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22)
教師職業發展除了是完成自我概念的過程,包括個人的興趣、能力、價值的整體配合之外,還可以從職業選擇、職業規劃,以及職業目標的追尋,使每個人都有成功美滿的職業發展。教師職業發展發展是指教師在工作中的連續性與擴展性改變歷程,隨著教師任職時長的不同,各有其獨特的需要、任務或活動的目標,于此進程中,個人不斷的自我認知、自我肯定、自我成長以促成自我實現的過程。體育教師職業不同于一般職業是競爭與以盈利為目的,但其涵蓋的工作內容范圍卻又相當廣泛,例如:教學、鍛煉與保護學生等工作皆是體育教師的工作職責,也因教職有別于一般的工作,卻又有其專業與復雜的性質,因此教師需具備的教育相關的專業知識與能力,才能勝任這份工作。教師評價指標體系應以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綱要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基礎,結合各項評價原則,在傳統教師評價上加以改進從課堂教學和專業素質兩方面對體育教師進行評價。
傳統的教師評價僅僅通過單次為評價而評價的教學活動教學去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這種評價方法是片面的,以偏概全的否認了教師的發展。它主要關注教師在過去時期的表現,總結和評價過去所做的工作,很少關注教師的未來。更多的傳統教師評價,是為了應付領導或學校布置的教學任務進行的聽課以完成目標,這種評價不僅會遏制教師的發展而且會影響教師課程任務的安排。美國心理學家Emmanuel在研究中發現,外部評價、監督和獎勵等環境因素對人類創造力是有害的。傳統的教師評價都與獎罰掛鉤,因為一次“整體”評價的高而獎勵教師,因為評價不及格或者不“符合”評價要求而受到懲罰,這會使教師虛假評價,一味的為獲得高評價而去迎合評價的要求這是不現實的,會導致教師評價朝惡性發展。
發展性教師評價的目的是讓教師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本階段現狀,讓教師了解自己的情況,發現自己的不足以便他們進行下一步工作安排和設立目標,使教師能夠在工作中成長。對教師進行職業評價,首先得對教師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如教師個人的性格、早期的生活經驗及受教經驗、職前教育、集中實習經驗以及參與本研究的影響。對教師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后再對其作出“評價”,可以使教師自己對自己自身的發展得到認知,知道自己的優勢、劣勢,可以督促教師保持自己的優勢,改善不足,使其自身朝利好方向發展。對教師進行評量無法客觀評估行為表現或控制個人期待,將會獲得無效的訊息與不適切決定。教師若事先研擬周詳的評量計畫,清晰定義評量目的,審慎確定實作標準,嚴謹發展可觀察的實作標準,詳細製作使用說明與評分準則,依照評分準則來計分或評量實作表現,將可大幅降低主觀因素的影響。發展性教師評價只有符合教師客觀發展,不與教師自身利益掛鉤,才能提高全校的教學質量。對學校管理者來說,獎懲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評價若經考究,實作評量可適用于平時的作業,有研究認為教師們在作中學習實作評量的設計與實行,只要不涉及重大教育決定,應是可以努力的方向,相關教育行政單位也應予以鼓勵與支持。要重視對評價結論的分析,找出教師的優勢和劣勢,向學校領導報告教師的表現,使學校能夠進一步做出決策,幫助教師,促進教師的發展。因此,教師評價的發展不僅是學校改革和發展的重點,也是學校改革和發展的趨勢。
如果教師評價來自上級或者學校的壓力而迫切進行,那這種教師評價則會外抑制教師工作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只有激發教師的內在動機是提高教師創造力的有效途徑。評價結果大多報告給各級決策人員,作為制定政策或作出相應行政決策的依據。它是教育行政組織對教師進行監督和控制的一種手段,是提高教育投資效率和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主要是對教師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診斷,及時反饋,提高實踐中對教育活動質量的評價。實作評量是指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真實情境的作業中,教師廣泛地收集學生學習過程的表現與最后的作品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實作評量著重于將知識,理解化為行動的能力,強調高階思考能力的啟發,以及思考過程和邏輯推演程序的考量。評量誤差除個人偏見,邏輯謬誤等而出現不公平現象。教師評價應該切合實際、且有意義的對問題進行評價,在這樣的需求下多元的評價方式開始受到重視,這種評價必須以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充分認識為基礎,促進教師的發展。
客觀性原則是指評價主體應根據實際資料對教育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作出客觀的價值判斷。價值判斷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從評價對象的現實出發。正確認識和嚴格執行評價標準,避免主觀評價。對教師職業進行評價時,要遵守客觀性原則才能使評價的結果具有意義。
科學性原則是指決策活動必須在決策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遵循科學決策的程序,運用科學思維方法來進行決策的決策行為準則。教師評價應以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評價理論為指導。教師評價的科學性,首要的是根據客觀規律,事實求是的評價,然后評價指標、評價方式和評價方法的選擇上也得遵循科學性、有效性。
體育教師需具備的專業素質在知識層面:學科基礎知識、教育專業領域相關知識,在技術上:教學技能、行政規劃、班級經營輔導及運動技能,在專業態度層面:自我訓練、服務精神及健康的身心。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必須涵蓋了規劃和準備,創造并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體育教師的教學風格和策略,對學生的學習進步和考核,有關學生及學生特性知識、教育環境脈絡的知識、教育目標與教育價值及其哲學知識。有很重要的意議。體育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情況下還得具備教育專業知識并掌握重要教育議題、具備領域/學科知識及相關教學知能、具備課程與教學設計能力、善用教學策略進行有效教學、運用合適的方法進行學習評量、發揮班級經營效能營造支持性學習環境、掌握學生差異進行相關輔導。在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研究中發現,體育教師在班級經營能力與教學能力重要性顯著高于課程設計能力與學習評量與評鑒能力,再高于商討與輔導能力。體育教育教師的能力評估主要包括理解體育和健康方面的學校標準的能力、教學材料和教材的能力、體育教育教師的能力、體育教育教師的能力、體育教育教師的能力。掌握理論分析、設計與解析課程的能力、正確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和健康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意識、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輔助教學的能力以及利用和開發體育和衛生資源的能力。對體育教師專業素質進行評價時在從事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達到教育專業組織及社會普遍認可的水準,及其所需要的一切能力,其層面區分為體育教學專業知能、運動安全與處理、行政管理能力、運動指導能力與學術研究能力五個層面進行評價。
教學評價為定義為教師在教學活動前,能夠妥善規劃完整的教學計劃,并于教學進行的過程中,適時運用教學策略,營造和諧的班級氣氛,且依照學生個別差異安排適當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以幫助學生有效學習,運用多元評量方式,了解學生學習之情形,從而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課堂評價主要從教師自身教學與學生學習情況兩方面進行評價,這一評價方式可以使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成果,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與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體育教師教學效能的的評價包含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情境佈置,教材的選擇、教法的運用、教學進度的掌握、師生參與活動情形、校閱訂正、教室管理和學生的生活常規訓練等各種多項目中對體育教師進行評價。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透過和學生的互動,能創造更好的教學效果,并提升加強體育教師自我效能的成就感,體育教師教學效能。體育教師透過系統化的課程編排方式教學,提昇學的的體適能,并且同時給予體育教師專業的自主權,有效充份運動教學資源,發揮體育教師教學功能。有經驗的教師獨立教學態度,發現教師教學效能感和個人效能,個人效能呈正相關,在控制的方面,學生接受學校的教師指導。體育教師教學評價分成:課程設計和發展、教學觀念化的策略、教學統整化的策略、問題解決的策略和課程教材的呈現方式與教學活動經驗的評價等六項。體育教師課堂學生評價上從學生對于學習活動的表現,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其本身體驗的感覺或態度呈現所形成,學生透過活動課程的學習,對愿望的實現,需求的完成,能達成、完成并實現所設定的目標,從活動中能獲得高滿足感、成就感各方面對體育教師進行綜合評價。教師評價的實作標準或觀察行為項目若是太多,將提高觀察的難度,使得觀察結果正確性降低,依據多數教師經驗,建議實作標準的數目不可太少,但仍要檢視教學目標與評量目的,參與評量人員,人數與素質,學生人數與學習狀況而定體育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主要由教師本身、和學生是這兩個方面評價主體完成。
發展性體育教師評價指標體系可從領導對教師的履歷全面了解上、教師對自己的認知上和規劃上、教師同事對教師的客觀評價上和學生可課堂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幾個方向上對體育教師進行評價。體育教師應不斷充實自我能力并積極努力進修,以提升個人教學及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