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群
(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1)
語言不僅是人類重要的生存與交流工具,而且還是人類文明與文化的重要載體。所以,語言環境中大學生的流行語可以有效的反映出大學生的成長過程。大學生的流行語具體是在某個時間段內被大學生廣泛應用的一種口語與話語形式,大學生流行語包含了高頻詞、短語、特定的詞句模式等。當代大學生流行語折射出了當代大學生多元文化思想,而且反映出了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動態以及人生觀等。[1]可見,基于模因論的大學生流行語分析不僅對于我國當代漢語流行語的應用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對于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模因最早在英國著名科學家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了meme這個詞匯,在本書中其主要含義是指語言、觀念、信仰、行為方式等的傳遞過程中與基因在生物繁衍與進化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相類似的一種物質。[2]我國語言學領域的何自然教授則是綜合多方面的因素,將理查德·道金斯所提出的meme漢譯為“模因”。在語言學范疇內,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語言、話語的傳播以及衍化的規律,部分語言學者提出了語言模因論,認為語言的傳播與衍化類似于生物的基因現象,而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基因是通過遺傳而進行繁衍的,基于模因論下的語言是通過模仿傳播而實現衍化的。同時,何自然教授還提出了“凡是獲得廣泛復制和傳播的現象都可以稱之為模因現象,語言在人類的交流過程中會得到不斷的復制以及傳播,所以也存在語言模因現象”。[3]語言模因之所以能夠在歷史的變遷中不斷發展,是依靠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語言使用者在生活過程中對于語言的不斷模仿、復制以及傳播才使得語言模因得到穩定的發展,而逐步得到社會的重視與關注。
理查德.道金斯在其《自私的基因》一書中同時也對于模因的成功標準做出了詳細的描述,為模因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論支持。概括而言,成功模因的三個標準分別是保真度、多產性、長壽性。人類生存環境中任何一種事物在發生競爭,事物進行對比時,只有依靠自身的保真度、多產性以及長壽性才能更好的彰顯自身的優勢,在對比中獲得勝利并且得以長遠發展。模因論除了這三個標準以外,模因的成功復制與傳播還需要經歷不同的生命周期,具體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同化。成功模因的發展必須能夠借助自身的優勢不斷的去感染新的個體,才能更好的吸引注意,逐步滲透到新個體中。[4]所以,模因還必須要具備可注意性、可理解性與可接受性,這樣才能實現模因的成功與發展;二是記憶。模因在個體在能夠長時間保存,才能更好的發揮其影響,進而實現全面的傳播,對于周圍的新個體影響才會逐步增強;三是表達。在實際交流過程中,模因必須要夠將其優勢充分的釋放出來,才能更好的被新的個體所認可、接受與感知,而實現表達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語言的交流;四是傳播。模因是需要自上而下的傳播的,而在模因的生命周期中,傳播是模因生存的重要媒介,是模因延續上下貫通的橋梁,對于模因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基于模因論下的語言模因我們細分為詞、字、句、段以及篇等的不同體現。所以,基于模因論下大學生流行語的特點與表現形式也需要通過這幾方面進行研究與分析。
大學生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主體之一,首當其沖的成為了流行語復制與傳播的主要載體,而且流行語也是大學生一種交流的重要話語方式。所以,大學生流行語不僅具備流行語的主要語言簡潔、傳播速度快、范圍較廣以及社會影響力較高等特點之外,還被大學生特殊的角色定位賦予了新的特點,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一是大學生整體文化素養與知識水平較高,同時思維較為活躍,所以大學生流行語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文化與知識內涵;二是學生流行語產生與盛行的目的主要是大學生為了緩解自身學習壓力,營造較為輕松且活躍的學習與生活環境,所以大學生的流行語更加具有幽默的特點,這不僅對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就業壓力有著積極的影響,而且還豐富了高校的校園文化。所以,基于模因論下大學生流行語不僅可以真實且直觀的反映大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情況與狀態,更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通過對于大學生流行語的研究與分析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狀態,無論是對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還是對于我國漢語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影響與重要的意義。[5]
基于模因論下大學生流行語的表現形式研究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詳細深入的分析:首先,詞的復制與傳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與變化,同時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的傳播更加便捷與高效,使得以詞匯出現的模因現象在高校校園中廣泛傳播。如,在漢語中“郁悶”一詞往往是表達自身內心的煩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郁悶”以此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大學生往往會在生活、學習交流過程中會在表達時脫口而出,并且還能獲得廣泛的認同。同時,高校大學生思維較為活躍,個性鮮明,往往在實際學習、生活中更加喜歡標新立異,所以他們往往會為傳統的漢語詞匯賦予的新的內涵,并且會得到廣泛的復制與傳播,而且基于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大學生往往會表現出更加積極的態度與更加強烈的創造欲。所以,詞的創造、復制與傳播成為了大學生流行語的表現形式之一。其次,句的復制與傳播。大學生在經過系統與全面的中學教育后,不僅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底蘊與內涵,而且思維更加活躍、情感更加豐富、精力更加充沛,這使得他們往往更加愿意運用簡潔明了的句子來完成自身意愿、情感的表達。而句子的表現往往會以祈使感嘆句、反問句、雙重否定句等形式進行表達。這些句式的表達既可以有效的反映大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態以及思想動態,也可以反映大學生快言快語、思維活躍、果敢直率的特點。而且句式流行語表現形式得到了大學生的廣泛歡迎與應用,成為了目前大學生流行語最為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最后,篇的復制與傳播。大學生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與豐富的文化底蘊,他們通過系統的學習后掌握了大量的詩詞歌賦。所以,在實際生活與學習過程中大學生往往會創新思維,將詩詞歌賦原有的內容進行創新與替換,進而形成符合其思維與生活、學習情境的有新內容組成的篇章,并且還得到了大學生的廣泛認同。同時,大學生往往會借助詩詞歌賦高雅藝術形式與豐富文化內容來描述學習生活,表達自身的情緒與想法,這樣仿寫的內容具有強烈的反差,使得仿寫文章更具趣味性而廣受歡迎,并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如,有大學生就將李清照的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仿寫為“酒醉不知歸路,誤入校園深處。嘔吐,嘔吐,驚起鴛鴦無數”。這樣的仿寫在大學生流行語中比比皆是,不僅是大學生流行語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也為基于模因論下大學生流行語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路徑與研究方向。
大學生流行語不僅是時代發展與語言演變的重要表征之一,更是當代漢語流行語發展的重要表現,加強大學生流行語模因復制與傳播原因的分析不僅是引導大學生如何正確看待與運用流行語,而且也是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話語優化的重要理論支持。大學生流行語的發展與變遷也可以理解為是語言模因與模因主體之間的不斷交互的一個時間過程。而在整個交互過程中不僅僅是語言的簡單復制,而是更多的依賴于模因主體如何創造性的使用流行語言。大學生作為流行語的主要主體,可以有效的借助高校校園文化與校園語境,基于特定的環境與語境下對于流行語進行創新使用,在這個過程中就會使得流行語發生不斷的變異現象。而這種變異現象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特點,而且還可以滿足大學生的成長訴求,有效的將其個人的情緒、情感等通過流行語所表達出來。因此,基于模因論的大學生流行語模因復制與傳播的原因分析要從大學生自身以及社會原因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
大學生作為流行語模因的重要主體,其自身的原因對于流行語模因的復制與傳播有著重要的影響與作用。大學生自身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首先,大學生作為我國重要的人才儲備力量,他們在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后,不僅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而且還具有加高的文化素養,同時由于大學生正值青春期,所以他們不僅擁有活躍的思維、張揚的個性與充沛的精神,同時往往由于其較強的自我意識,導致大學生往往會挑戰規則與權威,在實際學習生活中他們更加注重創新,為了體現自身的個性以及幽默智慧,使得自身的語言表達更具個性與吸引力,大學生往往會對于傳統的語言使用進行創新,進而創造能夠充分表達自身情感與意愿的個性化表達方式與詞匯,基于這種思維的影響下,使得大學生流行語模因被廣泛的復制與傳播。這即表現出了大學生追求個性化成長的心理訴求,也為我國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話語優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與指導。
其次,效仿心理的驅使。基于效仿心理的驅使下,往往會使得大學生會主動去接觸與使用流行語,而在使用的過程中就實現了流行語模因的復制與傳播,可見大學生效仿心理的驅使也是流行語模因復制與傳播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學生作為時代的發展的重要先鋒力量,他們更加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與時代前沿產物,而且各種信息新聞等內容對于大學生也有著較大的影響力,這無疑為大學生流行語的變異提供更加良好的基礎條件與豐富的模因。而且具有豐富文化素養的大學生在效仿效力的驅使下往往能夠結合不同環境、語境以及社會公共事件創造出更加幽默詼諧的語言,或者為詞、句、篇等賦予新的內涵。如,前幾年社會熱點新聞事件“我爸是李剛”經過不斷的發酵與創新,出現了多種版本的流行語。再如,目前社會中比較流行的有“歐力給”“確認過眼神,你就是對的人”“蛇精病”“鴨梨很大”“厲害了word哥”“硬核”“寶藏男孩”等等這些詞匯。而在實踐交流過程中如果熟練的運用這些大學生耳熟能詳的流行語不僅可以增強溝通交流效果,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還可以有效的營造輕松幽默的交流環境與氛圍,使得交流雙方能夠更加輕松與融洽。所以,效仿心理的驅使即是大學生流行語復制與傳播的重要內在因素之一,也是我國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話語優化的重要參考依據。
最后,大學生情感、情緒與壓力宣泄的內在需求。基于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社會多元文化、多元思想的影響下,不僅會在學習方面會面臨較大的壓力,而且在情感方面也會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同時,由于目前高校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中學學習階段備受父母的照顧與關懷,往往只關注自身的學習,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養,在脫離父母呵護步入大學生活后,往往在面對人際交往、生活壓力、學業壓力以及就業壓力表現的無所適從,而且大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在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尚不成熟的時候面對眾多的壓力往往表現更多的是無所是從,而大學生基于這種情況下往往只能通過流行語來表達內心的情緒、宣泄自身的情感以及利用流行語來緩解自身的壓力,進而更好的實現自我調節,努力的去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如,“想法很大膽,現實很骨感”“鴨梨很大”等就是利用詼諧幽默的語言來表達自身的壓力以及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此外,部分大學生家長往往過度的強調了望子成龍的期望,這樣意愿的表達往往會增加學生的壓力,而且由于現實與期望之間存在較大距離,會使得學生壓力倍增,所以大學生職能利用流行語來表達自身內心的情緒與壓力。高校流行語不僅僅可以反映大學生的實際狀態與思想動態,而且也是校園獨特的氛圍與學生活躍思想的一種重要表現。積極流行語在大學生中的傳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積極的面對壓力與挫折,還可以有效的豐富校園文化與校園生活。所以,整合與優化大學生流行語成為了我國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話語優化的重要研究與發展目標。
基于模因論的大學生流行語模因復制與傳播不僅僅涉及到了大學生自身的原因,而且還包含了社會原因。大學生流行語的產生與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社會人們的生活、工作更加的便捷與高效,同時也使得人們的生活、工作節奏在不斷的加快。在面對龐大的信息數據進行信息數據交互時,人們往往在實際工作中利用間接的語言來完成交流,這樣既可以實現效率的提升,也可以使得交互雙方能夠產生新鮮的感官刺激,進而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這也充分的反映了社會的發展現狀。因此,在實際生活中,社會的影視廣告、時尚人物或者社會焦點事情中出現的流行語往往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復制與傳播。如,電視廣告中的“腦白金”、影視劇中的“忽悠”、社會中的“來了老弟”“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等,這些流行語在校園中廣泛的傳播,逐步演變成為了高校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常用詞語。可見,社會原因也是基于模因論下大學生流行語模因復制與傳播重要的原因之一。
綜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大學生流行語成為一種語言發展的新形態。而模因論打破了傳統文化進化規律的限制,被廣泛的應用到了語言研究領域中,基于語言模因的作用下,大學生流行語在復制與傳播過程中實現了更好的發展。可見,基于模因論下大學生流行語的分析,一方面,可以窺探校園流行語的變化與發展,全面掌握學生實際思想動態,做好學生的教學指導工作。另一方面,通過表現形式、內在原因的分析,可以為我國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話語優化提供全面的理論支持,這對于我國高校教育發展以及優秀傳統語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和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