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地方志與礦冶文化的傳播
——以明清時期《大冶縣志》為例

2021-03-08 07:54:24劉金林
文化軟實力研究 2021年4期
關鍵詞:圖書館

劉金林

黃石市位于湖北省東南部,素有“青銅古都”“鋼鐵搖籃”“水泥故鄉”之稱。黃石地區人民在千百年的礦冶實踐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礦冶文化,使黃石成為聞名世界的“礦冶文明之都”。

黃石市是由大冶縣(今大冶市,黃石市管轄的縣級市)的黃石港、石灰窯(今西塞山區)兩個鎮發展而來的。大冶縣始建于宋乾德五年(967年),李煜為南唐主時,以境內礦產豐富,冶煉業發達,升青山場并劃武昌(今鄂州市)三鄉與之合并,新設一縣,取“大興爐冶”之意,定名為大冶縣。

明清時期的《大冶縣志》對于黃石礦冶文化的傳播以及近代重工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明清時期《大冶縣志》概況

大冶自公元967年建縣以來,至清朝末年共纂修縣志九次。其中:明朝四次,永樂十五年(1417年)、宣德年間(1426—1435年)、嘉靖十九年(1540年)、萬歷十二年(1584年)各修1次;清朝5次,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同治六年(1867年)、光緒八年(1882年)、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各修1次。除康熙十二年纂修的只有抄本外,其他8次皆出版印刷。由于年代久遠,明永樂十五年、宣德年間、萬歷十二年等3次纂修的《大冶縣志》已無從查找。

(一)明嘉靖《大冶縣志》

全志共七卷。趙鼐修,冷儒宗纂。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和武漢大學圖書館現存明嘉靖十九年刻本。首都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等現存清代活字本嘉靖《大冶縣志》。湖北圖書館還保存抄本嘉靖《大冶縣志》。

嘉靖《大冶縣志》由序、凡例、圖域、目錄和志構成。知縣趙鼐,徐應華、冷儒宗分別作序。全志分七卷。卷一輿地志、卷二田賦志、卷三建設志、卷四祠祀志、卷五秩官志、卷六人品志、卷七附錄。

(二)清康熙《大冶縣志》

1. 清康熙《大冶縣志》九卷本

該志由謝榮修,胡繩祖纂。首都圖書館現存1-4、8、9卷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抄本。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保存有該志膠卷照片。

2. 清康熙《大冶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本

該志由陳邦寄修,胡繩祖纂。中國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甘肅省圖書館和臺灣省等保存有清康熙22年(1683年)刻本。

康熙《大冶縣志》首一卷包括余國柱、胡繩祖、陳邦寄寫的序,胡繩祖寫的后序。收錄了張仕可、郭逵、徐應華寫的舊序。還包括凡例、姓氏表、目錄、《大冶縣志》輿圖(縣境圖、縣治圖、縣署圖、儒學圖、八景圖);卷一地輿志、卷二建置志、卷三田賦志、卷四治忽志、卷五秩官志、卷六官績志、卷七選舉志、卷八人物志、卷九至卷十一藝文志、卷十二逸事志。

(三)清同治《大冶縣志》

該志十八卷、首一卷。胡復初修,黃丙杰纂。中國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資料組、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天津圖書館、大連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圖書館、常熟市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溫州市圖書館、江西省圖書館(不全)、湖北省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湖北省博物館、武漢圖書館、黃石市檔案館、湖南省圖書館、湖南省博物館、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華南師范大學圖書館、云南省圖書館以及臺灣省等收藏有清同治六年(1867)刻本《大冶縣志》。

該志卷首包括胡復初作序、馮修藩題跋、職名、目錄以及趙鼎、張仕可、郭逵、陳邦寄、余國柱、胡繩祖作的原序和胡繩祖作的后序,明永樂十五年修志職名,凡例和《大冶縣志》輿圖(縣治圖、縣城圖、縣署圖、儒學圖、八景圖);卷一疆域志、卷二山川志、卷三建置志、卷四田賦志、卷五學校志、卷六祭典志、卷七秩官志、卷八宦績志、卷九治忽志、卷十人物志、卷十一及卷十二烈女志、卷十三至卷十六藝文志、卷十七逸事志、卷十八補錄藝文志。

(四)清光緒續修《大冶縣志》

1. 清光緒續修《大冶縣志》十卷首一卷

該志由林佐修,陳寇洲纂。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存光緒8年(1882)續修《大冶縣志》稿本。

2. 清光緒《大冶縣志》續編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本

該志由林佐修,陳鰲纂。中國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不全)、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圖書館、鎮江市圖書館、常熟市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湖北省博物館、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華南師范大學圖書館和臺灣省等收藏清光緒十年(1884)《大冶縣志》續編刻本。

首卷包括由林佐、陳鰲作序,設有例言、《大冶縣志》續編目錄、《大冶縣志》續編姓氏、輿圖、圖說。卷一官師志、卷二戶口志、卷三祠祀志、卷四建置志、卷五學校志、卷六人物志、卷七詳異志、末卷附錄。

3. 清光緒《大冶縣志》后編二卷

該書由陳鰲纂。中國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南京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湖北省博物館和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等存有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刻本。

全志書內容包括陳鰲作序,卷一城池、倉敖、學校;卷二祥異、官職、選舉、人物、烈女、藝文等。(1)紀宏祺. 歷代《大冶縣志》考略[J].文化教育資源(內刊).2014(1-2):3-4.

二、明清《大冶縣志》對礦冶文化資源的記載

(一)明嘉靖《大冶縣志》的有關記載

明嘉靖《大冶縣志·卷一·輿地志·建置沿革》載:

五代屬吳、南唐,置青山場以興建爐冶,宋乾德三年升青山場并析武昌三鄉置大冶縣。

明嘉靖《大冶縣志·卷一·輿地志·古跡》載:

金井:在縣治西南五里,水泛沒入湖,水固坑窟如池,相傳古淘金井也。

銀場:在縣治西十里,與興國州(今陽新縣)界,元時江西陳提舉在此開爐煎銀。兵變,爐戶散亡,坑湮沒,銀礦無出。

銅礦:舊志云在白雉山南出銅。晉、宋、梁、陳采礦烹煉,后廢。今山麓尚有土墩留存,俗謂之銅灶其遺跡。或云縣治西南銅綠山亦古出銅之所。

鐵冶所:在縣治東二十里,地名安田爐。本朝己巳年建,洪武十八年住罷,二十六年復建,二十八年住罷,三十二年仍設衙門煎銷,三十五年復罷。

鐵山爐:在縣治北四十里,舊志云宋于此置爐煮鐵,今鐵滓尚存。

青山場:五代南唐置。

明嘉靖《大冶縣志·卷二·田賦志·貨類》記載:

金:古出金井,今無。

銀:古出大小銀爐,今塞。

鐵:古出縣治東圍爐山,舊有鐵務,今廢。

銅:舊志云在白雉山,今無。

石灰:出縣道士洑、鐵山,保安亦有。

煤炭:出章山、道士洑二里。(2)趙鼐修,冷儒宗纂. 大冶縣志[M].刻本. 1540(明嘉靖十九年).

(二)清同治《大冶縣志》的有關記載

清同治《大冶縣志·卷一·疆域志·沿革》記載:

南唐于永興(今陽新縣)屬地置青山場,以興爐冶。保泰十三年,時乾德三年也,升青山場并析武昌三鄉,置大冶縣,仍屬鄂州(今武漢市)。

舊志考工:冶氏局鐵邑之名,權與青山場之鐵冶,夫非五金之謂矣。無論金井、銀爐,湮滅已久。往時誨盜躍冶礦,適為萬民耳。銅窟雖存夷跡,亦莫詳其年代興廢與鼓鑄之方也。惟鐵冶相沿未絕,然鐵山之產,脆不堪鍛,而冶人或采石于他山,以知寶藏物華,消息靡定,一有一無,理殊今囊,未可以按圖而索冀矣。

清同治《大冶縣志·卷二·山川志》記載:

……牛馬隘為縣來脈,道光丙午年,土人在此挖煤。邑紳呈請齊邑侯偉,親詣押封,并詳上憲,勒石永禁。

清同治《大冶縣志·卷二·山川志·山》記載:

牛馬隘:在縣北金橋堡,距城二十里,今名牛角山。俗傳許旌陽逐蛟至此,蛟化金牛,眾以牛馬隘之,不能得。其說荒唐,良以山徑隘,牛馬難行故耳。

鐵山:在縣北鐵山堡,距城四十里。宋于此置爐烹煉鐵口,故名。磊落嵌寄,連起數十峰。中有石洞,每陰雨,占龍出人,以洞口草偃仰為度。歲旱,取洞中水禱雨,有驗。

白雉山:在縣北宋皇堡,距城五十里,昔有白雉之祥,故名。山高一百三十丈,周迥五十里,最高曰芙蓉峰。峰前獅子嶺,峰后金雞石,絕頂石佛像,禱雨者占石,石舉則雨,不雨則舉莫能勝。后失石所在。八景:雉山煙雨。

瑤山:在縣東石灰堡,距城五十里,磁湖江上,土名石灰瑤。垂石懸江,古有仙人賭錢于此,號賭錢磯。左局磁湖山,與瑤山對。

青山:在縣西,距城十里。舊設青山場,故名。

銅綠山:在縣西馬叫堡,距城五里,山頂高平,巨石對峙。每驟雨過,時有銅綠如雪花小豆,點綴土石之上,故名。綿延數樟,土色紫赤,皆官山也。或云古出銅之所,居民掘取鐵子石,頗傷山骨。

金山:在縣西金山堡,距城三十五里,與銀山相望。

清同治《大冶縣志·卷二·山川志·古跡》記載:

金井:在縣前金湖中,相傳古有淘金井,水泛則沒。

銀場:在縣西十里,一名小銀爐,地界興國。元時江西陳提舉開爐煎銀,后兵變,爐戶散亡,銀礦無出。

銅礦:在白雉山之陽,舊云出銅。晉、宋、梁、陳采礦煎煉,后廢。今山麓土墩,謂之銅窟者,其遺跡也。

青山場:南唐于此置爐鼓鐵,今廢。

鐵山爐:在鐵山下,宋設冶鼓鐵,遺滓堆積。

鐵冶所:在縣東二十里,一名安田爐,明洪武初設,旋罷。有大使趙景先創七寶廟,以佑爐冶,今俱廢。(3)胡復初修,黃丙杰纂. 大冶縣志[M].刻本. 1867(清同治六年).

清同治《大冶縣志·卷十六·藝文志》收錄的詩歌:

道 邊 鐵 爐

胡率祖

辛苦耕耘盡納輸,村村為活賴洪爐。

夏王大有銅山帳,可祗三千六百無。

賀柯太史禺峰五十韻

劉光藜

南金雄北楚,曜冶發新芒。

望氣凌霄漢,騰身破大荒。

山川挺異秀,草木襲余芳。

捷騎馳星彩,頌輿載道埸。

名隨仙侶著,地標達人望。

湖照瀛洲月,江凝玗洞霜。

天臺仙鶴舉,石堰架龍翔。

日影披桃李,露華映梓桑。

清同治《大冶縣志·卷十七·逸事志》記載:

萬歷二十六年,道士洑民徐鼐,于呂文德宅基劚地,得黃金一窟,數武即墓遂,以小金埒墊棺四角,前有石幾,上置瓶、壚、剪、尺、盆、盂,皆金也。鼐取之不已,為土人所覺,共發其棺,則婦人也。有鏡焉,尸未變,舁而棄之江中,并碎其壙志。

崇禎七年,土人又于前地數武外,得錢一窟。方中丈徐,皆滿錢貫,鐵線已朽。崇寧通寶大可徑寸,間以五銖、半兩,朱砂、翡翠、石青,古色種種。因徵前事,乃封穴以報。上遣興國緝捕、同知齊待問,發掘捆載,與商船兌賈而去。按金錢皆呂文德宅中遺物也。

(三)清光緒續修《大冶縣志》的有關記載

運道礦務總局:在縣東50里石灰窯江堤邊,北向以居總理礦務委員,左為收支所,已司出納,又左公館二,以棲往來員紳,又左武弁公館、兵卒營房,右前電報房,又堤左先為堆機器廠,今為武營教場及營官公館,堤右為李士墩煤局炭廠,總局門首即鐵路回車支路,稍左為火車水臺,左近即小輪船停泊所。

謝家畈大公館:在縣東三十里為礦務往來員紳行臺。

鐵山大公館:在縣北四十里,以居礦務員紳,左后洋房營房機房機匠房各一,東前電報房一,北首上機房二,鐵門坎側開山機器房一。

此外,李家坊為李士墩轉運煤廠,下陸地方有車棧房,北前有電報房專司鐵山石灰窯兩局往來公件并開車停車晷刻,后有洋房二,營房一,南前機匠房二,又左整車機器鐵房二,距謝家畈大公館二里許,又盛洪卿前為王三石煤廠并附志之。

王三石煤局:在縣北二十五里,向無房室,光緒十六年,洋弁踏勘山煤勝佳設局,開窟購房數十楹。上臺派員紳監理,歷數年,而煤不濟用,現經停采,其機器房屋仍委員紳看守。

鐵路:自鐵山至石灰窯計程五十二里六分,光緒十六年十二月前任知縣林佐奉委勘定里數,十七年春興筑土堤面寬一丈五尺,下鋪碎石,上安鐵軌,十八年七月工竣,其間明橋暗洞五十余逍,以消水潦,十九年始用火輪車運鐵礦至盛洪卿小停,下陸中棧,計程二十六里三分,又分小支路六條,為開車歇車屯車之所,由下陸至李家坊小停,至石灰窯止。運傾入小輪船載至漢陽鐵爐化煉,十八年十月,林委署縣事總辦補用知縣李增榮繼之,復于鐵山上機房,左修小鐵路至鐵門檻、老虎垱,又修小鐵路至龍洞大鐵石紗帽翅,各處開采礦苗,由此下山。

按《讀史方輿紀要》載大冶鐵山,唐宋時置爐燒煉興邑,志符節自后無聞,光緒四年戊寅,海軍衙門札飭舉辦其經前朝燒煉官山,鐵渣滿地,礦苗罕有。(4)林佐修,陳鰲纂. 大冶縣志續編·附后編[M].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

三、明清《大冶縣志》對礦冶文化的傳播

礦冶文化是人類在從事各種礦冶活動中產生的,并在礦冶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既包括礦冶歷史、人物、遺址、工具,也包括地方志文獻、檔案資料、礦冶精神等。礦冶文化就在我們身邊,包括我們身邊的廠房、鐵路、碼頭、車站和我們常聽的礦冶故事、詩歌等。黃石地區從商周時期至今,礦冶文化源遠流長,三千年綿綿不絕,千百年來薪火相傳的黃石礦冶文化代表著我國礦冶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乃至世界礦冶史上有著獨特的歷史地位。

2011年12月,湖北省政府批準設立黃石工業遺產片區,2012年11月黃石礦冶工業遺產入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漢冶萍煤鐵廠礦舊址、華新水泥廠舊址和大冶鐵礦東露天采場四大礦冶工業遺產,是黃石地區眾多礦冶遺產的典型代表,它們完整地呈現了從商周至漢代、從三國時期至近代、從近代到現代的黃石的礦冶工業文明發展史,其完整性、系統性、代表性在全國罕見。黃石礦冶工業遺產是黃石礦冶文化的集中體現,黃石礦冶文化將隨著礦冶工業遺產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春風走向世界。(5)劉金林. 黃石工業遺產科普旅游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

(一)黃石礦產資源豐富,礦冶文化燦爛輝煌

明嘉靖《大冶縣志》記載有金、銀、鐵、銅、石灰、煤炭等資源。現代黃石已發現金屬、非金屬、能源和水氣礦產4大類計77種。其中,硅灰石儲量居中國第一。已列入儲量表的礦產有42種。其中,銅、鈷、鎢、鉬、金、銀、鍶、錸、硅灰石、透輝石、泥灰巖、熔結凝灰巖、飾面大理巖等14種礦產儲量潛在經濟價值達4000多億元。

黃石銅礦的開采、冶煉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中晚期,春秋戰國時期達到鼎盛階段。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吳王楊行密在今大冶銅綠山一帶置青山場,采礦冶煉,大興爐冶。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李煜為南唐國主時,析武昌縣三鄉,與青山場合并新設一縣,取“大興爐冶”之意,定名為大冶縣。1973年考古發現的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始于商代,經西周、春秋、戰國延續至漢代,時間長達千余年。其時代之久遠、生產時間之長、規模之大、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黃石鐵礦的開采、冶煉始于三國時期,興于宋朝和明朝。黃石的煤礦開采于宋朝,金銀礦及石灰石礦開采的時代也很久遠。

明清《大冶縣志》記載大冶縣銅綠山、白雉山、青山場、鐵山等處,迭經晉、宋、梁、陳,五代南唐,宋元明清時期銅、鐵等礦產資源開采和冶煉的情況,先輩們創造的礦冶文化燦爛輝煌。

(二)黃石礦冶遺跡眾多,礦冶文化源遠流長

明嘉靖《大冶縣志》、清同治《大冶縣志》記載有金井、銀場、銅礦、青山場、鐵山爐、鐵冶所等大量古跡。現代黃石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銅綠山古銅礦遺址、鄂王城城址、漢冶萍煤鐵廠礦舊址、華新水泥廠舊址等礦冶文化遺址,現有黃石市博物館、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大冶鐵礦博物館、大冶市博物館等多家與礦冶文化有關的博物館。

黃石境內現已發現一百多處古文化遺跡。其中,古城、古墓葬等多與古代采礦冶煉生產相關。考古發現的遺址和文物表明,從商代開始,銅綠山等地大興爐冶,為了加強對采礦冶煉的管理而先后興建了大冶五里界城、鄂王城、草王嘴城,黃石地區成為中國礦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明清《大冶縣志》有關銅綠山的記載對于現代銅綠山銅礦的開發以及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的發掘有重要的參考意義。1974年1月至1985年7月,考古工作者通過對銅綠山古礦冶遺址的7處采礦遺址、2處冶煉遺址進行發掘清理,出土古代采礦豎(盲)井231個,平斜井100條,煉爐12座和七大類的工具文物。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是我國二十世紀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在世界采礦史、冶金史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黃石礦冶之火從古至今三千年生生不息。(6)郭遠東. 黃石礦冶文化源遠流長[N].黃石日報,2010-05-27.

(三)黃石礦冶文化底蘊深厚,近代工業文明發祥地

明清《大冶縣志》記載有大量的礦冶文化資源,銅綠山古礦冶遺址發掘的文物向世界展示了三千年前中國高度先進的采礦和冶煉技術,體現了當時科技創新的礦冶文化。清同治《大冶縣志·逸事志》記載的明萬歷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鄉民徐鼐在山下掘得一窖,內藏有瓶、爐、剪、尺、盆、盂皆為純金制品,計萬余兩。明崇禎七年(公元1643年)村人又于前地附近得宋錢一窖,“方中丈余,錢貫皆滿。” 這兩次發現錢窖的大小,窖藏的時代和發現的數量和1967年發現的西塞山古錢窖大體相當。(7)徐勁松,胡莎可,謝四海. 試論黃石西塞山宋代錢窖的性質[J].江漢考古,2004(04):68-72+53.西塞山古錢窖發掘的錢幣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為中國錢幣考古史所罕見,有著極其重要的文物價值,在中國礦冶史特別是錢幣鑄造及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黃石人民在三千多年的礦冶歷史長河中,不僅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而且通過詩歌、逸文等礦冶歷史文學作品創造了反映人們生產、生活的大量精神財富。 如:清同治《大冶縣志·藝文志》的詩歌作品《道邊鐵爐》《賀柯太史禺峰五十韻》等反映了大冶地區“村村洪爐”的火熱冶煉場景以及大冶成為“南金雄北楚,曜冶發新芒”礦冶文化底蘊深厚的礦冶文明之都。

清光緒《大冶縣志續編·附后編》記載的鐵路、運道礦務總局、礦務公館、煤局等內容,成為中國近代工業興起的重要史料,也是黃石成為近代工業文明搖籃的重要依據。1875年,李鴻章委派盛宣懷興辦湖北礦務,創辦湖北開采煤鐵總局。1889年張之洞就任湖廣總督,創辦鋼鐵工業。盛宣懷、張之洞等參考明清時期《大冶縣志》的有關記載,促進了大冶鐵礦的重新發現,以及重工業基地的興建,使黃石成為近代重工業的發祥地。

清光緒《大冶縣志續編·附后編》有關鐵路的記載不僅豐富了黃石近代工業文明的內涵,還彌補了近代中國鐵路史研究的不足。

《長江沿江城市與中國近代化》一書指出:沿江城市間綜合性近代化交通結構之形成“發軔于1893年湖北大冶鐵路之建成通車。”“長江沿江城市間的鐵路運輸事業則要遲至1893年,隨著大冶鐵路動工興建才進入實質起步階段。大冶鐵路是中英(中德)合資興建的鐵路,由湖北大冶鐵山到長江南岸的石灰窯。它是與近代長江沿江城市相關的第一條鐵路,也是長江流域在甲午戰爭以前建成的唯一的一條鐵路。據統計1881至1894年間,全國已建成鐵路415.4公里,大冶鐵路全長僅18公里,即便加上它的支線約10公里,在全國已建成的鐵路中也僅占6.7%。”(8)張仲禮,熊月之,沈祖煒. 長江沿江城市與中國近代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6-10.

該書充分肯定了大冶鐵路在長江沿江城市近代化交通中的重要的地位。對于大冶鐵路的興建時間以及長度等問題,《大冶縣志》彌補了其不足。關于大冶鐵路修建的最可靠史料應該是大冶地方志書清光緒《大冶縣志續編·附后編》,該書的主修正是該鐵路的負責人,曾四次擔任過大冶縣令的林佐。從中可以得出正確結論:大冶鐵路興建于1891年春,于1892年8月竣工,1893年正式開始營運,鐵路主線全長26.3公里。(9)林佐修,陳鰲纂. 大冶縣志續編·附后編[M].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

猜你喜歡
圖書館
去圖書館坐坐
發明與創新(2021年6期)2021-03-10 07:13:54
圖書館
圖書館里送流年
圖書館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12
夜間的圖書館
幽默大師(2019年5期)2019-05-14 05:39:38
圖書館里的小驚喜
圖書館 Library
幼兒畫刊(2018年11期)2018-12-03 05:11:44
時間重疊的圖書館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40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飛躍圖書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在线免费看片a|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色悠久久综合|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亚洲综合色婷婷|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91视频首页|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亚洲国产系列|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91久草视频|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久久香蕉国产线|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国产黄色免费看| 丝袜国产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看| 欧美中日韩在线|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av免费在线观看美女叉开腿|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色婷婷视频在线|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欧美笫一页|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国产成人狂喷潮在线观看2345|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在线国产欧美|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午夜爽爽视频|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av在线5g无码天天|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国产视频a|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日本三区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