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容易受到各種氣象災害的影響,其中強降雨天氣是較為常見的氣象災害,持續的強降雨不僅會影響土壤質量,還會造成農作物減產甚至死亡,引發洪澇、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本文分析了不同強降雨天氣對農業生產的不良影響,并提出加強氣象災害監測與預警、做好相關排水疏通工作等應對措施。
1強降雨預警信號等級
強降雨天氣按照預警信號可分為藍色預警、黃色預警、橙色預警和紅色預警,其中藍色預警為初級預警,紅色預警為高級預警。在12 h內降雨量達到50 mm為藍色預警,6 h內降雨量達到50 mm為黃色預警,3 h內降雨量達到50 mm為橙色預警,紅色預警是指降雨量在3 h內大于或等于100 mm。其中,藍色預警及黃色預警提醒人們做好相關的防護措施,橙色預警提示可能出現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有關部門需積極采取應對措施,紅色預警提醒相關部門應立即下達抗災、救災指令,做好搶險工作。
2強降雨天氣對農業生產的不良影響
2.1農田排水不暢
強降雨天氣的典型特征是短時間內降雨量急劇增長,降雨量增長過快將會導致土壤里的水分迅速增加,一旦土壤水分過量,大量雨水堆積在農田,將會出現田間洪澇、排水不暢的情況。若田間缺乏排水設備,大量雨水會造成農作物土壤空隙堵塞,農作物根部無法正常呼吸,生長發育減緩,導致農作物死亡及減產。因此,農業部門應積極推廣使用田間排水設備,指導農民有效改善農田狀況,如晾曬農田、施加氮肥,減少土壤中的多余水分,使農作物健康生長[1]。
2.2土壤質量下降
強降雨對土壤沖刷力度較大,土壤中的營養元素急劇流失,土壤中的水分若長時間得不到有效排除,土壤質量將會大幅下降,導致農作物減產。另外,強降雨天氣若持續時間過長,喜光農作物因缺乏光合作用無法正常生長,造成喜光農作物減產。因此,強降雨天氣結束后要及時施肥,滿足農作物生長所需營養,降低強降雨對農作物生長的不良影響[2]。
2.3引發洪澇災害
持續的強降雨天氣極有可能引發洪澇災害,繼而引發其他自然災害,如山體滑坡、山體坍塌、山洪暴發、堤壩垮塌等,這些自然災害不僅會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還會危害社會穩定。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制定災害預警機制,盡量減少人員及經濟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3]。
3應對措施
3.1做好強降雨天氣預防工作
相關部門應重視強降雨天氣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做好強降雨天氣預防工作,并對強降雨天氣后的農作物生長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避免強降雨天氣對農作物產生的不良影響。首先,相關部門要時刻關注天氣情況,密切監測天氣變化及雨水增長情況,一遇強降雨天氣,應及時檢查排水設施,保證雨水過量增長的同時能夠有效排水;其次,提前改造、維修及加固農業設施,使之能夠抵抗大雨侵襲,為強降雨天氣下農作物生長提供合適的環境,避免相關設施如大棚坍塌等影響農作物正常生長;最后,農民需時刻關注農作物長勢,掌握農作物不同時期及狀態下的水分和營養需求,實施科學的田間管理措施。
3.2加強氣象災害監測與預警工作
農業部門需及時制定相關的預警機制,并對降雨情況進行動態監測,與此同時還要與水利部門加強聯系,一旦監測過程中發現極端情況,要及時發布氣象預警,并通知政府其他部門做好防范工作。為確保氣象監測的準確性及全面性,應安排監測人員24 h值守,完善值班制度,設置應急崗位。農業部門需積極主動了解、上報及傳達受災信息,確保及時開展抗災及救災工作,盡量減少氣象災害帶來的各項經濟損失[4]。
3.3做好農田疏通排水工作
地勢低洼的農田容易受到強降雨天氣影響,在地勢低洼農田內雨水容易積聚,導致農田受淹。即使是地勢平坦的農田,在遭遇長時間降雨時,也會出現排水不暢的情況。因此,需提前做好排水疏通工作,避免水量過多對農田造成的不利影響。農業部門需在農田內鋪設排水管道,保證排水管道質量,避免排水管道堵塞,影響排水。農業部門還要安排工作人員定期對排水管道進行檢修,有時少量土壤及淤泥進入管道會引起堵塞,需及時清理。排水管道使用年限較久時,排水性能也會下降,應及時更換老舊管道。
強降雨天氣作為一種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生長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要想減少強降雨天氣帶來的危害,相關部門及人員應重視強降雨天氣,做好事前監測及預防工作,并建設好排水措施,保證雨水正常疏通,確保農作物正常生長。
參考文獻
[1]房志遠,遠紅杰.強降雨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現代農村科技,2019(6):97-98.
[2]周志亮.暴雨天氣對農業的影響及對策初探[J].農業與技術,2018,38(10):245.
[3]王強生,蔡茶花,黃高平,等.池州市2018年冬季連陰雨氣候特征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J].農業災害研究,2019,9(3):45-47,105.
[4]程路,張艷紅,何亮,等.2018年夏季氣象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J].中國農業氣象,2018,39(11):74-76.
(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氣象局劉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