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運用歷史文獻推動黨史學習研究的典范
——毛澤東主持編輯《六大以來》的歷史作用探析

2021-03-08 00:07:09
文化軟實力研究 2021年3期
關鍵詞:歷史研究

高 振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歷史進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指導意義和權威影響的歷史文獻。它們客觀真實地反映了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是進行黨史學習研究的基礎。回顧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把黨的重要文獻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文本遵循,注重發揮歷史文獻在學習研究黨史中的作用,是中國共產黨在黨的歷史上歷次黨史學習活動中總結出的成功經驗。這一經驗最早源于延安時期《六大以來——黨內秘密文件》(以下簡稱《六大以來》)的編輯出版。《六大以來》是延安時期毛澤東為適應全黨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學習研究黨史需要,主持編輯的一部重要歷史文獻。《六大以來》的編輯,開創了全面系統整理黨的歷史文獻的先河,在整風運動中為學習研究黨史提供基本材料和歷史依據,起到理論指導的作用。因此,系統分析《六大以來》在學習研究黨史中的作用,對當下更好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運用歷史文獻作為學習研究黨史的基本材料

1940年下半年,在毛澤東的提議下,經黨中央批準,開始搜集、編輯六大以來黨的歷史文獻,為召開黨的七大做準備。毛澤東在編輯、審核這些文獻的過程中,對第三次“左”傾路線的形成原因、過程及危害有了更為系統深刻的認識。但從當時的情況看,“即使在黨的高級干部中,在1941年,也還有一些人對這條‘左’傾錯誤路線缺乏正確的認識,甚至根本否認有過這么一條錯誤路線”。①胡喬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頁。此種情況下,毛澤東認為有必要在高級干部中開展黨史學習活動。“在1941年八九月的一次中央會議上,毛主席建議把他正在審核的為七大準備的六大以來的歷史文獻匯編成冊,供高級干部學習與研究黨的歷史用。”②胡喬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頁。

(一)全面反映六大以來黨的各項工作

《六大以來》在1941年12月出版,有匯集本和選集本兩種版本。匯集本內容豐富、篇幅浩大,共收入從1928年6月黨的六大到1941年11月期間黨的歷史文獻519篇,約280萬字,內容包括黨的會議紀要、決議、通告、聲明、電報、指示以及報紙社論、主要領導人的文章、信件等。選集本在匯集本的基礎上精簡而成,共收入86篇文獻。

這部黨的歷史文獻集分為上下兩冊,由政治問題、組織問題、軍事問題、鋤奸問題、職工運動、青年運動、婦女運動、宣傳教育等8個專題構成,每個專題的文獻按時間排序。其中“政治專題”是對六大以來黨的主要路線方針政策總的反映,是歷史文獻集的主體,構成了上冊的主要內容;其他7個專題則是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六大以來黨的全面工作,構成了下冊的主要內容。

《六大以來》是黨的歷史真實系統的記錄,全面地反映了六大以來黨的各項工作,主要的、次要的,正確的、錯誤的,為系統了解和認識黨的歷史、研究黨的歷史提供了基本材料。

(二)主要揭示黨歷史上的路線問題

毛澤東“對編輯這部歷史文獻集十分認真,花了不少工夫。在這個過程中,毛澤東讀到許多他過去在中央蘇區時沒有看到過的材料,使他對問題有了一個系統的了解和認識”。③《毛澤東傳(1893—1949)》,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626頁。這里的問題主要是指黨歷史上的路線問題。毛澤東從文獻著手,開始系統研究第三次“左”傾路線,對它有了清晰的理性認識。

由于對“左”傾路線有了清晰的認識,毛澤東更加認識到編輯《六大以來》的現實意義。毛澤東對收入歷史文獻集的文章,進行了精心挑選,而非有文必錄,有意識地將最能反映路線問題的文章發給黨的高級干部作學習研究黨史之用。這一點從《六大以來》的專題構成上就能看出來,這部黨的歷史文獻集側重反映的是第一個問題,也就是黨的路線問題。

《六大以來》的“政治問題”部分,共收入文獻333篇,主要反映了“兩條路線”問題,即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錯誤路線是如何產生、形成,并給中國革命帶來嚴重危害的,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在同“左”傾錯誤路線的斗爭中,不斷總結摸索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和客觀規律,逐漸形成一條正確路線的。這些文獻清晰地揭示了兩條完全不同的路線形成、發展以及尖銳斗爭的歷史。

(三)掀起全黨學習研究黨史的熱潮

“《六大以來》編輯出版后,在黨內引起了極大而良好的反響。……對同志們認識六大以來黨的歷史‘發生了啟發思想的作用’,‘同志們讀了之后恍然大悟’。”④胡喬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3頁。黨員干部普遍認識到學習研究黨史的必要性,產生了學習研究黨史的濃厚興趣,認為研究黨史應從黨的一大開始,提議中央再編一本六大以前的歷史文獻集。為滿足這一需求,毛澤東在1942年初開始編輯《六大以前——黨的歷史材料》(以下簡稱《六大以前》)。《六大以前》共收入文獻184篇,按時間排序,分上下兩冊,1942年10月在延安出版。

1943年,毛澤東在《六大以來》《六大以前》兩本歷史文獻集中選取了137篇主要反映黨的歷史上兩條路線斗爭情況的文獻,匯編成《兩條路線》。較前兩本歷史文獻集,《兩條路線》在內容方面針對性更強,在分發對象方面范圍更廣。三部歷史文獻集的編輯出版,有力地推動了黨史學習的理論化、規范化,作為學習研究黨史的基本材料,對學習研究黨史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被毛澤東稱為“黨書”。

編輯《六大以來》引發整風運動對黨史的學習研究,學習研究《六大以來》又貫穿高級干部整風學習的全過程,《六大以來》這一歷史文獻在學習研究黨史中起到了開創性的作用。這其中首要的就是全面反映了六大以來黨的各項工作,主要揭示了黨歷史上的路線問題,成為學習研究黨史的基本材料,在黨內掀起學習研究黨史的熱潮。

二、運用歷史文獻明確學習研究黨史的目的意義

開展黨史學習活動,目的是提高高級干部的路線覺悟,統一全黨的意識。毛澤東將這一目的作為《六大以來》的編輯思想,貫穿在整個編輯過程中。學習研究黨史的目的通過《六大以來》的編輯出版得到進一步明確,就是系統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教訓,統一全黨尤其是高級干部的思想認識,解決政治路線問題;認清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教條主義本質,在全黨形成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正確態度,端正黨的思想路線。這是關系到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根本問題,這一問題的妥善解決,為進一步確立和鞏固毛澤東、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奠定了基礎,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

(一)統一全黨尤其是高級干部的思想認識,解決政治路線問題

1935年1月遵義會議的召開,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但由于歷史的限制,政治上、思想上的路線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1940年12月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毛澤東在這次會上第一次比較集中地談到黨的歷史上的右傾和‘左’傾錯誤,特別是十年內戰后期打倒一切的‘左’傾錯誤及其給中國革命造成的嚴重損失”。①《毛澤東傳(1893—1949)》,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626頁。明確指出蘇維埃運動后期的“左”傾錯誤,實際上是路線錯誤。但有一些人不同意說是路線錯誤,甚至根本否認有過這樣一條錯誤路線。為解決這一思想認識問題,毛澤東認為有必要在黨的高級干部中開展黨史學習活動,明確對過去路線的認識。如胡喬木所言:“編輯《六大以來》就是為了解決政治路線問題。”②胡喬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8頁。

通過對《六大以來》的學習和研究,黨的高級干部看到了蘇維埃運動后期黨的領導機關向全黨發布過大量的“左”的訓令、決議等,認識到這一時期黨的領導機關確實存在一條錯誤的路線。在此基礎上,1941年9—10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簡稱“九月會議”),系統總結了黨的歷史經驗教訓,從政治路線上分清是非,實現了黨的高級干部思想認識上的統一。

《六大以來》的編輯出版,為開好“九月會議”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943年10月,毛澤東指出:“六月后編了黨書,黨書一出許多同志解除武裝,才可能召開一九四一年的九月會議,大家才承認十年內戰后期中央領導的錯誤是路線錯誤。”①《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469頁。在這一關鍵性的轉變過程中,《六大以來》是促成這一變化的決定性因素。

(二)在全黨形成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正確態度,端正黨的思想路線

編輯《六大以來》的過程,也是毛澤東深化對第三次“左”傾路線認識的過程,毛澤東開始愈來愈深地思考黨內各種錯誤路線形成的根源問題,他認識到,一切政治上、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都是從思想上違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而來的,都是從主觀主義、教條主義而來的,因此需要在全黨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活動,特別是要學習黨的歷史。

1941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強調“實事求是”的重要性,尖銳地指出:“不注重研究現狀,不注重研究歷史,不注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應用。這些都是極壞的作風。”②《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7頁。然而這篇重要講話在黨的高級干部中并沒有引起多少反響,宣傳部門也沒有安排報道。這讓毛澤東進一步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決定從統一高級干部的思想認識入手,開展黨史學習活動,解決“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問題。

對《六大以來》的學習研究,產生了很好的效果。黨的高級干部開始有了新的認識,能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看待歷史問題。楊尚昆說:“我們系統地讀了‘黨書’,有一個鮮明的比較,才開始認識到什么是正確路線,什么是錯誤路線;什么是創造性的馬克思主義,什么是教條主義。‘黨書’在延安整風中確實發揮了巨大作用,是犀利的思想武器。”③楊尚昆:《楊尚昆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209頁。《六大以來》起到了正本清源、端正思想路線的作用。

(三)為革命實踐服務,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

在1938年9—10月召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目的在于使全黨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一基本原理,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中國革命,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在此之后開展的整風運動、黨史學習活動,其落腳點都是這一根本目的。

1942年3月,毛澤東在延安中央學習組作《如何研究中共黨史》報告,再次強調:“現在大家在研究黨的歷史,這個研究是必須的。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這對研究今天的路線政策,加強黨內教育,推進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④《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9頁。這說明毛澤東主持編輯《六大以來》的目的,不是單純為了學習研究歷史,而是結合實際需要,為革命實踐服務。

學習研究黨史的效果證明,《六大以來》的編輯出版達到了為革命實踐服務、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這一最終目的,凸顯了黨史學習研究的意義。如胡喬木所言:“從《六大以來》,引起整風運動對黨的歷史的學習、對黨的歷史決議的起草。”⑤胡喬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8頁。這為進一步確立和鞏固毛澤東、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領導地位,開好黨的七大,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

三、運用歷史文獻指明學習研究黨史的立場方法

在認識到學習研究黨史的必要性,明確學習研究黨史的目的基礎上,毛澤東結合黨的高級干部的實際情況,開始進一步考慮“如何學習研究黨史”這一重大問題。毛澤東對這一問題的思考、解答,貫穿《六大以來》的整個編輯過程,并通過《六大以來》得到初步體現。《六大以來》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習研究黨史提供了立場方法的指導。

(一)站在中國的立場上學習研究黨史

由于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的特殊關系,加之1931年黨的六屆四中全會召開以后,一些留蘇學生被提拔到中央的領導崗位上,王明、博古等完全按照共產國際的指示來指導中國革命,教條主義盛行。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黨內形成了一種“唯共產國際是從”的不良風氣,擴展到對待黨史的問題上,就是站在共產國際的立場上來學習研究黨史。

結合治理區域及治理的范圍需要,先進行施工通道的設計和搭設,通道可結合區域內的材料,可利用木材、木棒或枝條搭設簡易的施工通道,若材料受限時,可考慮用架管搭設上山的通道。并做好安全護欄及臨邊的防護。

立場問題關系到正確認識和對待黨的歷史的問題,站在不同的立場,對同一事件往往會產生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認識。毛澤東最早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嚴肅地指出,如果只按照共產國際的一系列指示來研究黨的歷史,以為共產國際的指示句句是真理,而不考慮中國革命實踐檢驗的結果如何,那么甚至會把黨的歷史上的一些政治路線是非搞混淆了。“不研究中國的特點,而去搬外國的東西”“就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①《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7頁。

在主持編輯《六大以來》的過程中,毛澤東找到了破解這一問題的方法,通過開展黨史學習活動,要求黨的高級干部學習黨自身的歷史,而非共產國際的指示,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黨的高級干部立足中國實際,實現立場的轉變。

通過學習研究《六大以來》,黨的高級干部結合自身經歷,對遵義會議前王明、博古等教條地搬用共產國際指示,幾乎把中國革命帶入絕境;遵義會議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實際出發,認真總結中國革命實踐經驗,形成了一條正確路線,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通過前后對照,正確與錯誤的比較,黨的高級干部認識到“站在中國的立場上”的重要性。

在看到黨史學習活動取得的成效后,經過長時間對“如何學習研究黨史”這一問題的深入思考,毛澤東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中提出了鮮明的研究立場,他指出:“研究中共黨史,應該以中國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國身上。”②《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7頁。至此,站在中國的立場上學習研究黨史這一科學認識得到明確,并逐漸為全黨所接受。《六大以來》在其中起了推動作用。

(二)用全面的歷史的方法學習研究黨史

1942年3月,毛澤東根據全黨學習《六大以來》的具體情況,在中央學習組作了《如何研究中共黨史》的重要講話,就學習研究黨史的方法問題,明確指出:“根本的方法馬、恩、列、斯已經講過了,就是全面的歷史的方法。”③《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0頁。用全面的歷史的方法研究黨史,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

早在1937年,毛澤東在延安發表的《實踐論》《矛盾論》,就系統闡述了辯證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的一般原理,從哲學的高度揭露和批判了教條主義與經驗主義錯誤,為之后關于學習研究黨史方法的具體思考、明確提出奠定了哲學基礎。

隨著黨史學習活動的開展,毛澤東將這一思考帶到《六大以來》的編輯中。《六大以來》融入了毛澤東關于學習研究黨史方法的一系列思考,它以分專題、按時間排序的編輯體例,將黨的歷史通過文獻進行了全方位呈現,為引導黨的高級干部對黨的歷史進行系統的、客觀的、全面的研究,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創造了條件。

隨著黨史學習的深入推進,黨的高級干部產生了研究黨史的濃厚興趣,意識到走進歷史、系統研究黨的整個歷史的重要性,并向中央提出了這一要求,這才有了《六大以前》的編輯出版。這就從側面說明,通過學習研究《六大以來》,黨的高級干部一定程度上認識并掌握了用全面的歷史的方法學習研究黨史。

(三)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學習研究黨史

在編輯《六大以來》的過程中,毛澤東加深了對黨的歷史上路線問題的認識,意識到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同時他注意到手中已有的歷史材料,考慮運用歷史文獻來幫助解決黨的路線問題。這是毛澤東考慮開展黨史學習活動的思想動因,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在黨史學習活動開始后,《六大以來》尚在編輯過程中,為教育引導黨的高級干部帶著問題意識,有針對性地學習研究黨史,毛澤東特別指出,“中共黨史的學習請先從討論《六大以來》的文件入手”①《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348頁。,將挑選出的文獻以散頁的形式發給高級干部作學習、研究之用。正式出版的《六大以來》,以反映黨內路線斗爭的內容為主,再之后出版的《兩條路線》,在取材上挑選的也是最能反映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兩條路線斗爭的文獻,突出了黨史學習研究的重點,有效配合了黨史學習活動的開展。

為推動黨史學習,毛澤東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的輔導報告中指出:“我們是用整個黨的發展過程做我們研究的對象,進行客觀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個別細節,而是研究路線和政策。”②《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9頁。提醒全黨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注意,要用全面和重點相結合的方法學習研究黨史,增強黨史學習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報告的理論指導下,通過對《六大以來》有針對性有重點的學習研究,黨的高級干部在錯誤路線的性質問題上,形成了統一認識,并認清了錯誤路線的教條主義本質。如胡喬木所言:“兩條路線斗爭,這口號我們是聽得很熟了。共產黨是在兩條路線斗爭中發展起來的。”“我們黨二十一年發展的歷史,就是兩條路線斗爭的歷史。”③《胡喬木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8頁。這種有針對性有重點的學習研究為深刻總結黨內歷次錯誤路線的根源,實現指導思想的統一做了準備。

站在中國的立場上,用全面的歷史的方法,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學習研究黨史,是毛澤東對“如何學習研究黨史”這一問題的具體思考。《六大以來》作為承載這一思考的歷史文獻,對推動黨史學習研究,無疑起到了指明立場與方法的作用。

四、運用歷史文獻解決學習研究黨史的重大問題

開展黨史學習活動,學習研究黨史,涉及一系列重大問題,首要的就是解決科學總結和系統概括黨的歷史經驗教訓問題,同時要注意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客觀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從《六大以來》編輯出版引發黨史學習研究的熱潮,到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黨史學習活動告一段落,系統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對若干重大歷史問題作出定論等一系列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一)科學總結和系統概括黨的歷史經驗教訓

總結六大以來黨的歷史經驗,是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考慮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早在1931年1月黨的六屆四中全會上就被提及,因革命形勢發生變化,不再具備解決問題的條件,直到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簡稱“十二月會議”)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于準備召集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決議規定:“黨七次大會應當對于自黨六次大會以來的革命斗爭經驗作一個基本的總結。”①《中共中央文件選集(一九三六—一九三八)》(第11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05頁。總結六大以來黨的歷史經驗這一問題再次被提出,并作為七大的重要議題確定下來。此后,召開黨的七大、總結六大以來黨的歷史經驗的工作一直在推進。

1940年下半年,毛澤東在主持編輯六大以來黨的歷史文獻,為召開黨的七大做準備的過程中,認識到總結六大以來黨的歷史經驗教訓是關系到革命發展方向和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不解決這一問題,七大就很難開好。毛澤東決定改變之前召開黨的七大、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的預定計劃,借助黨的歷史文獻,開展黨史學習活動,先解決后者的問題。

毛澤東從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教訓的角度,找到了編書的方法,親自主持編輯了《六大以來》以及之后的《六大以前》《兩條路線》三部黨的歷史文獻。它們為學習研究黨史、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教訓提供了基本材料,反映出兩條路線斗爭的歷史,在黨的六屆七中全會上通過的《決議》中有明顯的體現。

《決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對黨的歷史經驗做出的系統總結,它的通過標志著科學總結和系統概括黨的歷史經驗教訓這一歷史任務的完成。《六大以來》為起草《決議》、解決科學總結和系統概括黨的歷史經驗教訓這一重大問題和勝利召開黨的七大,作了重要準備。

(二)準確把握黨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

如何看待黨的歷史,特別是黨歷史上的錯誤和挫折,是開展黨史學習活動,學習研究黨史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這就要求在學習研究黨史中,必須注意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這一關鍵問題。而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的基礎是全面了解黨的歷史,總結黨的歷史上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正確認識黨歷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黨的高級干部通過學習研究《六大以來》等歷史文獻,對黨的歷史,特別是六大以來的歷史,以及“兩條路線”的主要內容、特點和本質有了明確認識。在此基礎上,對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怎樣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是怎樣在革命的實踐中,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這一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思考。

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決議》,對黨的歷史做出了科學總結,從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和思想上論述了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容,高度評價了毛澤東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杰出貢獻。正如《決議》所指出的:“黨在奮斗的過程中產生了自己的領袖毛澤東同志。”①《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52頁。“全黨已經空前一致地認識了毛澤東同志的路線的正確性,空前自覺地團結在毛澤東的旗幟下了。”②《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99頁。

至此,《決議》成為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的重要依據。

(三)正確認識、客觀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學習研究黨史,特別是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教訓,離不開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只有正確認識、客觀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才能得出正確的認識和結論。開展黨史學習活動,編輯出版《六大以來》,出發點是解決全黨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對以王明、博古為代表的第三次“左”傾路線的認識問題,在此基礎上實現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教訓的目的。

《六大以來》闡明了路線斗爭的實際情形。面對歷史文獻,黨的高級干部認識到六屆四中全會以后中央存在著一條“左”傾錯誤路線,這一時期王明、博古等中央領導犯了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錯誤,形成了對第三次“左”傾路線的一致認識。“在大量歷史材料面前,個別原先不承認犯了路線錯誤的同志,也放棄了自己的觀點,承認了錯誤。”③胡喬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3頁。實現了思想認識上的轉變。

隨著黨史學習的深入,《六大以前》《兩條路線》先后編輯出版,對黨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主要是黨的歷史上的各種錯誤路線、犯錯誤的中央領導的認識和評價問題,擺在了全黨的面前。毛澤東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中指出:“研究黨史上的錯誤,不應該只恨幾個人。……應該找出歷史事件的實質和它的客觀原因。只看客觀原因夠不夠呢?不夠的,還必須看到領導者的作用,那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是領導人物也是客觀的存在,搞‘左’了,搞右了,或者犯了什么錯誤,都是有客觀原因的,找到客觀原因才能解釋。”④《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7頁。這一科學認識,為黨的高級干部在黨史學習活動中,結合學習研究《六大以來》等歷史文獻,認清黨的歷史上各種錯誤路線的本質及產生的根源,客觀評價黨的主要領導的功過是非,提供了理論指導。

在全黨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對黨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認識逐漸取得統一的基礎上,《決議》對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功過是非、主要經驗教訓做了系統總結;對黨歷史上的一些重大問題,尤其是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期間中央的領導路線問題做了明確的、實事求是的結論。

《決議》是全黨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學習研究《六大以來》的產物,是經由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起草并幾次修改、完善后形成的,是針對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教訓、科學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黨史學習研究中一系列重大問題做的最終結論,為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提供了依據。

通過考察延安時期黨內第一部歷史文獻集《六大以來》的編輯出版與學習研究黨史間的關系,可以看出歷史文獻為推動黨史學習研究提供了文本遵循和理論指導,在黨史學習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六大以來》是對黨的歷史文獻進行的匯編,為探索運用歷史文獻推動黨史學習研究提供了可能。《六大以來》作為學習研究黨史的基本材料,掀起了全黨學習研究黨史的熱潮,起到了明確學習研究黨史的目的意義、指明學習研究黨史的立場方法和解決學習研究黨史的重大問題等超出文本本身的作用。當然,《六大以來》能發揮如此作用,是毛澤東努力推動的結果,這一黨的重要文獻與毛澤東的名字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歷史文獻的收集、整理和運用,毛澤東主持編輯《六大以來》就是探索運用歷史文獻推動黨史學習研究的典范,為之后的黨史學習研究提供了參考和借鑒。中國共產黨在探索運用歷史文獻推進黨史學習研究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重視發揮歷史文獻的基礎性作用,準確把握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任務。在學習研究黨史的過程中,加深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重大歷史使命的認識,增強學習研究黨史的自覺性和緊迫性,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關于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學習研究黨史,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進一步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積極運用經驗來推動黨的事業發展。

猜你喜歡
歷史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熟妇丰满人妻|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 国产91在线|日本|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69av在线|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国语少妇高潮|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久久成人免费|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a网站| 在线亚洲天堂|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制服丝袜亚洲|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97在线碰|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日韩a级毛片|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日本三区视频| 国产主播喷水|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五月综合色婷婷| 中文纯内无码H|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国产资源站|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色噜噜综合网|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少妇精品网站|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