最終輕松演唱全曲的歌譜。
4.1 妙用圖譜。圖形譜是通過實物、點、線等圖形或符號將抽象音樂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以體現(xiàn)旋律線條的走向、節(jié)奏的長短和音的強弱等。借助圖形譜,營造的活潑生動的情境,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去。抽象的節(jié)奏、旋律的起伏、音的高低等轉化成一眼就看的見、摸的著、感受的到的圖形,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更有效地輔助歌譜的演唱。
4.2 活用手勢。在唱譜時,學生常出現(xiàn)音準、節(jié)奏問題,除了運用圖形譜以外,手勢運用也十分有效。手勢是人體最重要的無聲語言,有時通過一個簡單的手勢就能明白,并加深體會。柯爾文手勢作為教材中特別指出的手勢,實用性非常強。如:在執(zhí)教四年級《蕩秋千》一課時,歌譜里有多處大跳,音高比較難把握。我形象地融入音符蕩秋千,運用柯爾文手勢來表示音的高低,進行直觀的教學,音高形象化,幫助學生解決歌曲中的音準問題。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的發(fā)展能力、心理特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的運用圖譜、手勢,將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可以更直觀的引發(fā)學習的欲望,激發(fā)學習興趣,發(fā)展唱譜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我們的教學也需要與時俱進。現(xiàn)代技術可以讓學生足不出戶的進行主動學習。
筆者運用現(xiàn)代軟件CS進行歌譜教學重難點的微視頻錄制進行授課,讓學生更好的做好課前的預習與復習。如:筆者執(zhí)教的《花非花》一課中,用PPT里的繪圖工具進行繪制動態(tài)圖形譜。通過編輯形狀、設置頂點、將歌譜演唱與圖譜有效結合,給學生帶來直觀鮮明的感受音的高低起伏,感受樂句的走向,節(jié)奏長短。將重難點樂句的歌譜學習與教師范唱結合,運用課件標注引發(fā)思考,突破難點。經過對學生在線學習的情況的匯總,檢查,發(fā)現(xiàn)預習效果較好,尤其是重點樂句的學習效果明顯。
當然,優(yōu)質的軟件更能激勵學生有效的識譜、唱譜、歌曲創(chuàng)編。筆者推薦學生利用TT作曲家、EOP簡譜大師軟件、庫音樂音樂軟件進行創(chuàng)編。學生們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的興趣,對歌譜學習興趣更加主動積極。
近年來,課堂樂器在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越來越普及。《溫州市小學音樂學科教學常規(guī)(試行)》中指出器樂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器樂學習的興趣,輔助識譜教學,強化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的落實。
筆者一直堅持將口風琴課堂器樂進課堂。經過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了提高,唱譜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口風琴引進音樂課堂,滿足學生學習樂器的愿望,從而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濃厚興趣,提高音樂素養(yǎng)。口風琴的彈奏結合視唱教學,對提高音準和視譜能力效果十分顯著。課前、課上、課后、學生不在依賴于老師給出音高輔助,他們從自主彈奏到合作演奏,以奏助唱,提高了唱譜能力。在同伴互助中,由各組的小樂手組長帶頭進行,孩子樂在其中,互學互助,受益良多。
總之,教師是學生發(fā)展的引路人。相信我們音樂教育者在探索提升學生唱譜能力之路上,結合學情,循序漸進,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將會有更多的孩子綻放自信的笑容,會有更多的孩子唱響美妙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