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慶華,劉 鑫
(東北石油大學 藝術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
我國建國初期,石油依靠進口,遠不能滿足國家工業的快速發展,隨著大慶油田的勘探開發、增產穩產,徹底改變了中國石油工業的落后面貌。舉世聞名的大慶石油會戰不僅為我國石油工業打下堅實的基礎,更是涌現了“鐵人”王進喜等英雄人物,誕生了“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多年來,關于“大慶石油會戰”“大慶精神”的研究取得諸多成果,也為本文提供較多參考,然而,對于《戰報》的史料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挖掘,對大慶石油會戰的音樂生活研究仍有待進一步深入。
大慶油田的發現和開發是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歷史性突破,伴隨著石油會戰、快速上產、高產穩產、可持續發展四個發展階段,中國石油工業已走過60年的歷史歷程,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標志著我國勘探發現了大慶油田。1960年4月29日,以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大軍云集在大慶薩爾圖草原舉行了萬人誓師大會,由此石油大會戰全面展開。
《戰報》是中共大慶石油會戰工作委員會的機關報,創刊于1960年4月13日。最初的辦報方案是報刊名叫《戰報》,不加地名和行業(因為當時的大慶油田對外保密,早期《戰報》上能看到“內部讀物注意保密”的字樣,當時《戰報》發送到各個井隊學習完之后會定期收回);4月15日前必須出版;辦報宗旨為宣傳毛澤東思想,為油田生產服務。經過緊張的籌備、采稿、印刷,1960年4月13日,第一期帶有油墨芳香的《戰報》送到了會戰職工手里。[1]《戰報》自創刊后,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表彰先進典型,傳播先進經驗,對提高會戰職工思想覺悟,加強會戰隊伍建設,動員和組織廣大職工克服困難,完成各項會戰任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戰報》用文藝宣傳會戰,不僅刊登文藝作品,還報道戰區文藝匯演、歌詠比賽及慰問演出。《戰報》真實記錄了大慶石油會戰的生產和生活,為研究大慶石油會戰的音樂生活提供了大量具有價值的史料。
自《戰報》創刊以來,伴隨著大慶石油會戰的緊張進行,《戰報》生動記錄了會戰職工的生產、和生活。通過對黑龍江省大慶市圖書館現今保存的1960年至1964年間《戰報》進行整理、分類、統計,可了解到大慶石油會戰的音樂文化生活概況。(見表1-表3)

表1 《戰報》發表文藝作品情況統計表

表2 《戰報》報道會戰職工音樂活動情況統計表

表3 《戰報》報道慰問演出情況統計表
表1、表2、表3分別對《戰報》相關音樂內容進行分類整理并匯總,可知石油會戰期間,《戰報》從發表文藝作品、報道會戰職工音樂活動、報道慰問演出三個方面,全面展現了大慶石油會戰的音樂生活。
通過對《戰報》發表文藝作品情況的統計顯示(見表1),大慶石油會戰期間,《戰報》共刊登音樂作品33首,其中樂譜24首,表演唱詞9首,主題涉及了石油會戰、革命、憶苦思甜等內容,其中以石油會戰為主題的文藝作品共27首,占發表文藝作品的4/5比例。27首石油會戰主題的文藝作品中,會戰歌曲有19首,內容有學習英雄勞模,如《向“鐵人”王進喜看齊》《學習張洪池》《向三礦四隊學習》等;有會戰宣傳口號,如《十不三要》;有宣傳會戰任務,如《全黨辦地質》;有贊美石油會戰工人,如《我為祖國獻石油》《石油工人硬骨頭》《石油工人向前進》等。[2]
石油會戰歌曲是會戰職工克服困難、鼓舞干勁的精神武器。大慶石油會戰中,會戰職工平時工作辛苦繁忙,唱歌使他們精神放松,鼓舞干勁。遇到困難會戰職工唱著會戰歌曲給自己鼓勁;開會前職工們拉歌唱歌活躍會戰氣氛;召開慶功會、慶祝新年更是離不開唱歌。《戰報》刊登的歌曲樂譜和表演唱詞等文藝作品,為豐富會戰職工的文娛生活提供了素材,同時,《戰報》也鼓勵會戰職工在業余時間投入到會戰文藝作品創作中,用藝術作品激勵會戰、宣傳會戰。
通過對《戰報》報道戰區會戰職工音樂活動統計分析顯示(見表2),大慶石油會戰期間,會戰職工的音樂生活主要涉及文藝演出、文藝匯演、歌詠比賽等多個方面。
文藝演出是增強會戰職工凝聚力、活躍職工業余文化生活的有效手段。在大慶石油會戰中,各項文藝演出活動密切配合石油會戰工作而開展。有的文藝演出是為了慶祝慶功會、祝捷會等會議召開而舉行。根據《戰報》報道:1960年7月1日,為慶祝黨三十九年誕辰并慶祝大會戰第一戰役勝利,戰區舉行了萬人盛大集會向黨祝壽獻禮活動,各探區、總指揮部、基建指揮部、筑路指揮部等單位文藝團體以文藝形式紛紛向黨報捷[3]。1960年9月27日,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結束后,戰區舉行了空前規模的文藝報捷晚會[4];1963年1月30日,為了表彰老工人在三年會戰中所做出的貢獻和在培養新工人中發揮的作用,會戰領導機關召開了敬師大會,會后戰區業余文工團進行了文藝演出。還有一些文藝演出是為宣傳會戰任務而舉行。1960年7月,戰區組織開展學習王、馬、段、薛、朱“五面紅旗”②運動,三探區為此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宣傳教育活動,機修廠內燃機車編排了歌曲、朗誦詩、對口詞、快板、魯劇、歌舞劇等節目;鉆井二大隊組織了五十多人的文藝宣傳隊,創作了十多個歌頌“五面紅旗”的節目,到各井場巡回演出了六十多場。[5]另外,新年前夕,戰區各單位都會精心創作、編排文藝節目慶祝新年,節目內容通常是贊美石油會戰工人,宣傳會戰成績等,表演形式通常是小合唱、歌舞、相聲、快板等[6]。
會戰文藝匯演是大慶石油會戰期間,各戰線各單位圍繞石油會戰主題在排練文藝節目之后集中演出的一種文藝演出形式。文藝匯演通常與會戰任務緊密配合,宣傳會戰戰績,且和文藝演出相比,參加文藝匯演的單位更多,參與的人員更多,演出的節目形式多樣,并且評比獎項。據《戰報》報道:為配合總結評功運動,宣傳大會戰成績,表彰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1963年1月21日,會戰政治部在采油俱樂部舉行了戰區第三屆職工業余文藝匯演,參加匯演的有鉆井、采油、工程、供應等十六個單位,參加匯演的人員有干部、工人、工程技術人員、醫務人員等共四百七十余人,演出了合唱、歌舞、雙簧、相聲、評詞、快書等七十多個節目,其中“鐵人”大合唱、快板群“二十勇士”等獲得創作與表演一等獎。[7]
歌詠比賽是會戰職工喜愛并積極參與的一種音樂活動,歌詠比賽促進了會戰職工學習和教唱會戰歌曲、革命歌曲的熱情。據《戰報》報道:1962年11月10日,會戰指揮部直屬機關組織了革命歌曲比賽會,十幾個處室的機關干部相繼演唱了《東方紅》《社會主義好》《歌唱祖國》《團結就是力量》《七·二六頌歌》等歌曲,最終政治部、總調度室和消防大隊獲得優勝。同一時期,油建四大隊廣泛開展了學唱革命歌曲活動,不但培養了八名教唱骨干深入班組教唱,還在業余時間利用廣播教唱,全隊一個月學會了《走,跟著毛澤東走》《帶花要帶大紅花》《建筑工人之歌》等歌曲,并于11月8日順利進行了歌詠比賽。[8]
大慶石油會戰期間,文藝活動已經滲入到了會戰職工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僅在舞臺上有大型文藝表演,在生產運動會、國慶節祝捷會等活動中也有會戰職工樂隊演奏《國歌》《社會主義好》等樂曲[9],甚至在工地上也開展短小的音樂活動。如1960年8月,建筑大隊四大隊四中隊在工地上建立了工地俱樂部,開展廣播讀報、小演唱活動,使會戰職工勞逸結合,干勁充足。[10]另有報道:在油建指揮部開展的廟會活動中,一大隊表演了河南墜子稱贊革新能手廣光耀;二大隊演出了歌頌第一次戰役勝利的歌劇;四大隊用山東快書講述了會戰領導干部推汽車的故事;另有一些會戰職工表演了秦腔“送另件”“三岔口”等節目。[11]
可以說,無論是配合慶功會、座談會、入黨儀式、宣傳會戰任務等政治活動而舉行的文藝演出,還是教唱會戰歌曲、歌詠比賽、迎新年文藝表演活動,甚至廟會、工地俱樂部的短小娛樂表演,都表明了大慶石油會戰期間,會戰職工在繁重艱苦的會戰生產中,依然保持著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開展了豐富多樣的音樂活動,音樂生活多姿多彩。
慰問演出是黨和國家培養的文藝團體對各行各業進行慰問而開展的文藝表演活動。大慶石油會戰期間,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文藝團體深入戰區基層對會戰職工的慰問演出,在凝聚會戰隊伍,鼓舞會戰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對《戰報》報道慰問演出情況統計分析(見表3),可以看出,石油會戰初期,來戰區慰問演出的單位多是石油系統的文藝團體,如新疆石油管理局文工團、新疆青海柴達木文工團、石油工業部在京機關業余文工團等。隨著大慶石油會戰的勝利,石油實現基本自給的喜訊傳遍祖國大江南北,在中共中央號召全國開展“工業學大慶”運動后,更多的文藝團體陸續深入戰區進行慰問演出。《戰報》對慰問演出的新聞報道尤為關注,不僅數量多、篇幅長,并且對規模重大的慰問演出發行《增刊》進行報道。
據《戰報》報道:1964年4月26日至6月2日,由長春電影制片廠76人組成的慰問演出團來到大慶石油會戰前線,多次深入井場、工地、車間為會戰職工們演出,表演的節目有嗩吶獨奏、男生小合唱、女高音獨唱《石油小唱》《珊瑚頌》以及器樂曲演奏等。《戰報》對此次慰問演出通過《增刊》進行詳細報道,《增刊》四個版面全部刊發長影慰問演出團的演出報道、慰問團員撰寫的會戰體驗心得以及文藝作品。[12]1964年12月6日,山西省晉劇院二團來戰區慰問演出,演出了晉劇《紅燈記》《蛟河浪》《紅嫂》《一顆紅心》等劇目,為了更好的慰問會戰職工,慰問團打破了專業劇團只演“大戲”的管理,排演 了合唱《要剛果不要美國佬》《頌大慶》和快板書《王鐵人》等音樂、曲藝節目。[13]這些文藝作品反映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塑造當代的英雄人物形象,受到廣大會戰職工的熱烈歡迎。大慶石油會戰時期,正值我國面臨國外政治壓迫、國內經濟困難時期,大慶石油會戰的勝利使全國人民為之振奮。來自全國各地的慰問演出隊伍代表了國家和人民對大慶石油會戰的支持和對大慶石油會戰職工的深切關愛。
大慶石油會戰歷史是老一輩會戰人在國家經濟困難時期,完全依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而取得偉大勝利的光榮歷程。伴隨大慶石油會戰而誕生的《戰報》為會戰音樂生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來源。《戰報》不僅詳細報道了石油大會戰的生產活動,也向我們展示了會戰中豐富多彩的音樂生活。雖然該時期音樂生活的政治性較為明顯,在慶功會、報捷會等文藝演出或慰問演出中均有體現;但其會戰宣傳性最為突出,宣傳目的是引導會戰職工樹雄心立壯志,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創造集體榮譽,為取得會戰勝利而奮斗。戰區開展的各種音樂活動,用鮮活的會戰英雄事例教育、激勵廣大職工,提高勞動積極性,推動生產全面躍進,對會戰勝利起到重要的宣傳鼓舞作用。
[注 釋]
①中共石油工業部機關委員會主辦,《戰報》(內部資料)1960-1964,大慶市圖書館館藏。
②“五面紅旗”是指1205鉆井隊隊長王進喜、1202鉆井隊隊長馬德仁、1206鉆井隊隊長段興枝、采油隊隊長薛國邦、水電指揮部副大隊長朱洪昌。1960年7月,石油工業部機關黨委作出開展學習“王馬段薛朱”運動的決定,稱贊他們是全戰區的“五面紅旗”,號召全體會戰職工向他們學習。(關于開展學習“王馬段薛朱”運動的決定[N].戰報,196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