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華
當君臨天下的寒潮從西伯利亞鋪天蓋地長驅直入,江南的每一戶家庭都將面對嚴峻的考驗。人們穿上最厚的羽絨衣在寒風里奔走,千家萬戶啟動各種方式取暖,而裸露在外的水管、水表、水龍頭就只能獨自忍受寒潮的百般蹂躪了,其后果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凍結。水的生命在于流動,流動的水突然結冰止步,早起的市民睡眼惺忪地發現,水龍頭里沒水流下來了!
天哪,沒水了,沒水洗漱,沒水沖馬桶,沒水沏茶沖咖啡,沒水燒早飯,原來我們每一天精彩無比或者平淡無奇的生活都是從使用自來水開始的,斷水,無疑是現代城市里最難以忍受的災難。
于是在這個城市的清晨,大面積的焦躁一齊沖向自來水公司的服務熱線,擁擠在話務員面前的報修電話明白無誤地顯示,一場寒潮帶來的危機已經來臨。
最觸目驚心的形式是爆表。水表被冰凍脹裂了,太陽一出來,水流得滿樓道都是,在許多老一點的小區,這樣的場景很容易見到。在被稱為“世紀寒潮”的2016年,全蘇州城五十萬自來水用戶里,竟然有兩萬多戶的水表爆了!
而在今年,2021年伊始,盡管氣溫也一度降至攝氏零下七至八度,是六十年一遇的強寒潮天氣。自來水公司早已備下三萬只水表,但只用上了數百只。

搶修水表
因為自來水公司對此早有預案,他們修編了《2020年—2021年冬季低溫供水保障預案》,指揮以供水服務熱線和網上營業廳、微信營業廳為主軸的維護搶修聯動力量。這些預案的緊急程度隨著溫度計上紅色汞柱的降低而上升。溫度降至零攝氏度時啟動一級預警,全員戒備;溫度降至零下5攝氏度時啟動二級預警,進入警告狀態;突破零下5攝氏度為寒潮預警,那就是江南地區罕見的低溫了。
氣溫降至零攝氏度一級預警時供水還不會有什么問題,但警告黃燈亮起,必須警覺起來。
進入二級預警就如同紅燈閃耀,一有險情發生就必須立即出動,盡快排除。但是由于近兩年結合老新村改造,自來水公司做了大量細致的防凍保護措施,樓道里所有的立管都包上兩公分厚的保溫泡沫。后來發現這兩年的最低氣溫越來越低,他們又將保溫泡沫加厚到五公分,等于給水管加了一件棉衣。同時水表箱里的水表保溫套也全部換成厚的,表箱里也墊上了泡沫撐板,重新做了密封,人們把這叫做給水表“穿衣戴帽”。所以除了個別老小區里環境特別惡劣的地方“吹穿堂風”,會出現水管凍結現象,一般不會有大問題。
氣溫將降,寒流未至,市自來水公司供水管網管理所養護科的師傅們早就出動了,他們及時把數以千里計的供水主管線都巡視一遍,叫做“巡線”。“巡線”的重點是水管過河時裸露在外的水管透氣閥,仔細檢查包裹的保暖“外衣”是否松落,透氣閥里面有一個漂浮球,如果外面的冷空氣滲入,球就會凝結起來,緊貼蓋子,透氣閥不透氣,會對水管造成影響,甚至停水。這些大口徑水管一旦出現問題,影響的就是一大片,就是千家萬戶。在這一點上,這些巡線師傅不敢有絲毫懈怠。
他們還針對姑蘇區少數老舊小區存在房屋建成年代較久、門窗缺失、保溫性能差等實際情況,寒潮來臨前先后開展兩輪整改普查。對航西、航運、仁安、保興里等區域內的水表,在原有保溫措施的基礎上,又在水表箱內加塞棉絮加強保溫,先后完成約一萬五千片棉絮的填塞工作。
供水主管線與水表都頂住寒潮壓力了,但今年凸顯另一個問題,住宅內部的水管凍住了,不少住戶反映,2020年的最后一天家里沒水,元旦后回暖,就解凍來水了。
所以我們在這次寒潮降臨前,會在各種媒體上看到防寒告示,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每晚臨睡前將水龍頭保持滴水連線的狀態。這樣水管里的水一直保持流動,就不會將水管凍住。可是我們好多住戶對此不上心,特別是租住者,缺乏保護意識,白天在外,晚上粗枝大葉,沒有警惕,到第二天早上發現沒水了,為時已晚。
市自來水公司通過積累的大數據分析,研判出這類情況多集中在一些老小區,建筑為磚混結構,沒有防寒保溫層,導致內部水管凍結。于是他們借鑒常州、南通等比蘇州更冷的地區經驗,采取個別區域夜間限時性供水的措施,作為應對住宅內部水管凍結的對策。從1月6日到8日,每晚9:30在那些篩選出來的小區關閥停水,第二天早上6:30開啟閥門供水。這樣水管里沒有水了,住宅內部的水管就不會被凍結。
這樣的應急措施是有效的,但也給自來水公司的維修師傅帶來了巨大的工作量,他們必須在相關小區的樓道上貼告知單,提醒大家貯水,把水管放空。然后在晚上9:30之后到一個個小區關閉閥門;第二天清晨5:30就起床,6:00趕到現場做準備,開啟閥門。
今年寒潮雖然最低溫度與2016年的“世紀寒潮”相似,都達到零下七八攝氏度,但在造成的危害程度上卻要小很多。這當然是因為經歷過“世紀寒潮”的洗禮,我們的自來水公司早已修練內功,嚴陣以待。
讓我們重溫那次大寒潮留給我們的記憶。
那是2009年之后最兇險的一次綿延大半個中國的極寒事件。
先讓我們從五年前的高天俯視一下這次波瀾壯闊的寒潮:
2015年底的北美地區上空,一次大氣長波調整誘發了系列溫帶氣旋活動,一串溫帶氣旋接連橫過北大西洋,將溫暖的空氣從低緯度地區源源不斷地運輸到高緯度地區,穿過英國、挪威,直達北極點。12月29日傍晚北極點氣溫-35.4℃,第二天上午北極點氣溫1.1℃。一夜之間,北極點氣溫驟升超過35℃,一舉突破冰點!對這次突變,有人擔心北極海冰,有人擔心北極熊的生存,很少有人想到,那只是一個月后東亞世紀寒潮的序曲。我們且把“北極濤動”“正相位”“氣壓差”這些氣象專業術語放置一旁,通俗說來,就是作為冷空氣根據地的北極,被暖氣團鳩占鵲巢,冷氣團被迫南下。于是勢大力沉的極地渦旋來了,寒潮席卷大江南北。
蘇州古城最低氣溫達零下八攝氏度!
供水熱線被打爆了,許多市民家里沒水。“沒水就是凍結了,特別是很多老新村,蘇安啊,朱家莊啊……然后就是大面積爆表,到處都在漏水。我們這邊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有三四百個搶救工單,那時我就在朱家莊,幾天幾夜,當時情況蠻嚴重,一回暖滿地開花,全是水”。市自來水公司供水管網管理所用戶管理科科長崇德偉回憶起世紀寒潮,當年景況猶在眼前。
“我大概有三四天沒回家。我們所有接電話的人員,全是輪班倒,沒有下班時間了。如果是上了夜班的,就在旁邊休息休息,起來吃個方便面又開始接電話。”供水熱線的客服中心主任助理許靚就像在說昨天發生的事情。
“那時,我們的話務接待量已經沒辦法統計了。我們共有三十路電話線,用戶電話可以進來。進來以后,我們就排十個等待,用戶那邊就會聽到我是隊列一、隊列二……實際上我們已經有十來個工作人員,已經坐在那邊都在接,那一年曾經出現過連續幾個小時我們的電話線都是滿隊列的情況。”
都是水表爆了?
“都是家里沒水用了。但這個沒水用不一定是表爆了,也有可能是水管凍住了。碰到這種情況,話務員會引導用戶,家里有熱水的,可以拿熱水焐焐毛巾,然后用毛巾去把水管敷一敷,有助于水管解凍。還有的呢,水表爆了,玻璃碎裂,甚至水就從水表里漏出來,漏在樓道上。像這種肉眼能判斷的,就發給管網所去搶修。但管網所能處理掉的,也就是我們所有來電的30%左右,還有70%家中無水的用戶,就要我們跟用戶解釋,包括指導他們如何自救。在寒潮來臨之前應該做些什么準備。每年過年的時候我們就開玩笑說我們是看天吃飯的。反正每到過年都是最冷的時候,沒有好好的休假的。我們公司都有寒潮的緊急預案,什么時候啟動一級預案、二級預案……我們就要配合。而且我們是第一關,公司會在我們這個系統上了解來電量有多少,反映水管凍住的有多少,凍壞的有多少,要維修的用戶有多少,我們去換了表的有多少……總之,我們這里就是一個樞紐,很忙很忙。”

金墅港水源地破冰船作業
供水服務所里成立了應急指揮部,水務局、自來水公司等領導都在這里坐鎮,市政府領導來到這里掌握全局情況,指揮拍板。崇德偉和他的同事們早就帶人上了第一線。朱家莊是一個中心應急點。在那里,他們能實時觀測到搶救工單的派發情況,一切都按照預案有條不紊地展開。如果二十四小時內只有一百張工單,那么平時的人力部署完全能夠操作;如果到了二百單,一支隊伍不夠了,那么他們就以干將路為界,一分為二,兩邊各放一支隊伍,這樣出去就快了;到了零下五攝氏度的三級預警,就是處于緊急狀態了,工單會上升到三百到五百單了,那么就必須對每個片的部署再細化。在緊急搶修階段,公司要求工人在兩個小時之內趕到現場修復完畢。崇德偉邊說邊指著墻上的一張防寒保供片區示意圖,在圖上蘇州城被分成八塊,每一塊上都寫著負責人的名字。
也有更加驚心動魄的時刻,盡管過去好多年了,我聽供水管網管理所的錢兆龍師傅講起那一刻的往事,仍然咋舌不已。
胥門西街。
那是一個下雪天的晚上,正是做晚飯的時候,路上行人也很多。路下面水管一下子爆了,水發狂似地噴出來,有四米多高,搶修的作業坑里都是水。路邊人家在屋子里著急,這可怎么修啊?只見趕到現場搶救的錢師傅脫掉衣服,只穿一條短褲跳下去,花了一刻鐘時間換上一個銅接頭,搶救成功!非常感動的路邊人家立即把錢師傅領到炭火正旺的煤爐旁,給他披上一件舊棉襖裹著烘。烘了一會兒,錢師傅穿上衣服收拾好現場,騎著自行車回家,第二天八點鐘照常上班。要知道那可是滴水成冰的三九嚴寒啊,當他裸身跳進水柱狂噴的作業坑,除了“英雄”二字,還有什么詞能夠形容這種壯舉呢?
另一塊戰場在幾十里以外的太湖金墅港取水口。
取水口的溫度總是起碼要低于城里三四攝氏度,2016年世紀寒潮,這里要低于零下十攝氏度了,冰早已結了厚厚一層。這時絕不能讓取水口上的冰越結越厚,如果最終吸水井凍住了,就要影響取水,自來水廠就要癱瘓。
說起這一段,市自來水公司的尢志磊一下子回到那天凌晨:“正好在過年前嘛,我們去破冰,半夜三四點鐘走在水源地太湖大堤上,我拾起一塊方磚扔在湖面上,那磚嘣嘣嘣蹦了好遠。”尢志磊帶著人一批批地上去敲冰,四個人一組,敲一小時再換另一批人,不然吃不消。湖面上空曠無物,無邊寒風毫無阻攔地包裹著每一個人,榨取著每一個人身上的熱量。他們不能停下來,結冰的速度太快了,這是搶水的戰斗,他們都清楚,他們這一群拼搏在太湖冰面上的人,與城里數以百萬計的市民正常生活密切相關,他們停下來,整個城市的運轉就得停下來。
那年寒潮發生在一月下旬,春節在二月初。寒潮過去了,他們還有不少掃尾工作要做,結果不少人整個春節都沒能好好休息一下。
特別能戰斗的團隊是錘煉出來的,經過這次洗禮,蘇州古城供水系統的抗擊寒潮能力更加強大了。
這個團隊當然不是只在寒潮里戰斗,他們的戰斗往往發生在意想不到的時刻和毫無征兆的地方。精密而龐大的現代城市其實也是一只黑箱,其中藏著多少危機的種子,當中的一粒什么時候從什么地方跳將出來,真的無法預料。他們能夠肯定的只是必須沖上去。在他們厚厚的職業詞典里,從來沒有一個“等”字。
前年,供水熱線接到一個報修電話,是市立醫院本部打來的,反映手術室里水龍頭出來的水是黃的,水量也很小。他們意識到這是影響醫療進程的事,不能耽擱,馬上去現場查,發現是水管破損帶來的問題。但摸清情況很難,醫院下面的管線排布比較復雜,只能由內向外,從容易的地方查起,一段一段地取點,抽水做化驗,查起來很費時間。最終發現可能是因為地面沉降不均衡,使進水管出問題了。而那一段進水的管道正在人民路公交車道的下面,白天不能做。他們馬上與市政、公安協調,晚上九點以后進去施工,把從主管到醫院水表的這一段進水管都換了,徹底解決問題,處理得十分及時,醫院非常滿意。
最有意思的是檢修市地下管線管理所的供水管線,這個專門管理地下管線的單位,自己腳底下的水管漏水十分厲害,每個月都要漏掉幾千塊水費。崇德偉他們去了以后發現,下面是暗漏,究竟是怎么漏的,不知道。這個管理所接管那塊地皮之后,管網之類的資料全部沒有,花了幾天幾夜查,都沒查出來。最后還是只能重新改排管道。
看上去他們是在一點點修補這個城市的過去,其實,這更是讓一個現代城市不斷走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