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東興
每當展望延期舉辦的東京奧運會時,東道主和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不斷重復一個論調,希望它能夠成為“疫情隧道盡頭的光亮”。這反映出各界期盼以體育的精神和名義,以及觀眾回歸賽場所傳遞出生活恢復常態的信心,激勵世界走出疫情籠罩的陰霾。
就在“東京時間”到來前的5個月,今年職業網壇第一項大滿貫賽——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以1200多名選手及團隊人員、兩周累計約13萬到場觀眾的規模,就像扮演了一次奧運會的“測試賽”,為東京奧組委帶來了“疫情下辦大賽”的一個“迷你版”解決方案。
雖然選手們抱怨過“硬隔離”導致訓練條件不公平,當地民眾表達過對健康的擔憂,墨爾本公園內50%上座率的計劃也被5天“封城”所中斷,但總體而言,澳網主辦方通過和當地政府的合作,解決了不斷出現的問題,賽事運行基本平穩,并且重現了看臺上觀眾激情吶喊的場面,讓2021年第一項國際體育大賽告別了“空場”的尷尬和無奈。



回顧14天的賽程,幾乎每一個問題的出現都代表了疫情下辦賽的艱難和共性。澳網本質上是一項商業賽事,每當問題一個個解決,對賽事和生活恢復常態仿佛向“光亮”又邁出了一步,這也是難能可貴的暖心時刻。
在今年澳網舉辦前,澳大利亞原則上仍只對本國公民、居民及其直系親屬開放邊境。而且,為嚴防疫情傳入、緩解隔離用酒店的壓力,澳大利亞政府對每周入境人數有嚴格限制,赴澳航班因此減少,數萬想回國的澳大利亞人現在仍然滯留海外。
就是在這樣的輿論壓力下,澳網主辦方開始了大賽前的第一項考驗——包機接選手,并要一下協調1000多人次的入境。“網球明星搞特權”成為開賽前被一些澳大利亞民眾抨擊的話題。
把選手們接來了,問題越來越多。發現確診病例如何應對、選手隔離情況不同鬧意見、當地居民不滿意等問題,一度讓外界擔憂澳網能否如期舉行。但在主辦方和墨爾本所在的維多利亞州政府配合下,問題一一平息。
首先,盡管參賽人員登機前需確保核酸檢測為陰性,但還是有多人在乘包機抵澳開始隔離后,陸續被檢測出陽性結果,導致70多名同機抵達的球員,被迫進入不能出房間的“硬隔離”模式——取消每天5小時場地訓練,而其他隔離選手可以練。
一些球員抗議稱,主辦方此前未告知這個規定,這會讓他們沒法打比賽。名將蒂姆雖不受影響,但也表示,這會導致賽事不公平,“如果14天不能離開房間,無論在室內做多少體能訓練,很多東西都丟掉了”。塞爾維亞“天王”德約科維奇還發起請愿書,提出多項意見,希望能改善球員和教練的居住、溝通、訓練條件。
不過,從州政府到主辦方,一連串的回復都是“No No No”朋確表示不會給任何人特權。平復情緒后,“硬隔離”下的球員們不得不在房間內對墻打球來練手,一些球員還秀起“花式練球”。法國選手阿莉澤·科爾內針對自己的抱怨言論,向去年經歷過“宵禁”和“居家令”的墨爾本居民道歉說:“我應該向澳大利亞人道歉……我意識到你們過去一年經歷了什么。”這一社交媒體上的表態和其他選手們類似的感謝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民眾的不滿情緒。
既要讓居民放心,也要讓球員開心。主辦方隨后宣布,為了讓“硬隔離”下的70多名選手盡可能找回狀態,在澳網賽前增加一項WTA賽事,讓她們通過“練練手”,找到在墨爾本公園里訓練和比賽的感覺。這被看做主辦方“危機公關”的一次有效嘗試。
不過,世界“一哥”德約科維奇表示,雖然隔離14天成為疫情下異國參賽前的常態,但選手們因訓練計劃時常被打斷,傷病隨之增多。他希望盡快恢復正常,或者找一個更利于球員備戰的模式。德約科維奇說:“賽前隔離14天,可能外界不知道有什么影響,本屆澳網傷病增多,反映出這對選手們身體影響很大。”
澳網一向以“不差錢”著稱,但這次遇到壓力了。而且,隔離等額外費用由誰出,成為媒體關注焦點。
澳網賽事總監克雷格·泰利曾介紹,因隔離產生的新增成本,墨爾本所在的維州政府將給予主辦方支持。但州政府官員麗莎·內維爾予以否認,稱整個酒店隔離費用全部由澳大利亞網球協會承擔,但州政府會對賽事整體提供資金支持。
疫情下辦賽成本提高多少?泰利對當地媒體說,與今年澳網相關的額外費用,將耗盡澳網協過去十年積累的8000萬澳元(1澳元約合4.9元人民幣)現金儲備,而且他們還需向政府借至少6000萬澳元優惠貸款。
為緩解壓力,澳網協通過與南澳州政府協商后,讓男單排名前三的德約科維奇、納達爾、蒂姆以及哈勒普和小威等女單名將先到阿德萊德隔離14天。對此,泰利坦言,這一方案既能緩解墨爾本接待壓力,也能讓南澳州政府分擔4400萬澳元隔離費用。作為雙方協商條件,這些頂尖球員需在那里打一場表演賽,再前往墨爾本。
對參賽規模遠遠大于澳網的東京奧運會來說,澳網模式或許是一個分擔經濟和隔離壓力的辦法。
除了在賽場內訓練和比賽,以及在新聞發布廳接受采訪時,選手們在墨爾本公園里“轉場”時,必須佩戴口罩,即便在賽場內接受主持人的提問時,也必須保持1.5米左右的社交距離,做好健康防護。賽場的工作人員、志愿者等也都有類似防疫要求。這一舉措其實并不新鮮,球員們普遍表示,已成為近一年來比賽的常態。
對于因邊境關閉無法來澳大利亞采訪的全球記者們來說,澳網主辦方在遠程視頻媒體服務上,帶來了一次成功的嘗試。首先,澳大利亞網球協會為無法前來的網球記者們開通了遠程“看球+采訪+查數據”等各項權限,相當于把澳網協媒體工作間的電腦搬到了各位記者們的身邊。這意味著開賽后,包括羅德拉沃爾中心球場、主新聞發布廳等在內,墨爾本公園內10多個場地、場所都在以不間斷的直播和全覆蓋,提供給獲得電子報道權限的記者們,為大家工作提供了便利。
在采訪環節,主辦方使用了微軟旗下的“Teams”客戶端軟件,無論手機還是電腦安裝,記者們通過注冊,可以獲得第一時間的各類賽事和采訪信息通知,而且還能在發布會上“隔空”提問。因此,本屆澳網的新聞發布會基本上都由“少數到場記者+屏幕全球記者”構成,新聞官也會統籌好采訪次序,大部分視頻采訪的記者都能獲得同樣的提問權限。這成為本次澳網全球報道依然成規模、基本不受影響的保證。
與澳網持續時間相似,東京奧運會有兩周多的賽程。如何設定到場觀眾的上限?本次澳網也進行了一次嘗試。
主辦方起初希望設定一個星期為觀察期的節點,在第一周設定上限為50%的上座率,到第二周如情況穩定,可酌情增加比例。但是,當墨爾本在此期間出現疫情傳播苗頭、被迫進入5天的“封城”后,墨爾本公園也無奈“空場”5天,最終整個賽事期間的上座率設置在50%的上限,累計觀眾數量未達到預期的39萬人次,低于50%的指標。
不過,即便在“封城”壓力下,主辦方堅持原計劃,只要條件允許,就讓觀眾到場,其中雖有票房收入的經濟考慮,但澳網主辦方和州政府在緊密合作下,在一定程度上敢于承擔風險和責任,成為本屆澳網贏得口碑、球員普遍贊賞的關鍵。
談到50%的上座率時,維多利亞州體育部長馬丁·帕庫拉說:“雖然今年與往年不同,但澳網仍是世界上許多個月以來,觀賽人數最多的一項國際體育賽事,”。
泰利則表示,100多年來,澳網第一次延期到2月開拍,相信能以大滿貫賽的“標桿”影響力,在2021年疫情陰霾依然籠罩全球時,不僅幫助澳大利亞此前疫情最嚴重的“震中”墨爾本提振經濟和民眾信心,也能為全球體育競賽表演業乃至人們生活,帶去恢復常態的信心和鼓勵。
看臺上重現觀眾身影和吶喊助威聲后,澳網在最后兩天迎來了高潮。羅德·拉沃爾球場里,日本選手大坂直美職業生涯第二次奪得澳網女單桂冠。她坦言,現場觀眾的支持對她意義重大,因為她打上一個大滿貫時還沒有觀眾在場。塞爾維亞“天王”德約科維奇男單奪冠后,更是情不自禁地扔掉球拍、躺倒在地、揮動雙拳、盡情吶喊,他既為自己以刷新紀錄的方式九度加冕“墨爾本公園之王”而激動,也將經歷了隔離、受傷、有觀眾、無觀眾等疫情下參賽考驗后的壓抑盡情釋放。
寫到這里,不禁想起羅大佑在那首經典的《明天會更好》里曾寫道,讓我們一起“為明天獻出虔誠的祈禱”。2021年澳洲大陸的盛夏之時,當新冠疫苗已經為世界帶來戰勝疫情的曙光,澳網賽場上觀眾激情吶喊、球員揮汗如雨的久違場面,以體育的精神給世界帶來了明天會更好的信心。
責編 陶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