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瓦莫·米特拉 李毅剛

01:生活的色彩
蘇迪普托·達斯(Sudipto Das)
蘇迪普托·達斯(Sudipto Das)如今是最暢銷的印度英文報紙《印度時報》的資深攝影記者。但他剛入行時卻很難,不知道如何開始、該怎么做,經常挎著相機到處轉。那時候,有人對他說:“如果你開始在一塊地上撒下種子,這塊地就會逐漸變成你的。”
達斯在大學學的是經濟學專業,成績不錯,但不足以給他帶來一份體面的工作。畢業幾年后,他成了攝影記者。他不是喜歡社交的人,話語不多,存在感不強。但觀眾們一次又一次地從報紙上他的照片上感受到獨特的氣氛、瞬間和故事。仔細分析一下,他的照片總是簡單而出人意料。可能你會想:這個場面我也見過啊,怎么沒想過把它拍下來?但他就是能把平常的景物拍得有意義。
達斯在許多知名媒體發表過作品,比如美聯社、歐洲新聞圖片社、BBC在線新聞、SPAN和《今日印度》雜志、美國《城市》雜志等。他也在一些著名機構教授紀實攝影,并曾經是荷蘭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發起的“66環球攝影師”計劃的獲獎候選人。
蘇瓦莫·米特拉(以下簡稱米特拉):介紹一下你自己的背景吧。
蘇迪普托·達斯(以下簡稱達斯):我出生在一個中產家庭,從小就發現父親喜歡擺弄相機,尤其是家庭聚會的時候。我爺爺也有這個愛好。
不過我對相機不感興趣。大學畢業后我有一段時間無所事事,為了打發時間就搞了一臺相機和一只三腳架,給周圍朋友們拍照。很快,我發覺我在朋友圈里的重要性上升了。
我父親去世后,我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日子,明白必須要賺錢養家了。可我當時什么都不擅長,只有一臺賓得ME膠片單反相機和一只便宜的閃光燈。于是我開始給別人拍照掙點零錢,但當時從沒想過做個專業攝影者。
米特拉:你是怎么學攝影的?又怎么進入專業攝影領域的?
達斯:主要是靠上課。別人介紹我加入了當地的攝影俱樂部,參加了基礎培訓班,但參加月賽的成績很差。我認識了很多玩攝影多年的業余高手,拍的照片很棒,令我很受打擊。他們是怎么達到這么高水平的?有什么秘訣?很久以后,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荷賽的主辦方)在菲律賓馬尼拉雅典耀大學組織了一次攝影培訓,我毫不猶豫地去參加了。
我認識了一些攝影記者,也看了一次荷賽獲獎作品展,覺得應該在新聞攝影行業試試運氣,于是開始以自由攝影師身份給各個報社投稿。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但很危險的拍攝題材晚上在酒吧和夜總會內外,時常有一些喝得醉醺醺、腦子已經不太清醒的年輕人,我決定去拍他們。我用閃光燈和慢速快門拍攝,一夜又一夜地拍。后來,有人給我推薦了在首都新德里的攝影工作。可惜最后沒得到那份工作。我失望而歸,但知道不管怎樣必須堅持下去。

02:后臺
我意識到我需要一臺數碼相機,這樣可以馬上看到拍攝的照片,從網上投稿也更方便。一位長輩借給我一筆錢,買了一套尼康D70套機。從此我拍照更方便了,給媒體投稿也更積極。不過,開始非常艱難,收入很少。我一邊尋找周圍感興趣的題材拍新聞照片,一邊給一位著名攝影師做助手,拍攝人物肖像照。從他那里,我平生第一次學到了如何使用人造光源拍攝。
米特拉:照片的形式與內容,你認為哪個更重要?
達斯:照片首先要吸引人,然后才能談到表達內容。我一直堅信照片需要好看,這會迅速吸引觀眾的目光。但不意味著不美的照片沒有價值。隨著年紀和經驗的增長,我現在認為內容比形式重要。在新聞行業,內容反映生活和發生的事件。沒有內容,照片只是有美麗外殼而沒有靈魂的圖像。在印度,我最崇拜的就是拉格·雷(Raghu Rai,印度著名攝影記者、攝影師,1942年出生,自1960年代起開始拍攝了反映印度社會的照片,多次獲獎,1990年代曾擔任荷賽評委,出版過多本畫冊——譯者注),他拍的照片很多都不美,但意義深刻。
米特拉:在一個知名媒體里擔任首席攝影師,你覺得壓力大嗎?
達斯:不得不說,只是拍幾張照片、寫好圖片說明就完成任務的日子已經過去了,我還需要與編輯一起制作短視頻,寫字幕和腳本等,成了多元內容提供者。這一切都有時間限制,速度很重要。當然,我們都配備了能夠拍攝視頻的設備,要努力在數字世界的激烈競爭中生存下去。今天,在線新聞占據了很大比例,到處都有人失業。沒錯,壓力越來越大了。
米特拉:你現在有什么不滿意的嗎?
達斯:報刊攝影師的重要性現在越來越低。版面都被新聞特寫或專稿“偷”走了,讀者喜歡這些東西。其次,大量的插圖、漫畫、時間表等也擠占了照片的位置,給照片的版面越來越小。
米特拉:你不覺得攝影師自身也有責任嗎?
達斯:不覺得。版面分配原則是廣告第一,這是肯定的。然后是文字新聞,隨后才是其他。在重大新聞不多的時候,比如重大節日過后,廣告比較少,這時媒體才會給圖片故事更多的版面。
米特拉:你認為一幅照片能改變社會嗎?

03:進化

04:圣浴

05:抗議中的暴力沖突

06:非法采砂

07:火災中失去房屋的村民

08:無名之輩

09:疫情期間祈禱

10:等待最后結果
達斯:當然可以,一幅優秀照片可以創造奇跡。我拍攝的在夜總會調戲婦女的照片就引發了警察的介入。還有一幅描述醫院里病人痛苦狀態的畫面被人們關注,病人很快得到了救治。最重要的是,照片要真實,絕不能違背或扭曲事實。
米特拉:你同一般的街頭攝影師有什么不同?畢竟你們都在同樣的地方拍攝。
達斯:最近,“街頭攝影師”這個詞很流行,但我沒覺得它有什么特殊含義。可能是最近攝影行業受打擊比較大,需要炒作點什么來振興一下吧。在我看來,街頭攝影師更偏向于藝術攝影,樂于運用線條、形態、光線、陰影和色彩等美學元素,圖像的層次是視覺娛樂的基礎部分,這種風格很好。但媒體攝影師不同,他們是用畫面給沒什么耐心的觀眾講述完整的故事。總的來說,街頭攝影師與媒體攝影師的平臺可能是相同的,作品表達的東西也有相同的部分,但拍攝的出發點是不同的。
米特拉:有人說現在每個人都是攝影師,你覺得是這樣嗎?
達斯:技術上說,用數碼相機或手機拍照很容易。但得到好照片不那么容易。我們每天都能看到上百萬張照片,因此對照片的期待值很高,取景器后面的眼睛很重要。幸運的是,過去相機物以稀為貴,許多有天賦的人因為買不起相機無法施展。現在,每個人都有相機或手機,競爭也空前激烈,業余和專業攝影領域都是如此。
(責任編輯:邢江)