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 甘肅 蘭州 730101)
當今時代背景下,社會經濟發展對于人才素質、知識、能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青少年是祖國的棟梁之才,他們在學校中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將會對其未來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傳統高校體育教育陳舊落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不再適用,對青少年造成了一定的制約,必須要對高校體育教學體系加以優化,基于青少年身心發展實際需求出發,融入素質拓展運動,以此來激發青少年體育訓練熱情,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培養青少年積極健康的心理,促使素質教育目標得以真正實現。可以說,素質拓展運動給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和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將會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產生積極效應,極大的減輕他們的身心壓力,使之能夠在高強度的學習中保有旺盛精力,享受健康生活。素質拓展運動的應用價值不可估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勢在必行。
素質拓展運動最早被應用于鍛煉人們的生存能力,提高人們的體能,這一獨特創意現已被應用到了體育教育中,訓練內容和場地有了極大的變化,不再將學生拘束在室內或者操場上進行跑步、跳躍、攀爬等訓練,而是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中,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學生的體驗也會隨之加深,這會成為學生人生之路上的一筆寶貴財富。在素質拓展運動中學生的參與度較高,他們在實踐中大膽體驗,還會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有針對性的完善自我、優化自我,有利于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對于我國青少年而言,素質拓展運動非常的新穎、刺激,絕大多數青少年都愿意去嘗試,還會將自己的經驗與他人分享,有些項目甚至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每個人都要將自己的角色進行正確定位,與他人保持良好的溝通與合作,共同解決參與素質拓展運動的過程中出現的各類現實問題,無形中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在訓練過后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會油然而生。
一直以來,應試教育理念都是我國高校教育的主導思想,在體育課上教師只顧著活躍氛圍,卻沒有傳授學生體育運動技巧,導致高校體育教學流于形式,學生的身體素質得不到有效提高,體育鍛煉興趣不能被激發出來,很難形成終身體育鍛煉意識。還有些高校體育教師的創新意識淡薄,不能夠明確新課改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教學內容因循守舊,教學方法過于單調,學生的教學參與度極為低下,對體育鍛煉感到興趣缺缺。
體育測試項目往往會被教師設置為高校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學生要在體育課上反復的、機械性的練習,體育鍛煉的趣味性大打折扣。教師忽視了學生的需求,使得體育課變得十分枯燥乏味,將學生束縛在了條條框框之中,很少給學生自我發揮的機會,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尊重,其潛力沒有被發掘出來,與學生崇尚自由的天性相悖。學生的體育鍛煉變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務,體育鍛煉熱情就會被大大打消,態度變得散漫,不利于高校體育教學的開展。
出生于21世紀的青少年思想十分活躍,他們崇尚個人英雄主義,普遍缺乏合作意識,而各行各業對于人才基本素質的要求之一就是必須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這就意味著學生在步入社會后會遇到更多的艱難險阻。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很少設置團隊合作類型的訓練項目,許多項目都需要學生以個人形式參與,無法扭轉學生根深蒂固的思想,之于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毫無助益。針對目前高校體育教學的諸多弊端,必須要加強素質拓展運動的融入,適當增加具有團隊合作性質的拓展訓練項目,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開展素質拓展運動不但有利于促進青少年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強化他們的社會適應力,還會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強力助推的作用,具體而言,青少年素質拓展運動的實施價值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增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
作為綜合性、系統性的體育鍛煉項目,素質拓展運動包含了多種類型的運動項目,具體涉及到攀爬類、越野類、集體協助類等等,高校體育教師可以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項目類型,科學設計運動計劃,幫助青少年獲得身體各部分結構的有效鍛煉,尤其是那些平時生活和運動中基本上得不到鍛煉的部位,素質拓展運動發揮的作用極為顯著。
以越野行走為例,屬于一種比較安全的有氧活動,可以快速上手,在不同季節、多種地形中都可以開展,給青少年接觸自然創造了有利契機。使用手杖進行長時間的行走,會讓青少年的四肢同時活動,減輕了下肢關節壓力,延緩了骨骼衰老,還會提高心肺功能,疲勞度的變化并不明顯,在行走的同時青少年會感覺到身心壓力一掃而空,全身充滿無窮無盡的力量,最大化的滿足了不同身體素質青少年的體育鍛煉需求。
人們肢體活動需要神經系統下達指令,青少年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健全,而素質拓展運動會讓人體神經細胞得到鍛煉,提高青少年手腦配合能力,使之能夠面對不同情況時更加快速的做出反應,青少年的記憶力會有所增強,智力發育更加快速。他們將會在體育運動中感受到無與倫比的樂趣,主動參與素質拓展運動,對于職業病的抵御能力更強,最終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幸福的生活。
(2)有利于青少年積極心理的形成。
第一,素質拓展運動的開展需要帶領青少年進入了大自然中,讓他們學會識別自然界中生長的萬物,學會使用野外生存工具,使自己能夠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成功在野外生存,無疑會是一種奇妙的體驗,會讓青少年在日后的生活中反復咀嚼,回味無窮。同時,青少年看到了祖國河山的壯麗風景,他們會為國家的強盛感到由衷的驕傲,爆發出對祖國、對家鄉的無比熱愛之情,還會成為環境保護衛士,為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第二,有相當一部分素質拓展運動項目都需要青少年能夠獨立思考,以個人或者團隊的形式完成,最終獲得勝利的個人或者團體將會得到特殊獎勵。在集體榮譽感的驅使之下,青少年會不甘落后,更加認真的思考,試圖超過其他小組,他們的想法往往更具有建設性和創新性,可以打破常規,顛覆傳統。在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整個團隊贏得了最終勝利,之于青少年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第三,自然界中存在的危險不勝枚舉,在開展素質拓展運動之前青少年應該明確認識到可能遇到的困難,提前想好應對之策,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以免在突發情況發生時手足無措,錯過最佳處理時機。樂于助人是青少年的美好品質,在素質拓展運動實施過程中這一品質將會發揚光大,相互之間互幫互助,共渡難關,青少年群體的道德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第四,素質拓展運動給青少年體驗生活制造了機會,在叢林探寶、登山攀巖、鐵甲戰車、救傷護理、戶外野炊等活動中青少年只能夠依靠自己和伙伴,他們的生存能力將會大幅增強。當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之后,青少年品嘗到了甘甜的果實,他們的依賴心理得以消除,更愿意憑借自己的努力達成目標,有利于培養青少年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和獨立自主的人格,克服怯懦心理,他們還會形成遠大的理想目標,愿意為達成自己的理想奮斗終身;
第五,人生之路遍布荊棘,沒有人可以一帆風順,競技項目的輸贏更是常事,過于看重輸贏會讓青少年失去不少樂趣。素質拓展運動中培養青少年積極的人生態度,增強他們的抗挫折能力,確保他們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可以泰然處之,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冷靜的判斷,即使失敗了也不氣餒,仍然會以微笑來面對,青少年的成長腳步就會走的更加穩健,終將成為國家建設的中流砥柱;
第六,每個人都是一個巨大的寶藏,能否最大化的挖掘出青少年的內在潛力將會對其日后發展產生一定影響。素質拓展運動可以培養青少年的思辨能力、創造能力、手腦配合能力和自我約束力,使得青少年突破了自我,不斷獲得了進步,這會賦予青少年自信心和勇氣。他們的心中將不再有能力限制瓶頸,在強大的激勵和約束作用下青少年會勇敢挑戰不可能,得到綜合素質的穩步提升。
(3)有利于強化青少年的社會適應力。
要想更好的適應社會,融入到社會大環境中,必須要有較強的團隊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青少年時刻不能松懈,以免被他人趕超。增強青少年的社會適應力是開展素質拓展運動的突出優勢,會讓青少年意識到個人力量的渺小和團隊力量的強大,他們會為團隊建設付出努力,還會看到他人身上的閃光點和自己的缺點,激勵青少年不斷前進,成為更好的自己。
每個人的特長都有所不同,整合所有團隊成員的力量將會完成個人無法完成的任務。與他人的交流合作會讓青少年學會傾聽,尊重他人,在得到他人幫助時產生感恩之心,與團隊成員的關系也會更加和諧。當青少年對團隊產生了歸屬感之后,他們就會將團隊其他成員真正當成可以交付信任的伙伴,愿意向他們敞開心扉,與他人進行交流,還會主動關心其他成員的想法和需求,履行自己的責任,得到他人的認可,可見素質拓展運動為良好人際關系的創建搭建了平臺。
團隊之間的競爭是素質拓展運動的主旋律,最終的優勝隊伍只有一個,不同團隊之間勢必要進行競爭,爭取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務。在此過程中每個團隊成員都會竭盡所能,發揮自己最大的力量,希望能夠幫助所在團隊獲得勝利。所有團隊成員擰成了一股繩,會不斷超越自己的極限,以頑強的毅力和無盡的勇氣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將會加深青少年之間的感情,鞏固彼此的友誼,為青少年日后走進社會,適應社會提供了保障。
首先,我國社會經濟正處于高速發展態勢,各行各業都迫切需要素質高、能力強的現代化人才,傳統教育體制的缺陷并不能夠保證人才素質能力符合要求。通過開展青少年素質拓展運動,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加以補充和完善,可以顯著提升青少年群體整體水平,激發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喚醒他們的主人翁意識。青少年將會勇于肩負時代賦予的重任,致力于為國家發展建設無私奉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為之不遠;
其次,我國人口數量眾多,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就業市場長期處于供需不平衡的狀態,青少年距離步入社會已經進入倒計時,他們在未來勢必要面臨就業難題。開展素質拓展運動,對青少年的就業技巧和思想培訓起到了指導和啟發的作用,青少年對于未來職業發展將不再感到茫然無措,職業目標更加明確,各項實踐能力得到了系統性的鍛煉,就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將會成為我國社會生產的主力軍和接班人;
最后,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共存給青少年思想帶來了巨大沖擊,他們極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襲拋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耽于享樂,不思進取,甚至會做出危害國家和人民安全的行為,給社會穩定和諧埋下隱患。素質拓展運動的開展使得青少年對集體生活產生了深刻認知,學會與他人和睦共處,緩解了社會利益沖突,有利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達成和諧社會建設目標。
為了保證青少年素質拓展運動能夠有效融入到高校體育教學中,必須要大力實施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精心設計素質拓展運動項目,與青少年身心特點相結合,不斷優化流程和環節,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以強化學生身心素質,維護學生的人身安全。
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素質拓展運動是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將會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教師需要依據參加人數、學生需求及培養目標的不同,選擇合適的項目類型,促使素質拓展運動應用效果得到充分展現。學生能否對素質拓展運動產生濃厚興趣將直接決定訓練成敗,設計的素質拓展運動項目內容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可以引起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共鳴,學生就會積極嘗試訓練,將獲得的體會與知識靈活應用到生活中。對于團隊合作意識不強的學生,可以選擇盲陣項目,學生需要暢所欲言,集思廣益,最終形成統一意見,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領導能力,又能夠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巧妙化解了學生群體的矛盾問題。
相比傳統體育項目,素質拓展運動項目的危險性較高,學生稍不注意就可能會受傷,影響到他們參與素質拓展運動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組織素質拓展運動時要充分考慮可能發生的危險,加強學生的安全訓練意識,傳授學生安全防護技能,讓學生學會自救,不做危害自己和他人安全的事情。在素質拓展運動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嚴格按照所述規范流程進行,時刻警惕不安全操作行為,還要加強對學生行為的監督,一旦發現他人的操作不標準則要立即制止,防止發生安全事故。當然,教師在進行素質拓展運動項目擇選時,就應全面對比各個項目的安全隱患,在可完成教學目標的情況下,盡可能組織開展安全系數較高的項目,保證學生平安完成訓練計劃。
考慮到素質拓展運動對體育設施、訓練場地有著較高要求,場地與設施的不合規范性,使得素質拓展運動項目選擇具有極大的局限性,項目實行期間也容易發生意外事故,嚴重威脅學生的人身安全。為降低素質拓展運動的危險系數,使學生安然無恙的進行拓展訓練,學校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入素質拓展運動的新型設施,不斷更新完備訓練場地與設施。在購買設施時需要仔細檢查其安全性能,質量性能不達標的設施堅決不允許使用。只有設施與場地跟上學生需求,素質拓展運動開展才能真正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方面有效發揮作用,使學生積極地加入到素質拓展運動中,獲得生活閱歷的豐富和身體素質的提高。
將素質拓展運動融入到高校體育教學中,將會給教學工作的開展注入新的活力,素質拓展運動能夠更好的發揮優勢,學生的身心健康能夠得到保證。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要將素質拓展運動與傳統體育鍛煉相結合使用,發現總結二者在使用上和理論上的共同可聯系之處,創新素質拓展運動形式,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學生的參與熱情就會隨之提高。高校體育課程安排不多,教師如果在課程一開始就完全進入拓展訓練,可能會增加學生的即時身體負擔,使學生在訓練過程發生不適與危險。教師應該先進行傳統體育訓練項目,如慢跑、體操等,再開展素質拓展運動,使素質拓展運動與傳統體育訓練緊密銜接,增強拓展訓練對學生的影響力,滿足學生需求。
素質拓展運動的融入掀起了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浪潮,可以對傳統教學體系進行完善,顯著提升教學效果。參加素質拓展運動會對青少年身體素質進行強化,使之形成積極心理,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認識自己的職責,對于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需要優化素質拓展運動項目內容,加大體育設施和場地的投入力度,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及時排除安全隱患,確保學生能夠從拓展訓練中有所收獲,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